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94年12月,武當山古建筑群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06年被整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2007年,武當山等景區(qū)一起入選 “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qū)”。2010至2013年,武當山分別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風景區(qū)、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入選最美 “國家地質(zhì)公園”。</p><p class="ql-block">武當山既是道教圣地,又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q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門</p> <p class="ql-block">天氣不好大霧什么都看不見</p> <p class="ql-block">虔誠的香客</p> <p class="ql-block"> 金頂位于天柱峰前小蓮峰上。建筑全部構(gòu)件為分件鑄造,卯榫拼裝,各鑄件均有文字標明安裝部位,?1307年鑄,高3 米,闊2.8米,深2.4米,懸山式屋頂,格扇裙板上鑄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鑄 于武昌梅亭萬氏作坊”,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銅鑄 木結(jié)構(gòu)建筑 。</p><p class="ql-block">山頂霧很大周圍什么都看不見,香客還很多。匆匆轉(zhuǎn)一圈就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遠處大霧繚繞</p> <p class="ql-block"> 太子坡又名 復真觀 ,相傳太子入山修煉最初居住的地方。是目前全山最大最完整的道觀。這座在武當山獅子峰60度陡坡上的 古代建筑 ,被當今建筑 學家贊譽為:利用陡坡開展建筑的經(jīng) 典之作。 </p> <p class="ql-block">去太子坡首先要經(jīng)過紅墻圍繞回廊</p> <p class="ql-block">太子坡內(nèi)道觀建筑</p> <p class="ql-block">學美術(shù)的大學生在寫生。</p> <p class="ql-block">南巖宮是武當山36巖中風光最美的一 處。南巖宮始建于1285年—1310年 后經(jīng)歷年擴建。位于獨陽巖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 以峰巒秀美而著名。現(xiàn)存建筑21棟,建筑面積3505平方米,占地9萬平方 米。梁、柱、門、窗等均以青石雕鑿而成。頂部 前坡為單檐歇山式,后坡依巖,作成懸山式,檐下斗栱均作兩跳,為遼金建筑斗栱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修建在懸崖峭壁上的廟宇。景色宜人,峰林奇絕,有峭壁懸宮之譽。為我國石雕建筑藝術(shù)寶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龍頭香,長3米,寬僅0.3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谷,龍頭上置一小香爐,狀極峻險,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性和科學性。</p> <p class="ql-block">南巖宮內(nèi)道觀建筑</p> <p class="ql-block">南天門</p> <p class="ql-block">泰常觀相傳武當山曾有一位醫(yī)術(shù)高明道人,叫泰常。他曾醫(yī)好皇太后的疾病而不接受賞賜?;实劬拖铝钤谖洚斏浇ù藦R觀,按這位道人的名號賜封為“泰常觀”以示后人銘記。另一種說法是,泰常為十二天神之一,泰常觀就是祭祀天神的地方,所以泰常觀里供奉著道教尊神--太上老君的圣像</p> <p class="ql-block">雷神洞,開鑿元代是武當山著名道人張守清修煉雷法和祁雨場所,也是武當山唯一單獨供奉雷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紫霄宮又名“太元紫霄宮”,明代宮觀建筑, 占地面積約27.4萬平方米。面對照壁、三臺、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 峰,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p> <p class="ql-block">紫霄宮內(nèi)道觀建筑</p> <p class="ql-block">武當山上大大小小道觀不下幾百處,真要都走一遍不知要多少時間了,而且有的地方還不一定能到達,只能蜻蜓點水看看了。</p><p class="ql-block">受圖片數(shù)量限制只能到此。謝謝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