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詩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浩如煙海,博大精深,不但是漢語言文字的典范和精華,而且蘊含著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今天,我有幸聆聽了翠竹外國語實驗小學語文教研員李曉蓉老師的課。這是一節(jié)別開生面,發(fā)人深省的古詩詞教學課,讓我受益匪淺。李老師以簡潔精巧的教學設(shè)計,恰到好處的資料補充,輕松舒適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古詩詞里張開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觸摸到古人隱藏在文字背后的一份情感。李老師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的能力,可見其扎實的基本功與教育的大智慧。</p><p class="ql-block"> 通觀全課,本堂課大致可分“吟誦古詩,揭題導入”“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想象畫面,看見詞景”“結(jié)合背景,體悟詞情”等“四步式”教學。</p> <p class="ql-block"><b> 一、吟誦古詩,揭題導入</b></p><p class="ql-block"> 學生有節(jié)奏地吟讀剛學過的兩首古詩《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體會古詩節(jié)奏和韻味。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復習學習古詩詞的方法(查工具書、看注釋、想象畫面、了解詩人寫作背景、聯(lián)系生活等),并簡介《清平樂·村居》的創(chuàng)作背景(詞人退居江西上饒18年,作詞200首),點明本課所學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為詞人同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學生經(jīng)此點撥,自然而然地就會將《清平樂·村居》中對鄉(xiāng)村生活的贊美和今天要學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相聯(lián)系。最后,通過關(guān)注注釋,解讀課題,明白詞中所寫的內(nèi)容大致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b> 二、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b></p><p class="ql-block"> 教師先出示課文插圖,建立學生對詞中所描摹的畫面的整體印象,告訴學生詞人是在退居時七年寫就此詞。接著,教師要求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女生讀、男女合作讀等)讀準字音、讀出畫面。再結(jié)合注釋,教師重點講解了“見”的讀音和意思,幫助學生讀準字音。最后,教師請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chǔ)上,通讀全詞,通過對“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詞意以及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解說,幫助學生讀好停頓,讀出節(jié)奏。到這里,教師通過對難讀字音的強調(diào)和難讀句子的聚焦,學生已能讀好全詞。</p><p class="ql-block"><b> 三、想象畫面,看見詞景</b></p><p class="ql-block"> 教師在學生能把詞“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關(guān)注詞人的夜行“所見”“所聽”“所聞”,并以“默讀全詞,想象畫面,說說詞人的夜行中見聞”的學習任務(wù),讓學生邊讀邊畫,并在交流“印象最深的畫面”的過程中,結(jié)合詞句的意思,“從讀到的內(nèi)容想開去”(閱讀要素),逐句品賞了詞句中描繪的畫面。最后,學生在對全詞畫面的想象中朗讀全詞。到這里,學生完成了從“讀好課文”到“讀文想象”的學習。</p><p class="ql-block"><b> 四、結(jié)合背景,體悟詞情</b></p><p class="ql-block"> 教師以課后練習二“《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都寫了月夜的景色,表達的情感覺不一樣,結(jié)合詩句說一說”為突破口,先讓學生聯(lián)系此前學過的直接描寫“愁情”的《宿建德江》(詩中有“日暮客愁新”之句),探索同樣寫到了月亮而只字未提情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的字外之“情”。在“找到——圈出——交流”的小組合作學習之后,學生最先談到詞中的“豐收之情”(喜),教師以“要豐收啦”的提示語幫助學生讀好對應(yīng)的詞句;接著,教師以“辛棄疾不是農(nóng)夫,為何慶祝豐年”為突破口,在學生結(jié)合作者寫作背景體悟詞人以農(nóng)人之喜為喜,倍感稻香蛙聲之樂的真正原因,讀懂并試著讀出詞句背后動人的情。隨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紛紛讀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句中的景中之情,“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句中微雨疏星的清幽之情,“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句中的懷念、熟悉的舊識之情。接著,教師以詩情畫意的串詞營造意境,引導學生逐句朗讀,在朗讀和想象中走進詞中的景與情,讓學生明白此處的“忽見”是因為“前面的景色太醉人”。</p><p class="ql-block">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詞人辛棄疾在這首詞中寄托的那一份“情”,教師便讓學生在充分體會詞中之情的基礎(chǔ)上,配樂朗讀全詞,并通過詞中關(guān)鍵意象在課件上的集中出示,在配樂聲里,背誦全詞。到此,學生從詞中的“一切景語”中讀到了詞人的“滿腔情語”。</p> <p class="ql-block"> 最后,教師布置課外延伸任務(wù)——閱讀作者辛棄疾的其它詩詞,走進詩人的精神世界,感受古詩詞的美。李老師這樣做,是為了學生受到古詩詞的熏陶,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燦爛的文化瑰寶——古詩詞,提高了學生文化的品位和自信,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p> <p class="ql-block"> “文貴自得,書忌耳傳”。對本詞的解讀,教師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四步式”教學,可謂:步步有內(nèi)容、步步有梯度,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自主閱讀、互動交流,構(gòu)建了相互啟發(fā)的對話場,學生步入了個性化閱讀的天地,獨特見解灼灼閃光。我想李曉蓉老師這樣做,是充分珍視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感受了學習方式的靈動性和多樣性,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開了一扇美麗的窗。</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