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泉州有著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叭荩核卧袊氖澜绾Q笊藤Q(mào)中心”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chǎn),一共有22處遺產(chǎn)點。</p><p class="ql-block">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p><p class="ql-block">生于斯長于斯的閩南土著古稱百越族。兩晉中原動蕩,大批士族百姓避亂入閩,沿江而居,母親河晉江也因此得名。濱海先民“以網(wǎng)罟為耕耘”,海上交通悄然興起,南朝便有了與南海國家友好往來的記載。</p> <p class="ql-block">唐代,泉州港是與交州、廣州、明州齊名的中國四大港口之一。北宋,隨著陸路絲綢之路被阻,改走海路,泉州港順勢崛起。宋室南遷后,1129年朝廷將349名皇親國戚遷至至泉州,泉州與中央的關(guān)系也前所未有的好,海外貿(mào)易暢通無阻,泉州港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港口,并開辟了多條海上貿(mào)易航線,向世界輸出絲綢、茶葉、瓷器等。</p> <p class="ql-block">元代的刺桐即泉州。來自于馬可波羅游記的一個15世紀(jì)抄本,元朝基本延續(xù)了南宋的海外貿(mào)易政策,泉州與世界上近100個國家和地區(qū)有貿(mào)易往來,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等西方旅行家都將刺桐(泉州的別名)港描述為與埃及亞歷山大港并舉的“東方第一大港”,西方人甚至誤以為刺桐城是中國的首府。</p> <p class="ql-block">明初,東南沿海倭寇為患,明政府實行“海禁”。明末清初,鄭成功在閩南沿海與清軍對峙40年,清政府采取了更嚴(yán)厲的海禁,規(guī)定沿海居民從海岸線后退30~50海里,徹底切斷閩南人與大海的聯(lián)系。</p> <p class="ql-block">鴉片戰(zhàn)爭后,海外通商貿(mào)易每況愈下,屬于泉州、漳州的港口時代落下大幕,閩南人紛紛將眼光瞄向海外。當(dāng)他們在南洋建立起新家園后,又開始反哺家鄉(xiāng),為辛亥革命出資出力,返鄉(xiāng)投資辦學(xué)辦廠,建起一座座南洋風(fēng)格的番仔樓。</p> <p class="ql-block">改革開放后,閩南再次迅速致富,曾經(jīng)征程在大海的閩南人,在商海中同樣游刃有余。泉州GDP連續(xù)多年領(lǐng)跑全省,幾乎每個縣都有一套致富經(jīng)。盡管有著驕傲的經(jīng)濟硬實力,行走在閩南各地,你感覺不到土豪式的霸氣外露,只有一磚一瓦間的歷史印跡和柴米油鹽的家常感。</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路線是步行游覽古城古巷</p><p class="ql-block">起點:開元寺</p><p class="ql-block">終點:府文廟</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也是福建省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chuàng)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是宋元時期泉州規(guī)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F(xiàn)存主要廟宇系明、清兩代修建,南北長260米,東西寬300米,占地面積78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82年,開元寺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由第44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審議通過,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chǎn),泉州開元寺是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又稱紫云大殿,是開元寺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經(jīng)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zāi)與重建,現(xiàn)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禎十年(1637年)遺物。</p> <p class="ql-block">西面為“仁壽塔”,始建于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年),初為七級木塔,稱“無量壽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請賜名“仁壽塔”,前后經(jīng)毀壞與重修多次,易木為磚,至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由自證法師易磚為石,先于東塔十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東面為“鎮(zhèn)國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前后經(jīng)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改七級磚塔,今石塔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間重建,高48.24米。