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二戰(zhàn)遺蹤巡游——諾曼底登陸之海岸線

彩云游子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環(huán)駕阿爾卑斯#之D77/78(法國西海岸之D5/6)</b></p>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10月17號就結(jié)束90天的歐游回家了,今天才有心氣開始補(bǔ)寫那些當(dāng)時擠不出時間來寫,又讓我心潮澎湃至今的見聞。</font></font><div>  在我的法國西海岸游歷計劃中,<b><font color="#b06fbb">到諾曼底登陸的海岸線上去尋覓“二戰(zhàn)遺蹤”是很重要的安排!</font></b>這種情懷之旅比較小眾,值得分享給<b>戰(zhàn)爭歷史愛好者</b>們。</div> 10月4日早晨,從<b>瑟堡</b>(<b><font color="#b06fbb">登陸戰(zhàn)中攻克并在之后發(fā)揮重大作用的最大港口</font></b>)附近的圖爾拉維爾(Tourlaville)小鎮(zhèn)驅(qū)車來到"Vicq-sur-Mer"附近的這個叫Gouberville小村,村子北邊的海灘上有一片諾曼底登陸戰(zhàn)摧毀的碉堡殘骸。 可以把車開到這里,左邊豎桿上有這個位置的"標(biāo)號”,不過好像是指“某條海邊徒步路”在這個位置的“報警”標(biāo)號。 選擇這里,主要是看到“<b>谷歌地圖</b>”上“<b>顯示</b>”這里的碉堡都被游客涂鴉了,感覺比去那些博物館更直觀更有氣氛! 尤其前一天我們已經(jīng)在格朗維爾的海岸山崖上<b>不期而遇</b>看過德軍碉堡群(見下圖),攻打那里可能是后期了,還可能是由法國游擊隊攻下的,碉堡比較完整。 <p class="ql-block">  這幾百米海灘是諾曼底主要登陸海灘西北邊的一小段,應(yīng)該是在解放瑟堡港口的過程中打下來的。</p> <p class="ql-block">  79年前的碉堡通風(fēng)管道,寫到這里,非常后悔沒有拿出筆來在上面寫上一句中文——<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反對戰(zhàn)爭、和平萬歲</b>!如果哪位華裔走到這里,拜托代表中國人在這特殊的小物件的下方(見下圖)寫上這句話!</p> <p class="ql-block">  仿佛看到登陸當(dāng)天海灘上的條條血跡!</p> <p class="ql-block">  同行的這倆姐們兒雖然對二戰(zhàn)歷史沒什么興趣,但兩人都酷愛拍照,體力和爬高上低的能力又超級強(qiáng)!有涂鴉的碉堡更適合她們打卡!</p> <p class="ql-block">  這只鳥頭的涂鴉畫最容易讓人記??!張姐的站姿讓我想起小時候唱過、跳過的“颯爽英姿五尺槍.....”那首歌。</p> <p class="ql-block">  讓他們仨在那兒各種拍和玩鬧,享受屬于他們的快樂。</p> <p class="ql-block">  我一個人浮想聯(lián)翩地往每一座碉堡前走,幾十年來看過的諾曼底登陸電影和資料讓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p> <p class="ql-block">  欣賞著這些涂鴉,努力猜測著每個作者要表達(dá)的情緒或想法。 </p> <p class="ql-block">  有一種<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旅行快樂</b>——<b>讓眼前的見聞</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攪動并發(fā)酵</b><b>內(nèi)心的經(jīng)年沉淀!</b>唯一的<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小遺憾</b>是缺個可以“<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互啟互勵</b>”聊二戰(zhàn)的人,結(jié)伴旅行中的這種“高端旅友”實(shí)在難覓。</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是西邊最后一座碉堡,看介紹(忘了拍)說這里好像有13座碉堡殘骸,這樣的地勢,其實(shí)無險可守!