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八一渠”上的悲歌

人生滋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作者:祖寧平</span></p> <p class="ql-block">  一個悲壯血色的故事正在這里悄悄上演,那時一個讓人不忍回憶的日子,又是一個讓人終生難忘的日子,雖然時間久遠,已經(jīng)六十有三的年輪,但是讓人想起又不寒而栗,而又揮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1960年10月23日那天,是第二批浙江支寧人員來到西大灘僅僅180多天的時間,一個夏天在悄無聲息間剛剛過去,就突然迎來了肆虐的滿天風雨雪的寒流,那天,在這里正在進行著八百多人的清淤八一渠的會戰(zhàn)勞動。</p><p class="ql-block"> 下午4時,清淤會戰(zhàn)的人們剛剛撤離在回家的戈壁灘上,突然寒流襲來,紛紛四散,不知所措,而迷失方向,最后造成11人殉難凍死,63人凍傷的惡性事故。這些傷亡的職工,大都是浙江支寧人員。</p><p class="ql-block"> 記錄那個慘烈的場面,筆端流出的不但是墨水,而且是心中的血跡。</p><p class="ql-block"> 八一渠是1952年農(nóng)建一師創(chuàng)建前進農(nóng)場時期,農(nóng)建一師指戰(zhàn)員修筑的主要灌溉渠,它取自唐倈渠里的黃河水,所以黃河水里的泥沙經(jīng)常會沉積在渠底之中,所以八一渠里要經(jīng)常性的每年清淤渠底泥沙,才能保證灌溉暢通。</p><p class="ql-block"> 1960年秋天,農(nóng)場決定開展清淤八一渠的勞動會戰(zhàn),會戰(zhàn)前夕,農(nóng)場黨委書記張敏同志在第一作業(yè)站做了戰(zhàn)前開會布置,指定作業(yè)一站一、二、三隊抽出壯勞力,參加這次清淤會戰(zhàn)。由各隊隊長負責領工,最后一站組織了800多人的會戰(zhàn)大軍。當時第一作業(yè)站的一、二、三隊即現(xiàn)在農(nóng)場的二站八、六、七隊,因1960年第三排水溝決口發(fā)大水淹沒了二隊,二隊整體搬遷到一站部,二隊就是現(xiàn)在的二站部。</p> <p class="ql-block">  血色的一天就這樣染紅了整個西大灘:</p><p class="ql-block"> 1960年10月23日,800多名勞動大軍匯集到西大灘上的八一渠,開始了緊張的清淤會戰(zhàn),上午時分天空晴朗,沒有一絲陰云,工地上職工們揮鍬如風、揮汗如雨,在開展著你追我趕的勞動競賽。下午2時八一渠工地上空下起小雨,驟然風雨交加,跟隨其后又寒流襲來,直至一個晚上,血色染紅了戈壁荒灘的西大灘。</p><p class="ql-block"> 原前進農(nóng)場一站第一生產(chǎn)隊的浙江支寧青年林國進回憶,前一天,一隊收完玉米后,第二天就組織了近300人的會戰(zhàn)隊伍,早晨六點職工們就起床集體開飯,吃完早飯就出發(fā),步行到近十華里遠的“八一渠”工地上去勞動。走路消耗的體力,汗流浹背的清淤勞動,使人困頓,稍事休息,那是中午12點多鐘吃飯的時候,大米摻和著玉米榛子的米飯,讓人困馬乏的職工食欲大增,狼吞虎咽以后,大家沒有休息,就繼續(xù)清淤勞動。不大一會兒,突然天氣大變,原本晴朗的天空,眨眼功夫烏云四起,雨雪被寒風裹挾著鋪天而來,氣溫急劇下降到零下好幾度。時間推算,下午2點左右工地開始下起小雨,各生產(chǎn)隊職工開始撤離,3點左右全部會戰(zhàn)職工已撤離工地,4點寒流突然襲來,這時候許多職工還在戈壁西大灘上四處亂跑躲避雨雪和寒流。</p><p class="ql-block"> 參加清淤會戰(zhàn)的職工大多是農(nóng)建一師集體復員的軍工和剛剛支寧來的浙江青年,浙江青年不了解寧夏風云突變的天氣,穿著單薄,在返回途中又迷失方向,造成了嚴重后果。而一隊參加會戰(zhàn)的職工,突遇寒流,在隊長的帶領下,有序組織撤退,大家順著八一渠,頂著風雪、迎著寒流,一步步艱難地往回走,整整走了三個多小時才到隊部。這時候連隊領導召集緊急會議,決定以小隊為單位挨家挨戶清點會戰(zhàn)人數(shù)。已經(jīng)是下午6點多鐘,全隊仍有14個浙江青年還沒有到家,他們立即組織了40多個強壯勞力,每人從食堂拿兩個饃饃,分成十組,每組由老職工帶隊,帶上棉衣和手電,趕著毛驢車分別在西大灘上大聲喊著未回家職工的名字,一直到晚上10點鐘才把14個浙江青年全部找了回來,還把其他連隊的4個迷路的職工也拉到了隊上,給他們安排在了隊部辦公室里休息,給他們饅頭和熱騰騰的稀飯吃,第二天送他們歸隊。</p><p class="ql-block"> 又據(jù)當時擔任前進農(nóng)場副場長的武永基回憶,事件發(fā)生以后,風雨交加的寒流,把撤離往回家跑的職工,刮的在戈壁灘上四處躲藏,農(nóng)場張敏書記和我?guī)ьI家里的職工,從漁湖邊鋪天蓋地的找人,一直從下午找到第二天上午。農(nóng)場職工醫(yī)院的張秉仁院長,還有大夫和護士,在西大灘的戈壁灘上支起了幾個大鍋燒水,兌上溫水,把找到凍傷的職工,用溫水慢慢地清洗,最后搶救了200多人。