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燕子磯公園,園內(nèi)亭臺樓閣,景點眾多,有酒樽石、勸誡碑、觀瀾亭,有遷客騷人的磨巖石刻,更有乾隆手書的御碑亭。燕子磯位于江蘇南京的直瀆山上,海拔36米。直立江上,三面臨空,地勢險要,是重要的軍事重地,為“長江三大名磯”之首。燕子磯,古渡口,有“萬里長江第一季之稱,因形似燕子展翅而得名,乾隆曾在此駐蹕御書,“燕磯夕照”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們走進(jìn)燕子磯,有明代“鰣魚進(jìn)貢”的故事:明清時期,燕子磯被定為鰣魚進(jìn)貢的地方,每年春夏之交,人們便忙著進(jìn)貢,有詩云:“金臺鐵翁路三千,卻限時程二十二。”就是說必須將鰣魚在兩天內(nèi),快滿300余里送到紫禁城,僅山東一地每年要準(zhǔn)備300匹快馬日夜兼程。建立傳送沿途,每隔三十里涉及魚塘換水以保持新鮮,人馬消殘日無數(shù),百計當(dāng)求鮮味在。每年鰣貢,人馬死傷,不計其數(shù),百姓官員苦不堪言。于是山東按察使張能麟冒死進(jìn)諫:“伏思一鰣之味,無足輕重,天廚滋味萬品,何取一魚?!笨滴跻淮旃P一批,從此免了鰣貢。這件事情,發(fā)生在1684年,而就在這一年,康熙第一次南巡,來到南京難道是為了吃鰣魚的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進(jìn)來,就看到了很多的“摩崖石刻”,這是為將燕子磯公園,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奇特自然景觀完美的結(jié)合起來,園內(nèi)管理處在西南部的崖壁上開辟了摩崖石刻區(qū),邀請趙旭成,肖平,張仲林,季公,梁蕭亨等當(dāng)代書法家將康熙,乾隆,朱元璋等皇帝和歷史上文人雅士,歌詠燕子磯的詩詞。書于各種字體,刻于崖壁上,以悅游人之目。</p> <p class="ql-block"> 遙想當(dāng)年,在朱元璋皇帝登基前,兵前戶后,應(yīng)灌溉如云,毫不威風(fēng)。然而農(nóng)民出生的朱元璋,當(dāng)了皇帝之后,卻是微服私訪,出巡來到燕子磯,傳說他登上磯頂后,碰到一批科考學(xué)子,以燕子磯為題,詠詩聯(lián)隊。有人說燕子磯,兮像秤砣。此言一出,眾人都被“坨”住了。再也想不出好句子續(xù)下聯(lián),朱元璋心如神會,在他腦海中涌出了如下詩句:“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桿又如何。天邊灣月是鉤掛,稱我江山有幾多?!边€有幾首出自乾隆的詩:一峰飛插長江里,其勢翩翩如燕子。我來四度亦四登,翠壁丹崖信如淇。地險山川雖有言,失手誠同衣帶水。稟乎馭朽磐石安,底須天塹徒恃此?!?lt;/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個故事跟乾隆有關(guān)——南巡蹬道。傳說,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登燕子磯,均有此臺階登至磯頂,后人稱為“南巡蹬道”。乾隆佇立于磯頂,面對長江美景,大好河山,揮筆御提“燕子磯”三個大字,并賦詩一首:“當(dāng)年聞?wù)f繞江瀾,撼地洪濤足下看,卻喜漲沙成綠野,煙村耕鑿久相安?!?lt;/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乃南京市燕子磯公園之主景觀,立于磯頂,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了。御碑亭初建于乾隆年間,也就是公元一七六二年,原名:大觀亭,后稱為御碑亭。據(jù)說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登燕子磯,作詩多首,其中第三次登磯時,御筆親提“燕子磯”三個行書大字,江寧知府特造??瘫?,將乾隆手跡樹與磯巔,流傳至今,此碑為南京市目前保存較好的御碑文物之一。御碑亭,原為雙層六角重檐翹,翹角下墜六組銅玲,風(fēng)吹鈴響,遠(yuǎn)洋十里。1937年因遭,侵華日軍炮火所毀,解放后被修成了四角磚亭,在1998年,公園管理處重新翻建了此亭,恢復(fù)了原有的雙層六角重檐結(jié)構(gòu),恢復(fù)后的御碑亭,古樸典雅,氣宇軒昂,成為燕子磯公園的標(biāo)志性建筑物。置身亭內(nèi),八面來風(fēng),六朝勝景,盡收眼底,掛在御碑亭上兩側(cè)楹聯(lián)云:“白云悠悠磯頭月勇千聰過,往事渺渺江上風(fēng)清一燕來。”</p> <p class="ql-block">周熙雅口述45分鐘 共1400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