只能靠這些混凝土堡壘了,德軍所謂的“<b><font color="#ed2308">大西洋壁壘</font></b>”。</p> 謝謝朗臺同學(xué)記錄了我到此緬懷歷史的足跡。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碉堡上遠(yuǎn)眺這些曾經(jīng)布滿了德軍的沙丘與村落,那里才是最大的威脅——登陸部隊即使越過了沙灘,也會在沙丘前、村莊里遭到德軍火力無情的攻擊。</p> 拍了一段視頻記錄這段海灘上的碉堡殘骸群,視頻中說錯了年數(shù),應(yīng)該是79年前! <p class="ql-block">  </p> 看到不遠(yuǎn)的東邊海灘上有座燈塔,導(dǎo)航前往,經(jīng)過這座小村,感覺這些房子都是曾經(jīng)被戰(zhàn)火摧殘后修復(fù)的 ! 在車上還搶拍了小村廣場上的戰(zhàn)爭紀(jì)念碑,趕時間,沒停!后來才知道,這一帶的村莊對這些房屋在登陸戰(zhàn)中發(fā)生的故事都可能有說明,留下了小遺憾。 以為燈塔旁邊會有什么戰(zhàn)火遺蹤,結(jié)果啥“記錄說明”也沒有,就是茫茫大西洋海岸邊的一處航海地標(biāo),叫“<b>Le Phare de Gatteville</b>”,應(yīng)該是個小小的航海博物館。 后面的矮燈塔(高75米)是1834年就建的,也應(yīng)該在二戰(zhàn)后修復(fù)過。 鐵欄桿門上有塊小牌子簡單介紹了這座古老的燈塔 前面的這座更高的燈塔是2001年才建的,有電梯,好像交7歐可以上塔,平緩的海灘啥景致都沒有,酷愛登高望遠(yuǎn)的我也沒興趣上去。 繼續(xù)沿海岸公路往東南方向走,進(jìn)入一個村子,濃烈的二戰(zhàn)氣氛彌漫撲面而來——道路兩旁掛滿了軍人的肖像畫,逆光中搶拍了一張,這是美軍軍人。 剛拍完就看到路邊這座小小的紀(jì)念碑廣場,立即叫停了車。 看了廣場(上圖)展示板上的下列幾份資料,才知道這個叫“<b><font color="#ff8a00">圣日爾曼德瓦勒維爾</font></b>”的小村不得了!居然是<b><font color="#ed2308">歐洲解放的起始點(diǎn)</font></b>——<b>先遣傘兵突擊隊的著陸地(1944-6-5,23:16),</b>而且是計劃之外的著陸地<b>,</b>莫名其妙地?fù)屃吮驹搶儆诟浇硪粋€村子<b>(<font color="#39b54a">圣馬丁德瓦勒維爾</font></b>)的<b>榮譽(yù)。</b> 特別喜歡這種不期而遇!更喜歡看這種"<b>實(shí)地現(xiàn)場說明</b>",會讓人有特別的體驗感,留下更深刻的記憶。 用“谷歌翻譯”仔細(xì)看這些說明——關(guān)于18名先遣隊傘兵的介紹,想起了老電影《最長的一日》中那些最先進(jìn)入諾曼底的傘兵。 這座老房子墻上左邊的照片框中右邊那人就是上圖所說的弗蘭克利利曼傘兵上尉,右邊照片框中的坦克后面就是這座當(dāng)時被炸損了右邊墻拐角(灰色墻磚這面墻)的老房。 1944年8月1日(仍然在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中),這個村莊還曾經(jīng)走過了4000多輛戰(zhàn)車和16000多名軍人,天哪!無法想象那是多么壯觀的場面! 紀(jì)念碑廣場右邊草地上的小白牌子上也許是犧牲在附近的軍人名字?!當(dāng)時忘了走近看看。 這條鄉(xiāng)村公路上基本沒車,因為突然看到這個路口(紀(jì)念碑小廣場就在這座老房子的正對面),我們就這樣靠邊停車看了幾分鐘。 離開小村沒走多遠(yuǎn),進(jìn)入一座看起來不小的小鎮(zhèn),高大的教堂鐘樓挺漂亮,馬上讓我想起電影<b><font color="#ff8a00">《最長的一日》</font></b>里那兩個掛在教堂鐘樓上的突擊隊傘兵,上面一定發(fā)生過激戰(zhàn)! 映入眼簾的仍然(前面見過好幾處,沒拍?。┦敲兰佑?國的國旗,后來猜測國旗下的房子應(yīng)該是座小博物館或者軍迷俱樂部。 經(jīng)過小鎮(zhèn)(現(xiàn)在查,叫圣瑪麗迪蒙(Sainte Marie du Mont))的中心廣場時在車上搶拍了一張。 <p class="ql-block">  把車停在上圖左邊的街邊(免費(fèi)車位),往中心廣場走回來時,經(jīng)過另一個小博物館,櫥窗里有這樣幾張小鎮(zhèn)廣場的老照片。