</p><p class="ql-block"> 參加尋找和搶救工作的原一隊職工楊發(fā)明回憶,最后殉難的11名職工,有的衣著單薄,有的還穿著半截袖衣服的殉難者,看到他們,有的倒在泥水中、有的躺在溝渠邊,還有的躺在水泥管中,有的手里還高高舉著陶瓷缸子,像是在渴望接到雨水而深陷在泥潭里停止了呼吸,不知在生命垂危的危難時刻,出現(xiàn)的瓷缸子能給生命帶來什么?看著這一幅幅畫面,讓人慘不忍睹,淚流滿面。</p> <p class="ql-block">  據(jù)前進農(nóng)場老人回憶,11名殉難者都埋在了現(xiàn)在前進農(nóng)場場部抄近道通往二站的一條小路邊上,那里有一個烽火臺,不遠處有一個土寨子,一個鐵塔,這里多少年來都是西大灘人埋葬亡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63年過去了,這11位殉難者,他們已經(jīng)與寧夏西大灘的這片土地融為一體。</p><p class="ql-block"> 今天莊重地記錄他們:他們是1960年5月4日從浙江金華上火車,5月12日到達寧夏平羅西大灘的。他們來自浙江平陽,永嘉、泰順,樂清,文成,瑞安,青田等市縣。由于時間久遠和資料的匱乏,我們只知道他們是來自浙江省的這些地方,其他的信息就一無所知了。</p> <p class="ql-block">  查找相關資料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p><p class="ql-block"> 1、抽出清淤八一渠會戰(zhàn)的各生產(chǎn)隊,由各隊長負責領工,但對八百多人的大兵團作戰(zhàn)未組織統(tǒng)一領導或指派工程總負責人。</p><p class="ql-block"> 2、農(nóng)場氣象部門未向農(nóng)場領導匯報關于寒流侵襲的氣象預報,只是通知了第一作業(yè)站站部統(tǒng)計員,而該同志也未向工地傳達。</p><p class="ql-block"> 3、有的生產(chǎn)隊在動員清淤會戰(zhàn)的職工時,違背農(nóng)場“抽調(diào)強勞力的指示,讓一些病人、兒童參加施工,殉難者也有這些人。再者出工的職工大都是第二批浙江支寧人員,他們來到寧夏還不到6個月,年齡還有五六十歲的,還有個別病人和兒童,他們延續(xù)農(nóng)村出工習慣,只要出一個勞力,就等于出工,所以才造成有是老人、病人和兒童傷亡的慘劇。</p><p class="ql-block"> 4、1960年5月第二批浙江支寧青年,來到寧夏就開始了夏天的生活,沒有經(jīng)過秋天和冬天,不了解寧夏氣候變化的無常,10月的天氣,還像浙江一樣,身著單衣。他們剛來到寧夏,人生地不熟沒有出過遠門,多數(shù)人甚至連生產(chǎn)隊都沒有出過,更沒有交通工具,更不了解工地所處的位置而迷失方向,遭遇不幸的。</p><p class="ql-block"> 5、農(nóng)場管理體制的分分合合,一分為三,三而合一,這樣分分合合的管理體制對另一種管理體制,都是一種相互的抵消。甚至還有些職工,不知道他們所在的單位的名稱叫什么,領導是誰,這也為大兵團作戰(zhàn)帶來不利的因素。</p> <p class="ql-block">  根據(jù)多位西大灘老人的指認,2020年的一天,我來到了滿是芨芨草、駱駝刺和叫不上名字的野草叢生的位于烽火臺的位置,那里原來是西大灘人安葬亡人的一片墳塋,誰知,六十多年的滄海桑田,風吹雨蝕,烽火臺和那片墳塋早也不復存在了,遍野滿布的野草,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時刻都在宣誓自己是這里的主人。這片墳塋早已被風雨、野草和歲月一分一秒、一粒一沙侵蝕和改變的沒有了蹤跡。</p><p class="ql-block"> 這片墳塋是六十年前埋葬11位浙江支寧青年的地方,他們已經(jīng)與西大灘的土地融化在了一起,他們來到西大灘不足半年時間??墒撬麄兊男袨?,已經(jīng)把相隔幾千公里的浙江與寧夏緊密相連。</p><p class="ql-block"> 在《寧夏農(nóng)墾志》和《前進農(nóng)場志》里都有這起事件的沉重記載;1960年10月23日,前進農(nóng)場一站組織職工清挖“八一渠”時,突遇寒流襲擊,風雨交加。由于職工體質(zhì)虛弱,在返回途中迷失方向,造成11人凍死,63人凍傷的惡性事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注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摘自張敏同志部分檔案資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摘自《寧夏農(nóng)墾志》《前進農(nóng)場志》部分內(nèi)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3、摘自農(nóng)建一師老兵武永基、楊發(fā)明等及浙江支寧青年林國進等人的口述記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