</p> <p class="ql-block">然后從其對面西街上的紫云屏后進入象峰巷,接著拐進三朝巷走到底,左轉(zhuǎn)入古榕巷。</p> <p class="ql-block">左手邊的梨園劇團舊劇場內(nèi)有一處②南外宗正司遺址,可去里面的遺址陳列館參觀一番。前行并左轉(zhuǎn)入舊館驛,右側(cè)金碧輝煌的③董楊大宗祠是國內(nèi)僅有的異姓聯(lián)宗祠堂。</p> <p class="ql-block">南外宗正司遺址</p> <p class="ql-block">董楊大宗祠</p> <p class="ql-block">走出舊館驛,過西街到對面的臺魁巷,會看到一棵枝繁葉茂的“白來葉”老樹,樹下的④保和堂始自清嘉慶年間。再往前的⑤粘氏古厝內(nèi)曾住著金國名將后裔,如今內(nèi)部改為泉州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展。</p> <p class="ql-block">保和堂始自清嘉慶年間</p> <p class="ql-block">粘氏古厝</p> <p class="ql-block">從爐下埕穿到裴巷,左手邊有泉州最好吃的⑥康莊滿煎糕。一路向南,⑦⑧小西埕文創(chuàng)市集看起來與古城氣質(zhì)格格不入。</p> <p class="ql-block">康莊滿煎糕</p> <p class="ql-block">小西埕文創(chuàng)市集</p><p class="ql-block">(不想照=重慶小熊夜市??????)</p> <p class="ql-block">再度穿過西街,進入井亭巷,右手邊有戶民居院內(nèi)聳立著一座五層五檐八角、高約4.5米的⑨定心塔,塔始建于明萬歷年間,重修于清乾隆年間,又名城心塔,顧名思義此地是古代泉州的中心。回到西街,經(jīng)過⑩肅清門遺址,唐朝修建的子城西門如今只??湛杖缫驳拿C清門廣場。</p> <p class="ql-block">定心塔,塔始建于明萬歷年間,重修于清乾隆年間,又名城心塔,顧名思義此地是古代泉州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肅清門廣場</p> <p class="ql-block">從?鐘樓右轉(zhuǎn)入中山中路,這條騎樓街經(jīng)過修繕已面貌一新。過了?基督教泉南堂后,留意右手邊345號的?陳光純故居,這棟清水紅磚建筑是泉州最老的洋樓之一。</p> <p class="ql-block">泉州——鐘樓</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泉南堂</p> <p class="ql-block">陳光純故居</p> <p class="ql-block">然后轉(zhuǎn)入通政巷,位于王氏宗祠內(nèi)的?泉州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即老木偶劇團)每周有固定公益演出。</p> <p class="ql-block">老木偶劇團</p> <p class="ql-block">經(jīng)會通巷轉(zhuǎn)入奎霞巷,這條街遍布時裝店。紙品廠改建的?覓鯉文創(chuàng)園內(nèi)有一處蚵殼厝。穿過中山中路到鎮(zhèn)撫巷,51號是大司馬?黃宗漢古宅,過去這條巷子里半數(shù)房子都屬于黃氏的產(chǎn)業(yè)。直行到底,從溝尾下可以穿至隔壁的承天巷。</p> <p class="ql-block">覓鯉文創(chuàng)園(等于重慶紫薇路)</p> <p class="ql-block">黃宗漢古宅</p> <p class="ql-block">接近中山中路時有一處?崇陽門樓遺址,曾是唐朝泉州子城四門之一,清朝改名麗正門。再度沿中山中路向南走,然后轉(zhuǎn)入金魚巷。這條街因曾出過五品以上的官員而得名(唐代五品以上官員有佩戴魚袋的傳統(tǒng)),魚形圖案貫穿全巷,你可以在巷口的?海絲金鳳吃碗泉州特色的湯圓,晚上隔壁還有南音可賞。</p> <p class="ql-block">崇陽門樓遺址(只有介紹牌??)</p> <p class="ql-block">海絲金鳳</p> <p class="ql-block">泉州朋友不要弄我??</p> <p class="ql-block">走出金魚巷(又是紫薇路??),從濠溝墘穿過新門街,進入蓮燈巷不久,留意市舶司遺址的指示牌。順著拐入一條小巷子走到底便會看到水仙宮內(nèi)的?市舶司遺址,宋元時期外國商人上岸后都要來此報關(guān),院內(nèi)有個專題展,可以進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市舶司遺址</p> <p class="ql-block">接著沿著水溝走到竹街,在?南薰三義廟前轉(zhuǎn)入水門巷,水門也曾是泉州七座城門之一。除了一路看看水產(chǎn),它也是條有名的小吃街,你可以在?水門啊琴姐石花膏買一盒固狀的石膏,在?水門國仔老店吃碗面線糊,巷尾還有幾家炸物店。</p> <p class="ql-block">南薰三義廟</p> <p class="ql-block">水門啊琴姐</p> <p class="ql-block">水門國仔老店</p> <p class="ql-block">左轉(zhuǎn)入中山南路,這一段中山路還保持著原來的風(fēng)貌。路過供奉保生大帝的?花橋慈濟宮,留意宮門和主殿上明代大書法家的真跡。穿過涂門街向東走一小段,便會到達本次步行游覽的終點?府文廟。如果還有精力,可以繼續(xù)向北前往百源清池和承天寺,或向東去清凈寺和關(guān)岳廟。</p> <p class="ql-block">花橋慈濟宮(隨便找一張,太多神了不想照了)</p> <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廟(提前去了晚上就沒有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