</p> 應(yīng)該是另外一個博物館的宣傳畫,可能在下圖的城堡里,當(dāng)時沒細(xì)看! <p class="ql-block">  </p> 這些照片都是當(dāng)年盟軍登陸后,在這座小鎮(zhèn)留下的。 <p class="ql-block">  </p> 小鎮(zhèn)那座高高的教堂就在中心廣場對面,這座紀(jì)念碑原是一戰(zhàn)紀(jì)念碑,當(dāng)然,像法國很多村鎮(zhèn)一樣,二戰(zhàn)勝利之后也成為了二戰(zhàn)紀(jì)念碑。 發(fā)現(xiàn)廣場周邊的幾間老房子的墻上都掛著在登陸戰(zhàn)開始那幾天發(fā)生的故事,后面就叫“戰(zhàn)事說明牌”吧!這家餐館前曾經(jīng)有一隊盟軍留影。 已經(jīng)成為"村政府"的一棟樓(廣場右邊)墻上也有一塊“戰(zhàn)事說明牌”——非常殘酷的對決,仿佛美國西部片。 這些房子都曾經(jīng)被防守的德軍住過多年! 廣場左側(cè)(面對廣場)有座水泵房(還在原位,沒拍照)墻上有這么塊“戰(zhàn)事說明牌”——1名經(jīng)驗豐富的傘兵消滅了10個德國鬼子。 向教堂走過去,非常想了解教堂里發(fā)生了什么戰(zhàn)斗故事。 教堂門口果然有“戰(zhàn)事說明牌” 作為小鎮(zhèn)制高點(diǎn)的教堂,果然是攻守雙方爭奪的焦點(diǎn)。 進(jìn)了修復(fù)后又用了70多年的教堂里,忘了拍一下藏過兩個德國兵的懺悔室。 <p class="ql-block">  幫愛拍照的姐倆在漂亮的教堂前打卡留影。</p> 小鎮(zhèn)東端有一座紀(jì)念廣場,是“表彰”當(dāng)年的“地下游擊隊”的,法國叫<b>抵抗組織</b>,到1944年盟軍登陸前夕,法國的抵抗組織成員已經(jīng)發(fā)展了約十萬余人,其中10%為婦女。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二戰(zhàn)開始后,法國政府僅僅堅持了一個多月就投降了,這些抵抗組織都是民間自發(fā)的,最大的抵抗力量就是戴高樂在北非(法國殖民地)拉起的"自由法國部隊"。</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法國抵抗組織在登陸日前后按照盟軍的要求,組織開展了幾次針對德軍的破壞行動:Vert計劃:破壞鐵路系統(tǒng);Tortue計劃:破壞公路設(shè)施;Violet計劃:破壞電話通訊線路;Bleu計劃:破壞電力路網(wǎng);Rouge計劃:襲擊德軍的彈藥庫;Noir計劃:襲擊德軍的燃料庫;Jaune計劃:攻擊并占領(lǐng)德軍指揮所。</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離開圣瑪麗迪蒙小鎮(zhèn),來到幾公里外的圣科姆杜蒙特(Saint-Come-du-Mont),這里有一座按飛機(jī)機(jī)艙建成的體驗館"<b><font color="#b06fbb">D-Day Experience</font></b>",館名就是“<b><font color="#ed2308">霸王行動</font></b>”登陸日的代號(<b><font color="#ed2308">D-Day</font></b> ),這里距離<b>猶他海灘</b>(Utah Beach)非常近,應(yīng)該是當(dāng)年美101師(空降部隊)著陸的核心地帶。</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這座博物館也叫"Dead Man's Corner museum"(死人角博物館)——登陸后的第2天(1944月6月7日),一輛美軍M5輕型坦克(也許就是圖中這輛)在這個路口被德軍擊毀。由于當(dāng)時顧不上處理這輛坦克里陣亡士兵的遺體,在后來很長的時間里,這輛坦克和里面乘員的遺體就這樣被放在路邊;又由于這個無名的路口對于盟軍來說十分重要,為了“標(biāo)識”這個路口,很多人干脆就說“那個有死人的拐角”,于是,這個路口就有了“死人角”的名稱。</font></font><div><br></div> 體驗館里面很多與二戰(zhàn)有關(guān)的書籍及音像資料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這座體驗館里主要是展覽空降兵的裝備和故事,以<b>美101空降師502/506傘步兵團(tuán)</b>的事跡為主,他們是登陸日(1944年6月6日)<b>空降諾曼底的第一支部隊</b>。