<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位于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建水古城1994年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古城歷經(jīng)12個世紀的建設(shè),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譽為“古建筑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來到建水古城東門,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朝陽樓。</p> <p class="ql-block">朝陽樓是建水古城地標性建筑,至今已六百多年,仍舊巍然屹立,朝陽樓與北京天安門建筑風格類似,有“小天安門”之稱。</p> <p class="ql-block">在朝陽樓上看古城</p> <p class="ql-block">朝陽樓旁的新華書店</p> <p class="ql-block">小桂湖</p> <p class="ql-block">漫游古城</p> <p class="ql-block">古城西門</p><p class="ql-block">從朝陽樓到西門,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城老街,沿路可見雕梁畫棟的明清時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小火車-臨安站(起點站)</p><p class="ql-block">臨安站車站是1928年建成,融合了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法建筑風格。</p><p class="ql-block">始發(fā)站臨安站位于蒙寶線建水東站舊址,在原有風貌基礎(chǔ)上,車站被打造為鐵路主題公園。走進售票廳,木質(zhì)建筑、老照片背景都讓人有種恍然如夢的時光錯落感。</p> <p class="ql-block">建水小火車是中國第一條民營小鐵路,已經(jīng)100多年歷史,是國內(nèi)最窄、最短、最慢的一趟火車。1915年,在滇越鐵路通車5年后,僅有0.6米軌距的云南個碧臨屏寸軌鐵路開始修建,歷經(jīng)21年修筑。直到1970年才把寸軌改為米軌(現(xiàn)在的寬度剛好一米,所以叫米軌),雖然已經(jīng)改成一米了,但還是比現(xiàn)在國內(nèi)正常的鐵路軌道窄很多,國內(nèi)現(xiàn)在的鐵路軌道的寬度是1.435米。</p> <p class="ql-block">米軌鐵路創(chuàng)造了很多個國內(nèi)第一,中國最早自己修建的鐵路,歷史上最小的鐵路,運行速度最慢的鐵路,修筑時間最長的鐵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民營鐵路,唯一發(fā)行貨幣的鐵路等等,而這些紀錄,記載著云南鐵路史上一段段最值得驕傲的傳奇歷史。</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小火車-臨安站(起點站)</p> <p class="ql-block">米軌小火車開了~</p><p class="ql-block">云南十八怪汽車還比火車快,火車指的就是米軌小火車,米軌小火車以每小時20公里的時速,緩慢地行駛在美麗的山水間。</p> <p class="ql-block">小火車慢悠悠地晃,可沿途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小火車-雙龍橋站(第一站)</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雙龍橋站,小火車在這里會停留半個小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雙龍橋站因久負勝名的雙龍橋得名。</span>雙龍橋,云南省著名古跡之一,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清乾隆年間先建三孔,道光年間又建十四孔與之相連,因此俗稱“十七孔橋”。它造型奇巧,是我國現(xiàn)存的優(yōu)秀古橋之一,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景點。2006年5月25日,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雙龍橋是云南古橋梁中規(guī)模最大、藝術(shù)價值最高的一座多孔連拱橋,它融橋梁建筑科學(xué)與造型藝術(shù)為一體。這座橋,是我國古橋梁中的佳作,在我國古橋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雙龍橋坐落在建水城西5公里瀘水與塌村河會合處。所謂“雙龍”,即是以塌沖河、瀘江河兩條河,有一橋鎖“雙龍”之稱。</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小火車-鄉(xiāng)會橋車站(第二站)</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是鄉(xiāng)會橋火車站,小火車在此???0分鐘,這一站因位于滇南著名廊橋“鄉(xiāng)會橋”旁得站名。</p> <p class="ql-block">鄉(xiāng)會橋車站是個碧臨屏鐵路上最有特點的車站,建于1932年,也是中法建筑特點相結(jié)合的單檐現(xiàn)代建筑。主體建筑的辦公樓主要以中式木結(jié)構(gòu)尾注,屋面為歇山頂,堆成布局。一部分木作上仍然沿用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斗、升等構(gòu)件作裝飾,兩側(cè)各有一面闊三間木架構(gòu)與辦公樓相接,靠后為候車樓。鄉(xiāng)會橋車站,巧妙結(jié)合了中國、法國兩種建筑方式,完美體現(xiàn)出科學(xué)與藝術(shù)的價值。</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小火車-團山車站(終點站)</p><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是團山站,著名的團山民居就坐落在這里。建水古城小火車在這里停留2個多小時,參觀團山民居后返回。</p> <p class="ql-block">古香古色的團山車站</p> <p class="ql-block">團山村</p> <p class="ql-block">團山民居</p><p class="ql-block">團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處,歷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語稱為"突舍爾",意為“藏金埋銀之地”。團山民居占地面積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積16158平方米,現(xiàn)存完好的大型民居15座,寨門3座,寺廟3座,宗祠1座,民居布局豐富多彩,包攬了云南傳統(tǒng)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馬轉(zhuǎn)角樓"等主要形式。民居精美的門樓及精湛的木雕、石雕、磚雕工藝,代表了云南本土建筑發(fā)展的最高水平。</p><p class="ql-block">2005年6月21日,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chǎn)保護基金會將其公布列為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張家花園</p> <p class="ql-block">張家花園</p> <p class="ql-block">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縣的民間傳統(tǒng)工藝品,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建水紫陶與江蘇宜興陶、廣東石灣陶、四川榮昌陶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陶。</p> <p class="ql-block">雙龍橋</p> <p class="ql-block">雙龍橋</p><p class="ql-block">雙龍橋亦稱十七孔橋,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臨安鎮(zhèn),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清乾隆年間重修,距今已有4百多年的歷史。 </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雙龍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喜歡看日出日落的朋友,可到距古城10公里左右的雙龍橋觀賞日出、夕陽。</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朝陽樓</p> <p class="ql-block">再見 建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