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四川、云南之行(一) 四川通江縣~ 家鄉(xiāng)情懷

秦志紅

<p class="ql-block">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我的故鄉(xiāng)。也是紅四方面軍的大本營,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的首府。</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主席曾說:“川陜蘇區(qū)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大區(qū),川陜蘇區(qū)還有地理上、富源上、戰(zhàn)略上和社會條件上的許多優(yōu)勢,川陜蘇區(qū)是揚子江南北兩岸和中國南北兩部間蘇維埃革命發(fā)展的橋梁,川陜蘇區(qū)在爭取蘇維埃新中國偉大戰(zhàn)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義。</p><p class="ql-block"> 美麗的通江從空中俯瞰,這里是一塊綠色福地,城市森林公園郁郁蔥蔥,諾水洞天景區(qū)秀麗如畫,空山天盆峰巒疊嶂,唱歌石林綠樹成蔭。這里還是一片紅色故里,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陵園莊嚴肅穆,中國現(xiàn)存最大紅軍石刻標語——“赤化全川”“平分土地”歷久彌新,鐫刻在毛浴古鎮(zhèn)的16字紅軍訓詞已在人們心中打下深深烙印。就是這些獨樹一幟特色鮮明的綺麗風光、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交織在一起,把4116平方公里的大地裝扮得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 通江素有“一府三鄉(xiāng)”之稱——川陜蘇區(qū)首府,中國紅軍之鄉(xiāng)、中國銀耳之鄉(xiāng)、中國溶洞之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1932年我敬愛的老父親從這里參加紅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88年后,父親魂歸故里永遠扎根在了這片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0日是紅軍長征出發(fā)89周年紀念日,在這特殊的日子我們夫婦倆踏上了回鄉(xiāng)的路程,踏尋父輩足跡,重走紅軍路。我們首先祭拜了父親,祭拜了巴中的“將帥碑林”,參觀學習了通江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中共川陜省委黨校舊址,仰目毛浴的紅軍遺址街、列寧小學、瞻仰了王坪紅軍烈士陵園。這是我夫婦倆足跡尊循的圣地,是永遠縈繞在心頭的輝映!有紅軍,有父親母親!他們是革命事業(yè)的財富也是我們的財富。</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一條紅軍大道進入通江縣城</p> <p class="ql-block">到達陳河鎮(zhèn)</p> <p class="ql-block">祭拜父親</p> <p class="ql-block">  紅四方面軍在創(chuàng)建和鞏固發(fā)展川陜革命根據(jù)地期間,為了宣傳 群眾和震懾敵人,在通江境內(nèi)書寫鏨刻了大量的石刻標語。這些紅軍石刻標語內(nèi)容豐富,保存完整,為研究紅四方面軍和川陜蘇區(qū)史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依據(jù)。爭取蘇維埃中國,刻于1933年初,是紅軍解放通江后刻下的第 一幅紅軍石刻標語,標語幅面寬21.3米,單字寬2.6米,高3.2米。該幅標語是國務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范圍為標語前向外延伸 10米,左右以標語兩端向外延伸10米,后以崖頂住戶邊沿為界。</p> <p class="ql-block">通過紅軍城到達紅軍廣場進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紅軍廣場</p> <p class="ql-block">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內(nèi)徐向前銅像</p> <p class="ql-block">  向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捐贈父親使用過的通江縣(1977年)地圖兩張、大衣一件、文史資料(紅四方面軍在通江的主要戰(zhàn)役)一份。</p> <p class="ql-block">  中共川陜省委黨校舊址位于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通江縣諾江鎮(zhèn)書院街83號。校舍建筑系清道光十三(1833)年知縣武來雨用勸捐賑濟的余錢修建,時為通江縣東皋書院考棚。1933年2月,中共川陜省委在通江縣城宣告成立后,隨即在此創(chuàng)辦中共川陜省委黨校,歷時兩年。</p><p class="ql-block"> 中共川陜省委黨校舊址,自始建至今,一直為培育人才之場所,在近兩百年的歷史中,這里不僅是通江舊文化教育歷史的見證,也是通江新文化教育的發(fā)源地,為各個時代培育了眾多的優(yōu)秀人才。