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呀,活過一個甲子才知道,在善待別人的同時,也一定要善待自己。因為只有自己健康地活著,才會有資格善待你所經(jīng)歷的人生過往。所以金秋9月,在中秋、國慶雙節(jié)前夕,約三兩好友,開啟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我們出行的第一目的地選擇了在西安。春秋佳地,十三朝古都,五千年文明的哨笛,讓我們向往了好多年。我會同三位知己姐姐,兵分兩路,9月16日晚在古城西安會齊,正式開啟了追尋快樂之旅行。</p> <p class="ql-block"> 9月17日清晨,我們乘坐旅行社中巴前往此行的第一站驪山、華清池景區(qū)。驪山,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城南,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山勢逶迤,樹木蔥蘢,遠(yuǎn)望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因而得名驪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驪山文物勝跡眾多、自然景觀秀麗。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都是皇家之地,所以說兩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我們能站在蔥蘢疊嶂的驪山之上是時代的幸運,也是我們的幸運。</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那云波飄渺的天地之間閱讀著上古時期女媧在這里“煉石補(bǔ)天”的傳說;在高山之巔的烽火臺上搜尋著周幽王戲謔諸侯的狼煙烽火;我們在極力猜測著秦始皇自14歲就在這里建設(shè)的來世家園到底還有怎樣的奇跡;我們在想象著唐玄宗與楊貴妃到底用幾世的情緣在此演繹了一場傳誦古今的長恨歌。</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驪山之上遙望了秦始皇的陵墓,我們在導(dǎo)游的專業(yè)介紹中,聽到了發(fā)生在這里的“女蝸補(bǔ)天”“烽火戲諸侯”……等故事和傳說。我們下山腳下看到了專供唐玄宗、楊貴妃洗浴的華清池,我們在臨潼蔣介石的行宮中,重溫了“西安事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們聽著、看著、走著、笑著,我們盡情地閱讀,開心地拍照,把我們的身影定格在貫通古今的過往中。</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們來到“兵馬俑”景區(qū),參觀世界八大奇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p><p class="ql-block"> 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chǎn),位于西安市臨潼區(qū)秦始皇陵以東的兵馬俑坑內(nèi)。被譽(yù)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后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又被譽(yù)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 晚飯后,我們乘地鐵來到大雁塔,品味著穿越感十足的大唐不夜城。</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漫步在大雁塔下,仿佛穿越到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放眼望去,身著唐裝、漢服俊男靚女摩肩接踵,古老建筑與新時代的音樂噴泉交相輝映。我們沿著古老的街道款款而行,在火樹銀花的詩詞燈火中與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們不期而遇。我們與盛裝而行的美女們同框,我們和著噴泉的音樂起舞。我們在氤氳的光影中尋找心中的偶像,我們在玄奘銅像前留影。我們從今朝盛世眺望著盛世的大唐,盛世大唐的文明也穿越過1500年的電光石火流淌在今朝盛世。</p> <p class="ql-block"> 9月18日凌晨5點,我們啟程前往軒轅廟、黃帝陵。軒轅廟,也稱黃帝廟,最早建于漢代。主要建筑有廟門、誠心亭、碑亭和人文初祖殿。院內(nèi)有古柏16棵,最珍貴者當(dāng)屬“黃帝手植柏”與“漢武掛甲柏”。