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回首一周的跟崗學習,我時時刻刻都在收獲著、進步著、感動著。短短的一周時間,我領略到了華師附小這所名校的獨特魅力,欣賞了優(yōu)秀老師的教學風采,學習了他們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更新了自己的教學觀念,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下面我將一周跟崗學習的心得和感悟做一些分享:</p> 校園文化 ?潤澤心靈 <p class="ql-block"> 走進華師附小(桂子山校區(qū))這里的每處景物、每面墻壁、每個角落都彰顯著華師附小的陽光氣質(zhì)、學府氣派,滲透著華師附小為未來而教的教育信念,每一處的環(huán)境設置既符合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又是教師課程實施的鮮活教材。活動室、功能教室、走廊隨處可見老師和學生們自主規(guī)劃、設計、建設并與環(huán)境“對話“的鮮活教育場景,觀摩過程中,充分感受著華師附小“陽光文化〞的環(huán)境氛圍與內(nèi)涵特點,這也讓我實地感受到〞一隅方寸,都是孩子們探索的樂園。</p> 聽課學習 助我成長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幾天,我聽了五節(jié)語文課,兩位老師的上課風格不一,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從這幾節(jié)課中汲取了很多養(yǎng)分。顧老師穩(wěn)重大器的教態(tài)和扎實的基本功令我艷羨;羅老師由字到詞、由詞到句扎實有效的生字古詩教學,讓我有極大的借鑒意義;胡老師的拼音教學激發(fā)著我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p> <p class="ql-block"> 這些老師們的課堂告訴我,教師的教學應通過不失時機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悟,把情感表達出來,同時教學中應用溫情、親切的話語,鼓勵學生探索、自由表達,用點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感悟。學生的表現(xiàn)是各異的,我們要善于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要肯定并鼓勵學生,以此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課堂真正地實現(xiàn)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課堂是學生的,他們學得非??鞓?,學得自信!老師能做的,只是給學生搭建交流展示、充分表現(xiàn)的平臺;只是適機的點撥引導;只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不斷地生成。每位老師的課都極具特色,我受益匪淺。在體會到每位教師用心備課、認真上課、巧妙構思的同時,我也深深認識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教材的重要性。</p> 特色講座 ?啟迪智慧 <p class="ql-block"> 在此次跟崗學習中我也聆聽了專家們的專題講座,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關于閱讀教學中關注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有關于新課標視域下素養(yǎng)導向的習作教學的,有關于拼音識字教學的…… </p><p class="ql-block"> 湖北省特級教師李莉老師的講座從新課標出發(fā),聚焦學習任務群和單元語文要素,在理論背景的支撐下具體列舉了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內(nèi)容,進一步讓各位教師以單元語文要素、交流平臺以及課后習題為抓手。</p> <p class="ql-block"> 楊小軍主任精彩的講座中給我們分享了一份份精彩例文,她撥開學生思維迷霧,使得他們豁然開朗,猶如給學生開辟一片自由天地,使他們寫作的天空中自由馳騁。的確,學生在作文課堂上的思維方式不應該是被禁錮的,而是應該迫不及待地需要思維與表達的。在作文教學中,要相信思維能力能讓課堂煥發(fā)生機,期望學生寫出自己心中的文字,學生的情感可以傾訴,學生的思維能夠飛翔……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整思維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且需要培養(yǎng)的過程。因此,在今后的習作教學中要注重對思維訓練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根據(jù)不同的作文主題了解不同的技巧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思維能力。</p> <p class="ql-block"> 聆聽李莉老師在洪山區(qū)低段語文走進“三新”教材教法報告,她闡明了什么是新課標和新課程,指出了2022新課程標準的新變化,深入剖析了“一個核心”、“兩個途徑”、“三有目標”、“四大突破”、“五項策略”;強調(diào)了對于“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的作為“基礎學習任務群”,給我們低段老師在識字拼音教學與習作教學上提供了新的思路。</p>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p class="ql-block">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學習也是永無止境的。這次培訓,我看到了眾多教師身上的光芒,同時發(fā)現(xiàn)了自身視野之局限。對我而言,這次學習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它將是我教育生涯中最難忘、最珍貴的一段記憶。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采納百家之長,把此次所學運用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去,努力學習老師們的學習態(tài)度,求知精神,協(xié)助能力,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做到課前精心準備、課中巧妙引導、課后認真反思,努力采他山之玉,補己之短,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讓跟崗學習成果在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涯中生根發(fā)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