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心 愿(1)</p><p class="ql-block"> (小 說) </p><p class="ql-block"> 李新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引 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裊裊炊煙暮色濃,</p><p class="ql-block">悠悠夕陽染殘紅。</p><p class="ql-block">春鋤處處桃花雨,</p><p class="ql-block">布谷聲聲楊柳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山清水秀美如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桃花溪是太行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村的四周有青山環(huán)繞,山上處處綴滿了各種各樣,或濃或淡,或深或淺的綠,就像是穿著綠色衣裙的少女。山上草木茂盛,就連那懸崖峭壁上都生機勃勃。村中有玉泉河穿村而過,常年清波蕩漾,碧水長流,調皮的小魚兒不時地跳出水面。成群的白鵝和鴨子在水中嬉戲、覓食。</p><p class="ql-block"> 清晨,炊煙裊裊,盤旋漂浮在村子的上空。村頭高大的楊村被一絲絲一縷縷的炊煙纏繞,妖嬈地在樹葉間飄舞升騰,貪婪地呼吸著從廚房里飄出來的農村新米特有的清香。裊裊炊煙,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記憶和向往,更是山鄉(xiāng)一這優(yōu)美而亮麗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桃花溪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明朝初年,明朝政府實行移民政策。有個叫李信的先人帶著他的新婚妻子,隨著移民潮從山西洪洞縣圪嶗山老槐樹村來到太行山下定居。隨之而來的還有郭、王、楊、牛、孫、董、趙、田、劉……等十幾個姓氏的先人。他們擇水而居。那時候,山山瀑布飛,溝溝水淙淙。他們一家一戶占一個山溝,憑著自己一雙勤勞的雙手,開荒種地,發(fā)展生產,繁衍生息。花開花落,星移斗轉,滄海桑田。時間一長,每一道山溝就發(fā)展成了一個村子,并都有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子。除桃花溪外,還有杏花村、翠竹林、青龍溝、核桃山、八里莊、楓樹屏、清水灣、石磨灘、梨樹溝、夕陽關……村子與村子距離很近,不過一公里。素有“雞鳴一聲三五村,一家燈火六</p><p class="ql-block">七里”之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p> <p class="ql-block">心 愿(2)</p><p class="ql-block"> (小 說)</p><p class="ql-block"> 李新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幾百年來,這一帶村子都和睦相處,通婚聯(lián)姻,繁衍子孫,人口比例自然平衡,顯現(xiàn)出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和進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山里的姑娘幾乎沒有嫁到山外的。同時,山外的姑娘也沒有嫁往山里的。一直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特別是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或以后,出現(xiàn)了一種很奇怪的社會現(xiàn)象:山外的姑娘都通過各種關系和途徑紛紛嫁往山里。從區(qū)域上看,主要是??h、滑縣、內黃、湯陰和濮陽縣,還有黃河以南一些縣區(qū)。以上區(qū)域均屬大平原地區(qū),自然條件明顯優(yōu)于山區(qū)。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反常的社會現(xiàn)象呢?來自??h的姑娘張玉梅和來自濮陽縣的姑娘郭秀明如是說:</p><p class="ql-block">“其一,平原地區(qū)地勢低凹,幾乎年年發(fā)大水,鬧洪災。洪水如猛獸,不僅淹沒農田,淹沒村莊房屋,還要人命。一到雨季就擔心害怕。打點糧食,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吃了怕接續(xù)不上秋糧,不吃怕洪水泡了。在山區(qū)不用擔這個心。”</p><p class="ql-block"> “其二,平原地區(qū)土地多,種植面廣闊。過去全靠人力耕作,犁耙耕種,收割打藏,一年四季沒有停歇的時候。那時候生活又不好。一天下來渾身就像散了架似的。長期下來,當個女孩子有點招不了。在山區(qū)就不同了,地畝面積少,農活相對就少。婦女只是在秋麥農忙季下地干幾天活,其余時間就是在家?guī)Ш⒆?,搞搞家務,相對于平原地區(qū)來說要輕松得多。”</p><p class="ql-block"> “其三,山區(qū)防災抗災能力強。因為山區(qū)果木樹多,特別是柿子樹多。一到秋季,家家戶戶的房頂上紅霞一片,柿餅子、柿塊子、柿皮子,滿眼都是。柿子還能和米糠或雜糧做成炒面,烙甜餅,蒸甜饃。這都是應對災荒年的好食品。因此,再不好的年景,山里人不用出門討飯?!?lt;/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外鄉(xiāng)姑娘愿意嫁到山里的真正原因。</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p> <p class="ql-block">心 愿(3)</p><p class="ql-block"> (小說)</p><p class="ql-block"> 李新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樣的社會氛圍條件下,山里的小伙子根本就不用為找對象犯愁,支付的彩禮也遠遠低于本地姑娘。當時有個順口溜:“別看山里日子窮,媳婦都是漂亮人;不要彩禮和樓房,心投意合幸福長。”