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民故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鄭培民,原湖南省委副書記、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二〇〇二年三月,因突發(fā)心臟病在京逝世,年僅五十九歲。以三件遺物和一句遺言讓無數(shù)人為之感動。這三件遺物是一個防腐賬本、一本廉政紀錄和幾十本日記。他最后的遺言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話語——不要闖紅燈。有人說,這平平常常的五個字,正是鄭培民一生官風人格最好的總結(jié)和詮釋。他從來不搞特殊化,從來不做違規(guī)事,兩袖清風做了幾十年官,光明磊落做了一輩子人。他是一個高官,但他更像一介平民。他是一個深愛妻子和兒女的普通男人,他更是一個忠心耿耿的人民公仆。為官數(shù)十載,他從未用權(quán)力謀過半點私利,為官數(shù)十載,他沒有一件放不到桌面上的東西。在湘西的大山深處,流傳著一首這樣的苗歌,唱的是當年鄭培民帶領(lǐng)群眾修路致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二班全體成員進入培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大家認真聽培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講解員介紹</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鄭培民曾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擔任州委書記,他爬過湘西最難爬的山,走過湘西最難走的路,去過湘西最窮的村子,住過湘西最窮的人家。湘西是湖南最窮的地區(qū)之一,為了盡快解決群眾的溫飽問題,鄭培民在這進而大力推廣糧食新品種新技術(shù)并且經(jīng)常親自下田示范。有一次連日勞作之后,鄭培民體力不支,摔下了三米多高的田埂。這一年,鄭培民添了一項病癥,腦震蕩。但也就是這一年,湘西糧食產(chǎn)量翻了一番,實現(xiàn)了自給有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湖南常德地區(qū),人們記憶中的鄭培民,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省委領(lǐng)導,而是 一個和他們一起找沙袋、堵缺口的抗洪戰(zhàn)友。一九九八年夏天,長江流域洪水泛濫,常德安鄉(xiāng)縣堤垸潰決,災(zāi)情嚴峻,時任省委副書記的鄭培民在這里和受災(zāi)群眾并肩抗洪,度過了八十多個艱苦卓絕的日日夜夜。鄭培民在湖南先后擔任過湘潭市委書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書記和省委副書記,無論在哪里做什么書記,有兩個雅號始終跟隨著他,一個是三不書記——說他不唱高調(diào),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績工程;一個是三民書記——說他愛民、親民、一心為民。</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滾動播放鄭培民電教片</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為民所系是基礎(chǔ),不能做到情為民所系,手中的權(quán)就難以真正為民所用,也就難以真正做到利為民所謀。要做到情為民所系,就要以黨的先進人物為榜樣,培養(yǎng)和增強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學習和樹立五種崇高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要學習鄧小平同志的情懷感。他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倍獙W習雷鋒同志的幸福感。他雖然只活了22年,但他說“什么是幸福?為人民服務(wù)是最大的幸福。”三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他有一句名言“愛的最高境界就是愛人民。”<b>四要學習鄭培民同志的責任感。他始終把“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b>五要學習錢學森同志的光榮感。他把群眾的口碑當作自己無上的光榮。只有學習和樹立這五種崇高的情感,才能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切實解決好“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政治問題,努力為人民掌好權(quán)、用好權(quá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習近平:《樹立五種崇高情感》(2003年7月17日),選自《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視頻為鄭培民妻子楊力求原聲錄音</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民,我親愛的丈夫,你還好嗎?我好想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是一年春天。窗外,桃花開了?!耙粯涮一ㄒ粯湓姟保愫驮?,在另一個遠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離開我們已經(jīng)整整20年了。20年很長,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結(jié)婚生子,有了自己的事業(yè);20年也不長,閉上眼睛,你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000多個日日夜夜,思念在我眼前朵朵盛開。一個人的時候,我總會想起與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那些泛黃老照片里的回憶,我都熨燙裝幀,珍藏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蹦惆寻傩张踉谛睦?,百姓就把你舉過頭頂。培民,你知道嗎?你生前牽掛的平凡百姓,也時刻沒有忘記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節(jié)選自(楊力求 口述 蒙志軍 整理)《培民,你還好嗎?