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脈相承的盛會</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蒼龍峽文化公園“濟南市吳伯簫研究會創(chuàng)作基地”成立揭牌儀式上的致辭</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亓希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9月16日)</div><br>尊敬的張期鵬先生,侯訓惠先生,各位文友,勸禮村的鄉(xiāng)親們:<br> 非常高興“濟南市吳伯簫研究會創(chuàng)作基地”在勸禮村蒼龍峽文化公園成立,對創(chuàng)作基地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賀!<br> 對吳伯簫研究會這一純粹民間組織,這些年來創(chuàng)辦“吳伯簫文學館”、舉辦“全國吳伯簫散文大賽”、出版《簫韻》會報、開設(shè)“簫韻文學講堂”、向市人代會提交方案督促吳伯簫故居修繕、舉行憑吊吳伯簫等工作,表示感謝!<br> 我知道自己是沒有資格來贊譽吳伯簫的,更不用說評論了。<div> 我出生在貧窮的農(nóng)民家庭,對方塊字充滿了好奇,上學認字以后如同進入了魔幻城堡,瞪著好奇的眼睛看著文字里的世界。</div><div> 見到我們?nèi)R蕪人吳伯簫的文章能夠印在課本上,讓天下學子作為學習的范文,我是極其仰慕和崇拜的。</div><div> 這應(yīng)該是一個多么偉大的成就??!</div><div> 在我的心里,吳伯簫就是泰斗級的文學巨匠啊。</div> 時隔四十多年,仍然能夠想起我的高中語文老師李愛樸,用標準的普通話給我們朗讀吳伯簫那些經(jīng)典段落的情景。<div> “感人的歌聲留給人的記憶是長遠的。無論哪一首激動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聽過,那里的情景就會深深地留在記憶里……我以無限留戀的心情,想起延安的歌聲來了?!?lt;/div><div> “種花好,種菜更好?;ǚN得好,姹紫嫣紅,滿園芬芳,可以欣賞;菜種得好,嫩綠的莖葉,肥碩的塊根,多漿的果實,卻可以食用。俗話說:‘瓜菜半年糧?!蚁肫鹪谘影菜{家坪我們種的菜園來了?!?lt;/div> 吳伯簫的散文一般不即興成文,而是積累了一段時間的感情之后,再回過頭來,追述從前的經(jīng)歷。<div> 因此,他的散文在平淡的敘述下蘊藏著深厚的情感,像他親身經(jīng)歷的延安生活,是十五年之后才寫成散文的。</div><div> 這樣寫成的作品,經(jīng)過一番回味、洗煉,浮光掠影變得清晰明確,片斷感受匯成了完整的印象。</div><div> 在我們讀者看來,吳伯簫樸實無華的語言,娓娓道來,如同夏日晚上在農(nóng)家場院里,聽白胡子老人講著那些過去的事情。</div><div> 沒有華麗的詞藻,那么親切,那么自然,沁人心脾,歷歷在目。</div> 《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歌聲》《獵戶》……一篇篇閃耀著文學光芒的課文流淌進學子們的心里。<div> 記憶最深的是老師每每講到這些,都會自豪地說,吳伯簫是咱們?nèi)R蕪人,吳花園村的。</div><div> 我們禁不住也深深地自豪起來。</div> 吳伯簫出身萊蕪,曾經(jīng)擔任第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的英文教師;建國后曾任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寫作》主編、中國寫作研究會會長等職,并參加郭沫若著作編輯委員會的領(lǐng)導工作。<div> 吳伯簫不但是在萊蕪,在中國文學界都是一個響當當?shù)拿郑蛔u為我國現(xiàn)代卓有成就與影響力的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是當代散文的一面旗幟,當然是萊蕪的文化符號。</div> <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23日,原萊蕪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在萊商銀行禮堂,舉辦了“我們的節(jié)日·中秋”國學誦讀展演。</p><p class="ql-block"> 提出方案以后,我組織了宣傳文化系統(tǒng)幾位搞文化活動的專家李長生、張志等,來討論醞釀一下,大家都感到壓力很大。</p><p class="ql-block"> 萊蕪梆子劇團團長李長生說,我在文化界干了這么多年了,還是第一次組織這么高雅的活動。</p><p class="ql-block"> 為了讓這次展演突出我們?nèi)R蕪的文化元素,我專門去萊蕪吳伯簫學校,就是原來的萊蕪十五中,與學校的領(lǐng)導和老師商量,能不能由吳伯簫學校出一個誦讀吳伯簫文章的節(jié)目。</p><p class="ql-block"> “吳伯簫學校演出吳伯簫的節(jié)目”,意義更為重大啊。