這也是當時情況的在實寫照。</p><p class="ql-block"> 這一婚俗現(xiàn)象從一九六0年算起,一直到了二000年,整整持續(xù)了四十年整。到了二00一年,形勢來了個大反轉,山外的姑娘一個也不來了,山里的姑娘開始把眼光投向外面的世界,成群成群地嫁往城市或條件好的地方。這樣一來,山里的小伙子可傻眼了,山里的姑娘都跑了,還去哪里談對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以來,依靠黨的富民政策,山區(qū)發(fā)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原來低矮、黑暗的小平房早已不見了,一棟棟“小洋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房子的結構各有千秋,房頂上蓋了彩鋼瓦,顯得金碧輝煌。墻上雪白雪白的,猶如粉妝玉砌。廚房里原來是煙熏火燎的柴火灶,被現(xiàn)在干干凈凈的燃氣灶或電磁爐所代替。房頂上都安裝了太陽能,洗澡熱水不用愁。黑白電視換成了超薄液晶彩色電視,電腦也走進了千家萬戶。家家都用上了自來水,戶戶房前屋后雞鴨成群,綠樹成蔭。柏油公路直通村里,公交車一小時一趟。吃的就不用說了,頓頓細米白面。老一輩人都說:“現(xiàn)在咱老百姓過的是皇帝過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沒有遠慮,必有近憂。這么好的日子,前所未有,應該心滿意足了。但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一種家家作難人人愁的大問題,千不難萬不難,難就難在娶婦兒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p> <p class="ql-block">心 愿(4)</p><p class="ql-block"> (小 說)</p><p class="ql-block"> 李新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桃花溪為例,一九九0年前后出生的男孩有三十三人,目前他們都已三十竄頭了,除一人花重金娶上媳婦外,其他都還形單影只,光棍一條。桃花溪是這樣,周圍的村子如翠竹林、青龍溝、楓樹屏、夕陽關、八里莊……,也都是這種狀況,有的還是一門兩條光棍。楓樹屏村的老羊倌郭大山老漢整天為這事兒犯愁。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三十多歲了,二兒子二十七歲了,也不斷有媒人上門提親,但有一個先決條件,除農村有新房外,還必須在城市買一套樓房。郭老漢一聽,火了:“老天爺??!我去哪兒弄錢買樓房??!”他用放羊鞭子搗搗地,指指天,十分無奈地說:“老天爺啊!你能不能刮風給我刮一袋子錢??!”說著說著就哭了。媒婆一聽,一拍屁股扭頭就走了。走到大門外,又回過頭來對老郭說:“郭老頭兒,你可仔細想想?。∧愕膬蓚€孩子都不小了,這年頭得出血??!該討就討,該借就借,辦法多的是,不能叫一泡尿憋死人呀!你到桃花溪打聽打聽,李桃山家的兒媳婦就是我做的媒,又漂亮又賢惠,人見人愛,可是得有條件??!你看人家,農村有新房,城市有樓房,還有小汽車,想去哪兒住就去那兒住,這樣的日子,誰不眼紅?”</p><p class="ql-block"> 其實,郭大山老漢啥都明白。難道他就不想給兒子娶上媳婦?享受天倫之樂?可是,這錢真的不好弄??!兩套樓房,少說也得一百五六十萬啊!去哪兒借?借了用啥還賬?咱可是莊戶人家??!兩個孩子一沒技術,二沒手藝,又身小力薄,建筑工地的活兒干不了,只能在家種種地。</p><p class="ql-block"> 郭大山老漢想了一夜,哭了一夜,淚也流了一夜,枕頭,枕巾都濕透了。</p><p class="ql-block"> 天明了,郭老漢飯也沒吃,拿著放羊鞭子趕著羊群上山了。他的老伴心疼得直抹眼淚。</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讀)</p> <p class="ql-block">心 愿(5)</p><p class="ql-block"> (小 說)</p><p class="ql-block"> 李新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一樁婚姻千行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村的風景是美麗的。玉泉河水清澈見底,水中魚兒來往穿梭;村舍青煙相映成趣;高樹低柳俯仰生姿;綠草如茵,鮮花盛開,彩蝶飛舞,此間的一切都投進了玉泉河的懷抱。村外的麥田里,金黃色的麥子連成一片,就像金色的海洋。微風一吹,麥子一涌一涌的,就像波浪一樣,送來一陣陣誘人的麥香。</p><p class="ql-block"> 面對如此美景和豐收景象,人們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在村東頭兒一棵老槐樹下,幾位老人圍攏在一起,憂心仲仲地述說著自家的心事。因為這時還沒到麥收時間。</p><p class="ql-block"> 一位叫福梅的老大娘手里拿著一件舊褂子,一邊縫補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唉,過了一年又一年,年年娶媳婦兒輪不上咱!”看上去她有六十多歲年紀,頭發(fā)花白稀疏,老眼昏花,飽經風霜的臉上留有道道印記,口中的牙齒掉的不剩幾顆,說話還有點跑風。</p><p class="ql-block"> 旁邊坐著一位叫蓮花的中年婦女,一邊擇韭菜一邊說:“大娘,您家國平兄弟不是和夕陽關的小芹姑娘談了好幾年了,咋?不成了?”</p><p class="ql-block"> “成了倒好了。好不容易在老城區(qū)買了一套樓,人家嫌不好。小芹她娘說了,寧要新區(qū)一張床,不要老區(qū)一套房。新區(qū)沒房就別談了。這個媒年前就黃了。”說著說著福梅大娘就哭開了:“為了這事兒,您大伯氣得要尋死上吊,老天爺??!你說這事兒該咋辦?”她越哭越傷心。</p><p class="ql-block"> “大娘,別哭,別傷心,天塌了有地接著哩,反正俺國平兄弟已經三十過頭了,慢慢找吧!咱村又不是光他自已哩!”</p><p class="ql-block"> 蓮花一邊哄一邊說,福梅大娘才止住了哭泣!</p><p class="ql-block">(未完待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