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湖南——別稱瀟湘、湘楚, 又被美譽為“芙蓉國”。湖南的三湘四水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是一個讓人感到神奇和震撼的地方,這里的山水、人文、歷史和文化底蘊深厚、多姿多彩,讓人流連忘返。正值最美九月天,何不留一串腳步在瀟湘?▼▼▼</p> <p class="ql-block"> 湘江——長沙的母親河,它滾滾南來縱貫長沙,濤濤北去流入洞庭,以她博大的胸懷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長沙兒女。▼▼▼</p> <p class="ql-block"> 9月11日來到長沙橘子洲頭,飽覽 清秀的岳麓山和浩蕩的湘江水。 橘子洲被譽為“中國第一洲”,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公園中央渾厚莊重的漢白玉詩碑正面鐫刻著毛澤東手書的“橘子洲頭”四個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 詩碑背面鐫寫的是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全文,狂草字體如同龍蛇飛舞、瀟灑飄逸。▼▼▼</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今中國體量最大的一座偉人紀(jì)念雕像——毛澤東青年藝術(shù)雕塑在橘子洲頭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 整座雕塑由8000多塊花崗巖拼接而成,總重量約2000多噸。它以1925年青年時期的毛澤東為藝術(shù)原型,突出表現(xiàn)了青年毛澤東胸懷大志、風(fēng)華正茂的偉大氣概。▼▼▼</p> <p class="ql-block"> 青年毛澤東目光深情的注視著曾經(jīng)就讀的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學(xué)校。▼▼▼</p> <p class="ql-block"> 青年毛澤東在長沙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期間,曾多次和摯友蔡和森等人搏浪擊水,橫渡湘江,并在此處“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p> <p class="ql-block"> 到長沙必去岳麓書院。岳麓書院創(chuàng)建于北宋時期,前臨浩蕩的湘江水,后依秀麗的岳麓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應(yīng)天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雖歷經(jīng)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變遷,依然是名人薈萃,人才輩出。岳麓書院不僅薈萃了湘楚文化的精華,而且始終保持著文化教育功能的延綿不斷。▼▼▼</p> <p class="ql-block"> 岳麓書院大門始建于宋代,現(xiàn)存大門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大門的正上方懸掛著宋真宗御筆賜書(公元1015年)的“岳麓書院”匾額,岳麓書院也從此名聞天下。古往今來,這塊金字招牌也令湖南人驕傲了千余年。▼▼▼</p> <p class="ql-block"> 書院的大門兩側(cè)立有一對雙面浮雕的漢白玉石鼓,鼓面雕刻著三種寓意品質(zhì)高貴和品德高尚的梅、蘭、竹圖案,并將蓮花、白鷺等圖案組合起來,寓意做人為官要“一路清廉”。▼▼▼</p> <p class="ql-block"> 清光緒年間岳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xué)堂合并改制為湖南高等學(xué)堂,并沿用書院舊址。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xué),湖南大學(xué)因而享有“千年學(xué)府,百年名?!敝u。今天的岳麓書院不僅是湖南大學(xué)孕育“狀元郎”的溫床,也是湖南省著名的旅游勝地和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 書院的二門上方懸掛一塊“名山壇席”匾,據(jù)介紹:“名山”是指南岳衡山,岳麓山為衡山72峰之尾,書院因山而得名,而岳麓山也因書院而增添靈秀。“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shè)席位,以示學(xué)生對老師的尊重。兩側(cè)對聯(lián)“納于大麓,藏之名山”,意思是指書院被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岳麓山之中,這樣的環(huán)境正是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二門的背面還有一塊“瀟湘槐市”匾,“瀟湘”泛指湖南,“槐市”是漢代讀書人聚集的地方,后借指學(xué)宮、學(xué)舍?!盀t湘槐市”意指岳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xué)者聚集的場所,引申為岳麓書院有如漢代槐市一樣人才濟(jì)濟(jì)。▼▼▼</p> <p class="ql-block"> 書院講堂前懸掛的“實事求是”匾額。