唐代正式將祭祀活動列為國祭,并開始重修擴(kuò)建黃帝陵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按照祖制祭拜了我們的祖先,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祝福華夏國泰民安,祝福我們家人健康吉祥,祝福我們自己青春永駐。</p> <p class="ql-block"> 午飯后,我們長途跋涉,來到了位于延安市宜川縣的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雖然我們錯過了水勢最為洶涌最佳觀瀑期,但是還是被沖入眼簾的美景所震撼。有人形容說“壺口瀑布如駿馬脫韁,如狂飆驟起,如群龍鬧海,如乳虎嘯哮,如壯士赴死之義無反顧,如鐵騎逐鹿之一往無前,涌過來,奔過去,飛出來,噴出去轟轟烈烈一腔豪情,噴出去萬卷浪花千里錦繡,噴出來一個驚天動地萬聲雷鳴的黃河大合唱,只有在壺口,才能感受黃河的偉大,只有在壺口,才能感受黃河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也只有在壺口,才能感受黃河的氣勢、黃河的風(fēng)度和力度”。這個形容真不為過。</p> <p class="ql-block"> 夜晚我們就宿于壺口景區(qū),就在我們滿身疲憊準(zhǔn)備休息的時候,樓下傳來了陣陣歌聲。一群游客在當(dāng)?shù)馗枋值膸ьI(lǐng)下,放聲高唱。“東方紅”“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歌聲一曲接一曲,掌聲一陣又一陣,唱出了陜北人民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與其說是被歌聲吸引,還不如說是被現(xiàn)場的歡樂氛圍所感染。走出房間,參與到了廣場上的篝火晚會之中。用歌聲消除疲憊,用笑聲回饋快樂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 19日晨我們冒著蒙蒙細(xì)雨從壺口出發(fā),前往革命圣地延安。途徑南泥灣,我們的車沿著山路緩緩前行,而歌曲“南泥灣”的旋律一直無聲地在我們耳畔回響?!霸俨皇桥f模樣,是陜北都好江南”,親眼所見,一點不假。</p> <p class="ql-block"> 沿途山腳下,一片片稻田,連綿不斷,稻穗飽滿,金色耀眼。我們似乎從每一片稻田中還能嗅得到359旅人的氣息,從每一顆稻粒中還品得出拓荒人戰(zhàn)天斗地的堅定。</p> <p class="ql-block"> 10時許我們到達(dá)延安。延安是一個有血有肉、有革命故事的城市,紅色基因源遠(yuǎn)流長。遺憾的是寶塔山景區(qū)正在修繕,我們只能透過車窗目送那滾滾延河水,遙望著巍巍的寶塔山,默默地向為新中國的建立而奉獻(xiàn)一生的革命先輩們送上我們衷心的深切緬懷。</p> <p class="ql-block"> 我們首先來到楊家?guī)X。楊家?guī)X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駐地舊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等中央領(lǐng)導(dǎo)和中共中央機(jī)關(guān)在此居住。這期間,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指揮了抗日戰(zhàn)爭敵后戰(zhàn)場,并領(lǐng)導(dǎo)了解放戰(zhàn)爭,領(lǐng)導(dǎo)了大生產(chǎn)運動和整風(fēng)運動,召開了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事業(yè)正是在這塊風(fēng)水寶地上實現(xiàn)了歷史性的大逆轉(zhuǎn)。</p> <p class="ql-block"> 小雨漸有漸無,我們步行來到棗園,這里即是如火如荼的紅色革命根據(jù)地,也是一塊讓人心里寧靜的地方。院內(nèi)樹木蔥郁,綠草如茵,樹上還掛著新鮮的梨子和鮮棗。石<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板路順山勢高低錯落,蜿蜒連綿,路面被行人的鞋底擦得鏡光。</span>中央坐落著中央書記處禮堂,依山分布著5座獨立的院落,分別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張聞天、彭德懷、王稼祥等中央領(lǐng)導(dǎo)的舊居。</p> <p class="ql-block"> 革命的歷史成就了棗園,棗園也見證了革命的歷史??梢哉f棗園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文物,都是中國革命的見證,背后都有感人的革命故事。我們雖然在雨中漫步于棗園,但是還是能夠感受到這里曾經(jīng)的火熱,能夠看得見這里的諸多偉大人物的生活平凡,能夠聽得見統(tǒng)一思想過程中的不同聲音,嗅得到欣欣向榮的理想氣味。此生有幸來到棗園,是對自己內(nèi)心的浮躁進(jìn)行了一次凈化。