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為轉化主題教育成果,推動兵地交流融合發(fā)展,加強校際之間的交流與溝通<span style="font-size: 18px;">,提升教師專業(yè)化能力,</span>實現(xiàn)資源共享,探索優(yōu)質教育新生態(tài)。2023年10月26日至10月28日兵團第十一師第四中學副校長徐玉龍帶領九年級數(shù)學、英語、道德與法治、心理健康教師來到南疆結對學校沙雅五中開展為期三天的交流研討活動。</p> <p class="ql-block"> 此次交流研討活動涵蓋同課異構、課例研討、專題講座、心理團輔四個部分,活動伊始,老師們參觀了校園文化建設并且兼顧學科“縱向”與年級“橫向”,深入了解沙雅五中教師們在教學設計、課堂管理、教學方法、師生互動、課堂評價、課堂生成、教學效果等各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p> 同課異構 ?盡顯其能 <p class="ql-block"> 道德與法治徐華老師上的《促進民族團結》一課,按照共學民族團結知、共促民族大繁榮、共傳民族團結棒的思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既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促進民族團結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又列舉了身邊維護民族團結的先進典型事例,通過欣賞民族團結詩、學跳維吾爾族舞、尋找身邊最美石榴籽、十一師四中九年級學生給沙雅五中兄弟姐妹隔空寄語等活動,讓大家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多民族共情共融,民族團結一家親,整堂課落實了新課標關于情景化教學的要求,貫穿了學生活動設計,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了核心素養(yǎng)。</p> <p class="ql-block"> 數(shù)學李金梅老師講授課題為《關于原點對稱的點的坐標》。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經(jīng)歷操作—猜想—驗證的實踐過程,從特殊到一般,歸納兩個點關于原點對稱時的坐標關系,通過用坐標關系找對稱點的辦法,探究作關于原點對稱圖形的一般步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堂課教學思路清晰,采用了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span>讓學生體會數(shù)與形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大膽猜想、勇于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p> <p class="ql-block"> 英語馬晶晶老師教授課題為《Unit 8 It must be Carla's》,馬老師依據(jù)新課標中所提出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展開,圍繞偵探主題語境,讓學生通過學習初步掌握can't 、might、could、must用法,應用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對于情態(tài)動詞表示猜測進行了運用,遷移創(chuàng)新活動通過抽絲剝繭PEEL法,讓學生加深了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最后通過評價表,檢測了學生對于本堂課的掌握情況。課上馬老師講授清晰,肢體語言豐富,引導到位,學生大膽表達,課堂參與度高。</p> 交流研討 ?共促成長 <p class="ql-block"> 教無涯,研不止。課堂展示活動中老師們認真聆聽,詳細記錄,課堂展示結束后,兩校教師齊聚一堂進行了深度研討。教學展示中,授課老師扎實的功底,巧妙的設計,恰當?shù)狞c撥,適時的互動,深得大家的贊許。兩校教師紛紛表示希望校際之間的教研成為“真”教研,不斷加深學科之間的交流,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p> 專題講座 ?引領示范 <p class="ql-block"> 十一師四中副校長徐玉龍給大家?guī)砹艘粓鼍实膶n}講座《如何說課》。他從說教材、說學情、說重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講解,還現(xiàn)場展示了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課第二框 《建設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體系》的說課。英語馬晶晶老師帶來的講座是《“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yè)設計的探索與實踐》,馬老師從單元信息、單元內(nèi)容與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單元學習目標、單元作業(yè)目標、單元作業(yè)整體設計思路、單元課時作業(yè)、單元主題綜合實踐作業(yè)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參與講座的老師們認真聆聽,積極互動,在學習交流中不斷反思。</p> 心理團輔 ?滋潤心靈 <p class="ql-block"> 心理健康宿靜老師給沙雅五中八年級學生組織了一次以“相親相愛一家人”為主題的心理團輔活動,活動包括大風吹、抱團取暖、我的小組我的家、成長三部曲、搭房子五個部分,學生們在活動中感受到了歸屬感,建立起互信互助的關系,他們也深刻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堅信各民族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 此次校際交流研討活動不僅為兩校搭建了交流共進的平臺,也為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學校始終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相互汲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深入探討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博采眾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p> <p class="ql-block">圖文:周倩</p><p class="ql-block">審核:徐玉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