</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屏幕(DVD)上循環(huán)播放著當(dāng)年的戰(zhàn)地記錄電影片段——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在502/506團(tuán)出發(fā)之前與一位叫弗蘭克霍夫曼的列兵在說話。</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弗蘭克霍夫曼當(dāng)年的所有裝備都陳列在這座櫥柜里,可能這列兵沒犧牲?!大廳櫥窗里還有一位沃爾夫頓中校的故事,他出發(fā)前的禱告很感人、很有英雄氣概。</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進(jìn)博物館參觀體驗的價格,里面可能有一架按當(dāng)年的老飛機(jī)弄成的飛行模擬器?</fon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帶著兩位沒什么興趣又特別不想花錢的同伴,我壓住了想進(jìn)去體驗一下的欲望!</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即使放在今天也絕對牛掰的裝備!空降兵的任務(wù)是在登陸灘頭兩側(cè)距海岸10至15公里的淺近縱深地帶空降,阻止敵預(yù)備隊的增援,并從側(cè)后攻擊德軍海岸防御陣地,配合海上登陸。 在最初的1~2天里,盟軍只登陸了6~8個步兵師,只有在建立起可供裝甲師展開的大登陸場后,才能將裝甲師投入作戰(zhàn)。如果在裝甲部隊上岸前,德軍預(yù)備隊突破了登陸部隊的防線,將會給登陸帶來滅頂之災(zāi),所以<b>空降兵的行動在登陸初期對于登陸勝利是至關(guān)重要的!</b></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從圣科姆杜蒙特往東北方向開了20多分鐘就到了最慘烈的<b><font color="#ed2308">奧馬哈海灘(Omaha Beach)</font></b>,海灘上有這么一座紀(jì)念碑,紀(jì)念碑和基座應(yīng)該代表一艘登陸艦。</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font></fon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color="#ed2308"><b>奧馬哈海灘</b></font></fon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是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的5個海灘中戰(zhàn)斗最為激烈的海灘,美軍</fon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在奧馬哈灘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僅當(dāng)天的陣亡者就達(dá)2500人,因此又稱"<b>血腥奧馬哈</b>"。</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奧馬哈海灘全長6.4公里,海岸多為30幾米高的峭壁,易守難攻,美軍</font></fon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在登陸前就因風(fēng)浪過大損失了10艘登陸艇和300余名官兵;</fon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登陸開始后也非常不順,海灘西段預(yù)備的32輛水陸坦克中有27輛剛一下海就因風(fēng)浪過大而沉沒,幸存的5輛坦克中還有2輛很快被德軍炮火炸毀。</fon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由于潮汐影響和秩序混亂,登陸的美軍士兵很多都搞不清方向和集合點(diǎn),大批士兵擠在灘頭任憑德軍炮火攻擊。