</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們又乘大巴回到了西安。</p> <p class="ql-block"> 20日是我們在西安的最后一天。我們早起首先登上了西安古城墻。西安城墻,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廣義的西安城墻包括西安唐城墻和西安明城墻,但一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安城墻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永寧門,安定門,安遠(yuǎn)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的原有城門。</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南門永寧門蹬上城墻。南門是原隋唐時代古長安皇城的安上門。始建于隋582年,明朝拓建城墻時被沿用。永寧門現(xiàn)今作為西安古城墻正南門,是長安入城儀式的主演出會場,在這里曾迎接過多位外國政要,每天晚上這里還有入城儀式表演。</p> <p class="ql-block"> 我們走下古城墻,來到西安最繁華的回民街。街道兩旁各種地方小吃店鋪鱗次櫛比,街上行人摩肩接踵,是來西安的外地人必到的打卡地。但是時間有限,我們匆匆從人縫中穿過回民街,來到最后一個目的地鼓樓。</p> <p class="ql-block"> 鐘鼓樓是鐘樓、鼓樓兩個建筑的統(tǒng)稱,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市中心,始建于明洪武年間,有著600多年歷史,是中國現(xiàn)存的同類建筑中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鐘鼓樓。</p><p class="ql-block"> 時間關(guān)系,我花25元錢(姐姐們免票)買了張門票,和三位姐姐蹬上了鼓樓。鼓樓上展擺著各種鼓,并有專業(yè)演員在鼓樓上進(jìn)行鼓樂表演。我們在鼓樂聲中品味著大大小小的鼓,并憑欄遙望了毗鄰的姊妹樓鐘樓,就此別過古都西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即將離開西安的時候,我不得不說一下西安的美食,因為西安的各種面真的很難讓我忽略。</p><p class="ql-block"> 西安的面到底有多少種我說不清,我們在西安總共吃了三頓晚餐,只選擇了一家普通的面館,每頓飯我們四個人都選擇不同的面,直到我們離開,這家面館的面還有些我們沒有吃到,而我們品嘗到的每一種面都很好吃。如果說未來的哪一天我還能夠來西安,那西安的面肯定是我重游的一個理由。</p> <p class="ql-block"> 有人說,中華五千年文明,看地下得到陜西。據(jù)導(dǎo)游介紹,在西安共出現(xiàn)過74位皇帝,而有73座黃陵,因為武則天死后與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而每一個黃陵都是獨一無二地存在。但要是看地上則要到山西。因為山西地理位置獨特,特別適合文明的發(fā)展。而山西地形又易守難攻,歷史上受戰(zhàn)爭影響破壞較少,故而歷史文化遺跡保存比較完整豐富。隋唐、五代、宋、遼、金時期的歷史遺存尤其多,國家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452 處,其中古建筑有396處,居全國保有量第一。為此,我們四姐妹連夜乘高鐵來到太原,開啟了地上文明探尋之旅。</p> <p class="ql-block"> 21日清晨,我們首先啟程前往山西最靚的一張名片——五臺山。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p><p class="ql-block"> 五臺山并非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山峰環(huán)抱的一整片區(qū)域。峰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佛教圣地五臺山被譽(yù)香火最旺、祈福最靈驗寺院。到過五臺山的人都不會錯過為家人祈福,為自己許愿的機(jī)會。我們到達(dá)五臺的第一站是“五峰咽喉”的尊勝寺。</p> <p class="ql-block"> 尊勝寺始建于唐代,宋代重修,民國初年又予重修并進(jìn)行了擴(kuò)建。整個寺院建在兩個山頭之間的隘口處,古時候為上五臺山第一要沖,<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故稱之為“五峰咽喉”。</span>寺院一進(jìn)七層院落,院內(nèi)古木參天,廟宇雕梁畫棟,最搶眼的還是院內(nèi)的一尊高塔,巍峨聳立。