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懸空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勝景”。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cè)翠屏峰峭壁上,原名“玄空閣”,后改名為“懸空寺”。懸空寺因整座寺廟就像懸掛在懸崖峭壁上而得名,2010年入選《時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懸空寺始建于北宋后期(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教、儒三教合一的獨(dú)特寺廟。</p> <p class="ql-block">懸空寺呈“一院兩樓”布局,總長約32米,樓閣殿宇40間,有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guān)帝廟、鼓樓、鐘樓、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p><p class="ql-block">懸空寺主要建筑有南樓、北樓、長線橋。南樓內(nèi)高三層,長約8米,寬約4米,有純陽宮、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樓高三層,長約7米,寬約4米,分別為五佛殿、觀音殿、三教殿;長線橋位于南樓和北樓之間,長10米,橋上建樓,樓內(nèi)建殿,殿內(nèi)供佛。</p><p class="ql-block">懸空寺南北兩座三檐歇山頂高樓懸掛在刀劈般的懸崖峭壁上,三面環(huán)廊,六座殿閣相互交叉,棧道相連,高低錯落。極具險峻、“如臨深淵”,是懸空寺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腳下仰望懸空寺,似乎看上去只有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撐著這座神圣的殿宇,最高處距地面約有50米。驚嘆祖先的智慧和力學(xué)原理的巨大成就!</p> <p class="ql-block">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覽懸空寺后,在巖壁上寫下“壯觀”二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