——追憶我的丈夫鄭培民》</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大家認真學習鄭培民生平</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大家學習當時全州標準最高的鄉(xiāng)級公路——火禾公路</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凡是群眾寫給他的信,鄭培民總是堅持自己拆看。下農(nóng)村,他一定要走進農(nóng)民家中,掀開鍋蓋瞧瞧吃的什么飯,看看豬圈牛欄的家畜肥不肥,撩開蚊帳摸摸農(nóng)民床上的被褥厚不厚。有時,他還會留宿在特意“挑選”的農(nóng)家。在永順縣高坪鄉(xiāng)雨龍村,鄭培民每次去那兒,都住在一戶孤寡老人家中。干部們明白,農(nóng)村的孤老沒有子女照顧,培民書記是用自己的行動,為孤寡老人帶來精神上的慰藉和力所能及的幫助。</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大家認真學習鄭培民賬本、日記等</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大家認真學習鄭培民與群眾之間的感人事跡</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大家認真參觀學習鄭培民生平</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大家掃碼參與清廉自檢活動</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fā)揚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開展了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打虎”“拍蠅”“獵狐”多管齊下,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消除了黨、國家、軍隊內(nèi)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參觀結(jié)束前大家參與清廉簽名活動</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堅定地亮明態(tài)度:“‘雖千萬人,吾往矣’!沒什么好怕的。”黨的二十大報告以高度的戰(zhàn)略自信、戰(zhàn)略清醒、戰(zhàn)略自覺指出“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強調(diào)“黨面臨的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jīng)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將長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長期存在”,告誡全黨“決不能有松勁歇腳、疲勞厭戰(zhàn)的情緒”。面對新征程上的新挑戰(zhàn)新考驗,必須高度警醒,永遠保持趕考的清醒和謹慎,馳而不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使百年大黨在自我革命中不斷煥發(fā)蓬勃生機。</p> 聽黨課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湘西州州委黨校邢文明上黨課</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2021年9月27日,湘西州委書記虢正貴在州第十二次黨代會上</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紅色湘西建設(shè)排在第一位,邢文明同志為大家舉了一些例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經(jīng)的十八灣村山路險峻、貧困封閉,從2000年開始,黨群決心堅,同心破萬難,投入了12萬多個勞動工日,歷時四年,在懸崖峭壁上開辟出了一條5.3公里的“掛壁天路”,創(chuàng)造出“不畏艱險,堅韌不拔;不等不靠,艱苦奮斗;不甘貧困,奮發(fā)圖強,自力更生”的十八灣精神。</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形勢圖</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逐漸侵占我東北,國民黨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的要求,繼續(xù)調(diào)兵遣將,圍攻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蘇區(q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2月初,國民黨軍集結(jié)11個師又4個旅約11萬人的兵力,采取“分進合擊、攻堵結(jié)合”的戰(zhàn)法,對新創(chuàng)建的湘鄂川黔根據(jù)地進行大規(guī)模“圍剿”,企圖殲滅紅二、紅六軍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4月,國民黨鄂軍縱隊司令兼五十八軍軍長陳耀漢收到了一份情報,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決定離開湖南,開赴鄂西,創(chuàng)建新的革命根據(jù)地。國共雙方物資、軍備實力懸殊,讓這場“圍剿”還沒開始似乎就要定下結(jié)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紅軍隊伍毫不畏懼,在離桃子溪8里路的地方,發(fā)起勇猛沖擊,打了敵人陳耀漢部一個措手不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令人驚喜的是,繳獲的武器中還有兩門山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國防大學教授王曉輝:這種75mm山炮在紅軍三大主力長征前(的)裝備數(shù)量不會超過12門,因此對紅軍來說,十分寶貴。國民黨軍第58師是二流雜牌部隊,裝備這種山炮的數(shù)量同樣也很少,紅二、六軍團全殲了他的一個山炮營之后,也才僅僅繳獲了兩門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兩門山炮對于當時火力短缺的紅軍而言,如獲至寶,這下子,一直靠步槍、機槍、手榴彈等輕武器的紅軍,終于有了可以在進攻中拔點的火力。