</p><p class="ql-block"> 我們雖然知道五臺山歷史悠久,歷朝歷代帝王將相都曾到此朝拜,但還是被這亮相的第一眼驚到了。我們在這里徜徉了好久,深深地被華夏古老的文化所感染,被祖輩們的創(chuàng)造所蟄伏。</p> <p class="ql-block"> 隨后我們又先后到佛光寺、塔院寺、菩薩頂、廣濟(jì)寺、殊像寺等等寺院,這些寺院有些是漢傳佛教和寺院,有些是藏傳佛教的寺院。而我們最后拜訪的是五臺山五爺廟。</p> <p class="ql-block"> 五爺廟,又稱五龍王殿,創(chuàng)建于清代,民國年間重修時,增建了殿外前庭。殿內(nèi)除了供金臉龍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爺、二爺、龍母、三爺、雨神的塑像。</p><p class="ql-block"> 民間傳說五爺本來是黑臉,但文殊菩薩為了廣濟(jì)眾生,化成了五龍王,所以黑臉變成了金臉。文殊菩薩化成的五龍王很喜歡看戲,所以在五龍王殿的對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戲臺,專門為五爺演戲。導(dǎo)游說這里是整個五臺山香火最盛的寺廟,因為五爺其實就是文殊菩薩在五臺本土化、世俗化的產(chǎn)物,它承擔(dān)起了民間俗神的職能,寄托著當(dāng)?shù)匕傩掌砼物L(fēng)調(diào)雨順、平安吉祥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萬佛閣結(jié)束一天的行程。晚間我們就住在了五臺山。</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的住宿又給了我們一個意外,住宿條件真的有點一般,房間很冷,沒有熱水,沒有洗漱用品,吃的也沒感覺到山西特色,但是當(dāng)?shù)剞r(nóng)家手工熬制的菌類醬料很好吃,現(xiàn)在想起來還有點唇齒留香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22日早5點,五臺山的天還沒亮,可我們的旅游大巴就出發(fā)了。我們的車從五臺山北出口出山,直奔山西的第二目的地大同,我們最先到達(dá)的是懸空寺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懸空寺位于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的恒山翠屏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于北魏后期,是中國僅有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p> <p class="ql-block"> 臨行前旅行社的人說,要想登寺觀覽,需要購買門票,而登寺的人多,道路狹窄,不建議我們登臨??晌覀兠鎸χ@么古老而又神奇的建筑,實在不想就此別過。</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們的車一路順達(dá),所以我們幸運地成為了當(dāng)天懸空寺景區(qū)第一波到達(dá)的游客。所以我們來不及猶豫,跟著步履匆匆的登寺人流,沿著窄窄的蜿蜒石階開始向向懸空寺攀登。更為幸運的是,因為在山西60歲以上老人全部免票,真的發(fā)自內(nèi)心感謝我們的國家。</p> <p class="ql-block"> 相傳李白在開元時期曾到雁門一帶攀登恒山,被懸空寺奇險深深地吸引,不但留下了“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這壯美詩篇,而且在石崖上親筆寫下了“壯觀”二字。書寫完畢,感覺并未完全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隨手一揮在“壯”字的“士”內(nèi)加了一點。這個傳說與李白的狂放與率真還真有些契合,我的理解李白也不會無意留下這么個錯別字。</p> <p class="ql-block"> 我們沿著螺旋式樓梯逐層攀爬,一路來到懸空寺的最高點。三<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殿就建在這里。佛祖釋迦牟尼居中,左有孔子,右為老子,儒、釋、道三教合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嵌在崖壁上的懸空寺窟連殿,殿連窟,閣樓間以棧道相連,上下有樓梯、山洞相通,我們行走其上,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走屋脊,步曲廊。幾經(jīng)周折或明或暗、曲折迂回,向上看有如攀登天梯,向下看有如目臨深淵,集精、巧、險、奇于一身,真心地要為我們的祖先點個大大的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離開懸空寺,我們又乘車來到山西朔州應(yīng)縣佛宮寺院內(nèi),因為在這里矗立著一座千年木塔。 </p><p class="ql-block"> 應(yīng)縣木塔,原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佛宮釋迦塔。傳說</span>是遼代興宗皇帝為他的妃子觀景而建的,也有說是興宗皇帝為王公大臣觀戰(zhàn)而建。為誰而建 說法不一,但是不虛此行是所有觀塔之人的一致感受。據(jù)說距今已有980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全塔總重三千多噸,榫卯結(jié)構(gòu),五層八角,向東南方向傾斜,<span style="font-size: 18px;">塔下有釋迦牟尼牙齒舍利。該塔</span>與倫敦埃菲爾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齊名,被稱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是世界上歷史最久、規(guī)模最大、全木結(jié)構(gòu)的塔式建筑。</p><p class="ql-block"> 說起來我們今天能夠看到此塔,還得要感謝一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梁思成與林徽因。</span>“滄州獅子應(yīng)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這句民謠,在華北地區(qū)流傳了上百年。民國時期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原以為就是個兒歌。誰料1918年他無意中看到日本建筑師寫的一份報告,里面就提到了應(yīng)州塔。他堅信“應(yīng)州塔”一定存在!</p><p class="ql-block"> 他就查詢資料,四處打聽,想找一張該塔的照片,但是資料記載有限,他就試探給應(yīng)縣照相館寄去一封信,求一張木塔照片。過了許多天,奇跡出現(xiàn)了,梁思成真的收到了木塔照片。</p><p class="ql-block"> 而梁思成拿著照片,又驚又喜,激動得無法言語,馬上申請實地考察。就這樣梁思成、林徽因來到了山西。由于林徽因身體原因提前返程,所以最終只有梁思成見了木塔。而這座在山坳間默默無聞矗立了近千年的木塔隨著梁思成等人的到來而震驚了世界。</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林徽因把這段經(jīng)歷寫進(jìn)了書,說:“我笑著說阿彌陀佛,他所傾心的幸而不是電影明星。這才是偵探小說有趣的一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由于木塔傾斜嚴(yán)重,95年就準(zhǔn)游客登臨了,所以我們只有隔著一段距離目觀此塔,但已經(jīng)很震撼了。</span></p> <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是我們向往很久的地方,可是親臨現(xiàn)場后,既有震驚,也有失望。因為前面幾窟經(jīng)過1500多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已經(jīng)面目全非,總感覺祖先的一些燦爛輝煌有些隨風(fēng)而逝。但是保存完好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帝王象征的——曇曜五窟還是給了我們驕傲和自信。</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北魏時期佛教盛行,但太武帝時期確遭遇了一場空前的滅佛運動,直到文成帝即位后,佛教才再次興盛起來。文成帝找了一個叫曇曜的僧人負(fù)責(zé)破洞鑿窟,曇曜為了使佛教能夠永遠(yuǎn)流傳,而不再因一時的迫害而遭到破壞,就接下了鑿窟雕佛的任務(wù),還迎合皇權(quán)把佛像雕成北魏皇帝的模樣,就這樣揭開了云岡石窟開鑿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曇曜從敦煌找來三千匠人開窟雕像,這三千工匠到后來變成了十萬匠人,想象得出當(dāng)時是怎樣一個場面。</p><p class="ql-block"> 在曇曜之后,云岡石窟的開鑿并沒有停止。從文成帝一直延續(xù)至孝明帝,前后持續(xù)修建了60余年。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東西綿延約1公里,主要洞窟45個、各類佛教人物造像59000余尊的云岡石窟。</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有些石窟保存完好,我感覺最為震撼的還是有飛天的那一窟,儼然一場大型音樂會的紀(jì)實,浮雕出的樂手各具風(fēng)采,前面的總指揮栩栩如生,最震驚的是人物的色彩雖經(jīng)歷千年風(fēng)雨,確依然鮮艷如新。