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無錫惠山古鎮(zhèn),有古街、古園、古寺、古泉、古書院、古詩社、古祠堂等多種傳統(tǒng)文化資源,時跨數(shù)千年歷史。漫步在古鎮(zhèn)上,我對那些歷經(jīng)歲月滄桑延存至今的古民居和古祠堂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印象之一:歷史厚重</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3日上午,當我走進惠山古鎮(zhèn)時,仿佛進入了一個遠古的年代:這里斑駁的街巷、石鋪的路面、高大的馬頭墻、古樸的石雕、雅致的門窗,無不透視著古鎮(zhèn)歷史的厚重與藝術(shù)的精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中,源遠流長的祠堂文化,尤其令人震撼。自唐宋至民國末期以來,這里所形成的沿河、臨街、近泉、靠山密集的古祠堂群落,比較完整而系統(tǒng)地保存著中國祠堂文化發(fā)展的千年歷史年輪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印象之二:名人輩出</p><p class="ql-block"> 惠山古鎮(zhèn)的祠堂依山而建,左右相鄰,成巷成街,多數(shù)祠堂單體規(guī)模不大,以江南民居形態(tài)為主,可謂無錫歷史文化變遷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據(jù)史料記載,祠堂所祭祀的歷史名人有180多個,他們中除楚國宰相黃歇外,還有唐代的李紳、張柬之、陸贄,宋代的范仲淹、王旦、司馬光、李綱,清代總理大臣李鴻章,而當過尚書、侍郎的人物,多達30多位。雖歷經(jīng)數(shù)千年,但仍然散發(fā)著人文的光輝。</p> <p class="ql-block"> (郭建新 攝影)</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行走進范仲淹公祠,祠堂為宋代建筑風格。進入祠堂內(nèi),他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展板上篆刻著范氏世系圖,從中可見范氏后裔代代相傳、人丁興旺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不僅有載入史冊的名人,我們還看到許多表彰那些宦績政聲、旌表孝子義士、旌表節(jié)婦烈女等的石牌坊,幾乎囊括了所有古代牌坊建筑文化的含義。由于牌坊表彰、旌表涉及到具體的人名,可以想見在那逝去的年代里,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著生動而感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郭建新 攝影)</p> <p class="ql-block"> (郭建新 攝影)</p> <p class="ql-block"> 印象之三:世所罕見</p><p class="ql-block"> 史料記載,惠山祠堂群共118個祠堂,分欽定官設(shè)和民間聯(lián)宗立廟建祠兩大類別。供奉唐代至民國時期80個姓氏的祖先,記錄著家族的繁衍。主祀、配祀人物的數(shù)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類型之齊全,年代跨度之大為國內(nèi)外所罕見。這些祠堂大小房屋有1500余間、建筑總面積47000平方米,它們與江南山水、名泉勝地共同組合成了吳中地域特色濃厚的山水佳景。</p> <p class="ql-block"> 惠山古鎮(zhèn)景區(qū)自古以江南第一山,錫山晴云、勝地名泉而聞名于世,風景資源獨特燦爛。蘇軾的“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乾隆的“惟惠山幽雅閑靜”,是這個景區(qū)最精彩的推介詞和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 漫游惠山古鎮(zhèn),我深感這里不僅是一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之鎮(zhèn),也是展現(xiàn)歷史文化價值、精神家園之所,更是繁忙的當代人真實體驗與眾不同的心靈棲息之地。</p> <p class="ql-block"> (郭建新 攝影)</p> <p class="ql-block"> (郭建新 攝影)</p> <p class="ql-block"> (郭建新 攝影)</p> <p class="ql-block"> (陳桂珍 攝影)</p> <p class="ql-block"> (陳桂珍 攝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