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永明縣志》肇自明萬歷縣令胥從化監(jiān)修,歷史上共編纂了六部《永明縣志》,即明代2部,清代4部。明萬歷、明崇禎2部,皆毀于兵燹,見序不見志。清康熙六年版僅留刻本殘本,唯有清康熙四十八年、清道光二十六年、清光緒三十三年這3部保存完整。至于1995年、2008年出版的兩部縣志,均為改了縣名的《江永縣志》。</p> 永明立縣,肇始秦漢,歷2000余年。秦設(shè)營浦縣,縣境北屬之,屬長沙郡。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設(shè)謝沐縣,縣境西南屬之,屬蒼梧郡。隋開皇九年(589),并謝沐、營浦為永陽縣。唐天寶元年(742),以永明嶺(都龐嶺)定縣名,改永陽縣為永明縣。1956年,江華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劃入永明縣,改為江永縣。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署知縣王春藻以邑進(jìn)士蔣云寬的縣志稿為底本,監(jiān)修《永明縣志》十三卷。6部縣志中,清道光版立意嚴(yán)謹(jǐn),體例完備,內(nèi)容翔實,文筆精賅,上承諸縣志之精要,下啟光緒縣志之鴻制,其價值為行家交相推崇,也最具傳奇性,“固永邑有志以來之大觀也”。 <p class="ql-block"> 民國二十二年(1933),永明縣成立文獻(xiàn)委員會,采用繁體豎排、鉛字刊印清道光版《永明縣志》,對原文作了句讀標(biāo)點,重畫永明八景,增加邑人唐資揆、何薰的兩篇重印序文,分6冊裝訂。何薰為湖南省著名書畫家,親自書寫序文和繪畫永明八景。</p> 一晃80余年,經(jīng)歷抗日戰(zhàn)爭的兵燹火厄,“破四舊”、“文化大革命”等歷次運動的清洗,清道光《永明縣志》原版渺無音訊,民國重印版也存世極少,僅在國內(nèi)外有數(shù)的幾個圖書館、檔案館保存了寥寥數(shù)套。 2018年,縣內(nèi)外要求刊發(fā)舊志的呼聲日高,縣人大教科文委員會、縣史志辦、縣檔案局等順勢而為,欲重印清道光版《永明縣志》,奈何久覓原版而不得,只能掃描清道光《永明縣志》民國重印版。在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智亮先生的組織下,眾多諸君的努力,有識之士的襄助,重印清道光《永明縣志》200冊,此乃文化幸事一樁,必將載入史冊。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永明縣志》原版的失蹤,令永明古文化愛好者扼腕長嘆,牽腸掛肚。倏忽2年過去,傳來一則未經(jīng)證實的消息,回龍圩管理區(qū)神光(晨光)村的一戶盧姓人家,珍藏了一套彌足珍貴的清道光原版《永明縣志》。得此消息后,永明古文化愛好者倍感欣慰。2020年10月,我們立即聯(lián)系相關(guān)人士,來到回龍圩神光(晨光)村,踏上尋訪清道光原版《永明縣志》之路。</p> 永明盧姓主要有2支,一支來自河北范陽,一支來自山東曲阜,分散在10余村。神光(晨光)范陽郡盧氏,族譜記載始祖盧朝綍,隋唐之際卜居覽口,后盧姓族人遷至縣南20里山下,常夜見野外有光,疑為天燈神火,遇一叟自稱廖山人指示葬地,轉(zhuǎn)瞬消失,故稱此山為神光遇廖山,村名為神光,后又雅化為晨光。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來,民間有一種說法,神光(晨光)的盧姓“大官36個,小官無數(shù)個”,說得活靈活現(xiàn),神乎其神。據(jù)盧姓族譜記載,盧家出了盧龍星、盧祺、盧從政3個進(jìn)士。我們也從多個版本的縣志里查找資料,《永明縣志》據(jù)墓表記載2個,無確切科分佐證,《江永縣志》增至3個??梢哉f,神光(晨光)盧姓通過科舉,涌現(xiàn)出較多人才,應(yīng)確鑿無疑。</p> <p class="ql-block"> 神光(晨光)距回龍圩管理區(qū)僅有1公里多點,居山崗之上,水秀山奇,橘樹飄香。咋看上去,這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山村,與我們的想象相距甚遠(yuǎn),僅有10余戶人家,其中盧姓只有三幾戶,其余都是近現(xiàn)代搬遷而來的他姓。除門樓、祠堂、石橋等古建顯出一定的古意外,很難聯(lián)想到它還是一個古老村莊。據(jù)了解,更多的盧姓人家已經(jīng)遷居外縣和本縣其它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村里轉(zhuǎn)悠一陣后,終于等到盧姓主人家回來。主人家先是把幾冊盧氏族譜拿出來,大家一邊觀看族譜,一邊探討盧姓的傳承、神光的得名、盧姓的名人輩出。對于大家極為關(guān)注的清道光原版《永明縣志》,主人家繪聲繪色介紹:“祖上是讀書的,藏有這套清道光《永明縣志》,一共有六本。“破四舊”和“文革”時期,家里老人害怕,就將它們放在棺材里,這才躲過劫難。早幾年,管理區(qū)的干部聽說我家藏有清道光《永明縣志》,不少人上門閱看,其中4本被人借去沒有歸還,現(xiàn)在只剩下這2本了?!蔽覀兟牶蠓浅S魫?,又覺得啼笑皆非。</p> <p class="ql-block"> 盧姓主人將剩下的2本清道光《永明縣志》小心翼翼地從房間拿出來,讓我們翻閱。仔細(xì)查看,現(xiàn)存的2本清道光《永明縣志》原版書為三至七卷,即風(fēng)土志、營建志、秩官志、學(xué)校志、選舉志,豎排木刻印刷,有火燒和蟲蛀,保存不是很好。望著這2本問世近200年的志書,我們不禁感嘆百年滄桑,世事無常。</p> <p class="ql-block"> 這次尋找原版清道光《永明縣志》,雖然只看到了其中的2本,另外4本不知所終,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但也了卻了我們部分的心愿。臨走之際,我們再三懇請主人家盡快向他人索回清道光《永明縣志》,完璧歸趙,勿讓志書失散。</p><p class="ql-block"> 感謝盧運隆、練一山、奉仰春等先生的盛情邀請和陪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