</p><p class="ql-block"> 夜晚我們回到太原修整,23日晨我們來到了喬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喬家大院因電視劇《喬家大院》和《大紅燈籠高高掛》而名震天下,雖不及王家大院大氣,但是比王家大院多一些精致。喬家大院最早建于清乾隆年間,喬家的第一代掌門人喬貴發(fā)由做小本生意起家,由于具備了勤于經(jīng)營和善于把握機(jī)遇的精明頭腦,很快就成為包頭雄踞一方的商業(yè)大財東。而電視劇里面的主人公喬致庸則是喬貴發(fā)的孫子。</p> <p class="ql-block"> 喬家大院其建筑風(fēng)格渾然天成,莊嚴(yán)肅穆,有著濃濃的山西民居、中原宅邸的建筑風(fēng)格。此后,喬家大院又在后代子孫中經(jīng)歷了多次擴(kuò)建、改建,形成了今日的樣貌。</p><p class="ql-block"> 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大院中六個院落的規(guī)整與精致,還有在大門對面的掩壁上刻有磚雕的“百壽圖”,那真是一字一個樣,字字有風(fēng)采。</p><p class="ql-block"> 隨后我們又來到了跟團(tuán)的最后一站平遙古城。</p> <p class="ql-block">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于明代重建、擴(kuò)修城池,是現(xiàn)今中國境內(nèi)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整座城池宛如烏龜向南爬行,因此有“龜城”之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平遙古城由城墻、店鋪、街道、寺廟、 民居等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對稱布局,以市樓為軸心,以南大街為軸線,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廟、右武廟,東道觀、西寺廟的封建禮制格局,城內(nèi)街道格局為“土”字形,整體布局遵從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蚰蜒巷構(gòu)成八卦圖案,南大街、東大街、西大街、衙門街和城隍廟街形成干字型商業(yè)街。</p> <p class="ql-block"> 平遙古城的街道商鋪都體現(xiàn)歷史原貌,展示了五個世紀(jì)以來中國建筑風(fēng)格和城市規(guī)劃的演變,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p><p class="ql-block"> 我們乘坐電瓶車橫穿整個古城區(qū),并徒步拜訪了古代的稅務(wù)局,古代的法院,古代的銀行票號……,并在古老票號的地下金庫體驗了兌換貨幣的過程。</p><p class="ql-block"> 行程的安排沒有了細(xì)細(xì)品味古城魅力的時間了,不過也好,給我們留下了再去平遙的一些理由。</p> <p class="ql-block"> 24日是我們本次旅行的最后一個行程,其打卡地是太原市的晉祠。</p><p class="ql-block"> 晉祠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最早見于《水經(jīng)注》,是為紀(jì)念晉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堂,又名唐叔虞祠。晉祠主體建筑圣母殿始建于北宋。</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綿綿細(xì)雨中信步晉祠,徜徉于古樸與現(xiàn)代的貫通之中,徘徊于自然與人文的景觀之下。一步一個感慨,一景一個震撼,深深體會到了什么事是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無比期待的遠(yuǎn)方。因為遠(yuǎn)方有詩,遠(yuǎn)方有畫,遠(yuǎn)方有風(fēng)景,遠(yuǎn)方有故事,因此去遠(yuǎn)方便成了所有人心中的夢想。遠(yuǎn)方是哪不重要,而跟誰結(jié)伴而行很重要。因此在這里我要隆重地感謝一下和我一起同行的三位姐姐,你們給了我關(guān)愛,給了我歡笑,給了我人生經(jīng)驗,給了我努力的方向,更給了我終生難忘的記憶。衷心地祝福你們?nèi)f事安好!</p><p class="ql-block"> 遠(yuǎn)方有很多,但友誼很珍貴。期待著屬于我們的下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