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份回美國后,我又多了一個身份,華夏未來中文學校的老師。本來想教大一點的學生,和自己女兒年紀相仿的,以便我間接地了解女兒成長的心態(tài)。但“革命工作”需要,校長要我去教6年級,10歲至11歲的小朋友,我也欣然同意,畢竟受黨國教育多年,這點擰在哪里就在哪里發(fā)光的“螺絲釘”精神還是要有的。哈哈。</p><p class="ql-block">我很快愛上了我班里的同學們,他們大部分是ABC,只有一個出生在中國,但兩歲就隨父母移民美國,沒有人在國內(nèi)接受過一天的教育,甚至還有兩個混血的小朋友。但他們的中文水平還不錯,至少比我期待的要高。來美國后,我自己很努力地學習英文,但收效甚微,將心比心,我很能理解他們?yōu)樗麄兊闹形母冻龅呐?,這讓我很尊重他們,甚至有些憐憫,或者是顧影自憐吧。哈哈。</p><p class="ql-block">我班里的孩子大體分三類,一種是特別用心的,上課聽得很認真,眼神追著你跑,時而會點頭,或低頭思忖一會兒,甚至會提出一些問題,糾正你的一些錯誤。我喜歡這種孩子,這種孩子其實不需要老師點撥,早晚會成一方大器。</p><p class="ql-block">第二種類型是打醬油的,這種孩子的可塑性最強,但不能急,所謂欲速則不達。他們在班里年紀偏小,性格相對內(nèi)向,守規(guī)矩、懂禮貌,但不活躍,也不愛表達。他們相對需要老師給予更多一點的關照,當然不是逼迫性的,甚至都不是鼓勵性的。不當?shù)墓膭?,在孩子眼里和逼迫沒有什么區(qū)別。哪該怎么樣呢?我也講不清,隨便謅兩句詩,搪塞過去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p><p class="ql-block">第三種是調(diào)皮搗蛋型的。你以為我會討厭他們吧,哈哈,恰恰相反,他們往往是你的驚喜。調(diào)皮是孩子們的天性,當我們用負面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的調(diào)皮,其實就是壓制了他們的天性,這當然是教育的對立面。我有時甚至都想和他們一起調(diào)個皮,但為人師表的要求,終于鎮(zhèn)服了那個來自我自己兒童期的小小的沖動。</p><p class="ql-block">說他們是個驚喜,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效率并不比專注的學生差。往往是那種給點陽光就燦爛的角色,稍微給點鼓勵,推一把,他們的表現(xiàn)讓你驚異。</p><p class="ql-block">好了,我學生的情況就介紹到此。作為一個教中文的老師,其實我對教學生的中文并不是特別關心。哈哈,不知道我的校長看到以后,是不是要罵人了。我并不是消極怠工,而是更希望提高我的孩子們的“學商”和“情商”,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p><p class="ql-block">就我們這點課時,能指望孩子們的中文水平高到什么程度,那是不切實際的。但如果孩子們學會了如何去學習,對于學習的方法駕馭自如,并享受學習過程的快樂,那毫無疑問,老師就可以坐享其成,優(yōu)哉游哉了。</p><p class="ql-block">“學商”的起點是學習的動機!于是我給我的孩子們的第一份作業(yè)是一張圖。</p> <p class="ql-block">我問我的孩子們這是什么?孩子們天花亂墜的想像能力,我就不說了。我告訴他們是這是你的人生,你可以是被驅趕的馬,也可以是趕馬車的人。但區(qū)別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簡單,趕馬車的人有目標,而被趕的馬,沒有!所以如果你沒有你自己的目標,那么你的一生就會被各種皮鞭驅趕;而當你有了目標,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會變成你的馬,你的工具,包括你們的李老師。那么你想做馬,還是趕馬車的人呢?</p><p class="ql-block">我的這份作業(yè)內(nèi)容可能對這個年紀的孩子稍顯深了些,所以課后孩子們給我的反饋并不強烈。但我卻也不是特別失望,我在我自己女兒身上試過,這就跟打牛痘疫苗一樣,剛打下去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效果,但是等到病毒來臨的時候,它的免疫力就表現(xiàn)出來的。耐心些。</p><p class="ql-block">無論如何,我愛我的孩子們。我希望我能有那樣的榮幸去影響他們的未來。如果在他們長大了以后的某一天,還會回憶起我這個半吊子的老師,那我將是多么的快慰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