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宮博物院收藏古代玉石器約三萬件,主要源于清宮遺存。 這些玉石器中玉器占了絕大部分,其余亦有水晶、瑪瑙、青金石、芙蓉石、孔雀石、珊瑚等珍貴寶石制成的器物,品種齊全,工藝精湛。 故宮博物院所藏玉器按時代可劃分為元代以前古玉、明代玉器、清代玉器三部分。</p> <p class="ql-block">中華文明是對玉器崇尚的唯一古文明。玉器是歷史上使用、裝飾、收藏最為久遠(yuǎn)的器具。從史前的新石器時代(公元前5000~6000年)起直至今日,7000余年經(jīng)久不息,歷久彌新。所以大英博物館給其館中所藏玉器的介紹是,中國玉器七千年。</p> <p class="ql-block">臺北故宮博物院展覽概述</p><p class="ql-block">玉,當(dāng)您觸摸它時,感到的是冰涼與堅硬;當(dāng)您凝視它時,看到的是柔美與溫潤。世界上沒有任何物質(zhì),比它更經(jīng)得起歲月的洗禮,也沒有任何物質(zhì),寄託了中國人如此多濃厚的情感與深邃的理念。</p><p class="ql-block">遠(yuǎn)在七、八千年前,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先民,從掘土、伐木等生活歷練中,認(rèn)識了「玉」是「美而不朽」的石頭;它散發(fā)春陽般的光澤,令先民相信美玉含有豐富的「精氣」,也就是「能量」。將美玉按照心目中陽、陰二氣運行的模式,琢磨出圓璧與方琮,甚至雕刻出神祇、祖先的模樣,刻畫上「密碼」式的符號,希望經(jīng)由「制器尚象」發(fā)揮「同類感通」的法力,與天帝對話。他們相信萬能的天帝將神秘的生命力經(jīng)由神靈動物的傳遞,才降生了人類。從「萬物有靈」的思維中,發(fā)展出中國特有的「龍鳳文化」。</p><p class="ql-block">歲月悠悠,隨著社會進(jìn)步,人文主義抬頭,遠(yuǎn)古先民迷信美玉具有特殊「靈性」的思維逐漸蛻變。配戴雕琢龍、鳳、虎、鷹的玉飾,原本是為了彰顯自身氏族特有的神靈秉賦,也就是天生的「德性」,此時也被儒家詮釋為美玉具備仁、義、智、勇、絜等「君子之德」。</p><p class="ql-block">六朝、隋唐時,接受了一波波來自異域文化的洗禮,玉器藝術(shù)有了極大的改變。褪去以玉通靈的神秘色彩、擺脫以玉比德的儒學(xué)教條,宋、元時期文人階層形成,他們熱衷認(rèn)識自然,協(xié)調(diào)人文,追求寫實、求真的藝術(shù)精神。但在追慕古禮、強調(diào)法統(tǒng)的心態(tài)下,又興起了玉器的仿古風(fēng)。玉雕呈現(xiàn)宋元文化的精華。</p><p class="ql-block">明、清二代是多項工藝技術(shù)日益精進(jìn)的時代。明中期以來江南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在文人富商贊助下,玉雕益加精雅細(xì)緻。十八世紀(jì)後半,清代征服回部,直接控制和闐玉料的開採;對西南的開發(fā)也導(dǎo)致緬甸翠玉的輸入。由於皇室的主導(dǎo)下,清代玉雕空前繁榮。</p><p class="ql-block">總之,近八千年的發(fā)展,玉雕具體地展現(xiàn)了華夏民族敬天法祖的宗教倫理,中世紀(jì)以後,形神兼?zhèn)涞膶憣嵤址ㄟ_(dá)於高峰,說明中國文化中重視格物致知的治學(xué)傳統(tǒng)。「敬天格物」詮釋了我們的民族特性,也說明了中華古玉最深層的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琮(cóng),遠(yuǎn)古時代人們用于祭祀神祇的最為古老的禮器,內(nèi)圓外方筒型玉器。</p> <p class="ql-block">長樂玉璧,材質(zhì)和雕工極其精美,西漢</p> <p class="ql-block">龍鳳紋玉角型杯,西漢。</p> <p class="ql-block">玉高腳杯,西漢。</p> <p class="ql-block">玉荷葉杯,南宋。玉鴨,宋代。玉鵝,元代。玉魚,元代。鷺鷥玉頂,元代。</p> <p class="ql-block">封禪玉冊,宋真宗祥符元年。</p><p class="ql-block">“封禪”只有中國獨有,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具有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特色。</p><p class="ql-block">“封禪”的地點只有一個 ------ 泰山。</p><p class="ql-block">歷史上“封禪”的次數(shù) ------ 七。</p><p class="ql-block">只有皇帝才可以舉辦“封禪”,昭告世人“天下太平”。告慰祖先“光宗耀祖,志得意滿”。</p><p class="ql-block">因此,“封禪”是最高的祭祀典禮,典禮中的祝禱文應(yīng)對當(dāng)時的歷史和重大事件有高度的概括和總結(jié),然而禱文極少載入正史,平添其詭譎的色彩。故宮博物院藏有兩套出土于泰山的唐、宋時的禪地玉冊,彌足珍貴??梢匝a足、勘正史籍的缺失和錯誤。</p> <p class="ql-block">白玉花烏瓶,民國</p> <p class="ql-block">碧玉鰲魚花插,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白群獸插屏,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玉嵌寶石浣紗溪舟圖插屏,清中晚期</p> <p class="ql-block">翡翠雕花鳥瓶,民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