▼▼▼</p> <p class="ql-block"> 書院講堂位于書院中心位置,又稱“忠孝廉節(jié)堂”,是書院的教學(xué)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講堂屏壁正面書有《岳麓書院記》▼▼▼</p> <p class="ql-block"> 講堂兩壁嵌有“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石碑,為清道光年間所立,傳為朱熹手書。▼▼▼</p> <p class="ql-block"> 講堂上方懸掛的“學(xué)達(dá)性天”和“道南正脈”牌匾分別為清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御賜的,象征著岳麓書院在中國理學(xué)傳播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康熙御賜匾“學(xué)達(dá)性天”原物已毀損,現(xiàn)為復(fù)制品,乾隆御賜匾“道南正脈”為原物。▼▼▼</p> <p class="ql-block">汲泉亭▼▼▼</p> <p class="ql-block">御書樓▼▼▼</p> <p class="ql-block"> 御書樓屋頂上龍尾魚身的神獸叫做螭吻,它是龍的第九子,據(jù)說它是滅火的神獸,又叫做“吞脊獸”,喜歡吃屋脊,為了不讓它啃屋脊,便在背上插把寶劍。這把寶劍又是御書樓的避雷針。▼▼▼</p> <p class="ql-block"> 書院內(nèi)的建筑古香古色,亭臺相依、樓閣相望,目光所至都是滿滿的湘楚之韻。▼▼▼</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書院之中,亭臺樓閣飛檐峭壁,竹林花草蔥郁茂盛。▼▼▼</p> <p class="ql-block"> 沿著岳麓書院后門往岳麓山行走,不遠(yuǎn)處就是愛晚亭。它位于岳麓山下清風(fēng)峽中▼▼▼</p> <p class="ql-block"> 岳麓山愛晚亭是長沙最著名景點之一,與安徽滁州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并稱中國四大名亭。據(jù)記載,愛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原名“紅葉亭”,后根據(jù)唐代詩人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更名為“愛晚亭”。▼▼▼</p> <p class="ql-block"> 1952年岳麓山重建愛晚亭時,“愛晚亭”匾額由毛主席親筆題寫。▼▼▼</p> <p class="ql-block"> 由長沙赴韶山,78公里1.5小時的車程。韶山位于湘潭市境內(nèi),是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的故鄉(xiāng),也是毛主席青少年時期生活、學(xué)習(xí)、勞動和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韶山是紅太陽升起的地方,她與井岡山、遵義和延安,同被列為中國革命的四大紀(jì)念地。這里留下了毛主席青少年時期求學(xué)、生活、勞動以及從事革命活動的許多紀(jì)念文物。198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辟為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1994年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為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景區(qū)包括毛主席故居、銅像廣場、毛主席紀(jì)念館、毛氏祠堂、南岸等,還有充滿神秘色彩的“西方山洞”滴水洞景觀。▼▼▼</p> <p class="ql-block"> “毛澤東同志故居”位于韶山?jīng)_上屋場,整個建筑是土木結(jié)構(gòu),青瓦泥墻。毛主席的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這里還可以看到毛家的祖田和池塘。▼▼▼</p> <p class="ql-block">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韶山?jīng)_瞻仰偉人故居,他們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來自四面八方,來自九百六十萬神州大地,但是卻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心懷一個樸素的心愿:緬懷人民領(lǐng)袖毛澤東!▼▼▼</p> <p class="ql-block"> 故居包括毛主席的臥室、毛主席父母和毛澤民、毛澤覃的臥室,以及堂屋、廚房等房間。故居里面陳列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毛主席曾經(jīng)睡過的床、使用過的柜子、木凳、方桌等珍貴文物。▼▼▼</p> <p class="ql-block"> 遠(yuǎn)遠(yuǎn)看去故居就是一座普通的湖南民居小院,整體坐南朝北,土木結(jié)構(gòu)的“凹”字型建筑。據(jù)介紹,毛主席的故居始建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由他的祖父修建,當(dāng)時有五間半茅屋。