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餃子的由來:餃子原名嬌耳,據(jù)說是我國醫(yī)學家張仲景發(fā)明的。張仲景為了幫助窮苦人們治療凍傷的耳朵,他把驅(qū)寒食材用面皮包成了耳朵的樣子,做成了驅(qū)寒嬌耳湯,后來人們模仿做嬌耳的方法,做起了食品,而這種食品就是現(xiàn)在的餃子。</p><p class="ql-block"> 餃子又稱水餃,深受中國人民喜愛,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jié)食品。有一句民諺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憋溩佣嘤妹嫫ぐW水煮而成。</p> <p class="ql-block"> 為了扎實推進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勞動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體驗勞動的快樂。我校組織六年級學生在綜合實踐室開展了一次特殊的勞動實踐活動——包餃子。</p> <p class="ql-block"> 在活動之前學校和學生們都已做足了準備,準備了包餃子所需要的肉、蔥、菜等必備材料,教師在班級為學生講解了包餃子的步驟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包餃子”活動開始了,師生歡聚一堂。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包起來。此時,歡笑聲、喝彩聲,奏響美妙和諧的歡樂之歌。</p> <p class="ql-block"> 同學們臉上洋溢著勞動帶給他們的喜悅。他們創(chuàng)意與技藝齊飛,捏出各種各樣的餃子,歡樂寫滿了他們的臉龐。人多力量大,很快就成果頗豐,一個個充滿創(chuàng)意的餃子擺滿了餐桌,看著自己包的餃子,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一個個形態(tài)各異的餃子在鍋中歡快地“跳舞”。當一碗碗熱騰騰的餃子放在面前時,同學們大口地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愉悅感與成就感在每一位參與者心中久久回蕩。</p> <p class="ql-block"> 這次活動不僅讓同學們體驗了烹飪過程中的樂趣,提高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同學們之間的合作意識,還鍛煉了同學們的生活技能。更是進一步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持續(xù)打造五育并舉的育人體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