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說到我國的名橋,潮州的廣濟(jì)橋、河北的趙州橋、泉州的洛陽橋、北京的盧溝橋并稱為“四大名橋”。</p><p class="ql-block">廣濟(jì)橋</p><p class="ql-block">漢江上的廣濟(jì)橋是南宋潮州人太守曾王于南宋七年(1171年)修建的,目的是讓人們順利渡過漢江。此后,廣濟(jì)橋多次被毀又重建。順治年間,鄭成功與清軍作戰(zhàn),潮州城被困。廣濟(jì)橋在戰(zhàn)亂中遭到破壞,后又多次修復(fù)?,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橋梁專家茅以升曾稱其為“世界上最早的開合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趙州橋</p><p class="ql-block">趙州橋是由著名工匠李純設(shè)計建造的。始建于隋朝,歷時十年。被譽為“水穿碧玉環(huán),人行青龍背”。它不僅節(jié)省材料,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負(fù)載能力。這確實是古人在我國智慧的偉大結(jié)晶。</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p><p class="ql-block">洛陽橋位于福建泉州,始建于宋代。它跨江入海,被譽為“中華第一橋”。因洛陽橋,有“閩中橋甲天下”之說。</p> <p class="ql-block">盧溝橋</p><p class="ql-block">盧溝橋建于宋代,給馬可·波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出色的建筑形式和雕刻技藝令人贊嘆。然而,這座橋所承載的歷史傷痛卻令人難以忘懷。</p> <p class="ql-block">我國的“四大名樓”是山西永濟(jì)的鸛雀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黃鶴樓(湖北武漢)和岳陽樓(湖南岳陽)。古時的樓閣因水而建,因文人墨客的吟詠而聞名。</p><p class="ql-block">鸛雀樓</p><p class="ql-block">鸛雀樓始建于北周時期。她的形態(tài)絢麗,姿態(tài)美妙。王之煥在這里寫下了著名的文章:“欲見千里,更上一層樓”。</p> <p class="ql-block">滕王閣</p><p class="ql-block">滕王閣因王勃的文章《滕王閣序》而聞名于世。無論是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都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黃鶴樓</p><p class="ql-block">四大名樓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黃鶴樓了。無論是“故人西送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還是“黃鶴已去不復(fù)返,白云千年留空”。他們都很有名。詩人在這里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故又稱“天下第一樓”。</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p><p class="ql-block">岳陽樓和滕王閣一樣,因為一篇《岳陽樓記》文章而聞名于世。 “洞庭水天上,岳陽樓天下”,岳陽樓與附近的懷府閣、小喬墓等人文景觀共同構(gòu)成了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在中華大地上,有許多古塔、名剎。雖然大雁塔、小雁塔、雷峰塔、應(yīng)縣木塔已廣為人知,但最能體現(xiàn)智慧和飛鴻塔的還是嵩岳寺塔、千尋塔、釋迦塔、飛鴻塔這四座塔。我的古老國家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嵩岳寺塔</p><p class="ql-block">嵩岳寺塔始建于北魏時期。原為皇宮,后辟為佛塔。武則天時期,因風(fēng)景秀麗,又被辟為宮殿。這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磚塔。歲月給他洗禮,他始終挺拔。</p> <p class="ql-block">千尋塔</p><p class="ql-block">千尋塔位于風(fēng)景秀麗的云南省大理市。據(jù)信始建于唐代中初。它高近70米,有雙層底座和主體。它是我國邊疆地區(qū)與中部大平原關(guān)系密切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釋迦塔</p><p class="ql-block">釋迦牟尼塔始建于遼代。與其他著名的寶塔不同,它是用木質(zhì)材料建造的。它是我國“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建筑”。著名的吉尼斯紀(jì)錄也承認(rèn)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寶塔之一,成為最高的木塔。</p> <p class="ql-block">飛鴻塔</p><p class="ql-block">飛鴻塔始建于漢代。其最有特色的就是琉璃塔身。原來,這里是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的阿育王塔。唐代時重建并更名。此后,它在八級地震中幸存下來,沒有倒塌,這是一個奇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