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中秋國慶長假,我和老友新明一行四人沿黃河陜北觀光路,由佳縣往韓城方向進發(fā)。一路上觀賞了黃河奇石愽物館,看了北國之春、袁家溝,太極灣景區(qū),當從乾坤灣出來時已經(jīng)是第二天的下午3點多了。根據(jù)推算大約傍晚6點左右一定會趕到宜川縣的壺口住宿。</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此話可一點也不假。當我們行駛到距壺口還有100余公里的沿黃山路時,前方道路中斷無法通行,沒辦法只能掉頭往回走,但再返回乾坤灣太遠了,恰好路邊有一村莊,我們把車開了進去,由于天氣的原因吧,當時下著毛毛細雨,村里沒有一個人在外活動。好不容易等到一位村民走了出來,他說距村口不遠即可繞過去,路好走嗎?好走,全是水泥路。他信誓旦旦的說。我們謝過老鄉(xiāng),出村幾步遠卻實發(fā)現(xiàn)有一條鄉(xiāng)間便道,跟前還立有一牌子,上面有交通部門通告從此繞行,都怪過來時不注意沒發(fā)現(xiàn)。</p><p class="ql-block"> 我們放心大膽地沿著這條便道走了進去,路很窄剛能通過一輛車去,如遇會車則必須找個寬一點的地方小心翼翼才能通過。好在確實是水泥路,打開導航跟上走吧沒辦法呀。</p> <p class="ql-block"> 這陜北的大山,一個接著一個,我們不是上山就是下山,每次上下山都要繞數(shù)不清的彎,好在一路上沒有會過一次車。當時老天又下著小雨,我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小心翼翼地在鄉(xiāng)間便道上轉(zhuǎn)著彎,上著山下著坡。</p><p class="ql-block"> 從導航圖上可見這彎有多少。</p> <p class="ql-block"> 中途還偏離了航向,迷路了。下車打聽說越走越遠了。最后商議還是跟上導航走,不管它讓往哪里走,跟上走就得了。雨還在下,路還是那樣七上八下繞著走,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卻與時俱增。</p><p class="ql-block"> 望著黑乎乎的山間便道,一個接一個的山頭,路邊的懸崖峭壁,心里還在想,當年毛主席他老人家轉(zhuǎn)戰(zhàn)陜北的時候,比這條件還要惡劣。當時胡宗南的20萬大軍圍追堵截,愣是找不到他的半點蹤跡, 毛主席用兵如神,可陜北這地形也是給他老人家如虎添翼呀!</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七點鐘,我們終于走出便道行駛到了沿黃觀光公路上,眼前的顯示屏上顯示至壺口36公里,提到腦門的心終于落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 考慮到節(jié)日期間壺口賓館住宿肯定困難,我們在距壺口十多公里的時候便開始在路邊尋求農(nóng)家樂住宿旅館,但是所有好一點的旅館都爆滿,太差的有房間,我們又看不上眼。就這樣看了有七八家,突然在路的右邊它出現(xiàn)了。</p> <p class="ql-block"> 車停路邊我忙進去,在吧臺見前臺問有房間嗎?吧臺小姑娘答道有,你們先看看房再說,說著遞出一張房卡,在服務員的陪同下拿上房卡走進后面的客房區(qū)一看,只見一排排一層層燈籠閃閃,兩側(cè)客房墻上畫著反映知青的壁畫,客房里面還能看過l眼去,房價有點偏高要285元一間,作為曾經(jīng)的知青,心里一熱就它了。</p> <p class="ql-block">食堂上面的廣告牌。</p> <p class="ql-block"> 食堂設(shè)在賓館左下方的一個大院中,走進去一看有5百平米左右的大廳,擺有40幾張桌了,正墻上的標語:“食堂巧做千家仮,公社溫暖萬人心”。仿佛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又回到人民公社了。</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食堂吃了晚飯,飯菜有點貴,但味道不錯,是一天中吃的最舒服的一次。</p><p class="ql-block"> 右邊墻上的四幅那個年代的畫,倍感親切。</p> <p class="ql-block">食堂內(nèi)同時可接待五、六百人用餐。</p> <p class="ql-block"> 本想把賓館內(nèi)部的畫也拍下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光線不行,又在燈蘢的反光下拍出來效果較差,只能放棄。</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剛亮我便跑了出去,才發(fā)現(xiàn)昨晚住的是宜川縣羊家莊合作社,是由北京知青舊居改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北京知青舊居>幾個大字非常醒目,昨晚卻沒有發(fā)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上網(wǎng)查才知道,當年有北京知青六人曾在此插隊長達十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客房區(qū)。</p> <p class="ql-block">這是賓館內(nèi)部兩邊客房的墻畫。</p> <p class="ql-block"> 拍完賓館內(nèi)部壁畫,信步走出賓館,再到昨晩用餐的大院瞧瞧,才發(fā)現(xiàn)知青舊居就在食堂所在的大院。一共十幾孔窯洞,全是土窯洞,在兩窯洞之間的墻壁上也畫滿了當年的壁畫。</p> <p class="ql-block">靠近食堂的部分窯洞改為了包間。</p> <p class="ql-block"> 這應該是知青們的照片,但絕不會是當年留下來的。</p> <p class="ql-block"> 院里還停放著一臺老解放牌卡車,應該是當年用來接知青們用過的。</p> <p class="ql-block"> 北京知青是:朱子萍、朱立英、姜麗萍、鄂常山、趙共偉五人。當年在困難的條件下,羊家莊的鄉(xiāng)親們給他們打了這幾孔土窯洞。別看這幾孔土窯洞,當年在村里算是最好的窯洞了。</p><p class="ql-block"> 知青返城后,很有經(jīng)濟頭腦的村民袁耀堂,用自己的磚窯與生產(chǎn)隊置換下知青舊居,并投入大量資金維護和擴大多種經(jīng)營,修建了農(nóng)家樂賓館和飯店,成為陜北知名的知青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 從羊家莊出來,對這次意外夜宿羊家莊所帶來的驚喜,感到此次沿黃游太值了,好想見見這幾位北京知青,想問問他們十年是怎么熬過來的?返城后現(xiàn)在過的怎么樣?回過羊家莊沒有?回來過幾次?你們過的還好嗎……。</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眼間,壺口已出現(xiàn)在眼前。圖片上是山西吉縣。</p> <p class="ql-block"> 望著這滾滾的黃河咆哮著穿過壺口,并發(fā)出震天的吼聲,我釋然想到,我們這一代知青也像這奔騰的黃河水一樣,也要穿過那個時代,奔向那更廣闊的海洋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