</fon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整整兩個小時,沒有一名士兵在西段沖上海灘,東段也僅僅占領(lǐng)了9米寬的一段海灘,登陸行動幾乎完全失?。?lt;/font></font><br><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幸虧美國海軍為奧馬哈海灘帶來了轉(zhuǎn)機(jī)——</fon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由于登陸部隊長時間沒有任何聯(lián)絡(luò),海軍指揮官布萊德利意識到奧馬哈海灘上的形勢可能極為嚴(yán)峻,于是17艘驅(qū)逐艦不顧觸雷、擱淺和被<b>155mm海岸炮</b>炸翻的危險,前進(jìn)至距海灘僅730米處,近距離為登陸美軍進(jìn)行火力支援。</fon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而美軍的敢死隊此時也爬上了<b><font color="#ed2308">霍克海角</font></b>,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所謂<b>155mm海岸炮</b>居然是電線桿偽裝的。</font></font><div><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沒了后顧之憂的海軍肆無忌憚地向德軍據(jù)點(diǎn)傾瀉炮彈,先前被堵在海灘上的美軍也在精銳部隊第一師的帶領(lǐng)下開始沖鋒。</fon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中午時分登陸部隊第二梯隊提前登陸。</font></font></div><div><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在空軍的指引下,距海灘更遠(yuǎn)的海軍戰(zhàn)列艦和巡洋艦也開始對岸上目標(biāo)炮擊,德軍的防御至此基本崩潰。</font></font><br><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天黑時登陸成功,第五軍軍部上岸并設(shè)了指揮所,</fon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軍長杰羅少將立刻發(fā)電報給布萊德利——"感謝上帝締造了美國海軍"</font></font></div>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這里的游客比較多,氣氛很熱烈,可能與前些年的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有關(guān)?!開始那段經(jīng)典的戰(zhàn)爭場面就取材自奧馬哈海灘。</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奧馬哈海灘南邊不遠(yuǎn)處的緩坡上有家博物館,估計主要展示奧馬哈海灘登陸戰(zhàn)的情況,在奧馬哈海灘登陸的是美第5軍第1師和29師一部。</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從奧馬哈海灘西段往“美軍公墓”(東段)行駛的路上,搶拍到又一座博物館“<font color="#ed2308"><b>霸王行動紀(jì)念館</b></font>”——登陸作戰(zhàn)的代號是"<b><font color="#ed2308">霸王行動"(Operations Overlord)</font></b>,沒停車打卡,這一帶太多博物館了,想想也是,策劃1年多、288萬士兵參加的、長達(dá)2個多月的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zhàn),得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美軍公墓在奧馬哈海灘東邊的山崖上,沒想到已經(jīng)儼然成為一處旅游景點(diǎn)了,游客不少!進(jìn)入公墓前的"展覽館"居然要排隊安檢。</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大廳有很多關(guān)于諾曼底戰(zhàn)役的介紹資料,還有一間放映廳,循環(huán)播放3部與諾曼底戰(zhàn)役有關(guān)的電影,我們沒時間看。</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關(guān)于這座1956年建成的、占地172.5英畝(使用權(quán)屬于美國)的美軍公墓的簡單介紹。