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平臺信息:恭喜!你創(chuàng)作的《大同古城墻……》已成為精選,將被更多人看到!希望未來創(chuàng)作更多優(yōu)秀作品!</p>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自古就是晉北地區(qū)的首府和通都大邑,還曾擔(dān)任過北魏首都和遼、金兩代的陪都,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zhèn)”之稱。作為一個濃縮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都,大同境內(nèi)遺存了大量文物古跡,其中位于市中心區(qū)域的大同古城墻,就是一處不可錯過的旅游景點(diǎn)。</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大同市古城墻,早在北魏拓跋家都城時就已建有規(guī)模較大的城池,現(xiàn)存古城墻是明洪武五年(1372)大將徐達(dá)在漢、魏、唐、遼、金、元等朝代老城的基礎(chǔ)上修建的。東南西北有和陽門、永泰門、清遠(yuǎn)門、武定門四個正門。</p> <p class="ql-block">為了防守元末的殘余勢力,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將軍徐達(dá)在大同舊城基礎(chǔ)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城墻。大同城池布局精美、防守嚴(yán)密、固若金湯。不僅使大同成為古代軍事中頗具特色的重鎮(zhèn)名城,四周角樓、西北角乾樓還構(gòu)成了“大同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都大同,在歷史中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政治軍事地位?,F(xiàn)在的大同城墻的內(nèi)部夯土,是遼金時代的遺物。</p> <p class="ql-block">大同市前任市長耿彥波先生(他的落款姓名已被抹掉)題聯(lián):</p><p class="ql-block">三千年風(fēng)雷激蕩王朝興廢都在胸中,無非興也由勤廢也奢;</p><p class="ql-block">九萬里云水翻騰英雄成敗盡收眼底,不過成者為王敗者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東門也叫和陽門,北門也叫武定門,西門也叫清遠(yuǎn)門,南門也叫永泰門。和陽門兩側(cè)有河陽北門和和陽南門,武定門有武定東門和武定西門,清遠(yuǎn)門有清遠(yuǎn)北門和清遠(yuǎn)南門,永泰門有永泰西門和永泰東門。</p> 據(jù)考證,古城墻上現(xiàn)存的這架大炮是當(dāng)年清政府的攝政王多爾袞從密云薊鎮(zhèn)(今天津薊州區(qū))運(yùn)來攻打前明朝大同總兵官姜瓖的。 大同城墻的軍事意義:<br>古都大同,在歷史中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政治軍事地位?,F(xiàn)在的大同城墻的內(nèi)部夯土,是遼金時代的遺物。到了明朝,大同成為北中國最重要的防御屏障。明代萬里長城有九個重鎮(zhèn),大同為之首。 大同城墻墻體“三合土”夯填,墻表包磚,高約14米,比西安古城墻高2米,最寬處16.6米,比南京古城墻最寬處還寬6.6米。如此考究的防御工事在歷次戰(zhàn)爭中特別是冷兵器時代發(fā)揮了重要的堡壘作用。 <p class="ql-block">這是古時候的戰(zhàn)爭武器。</p> 雁塔,原名“文峰塔”。 法華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qū)和陽街北側(cè),寺院坐北朝南。 法華寺大門前的牌坊,是一座高大雄偉的琉璃牌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法華寺白塔位于法華寺內(nèi),</span>原寺建于元末明初,寺毀塔存,現(xiàn)寺為新建。法華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現(xiàn)存唯一一座覆缽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內(nèi)存有一部《法華經(jīng)》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這座白塔怎么拍照都感覺向東偏斜,它真的是傾斜的嗎?</p> 太平樓蘊(yùn)含著大同人對世事安寧平和的祝愿。 大同鼓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qū)永泰街中段,始建于明朝天順七年至八年(1463年-1464年)間。 清順治、乾隆、咸豐屢加修葺。 鼓樓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墻下不遠(yuǎn)處,還有一處叫“四牌樓”的建筑,四牌樓位于大同市舊城中心,由四個相連的牌坊組成的建筑。四牌樓建于明代洪武年間,當(dāng)時大將軍徐達(dá)受命修筑大同城,為壯軍威、頌功德,在城中心修筑了這座建筑。</p> 建筑為木構(gòu),四個牌坊分別面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牌坊均有三個門,即正中的正門和兩邊的旁門。牌坊高三丈余,正門上有五朵斗拱,旁門上各有四朵斗拱,頂為懸山頂,覆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個牌坊都有四根通天柱,均為朱紅色,頂上覆黃色琉璃。正門的枋額上有清代大同書法家王德馨書寫的街名,"和陽街"、"清遠(yuǎn)街"、"武定街"、"永泰街"。</p> <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龍壁,在古城墻下面不遠(yuǎn)的地方,是一處獨(dú)立的院落。它位于大同市平城區(qū)和陽街,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p> 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上均勻協(xié)調(diào)地分布著9條飛龍。 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兩側(cè)為日月圖案。 廡殿式壁頂,正脊飾凸雕蓮花及游龍,四角戧脊置走獸 ,壁面由426塊特制五彩琉璃構(gòu)件拼砌而成。9條飛龍氣勢磅礴,飛騰之勢躍然壁上。 <p class="ql-block">九龍壁座南向北,全長45.5米,高8米,厚2.2米。它的建造年代比北京北海九龍壁早250年,體積是北海九龍壁的三倍,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九龍壁由426塊特制的五彩琉璃構(gòu)件拼砌而成,由壁座、壁身、壁頂三部分構(gòu)成。</p> <p class="ql-block">2001年06月25日,大同九龍壁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名單。</p> <p class="ql-block">壁面上九條琉璃彩龍,或盤曲回繞,搏浪嬉珠,或昂首奮身,吞云吐霧;巨大的須彌座,上面中腰雕刻著獅、虎、象、鹿、狗、麒麟、飛馬,有的奔騰如飛,有的翹尾回首,還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動。</p> <p class="ql-block">澤雨龍蛇化偃風(fēng),浚池尤起兆祥功。</p><p class="ql-block">臨藩破壁飛天后,一派赭黃看大同。</p><p class="ql-block">作者:張夢章</p> <p class="ql-block">每當(dāng)朝陽升起,金光萬道,九龍壁涂上了一層耀眼的光輝,巨龍仿佛沖破霧靄,騰身游動起來。隨著晨霧的消散,九條龍更加絢麗,萬縷金光在龍身上閃耀,龍身抖動,昂首擺尾,盤繞彎曲,在海波上翻騰,在流云中穿行,猶如真龍再現(xiàn),宛然如生。</p> <p class="ql-block">無俗韻2023.9.1日拍攝于山西大同市古城區(q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