兩個月后,他們在忠堡戰(zhàn)役中殲滅了國民黨軍第41師師部,活捉敵師長張振漢。在賀龍的勸說下,炮兵出身的張振漢,給紅軍學校高級班任戰(zhàn)術(shù)教員,那時,紅軍戰(zhàn)士們連“什么是射程”都不知道。張振漢親自上陣,在后來的龍山圍困戰(zhàn)中,只用兩發(fā)炮彈就炸飛了敵人的碉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為要被迫轉(zhuǎn)移,紅軍只能帶一門山炮踏上長征路。一路上,這炮又立下赫赫戰(zhàn)功。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突破烏江天險時,山炮同迫擊炮并肩作戰(zhàn),壓制住了對岸國民黨軍的火力,紅軍戰(zhàn)士趁機奪取船只渡過了烏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曉輝:因為兩門火炮沒法都帶走,張振漢就親自操作,教紅軍官兵拆炮。這門炮被拆成幾部分,紅軍戰(zhàn)士有的背炮管,有的背炮輪,這門炮在紅二、六軍團戰(zhàn)士的肩頭上,轉(zhuǎn)戰(zhàn)烏蒙、北渡金沙江、翻過玉龍雪山、穿過了阿壩茫茫草地,歷盡千辛萬苦,最終被紅軍戰(zhàn)士背到了陜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翻越雪山時,許多紅軍戰(zhàn)士犧牲了;過草地時,更多的紅軍戰(zhàn)士倒下了,但始終沒有一個人放棄這門山炮。就這樣,紅軍戰(zhàn)士們硬是用鮮血和汗水把587號山炮抬到了陜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以說,這門山炮不僅是紅軍戰(zhàn)士們的掌中寶,更是賀龍元帥的心頭肉,賀龍元帥時常想起這個曾經(jīng)一起南征北戰(zhàn)的革命“戰(zhàn)友”。軍博研究館員馬沈說,1959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始籌建,是他親自下令讓“編號587”進駐軍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馬沈:大概是在1959年9月15號,這一天賀龍元帥到軍事博物館審查。軍事博物館那時還處在預(yù)展階段,他來軍博看了長征部分之后說,你們少了一門炮,他下令讓人去找這門炮。最后這門山炮找到了,送到了軍博。作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強調(diào)“革命軍事”,它是當仁不讓的“鎮(zhèn)館之寶”。</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賀龍、張振漢</i></p> <p class="ql-block">賀龍(左)、張振漢(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年后,張振漢也來到軍博,站在這門他再熟悉不過的山炮前,久久佇立。當年,紅軍沒讓他掉過隊:過雪山滾下山谷,他被戰(zhàn)士手拉手冒死救出,用擔架抬著走完長征最艱難的一段路。張振漢也是唯一跟隨紅軍走完長征的國民黨高級將領(lǐng)。他的兒子張?zhí)煊釉诨貞涗浿袑懙?,對于父親來說,長征是腳步與心靈的雙重征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張?zhí)煊樱杭t軍在長征途中那樣艱苦的條件下,給了父親很好的照顧。跟隨紅軍長征,我父親是從失望惶恐,經(jīng)歷了極其尖銳的斗爭,而逐漸地匯入革命的洪流之中的。</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三個博物館分散在三處地方,這在我國屬于獨一份</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長征與湘西</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興趣的同志可以查看<b style="font-size:22px;">茶田學區(qū)黨支部</b><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永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博物館主題黨日活動紀實</span></p><p class="ql-block"><b><i><u>http://www.zit.org.cn/4tvfq2hd?share_depth=1&first_share_to=copy_link&first_share_uid=109943755</u></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顧全大局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心為民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精誠團結(jié)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求真務(wù)實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頑強斗爭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鉗制和吸引了圍剿中央紅軍的國民黨幾十萬軍隊,有力策應(yīng)和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還讓紅二、紅六軍團有了戰(zhàn)略依托,使其最終發(fā)展成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三大主力的紅二方面軍。這是中央紅軍長征后長江南岸的最后一塊紅色根據(jù)地,亦是中國南部蘇維埃運動發(fā)展中重要的戰(zhàn)略區(qū)域。</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視頻為《那年的塔臥》</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圖為郉教授進行今日講座結(jié)語及書目推薦</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lǐng),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