特別是1933年到1935年,這里作為川陜蘇區(qū)唯一黨校,為培養(yǎng)黨的領導干部、后備人才,傳播馬列主義,鞏固和發(fā)展黨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歷史貢獻。</p><p class="ql-block"> 中共川陜省委黨校舊址,是四川省“紅軍文化旅游”線的重要景點之一,建筑物風格獨特,不僅有中國建筑的特征,也有西式建筑融合,是通江“紅軍城”標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教室(一)</p> <p class="ql-block">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人物志</p> <p class="ql-block">  通江縣是露天的革命博物館,通江境內(nèi)革命舊(遺)址遍布城鄉(xiāng)。中共川陜省委黨校舊址臨街臺基石砌墻面陰刻楷書1.6米見方“赤化全川”四個大字,筆劃深20厘米,寬20—30厘米,左邊豎刻楷書“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制”和“一九三三年”。</p> <p class="ql-block">  毛浴紅色古鎮(zhèn),是通江縣保存較為完整的古鎮(zhèn)之一。該鎮(zhèn)歷史悠久,1932年底,川陜省蘇維埃政府置赤江縣及毛浴鎮(zhèn)于此。1934年11月1日至9日,紅四方面軍在此召開了連以上干部800余人參加的全軍黨政工作會議,徐向前、陳昌浩等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出席了會議。建國后,為毛浴鄉(xiāng)人民政府駐地,街道沿河岸線狀排列,場上有明末副總府、清初守備署舊址、紅軍石刻標語、紅四方面軍政治工作會議及赤江縣蘇維埃政府遺址數(shù)十處。小鎮(zhèn)上人口不到兩千,一條500米長的小街貫穿南北。木構古建筑均難覓痕跡,僅存遺址。只有那些紅軍石刻和石獅分立在場鎮(zhèn)的南北兩處,成為古鎮(zhèn)興衰的歷史見證。 </p> <p class="ql-block">毛浴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漫步毛浴古鎮(zhèn),讓紅色文化的血液一直流淌。臨街門店不大但一間間年代十足的店鋪名,無不透露出當?shù)匕傩諏t軍的懷念,身臨其境,一磚一瓦似乎都訴說著當年的紅軍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一墻石刻標語是見證革命歷史的“活化石”。毛浴街盡頭,是一座明代城門,青石堆砌而成的城墻大約兩米多高,城墻上的紅軍石刻標語字體很大,文字雕刻力度較深,筆法流暢。標語以紅色油漆著色。據(jù)介紹這些都是1933年4月由紅四方面軍一位名叫魏傳統(tǒng)的老紅軍書寫,紅軍鏨字隊鏨刻的。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這些石刻標語也飽經(jīng)風霜。老人們說,“在紅軍離開后,地主還鄉(xiāng)團回來了,為了防止石刻標語墻遭到破壞,老鄉(xiāng)們在石墻敷上黃泥巴,然后在周圍修建房屋,把標語墻藏在房屋之間才免遭毀壞?!敝钡?005年,當?shù)卣咽瘔χ苓叺姆课莶鸬?,這堵石刻標語墻才又一次進入人們視野。左邊城墻早年遭到了破壞,是2016年重建的。著名的16字紅軍訓詞以及“沖破川陜會剿”“匯合中央紅軍”等標語也是在那年臨摹刻下的,“當時,為紀念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在毛浴鎮(zhèn)設了分會場?!奔t軍石刻標語墻既是見證中國革命歷史的“活化石”,又是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來到毛浴的人都能看到這段歷史,所以這也是不可多得的紅色教育生動教材。</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1日至9日,紅四方面軍黨政工作會議在毛浴鎮(zhèn)召開,參加會議的 800多名連以上干部大多是騎馬來的,為了方便給馬添草喂水,沿河一帶的村林便成了拴馬的最佳處所。從此,老百姓把這片樹林稱為紅軍栓馬林。</p> <p class="ql-block">  位于毛浴鎮(zhèn)的列寧小學,是紅軍入川建立的第一所列寧小學。因地處山區(qū),信息閉塞,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滯后,教育基礎比較薄弱,學校建設和學生發(fā)展也面臨諸多困難。</p><p class="ql-block"> 國家開發(fā)銀行四川分行心系革命老區(qū),開展“牢記使命擔當 助推教育扶貧”活動,于2017年12月捐資1000萬改善學校辦學條件。</p><p class="ql-block"> 此項目屬教育扶貧市級重點建設項目,自啟動以來,省國開行、市、 縣領導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多次到校督查項目建設推進工作。</p><p class="ql-block"> 新建成的列寧小學擁有2000平方米的教學樓,設普通教室、教師辦公室、多媒體教室、留守兒童之家;1000平方米的綜合樓,設音樂、美術、體育、數(shù)科、物理、化學、生物功能教室和計算機室、圖書閱覽室等;800平方米的學生生活用房設學生食堂、宿舍、浴室等;改擴建的4500平方米的運動場,設200米環(huán)形跑道、小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及乒乓球臺等體育設施設備。