民國十八年(1929年)故居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嚴(yán)重破壞。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建筑是1950年后經(jīng)多次修茸恢復(fù)的原貌。屋前是毛澤東少年時代種過的稻田和游過泳的池塘。▼▼▼</p> <p class="ql-block"> 南岸——毛主席少年時代讀書的私塾舊址。▼▼▼</p> <p class="ql-block">通往毛主席銅像的瞻仰大道▼▼▼</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銅像廣場▼▼▼</p> <p class="ql-block"> 每天來銅像廣場瞻仰毛主席的人民群眾絡(luò)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韶山毛澤東紀(jì)念館▼▼▼</p> <p class="ql-block"> 毛氏祠堂——毛澤東同志創(chuàng)辦的農(nóng)民夜校舊址,楊開慧同志也曾在這里講過課。▼▼▼</p> <p class="ql-block"> 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xiāng),對當(dāng)時的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開玩笑說:“小舟,在這個山溝里修幾間茅房子,我老了來住一住”。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于是在1960年,仿照中南海房屋的結(jié)構(gòu)形式,修建了滴水洞別墅。1970年又在別墅后修建了地下防空洞,洞內(nèi)有指揮室等軍事設(shè)施。防空洞的兩端各有重達(dá)幾噸的裝有自動控制的厚重鐵門,即使遭到原子襲擊,也無損洞內(nèi)的指揮系統(tǒng)和人員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1966年6月毛主席南下視察到韶山,在滴水洞一號別墅住了11天。一號別墅內(nèi)有毛主席的會客室,臥室,餐廳、浴室等。▼▼▼</p> <p class="ql-block">1號樓會客廳▼▼▼</p> <p class="ql-block"> 辦公室——1966年6月毛澤東在這里辦公。 辦公桌、藤椅、臺燈、菊花硯等陳設(shè)均為原物。▼▼▼</p> <p class="ql-block"> 臥室——毛澤東習(xí)慣臥床看書,工作人員專門為他設(shè)計的大木床,一邊睡人,一邊放書。▼▼▼</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休閑閱讀處—— 在滴水洞期間,毛主席在日理萬機(jī)之余,常在坐在這里看山、觀魚、讀書。▼▼▼</p> <p class="ql-block"> 娛樂室——毛澤東住滴水洞期間,曾在此打乒乓球。▼▼▼</p> <p class="ql-block">餐廳▼▼▼</p> <p class="ql-block"> 9月12日從韶山至衡山,137公里約2.5小時車程。一路峰回路轉(zhuǎn),追逐風(fēng)景變幻,終于來到了南岳衡山。▼▼▼</p> <p class="ql-block"> 南岳衡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據(jù)說環(huán)山建有寺、廟、庵、觀200多處。傳說火神祝融死后葬于衡山,被當(dāng)?shù)刈鸱Q南岳圣帝。衡山的最高峰是祝融峰,海拔約1300米。我們此行的目的不為求仙拜佛,也不為祈福求壽,只為登上衡山最高峰——祝融峰。▼▼▼</p> <p class="ql-block"> 衡山又名中華壽岳,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為親朋好友祈福求壽,衡山的福壽文化源遠(yuǎn)流長。▼▼▼</p> <p class="ql-block"> 祖師殿右側(cè)的“壽比南山”石刻是南岳衡山眾多石刻中的杰作,人們常說的“壽比南山”中的“南山”就是指南岳衡山。▼▼▼</p> <p class="ql-block"> 中華五岳之中,衡山的植被最為茂盛,景色最為秀麗,滿山上下古樹參天,郁郁蔥蔥,故有“五岳獨秀”之譽。▼▼▼</p> <p class="ql-block"> 南天門牌坊是座落在祝融峰下的一座精致的石砌牌坊,又稱“通天之門”。傳說過了南天門,就是越過凡間,進(jìn)入九天之上的仙境了▼▼▼</p> <p class="ql-block"> 南天門牌坊分中門和左、右川門,中門上方橫額鐫有“南天門”三個描紅大字,左、右橫楣上刻有“行云”、“施雨”。▼▼▼</p> <p class="ql-block"> 上封寺是南岳最早的古剎之一,自建寺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被道教尊為第二十二福地。上封寺?lián)碛猩介T、大雄寶殿、天王殿、記法堂和彌陀殿等。▼▼▼</p> <p class="ql-block"> 祝融峰海拔1300米,雄峙南天,是南岳衡山72峰中的最高峰和主峰。祝融峰的名字與上古的神話有關(guān),相傳祝融是黃帝身邊的大臣,是火神,他曾以衡山為棲息之所,死后葬在衡山的最高峰,后人便以它的名字命名該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祝融峰頂峰▼▼▼</p> <p class="ql-block"> 登上“天階”可直達(dá)祝融峰頂祝融殿,祝融殿是為紀(jì)念祝融火神的功德而建。▼▼▼</p> <p class="ql-block"> 祝融峰絕頂處的祝融殿門額上鐫刻的是“祝融峰”三個字,寓意著殿就是峰,峰即是殿,祝融殿與祝融峰渾然一體。