</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應(yīng)該是對防守德軍的介紹——在諾曼底的德軍僅有6個師加3個團(tuán)。</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一些埋在公墓中的代表人物的介紹資料,遍布海灘的這種鐵蒺藜是德軍“大西洋堡壘”的重要防守設(shè)施,給盟軍登陸造成不小的損失!</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一輛參加過登陸戰(zhàn)的吉普車</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在公墓漂亮寬敞的展覽大廳匆匆瀏覽了10多分鐘(還上了廁所?。?,往里面的公墓園區(qū)走去,下午的天空很漂亮!</font></font> 面對奧馬哈海灘的公墓園區(qū)——真應(yīng)該讓好戰(zhàn)的<b>美國歷屆政府官員們</b>來看看——<b>當(dāng)年最后一年才參戰(zhàn)的美軍都死了這么多!5年戰(zhàn)火中的歐洲人(包含俄羅斯)死了多少?!8年抗戰(zhàn)的中國人又死了多少?!他們在二戰(zhàn)后才消停了30多年就發(fā)動了<font color="#ed2308">越戰(zhàn)</font>,九十年代挑起了<font color="#ed2308">兩伊戰(zhàn)爭</font>,去年又挑起了<font color="#ed2308">俄烏戰(zhàn)爭</font>,現(xiàn)在又公然支持屠殺平民的<font color="#ed2308">巴以戰(zhàn)爭</font>!</b>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每個烈士一個十字架,這些十字架都朝向西邊——他們永遠(yuǎn)回不去的故鄉(xiāng)(美國)。</font></font>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不是十字架的是猶太軍人的墓碑。</font></font> 這是一座美國建的圓型教堂,左邊墻上寫著 只走到圓型教堂就往回走了,都是一樣風(fēng)格的墓地,對于沒什么<b>特殊記掛</b>的我們,感受見識一下即可! 公墓入口有這樣一座紀(jì)念亭及廣場花園 紀(jì)念亭很簡單,月牙型的兩端墻上各有一幅盟軍各部隊在登陸戰(zhàn)中和二戰(zhàn)勝利日的部署圖。 這是登陸戰(zhàn)中盟軍各部隊的位置,應(yīng)該是2個多月中,287萬盟軍官兵的登陸位置,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從1944年6月6日開始到當(dāng)年8月25日巴黎解放為止。 墻上還有對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的簡單說明 這是1945年5月8日,歐洲解放(德國投降)時盟軍在歐洲的部署圖,其實(shí)只能說在西歐,沒有蘇聯(lián)軍隊攻打東歐的德軍,歐洲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解放,說不定也沒有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英美盟軍絕對不敢單挑希特勒! 離開美軍公墓,我們往南開了20多分鐘就到了巴約(Bayeux),這是小城的主街,繁華程度超出預(yù)期。 <p class="ql-block">  看了一天的“<b>二戰(zhàn)遺蹤</b>”了,想讓沒多少興趣的同伴們換個口味提提興趣,導(dǎo)航了<b>巴約圣母大教堂</b>。</p> <p class="ql-block">  巴約主座大教堂的恢弘程度與巴約這個彈丸小城有點(diǎn)不相稱!教堂的主體建筑大部分是13世紀(jì)的,中央的青銅圓屋頂是15世紀(jì)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巴約大教堂如此壯觀大氣,應(yīng)該與巴約大主教厄德有關(guān),他畢竟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征服者威廉</b>”同母異父的弟弟。</p> 巴約大教堂里面也美輪美奐,大氣壯觀,二戰(zhàn)期間也被炸毀了很多,不過整體結(jié)構(gòu)基本修復(fù)了。 