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日,郊游紐約皇后區(qū)可樂娜公園,天色漸晚,人困馬乏,兒子提議,這里離法拉盛華人商區(qū)很近,美食很多,不如一試。大家欣然同意,隨車前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法拉盛公園地標(biāo))</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紐約皇后區(qū)法拉盛地區(qū)在華人圈中如雷貫耳,無人不知,號稱美國的“華人首都”。從2008年成為美國華人最大的聚居地后,目前在這片區(qū)域內(nèi)巳生活著二十多萬華人。街上行走的是華人,各種廣告和商店的招牌是熟悉的中文,超市賣的東西與國內(nèi)超市無異,盡有盡有,有個新世界商場與北京的新世界商場是同一個老板。這里是新移民的舒適區(qū),也是走線移民生活的第一站。許多一句英語不懂的國人在這里工作生活了一輩子,對他們來說,這里是美國,也是中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紐約法拉盛街景)</p> <p class="ql-block"> 車行緩慢,一路尋找合適的歺館,忽然一熟悉的招牌映入眼簾,“貴州花溪王”幾個大字赫然在目,另有一行小字:“牛肉粉麵”,居然這里也有花溪牛肉粉,隨即停車前住……</p> <p class="ql-block"> (法拉盛緬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 門面不大,進(jìn)去是個通間,估計就四十多平方。中間隔斷,里是廚房,外是歺廳,四盞蓮蓬狀的吊燈下,兩張小桌和一溜小吧臺顯得潔凈明亮。也許是過了飯點,歺廳空無一人,老板見來了一眾顧客,從廚房窗口探出頭招呼我們,花白的頭發(fā)和白口罩間,笑瞇瞇的雙眸泛出善意與熱情:“吃點啥,粉面都有哦,”一口貴普話。 </p><p class="ql-block"> 聽說我們老家是貴陽的,點歺后的空隙,老板走出來摘下口罩和我聊天。50多歲吧,中等身材,背有點微駝,面目和藹可親。用家鄉(xiāng)話交流??快又親切:他說住貴陽上合群路,我說我家住威清路只有一街之隔,哈哈,越說越近……。 </p><p class="ql-block"> 牛肉粉上桌了,熱氣騰騰,大塊牛肉浮在紅油上,幾片酸蓮花白點綴其中,熟悉又久違的味道撲鼻而至。入口細(xì)嚼品味,還是那個味道,香辣爽口,只是米粉不如貴陽的軟嫩入味。老板抱歉說:“米粉是從國內(nèi)運來的干粉,用水泡發(fā)的,那里比得上新鮮粉,生產(chǎn)新鮮粉人工貴、衛(wèi)生條件要求高,沒有人做這個生意?!? 我問:“有泡的胭脂蘿卜不得?” 老板一臉無奈:“美國沒得胭脂蘿卜?!? 我笑著回答:“下回我去包一塊地,種植胭脂蘿卜,專供你們!”</p><p class="ql-block"> 牛肉多粉也多,單碗9美元,呼哧呼哧吃了個飽。單碗9美元,從當(dāng)?shù)貟昝涝涝慕嵌?,真心不貴,干一小時的工錢可買兩碗。但換算成人民幣是近70元一碗,有點小貴。一直沒有堂食的顧客,難得的清靜,老板得閑,和我談起家鄉(xiāng)趣聞與往事,以及他家的移民故事:</p> <p class="ql-block"> (法拉盛緬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 老板(隱去姓名)原在貴陽花果園開一家水城黑山羊火鍋店,生意不溫不火,小有積蓄但心有不甘:40歲了再不拼搏一下,這輩子就完了。在朋友的指點和幫助下,痛下決心,2006年攜家?guī)Э谵D(zhuǎn)到美國紐約法拉盛創(chuàng)業(yè),開了這家貴州花溪王牛肉粉店。由于做歺飲有十多年的經(jīng)驗,輕車熟路,很快在法拉盛地區(qū)站穩(wěn)腳跟,有了一大批粉絲,生意十分火爆。老板和妻子各領(lǐng)4個幫工,分別上早班和晚班,從早上6點開門迎客,一直干到晚上9點打烊,風(fēng)雨無阻,全月無休。