由于祝融峰山高風(fēng)大,所以祝融殿是用堅固的花崗巖砌墻,以鐵瓦蓋的屋頂,殿宇凌風(fēng)傲雪,巍然屹立在絕頂巨石之上。▼▼▼</p> <p class="ql-block">圣帝殿▼▼▼</p> <p class="ql-block"> 殿內(nèi)正中供奉著“有求必應(yīng)”的祝融火神,因為這祝融火神在宋朝時被封為南岳司天昭圣帝,又稱其為南岳圣帝。▼▼▼</p> <p class="ql-block"> 這些香客懷著一顆虔誠的心,來到祝融殿求財、求子、求壽、求姻緣。據(jù)說,越是遠(yuǎn)來的香客越是靈驗?zāi)?。▼▼?lt;/p> <p class="ql-block"> 不登上頂峰,怎能領(lǐng)略一覽眾山小的絕美風(fēng)光,此刻站在南岳衡山最高峰頓生一種“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群山生足下,云氣漫胸前”的豪邁感覺。從此,南岳主峰祝融峰留下了我們的腳印??,也留下了我們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 南岳忠烈祠位于南岳衡山的香爐峰下,1996年南岳忠烈祠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 第一進(jìn)牌坊為三孔拱門琉璃蓋頂。中拱上方,嵌漢白玉豎額,鐫薛岳題書“南岳忠烈祠”五字。南岳忠烈祠是1938年11月蔣介石在南岳召開第一次軍事會議時,許多將領(lǐng)提到陣亡的抗日官兵多“暴尸戰(zhàn)場”,不能掩埋,言者傷心,聽者斂容。蔣介石聽后對此非常痛心, 決定在南岳衡山選址修建抗戰(zhàn)烈士公墓。1939年由湖南省主席、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薛岳主持籌建,1943年6月落成。 ▼▼▼</p> <p class="ql-block"> 第二進(jìn)為“七七”紀(jì)念碑,是由5個炮彈形的石柱組合而成,這是為紀(jì)念在七七盧溝橋事變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碑座正前方和東西側(cè)分別用漢白玉嵌有“七七”二字,寓意全民奮起,勿忘國恥,武力御侮之意。▼▼▼</p> <p class="ql-block"> 紀(jì)念碑的背面刻著抗日名將薛岳題寫的《七七紀(jì)念碑文》。▼▼▼</p> <p class="ql-block">第三進(jìn)為紀(jì)念堂,三開間,正中豎巨碑,上刻《南岳忠烈祠紀(jì)念堂碑記》,東西次間為《南岳與抗戰(zhàn)》陳列展。</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是為紀(jì)念抗日陣亡將士而建,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墓葬分布四周,莊嚴(yán)肅穆,第一批入祠的將領(lǐng)有張自忠、郝夢麟、佟麟閣、趙登禹等三十八名。▼▼▼</p> <p class="ql-block"> 紀(jì)念堂內(nèi)供奉著薛岳撰寫的《南岳忠烈祠紀(jì)念堂碑記》。碑記介紹了建祠的歷史背景、經(jīng)過,謳歌了對抗戰(zhàn)英烈們捐軀衛(wèi)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p> <p class="ql-block">第四進(jìn)為安亭戰(zhàn)役紀(jì)念亭▼▼▼</p> <p class="ql-block"> 過紀(jì)念堂沿石階而上, 中間草坪用大理石片鑲嵌著“民族忠烈千古”六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 第五進(jìn)為享堂,正中堂額“忠烈祠”三字是蔣介石親書。忠烈祠居最高處,為整座祠宇的主體建筑,也是祭祀活動場所。享堂呈“十”字型,堂內(nèi)靠后突出部分為講壇,壇后巨碑如屏,居中鐫刻“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兩邊刻二十二次戰(zhàn)役陣亡將士神位。堂內(nèi)東、西兩側(cè)用漢白玉碑座形式展出了張自忠、佟麟閣等37位陣亡將領(lǐng)的生平事跡、總理遺囑及國民黨要員的題詞▼▼▼</p> <p class="ql-block"> 南岳忠烈祠是中國建筑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抗日戰(zhàn)爭紀(jì)念地之一,也是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紀(jì)念地之一。1944年日軍攻陷南岳,忠烈祠遭日軍破壞。1953年建國初期及1966年“文革”中,南岳忠烈祠也遭到嚴(yán)重破壞。1984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南岳瞻仰忠烈祠時,當(dāng)即指出:抗日烈士“為國家、為民族生存而犧牲了,應(yīng)該重視,應(yīng)該紀(jì)念”。南岳忠烈祠進(jìn)行了多次修繕▼▼▼</p> <p class="ql-block"> 湖南的三湘四水有著獨特自然風(fēng)光和民俗風(fēng)情,“湘西十萬大山”就占據(jù)了湖南的大半個美。到了湖南怎能不去湘西?(2023-9-27)</p><p class="ql-block">下篇:</p><p class="ql-block">最美九月天,暢游芙蓉國——這才是湘西</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