</p><p class="ql-block"> 原來他們早就有一個情景劇《菜園小記》,再重新排練一下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我記得,吳伯簫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作了很認真的準備,正式演出的時候,邊誦讀邊表演,換了若干個場景。</p><p class="ql-block"> 小同學們穿著八路軍和延安老百姓的服裝,扛著撅頭挎著籃子,有模有樣的,引起了陣陣掌聲。</p><p class="ql-block"> 后來,市領(lǐng)導決定把這次展演的錄像在萊蕪電視臺播放。</p><p class="ql-block"> 至今很多人對這個節(jié)目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p> 第一次參觀吳伯簫故居,是2013年12月初。<div> 原萊蕪市文聯(lián)邀請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電視連續(xù)劇《蹉跎歲月》的作者葉辛來萊蕪考察,并在萊蕪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作學術(shù)報告。</div><div> 期間我參與陪同去參觀吳伯簫故居。</div><div> 一幢非常普通的萊蕪民居,大門朝北在西頭,進入里面還不如一般老百姓的院落,而且破破爛爛的。</div><div> 正南屋昏暗無光,墻上掛著幾幅有些年歲的版面,上面有吳伯簫的情況介紹,有的相片脫了膠,馬上要掉下來的樣子。</div><div> 南屋最西邊一間,據(jù)說是吳伯簫的臥室,屋里只有一張舊床。</div><div> 北面好像是個棚子,曾經(jīng)有人在里面攤煎餅,弄得黑漆皂光的。</div><div> 雖然如此,我們也和葉辛主席在院子里合影留了念。</div> <p class="ql-block"> 濟南市吳伯簫研究會成立以后,由于是純民間的社團組織,沒有經(jīng)費來源,所有活動開支,包括文學采風、開設(shè)《簫韻》講堂、印刷《簫韻》會報等等,都是會長和副會長自掏腰包的。</p><p class="ql-block"> 我們真心地感謝吳伯簫研究會策劃者的辛苦和付出。</p> 張期鵬先生把吳伯簫、王毓銓、呂劍稱為“萊蕪現(xiàn)代三賢”。傾盡心血挖掘整理的“萊蕪現(xiàn)代三賢書影錄”,還被評為了山東省文藝評論最高獎“劉勰文藝評論獎”,其中以吳伯簫最為著名。<div> 后來有人參照張期鵬先生的做法,把亓詩教、譚性教、張四敎定義為“萊蕪古代‘三教’”。</div><div> 吳伯簫研究會把創(chuàng)作基地建在亓詩教、張四敎曾經(jīng)隱居的蒼龍峽畔,毫無疑問是一種文脈的傳承?。?lt;/div><div> 我們要贊譽這個文脈傳承的盛會。</div> 2012年4月3日是寒食節(jié),張期鵬先生從濟南回萊蕪老家上墳,文友們小聚。<div> 說話間,張期鵬先生問我,吳伯簫故居現(xiàn)在什么情況了,聽說要拆除異地重建,是不是已經(jīng)拆了?<div> 我立即打電話詢問萊城區(qū)鳳城街道的負責同志,說是早就報經(jīng)市里同意了,應(yīng)該早就拆除了。</div><div> 第二天是清明節(jié),張期鵬先生堅持要親自去看看,我和時任鋼城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的李官珊陪同前去。</div><div> 從鳳城東大街向南轉(zhuǎn)進吳花園村,遠遠地看見,在一片瓦礫中,吳伯簫的故居孤零零地站立著,幸虧還沒有拆除!</div><div> 周圍的房子都已經(jīng)拆除了,估計是他們還沒有想出吳伯簫故居拆除保存的辦法。</div><div> 站在破磚爛瓦堆上凝望著吳伯簫的故居,張期鵬先生當場抑制不住留下了眼淚。</div><div> 他給市委書記王良,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磊,市委副書記田慶盈打電話,發(fā)短信,推心置腹地提出,一定要保留吳伯簫故居,異地重建就不是故居了。</div><div> 清明節(jié)假期以后一上班,市領(lǐng)導就召集有關(guān)部門負責同志了解情況,要求對歷史負責,保留吳伯簫故居。</div><div> 后來不但保留了,還在吳伯簫故居周邊設(shè)計了“吳伯簫公園”,規(guī)劃命名了“吳伯簫路”等。</div></div> 同時我們也期盼萊蕪,能夠像濟南把李清照請進大明湖一樣,把吳伯簫請進“紅石公園”等公共場所,讓吳伯簫文化、吳伯簫精神,天天與老百姓見面,讓萊蕪老百姓,特別是萊蕪的孩子們時時浸潤吳伯簫文學的靈光! 原外交部部長李肇星是青島膠南人(現(xiàn)在青島市黃島區(qū)),退休后回到母校參觀。孩子們匯報說,我們要做李爺爺那樣的人。<div> 作為萊蕪人,我們感謝吳伯簫研究會的工作。</div><div> 希望吳伯簫研究會的文友們,能夠傳承好當年亓詩教、張四敎的遺風,發(fā)揮好蒼龍峽創(chuàng)作基地這個當代文化會客廳、講習所的作用,讓吳伯簫文化深植于萊蕪人的心里。</div><div> 讓我們的孩子也會說,我們也要做吳伯簫老爺爺那樣的人!<br> 不當之處,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年9月16日)<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