十多年堅持不懈地努力掙錢,終于進(jìn)入有房有車的小康生活。談到到這些,老板有點小激動,我羨慕地說:“你搞到莽事啰!”他很真誠,樂呵呵回答道:“搞到點小莽事?!?lt;/p> <p class="ql-block"> (紐約法拉盛緬街)</p> <p class="ql-block"> 他說每月租金上萬,要交給房東香港人,我調(diào)侃說:“頭10天賺的錢都是給房東干的?!薄笆菃愀廴?、臺灣人比大陸人來得早,有超前的投資眼光,低價置地購房,隨著這些年地價和房價飆升,這些人現(xiàn)在都是房東和大富豪。” 如果此話為真,由此推算老板每月的收入頗豐,難怪老板的目光中充滿自信和滿足"。</p><p class="ql-block"> 老板告訴我,據(jù)他所知,法拉盛有十多家貴州人開的各種小店,遍及各種行業(yè),但相對福建人、廣東人,人力、財力都顯渺小,沒有什么影響力,貴州人一個都不來,其他省的人也會來,中國人一個不來,其他國家的人也會來,這種生存空間的競爭很明顯,那個省、那個國家來的人越多,勢力就越大。</p> <p class="ql-block"> (紐約法拉盛緬街)</p> <p class="ql-block"> 豐厚的收入是與辛勤艱苦的付出成正比的。老板坦言,來美國10多年除了回國探親,兩口子就沒有離開法拉盛地區(qū),天天忙著干活掙錢,全年無休,從未到美國各地去旅游過。這個我理解,當(dāng)勤勞能掙到錢、能致富的時候,人們會煥發(fā)無窮的能量,會變得更加拼命。</p> <p class="ql-block"> (紐約曼哈頓下城)</p> <p class="ql-block"> 談到未來,他說:他們夫婦只有一個獨姑娘,從小在美國上學(xué),己長大成人,有一份喜歡的工作,還沒有成家,也沒有興趣接班,不可能把手藝和粉店傳給下一代。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收縮戰(zhàn)線,原來的大門面己轉(zhuǎn)讓他人,換了這個小門面做生意。他說了幾個原因:一是疫情后生意大不如前,現(xiàn)在晚上7點鐘就沒生意了。二是門面租金上漲承受不了,只能租小門面維持經(jīng)營。三是新移民不斷增加,做歺飲生意的人越來越多,競爭很大,利潤攤薄,已經(jīng)有掙夠錢就退休的打算,準(zhǔn)備實現(xiàn)財富自由后,夫妻倆全世界旅游去!</p> <p class="ql-block"> (紐約曼哈頓新世貿(mào)大廈)</p> <p class="ql-block"> 其實老板夫妻的經(jīng)歷,也是美國法拉盛多數(shù)大陸移民的生存狀況和縮影。第一代移民文化不高,不會英語,在生存的壓力下,只能在華人聚集的地方干艱難的活,以求生存。少數(shù)因自身能力和運氣,創(chuàng)業(yè)成功,當(dāng)上老板。而多數(shù)人一輩子打工,生活得很艱辛。但是他們的孩子由于從小就讀美國的免費公立學(xué)校,英語水平與當(dāng)?shù)厝藷o異,更容易適應(yīng)美國社會,畢業(yè)后到法拉盛以外的地區(qū)能找到高薪工作,完成了對父母輩的超越。最近有一部美國電視劇《緬街》殺青,即將上映,其內(nèi)容就是大陸、香港、臺灣家三家移民在法拉盛緬街生存、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中,祖孫三代人的情感故事,反映華人對美國社會的貢獻(xiàn)。</p> <p class="ql-block"> (曼哈頓中城哈得遜廣場)</p> <p class="ql-block"> 最近,又去了一次法拉盛這家店,時逢正午,店里顧客很多,老板正巧不在,幾個廚工忙得不可開交,生意火爆得很,看來老板真的經(jīng)營有方,祝他生意興隆,財源廣進(jìn),早日實現(xiàn)周游世界的夢想!</p> <p class="ql-block"> (照片與視頻均為作者原創(chuàng) ) </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