后廳的壁畫還在修復(fù)中,不知是戰(zhàn)后空置至今,還是修復(fù)后再次更新?!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西側(cè)的<b>巴約掛毯博物館</b>沒開門,里面只展出1幅非常著名的掛毯———近一千年前的亞麻掛毯,用形象的畫面講述了諾曼人征服英格蘭的全過程,對英法兩國乃至整個歐洲和世界都影響深遠(yuǎn)的一段歷史......院子里擺滿了二戰(zhàn)老兵的照片,猜測可能在搞什么與二戰(zhàn)有關(guān)的活動?!巴約是登陸海灘以南的重鎮(zhèn)大城,防守的德軍不會少。</p> 圍著巴約大教堂走了一圈才離開小城,有點(diǎn)兒后悔沒把當(dāng)天的住宿預(yù)訂在這座看起來還算精彩的小城。 16點(diǎn)40多分離開巴約,往當(dāng)晚的住宿地“濱海呂克”小鎮(zhèn)走,進(jìn)入丘陵地帶時,有了拍攝沿途風(fēng)景的興趣,搶拍了這段大長坡公路。 途經(jīng)這個簡易的雷達(dá)博物館,停車看了幾分鐘,當(dāng)時沒搞清楚這些老雷達(dá)是盟軍的?還是德軍的?現(xiàn)在分析,感覺應(yīng)該是德國人留下的。 <p class="ql-block">  18點(diǎn)多到了濱海呂克,頭天折騰了幾小時才訂到的賓館性價比超高,意料之外地“高大上”!是家有些貴族范兒的老派頭賓館,忘了拍賓館正面,只在寬敞的陽臺上拍了2張后院的照片,第二天早晨在小鎮(zhèn)廣場邊拍了這張老照片,1930年,賓館就在這里了,而且外觀基本沒變。</p> <p class="ql-block">  飯后我和朗臺(她們倆要充分享受那豪華舒適的賓館房間,張姐要在浴缸里泡澡)到樓下海邊棧道溜達(dá),發(fā)現(xiàn)這個海邊小鎮(zhèn)也是登陸點(diǎn)之一,它應(yīng)該在寶劍海灘(盟軍5個登陸海灘最東邊的海灘)西邊不遠(yuǎn)處,棧道邊的小廣場上這座大理石碑上刻的是盟軍在勝利后給小鎮(zhèn)發(fā)的獎牌,小鎮(zhèn)廣場上有登陸那天的說明,在此登陸的是英國皇家海軍第42/48/46陸戰(zhàn)隊。</p> 小鎮(zhèn)廣場東邊這家賓館也同樣古老,1930年之前也在這個位置了。 <p class="ql-block">  第2天(10月5日)繼續(xù)沿著海岸往東北方向走,游覽的第一個目標(biāo)是多維爾小城,途中只看過這個與諾曼底登陸戰(zhàn)有關(guān)的博物館(就在<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寶劍海灘</b>(Sword Beach)南邊、奧恩河口(Orne)的兀斯特罕(Ouistreham)港口鎮(zhèn)上),到得早,博物館還沒開門,院子里擺著這么幾輛老戰(zhàn)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寫到這里才發(fā)現(xiàn),我們當(dāng)時導(dǎo)航的"<b><font color="#b06fbb">寶劍海灘登陸博物館</font></b>"(下圖橢圓圈位置)就在這座博物館(方框)西北幾百米的另一條街(Ouistreham鎮(zhèn))上,可能先看到這座博物館,誤以為就是這家,沒核對博物館名字。 </p><p class="ql-block"> </p> 至此,對諾曼底登陸戰(zhàn)比較粗淺的追尋探索就算結(jié)束了,79年過去了,沒想到200多公里的諾曼底海岸線上還有這么多<b><font color="#ed2308">“二戰(zhàn)遺蹤”</font></b>供喜歡歷史的人們?nèi)ジ惺?、體驗、思考,我們應(yīng)該只看了丁點(diǎn)兒皮毛(不超過一半),這次看過的“<b><font color="#ed2308">二戰(zhàn)遺蹤</font></b>”的位置點(diǎn)和大致路線如下: <p class="ql-block">  ??對照一下這張當(dāng)年登陸態(tài)勢的中文標(biāo)識圖,我們的行程還是從西北到東南,走遍了諾曼底登陸的幾個海灘。</p> <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font style="vertical-align: inherit;">  </font></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