此外,還新建了校園圍墻、校門、旗臺及舞臺等設施,對校園進行了綠化及美化。</p><p class="ql-block"> 走進列寧小學,明亮的教室里,傳出孩子們的瑯瑯書聲;寬敞的辦公室里,老師在伏案工作;綠蔭場上,足球在孩子們的腳尖跳舞 ;圖書室里,孩子們捧著書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實驗室里,同學們有條不紊地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試驗操作;舞蹈室里,一只只”小蝴蝶”在翩翩起舞;音樂室外,傳出一陣陣清脆、悅耳的歌聲;多媒體教室里,孩子們走進了多彩的大千世界......</p><p class="ql-block"> 據(jù)悉,列寧小學現(xiàn)服務轄區(qū)18個村,覆蓋人口1.9萬人,其中貧困村8個,貧困人口3720人,讓全鎮(zhèn)560名適齡兒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效地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列小將進一步挖掘和利用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著力打造一所紅色底蘊更深厚、特色更鮮明的學校,將其建成川陜革命老區(qū)教育對外交流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陵園原名王坪紅軍烈士墓,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沙溪鎮(zhèn)王坪村,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烈士紀念性建筑物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現(xiàn)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最早的大型紅軍烈士陵園,全國唯一紅軍為戰(zhàn)友修建的陵園。</p><p class="ql-block"> 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陵園始建于1934年,2011年對陵園進行改建和擴建,將原來的35畝陵園核心區(qū)擴展到350畝。陵園由鐵血丹心廣場、千秋大道、陵園核心區(qū)、散葬墓區(qū)、紀念館等部分組成,分布著鐵血丹心主題雕塑、英勇烈士紀念碑、紅軍烈士集墓區(qū)、無名烈士紀念園、英烈紀念墻、總醫(yī)院舊址群、“赤化全川”石刻標語等景點。在這個全國安葬紅軍烈士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里,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赤化全川”是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沙溪鎮(zhèn)紅云巖上的石刻標語,是紅四方面軍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大創(chuàng)舉,在通江還完整的保存著1700多幅紅軍時代的石刻標語,其中以“赤化全川”最著名,被專家學者譽為“石刻標語之王”,是最大紅軍長征標語,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赤化全川”四個大字,字高5.9米,寬4.9米,筆劃深0.35米、寬0.9米;距離地面25.9米,字距7.1米,所占面積達300平方米,字跡工整,筆力遒勁。</p><p class="ql-block"> 當日通江下著雨,通往王坪一路云霧密布繞山間。陪同我們的同志都說這天氣根本無法看到。當我們到達后陰雨按下了暫停鍵,并云開霧散到達觀景點時還陽光微露?!俺嗷ā彼膫€大字更加的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  川陜蘇區(qū)將帥碑林,1993年經(jīng)四川省政府籌劃批建于巴城南郊南龕山頂,碑林的建造旨在紀念和緬懷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將士的豐功偉績?,F(xiàn)已建設有紅四方面軍主要將領紀念像園、紀念單碑長廊、紅軍將士英名紀念碑、吳瑞林將軍紀念像園、紅色博物館、劉伯堅烈士紀念像、紅軍陵園、兵器展場、紅色組雕等。安放“殲六”戰(zhàn)斗機一架、“三七”高炮二門,共嵌碑4300余塊,收集刻寫紅軍烈士名錄13.8萬人,收集紅軍將士捐獻的紀念物品10000余件。</p><p class="ql-block">????川陜蘇區(qū)將帥碑林已被正式命名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國防教育基地”“四川省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基地”,現(xiàn)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紅軍碑林、全國生態(tài)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在碑林長廊中祭拜父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