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鴇</p><p class="ql-block">鴇形目鴇科鳥類</p><p class="ql-block">特色詞條 |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編輯并維護</p><p class="ql-block">貢獻維護者 東籬小菊 </p><p class="ql-block">鴇科(學名:Otididae):是鴇形目、鴇科的中型至大型的陸棲鳥類,最大者站立高度超過1米,體重達10千克。身體粗壯,向后漸細。頭平扁,頸長,頸椎16-18節(jié)。雄鳥的頸有特殊的皮下膨脹組織。嘴粗壯,端部側扁,基部寬,嘴峰有脊并略下彎,嘴長常短于頭長;鼻孔裸露。站立或行走時,嘴和身體均呈水平狀,而頸垂直向上。翅長而寬,飛行有力而持久,僅在降落時滑翔。初級飛羽10枚,次級飛羽16-24枚。尾寬,短至中等長,尾端呈方形或稍圓,尾18-20枚。無尾脂腺。腿長而粗壯,脛的裸出部分和跗蹠被網狀鱗,足僅有前3趾,后趾消失,趾基聯(lián)合處寬,形成圓厚的足墊,爪鈍而平扁。</p><p class="ql-block">棲息于熱帶開闊草地或有灌木覆蓋的平原上,通常海拔低于2000米。喜歡溫暖干燥開闊草原和草地、農田、灌木叢等,能適應無水環(huán)境。沙漠物種通常是獨居的,但其他物種則可能遷徙相對群居。其他鳥類一樣,冬季的鳥群更大。適應了干燥的環(huán)境,如果缺水,植物食材會給它們補充一些水份。雜食性。主要以植物的葉、嫩芽和種子等為食,捕食各種節(jié)肢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如蜥蜴、蛙、雛鳥、鼠類等,也吃昆蟲。分布于非洲、南歐、亞洲、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部分地區(q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