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秋9月是開學季,也是山東省第23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為教育引導各族師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濃厚的民族團結進步氛圍。新學期開學之際,吳林街道壩子小學積極組織開展民族團結+傳統(tǒng)文化+愛國主義+德育養(yǎng)成教育,扎實上好“民族團結第一課”主題系列活動。</p> 工作方案 了解倡議書 升旗儀式鑄意識 <p class="ql-block"> 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各族人民相互融合、和睦相處、同舟共濟、共同進步。為加強對同學們的民族團結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全體學生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思想觀念。</p> <p class="ql-block"> 升旗儀式上,學生代表向全體同學發(fā)出倡議,呼吁大家要進一步增強維護民族統(tǒng)一、反對民族分裂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愛國熱情轉化為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實際行動,從我做起,小手拉大手,讓黃河兒女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p> 宣誓 簽字 召開主題班會 <p class="ql-block"> 各班級開展“民族團結第一課”活動,通過宣傳民族基本知識、講民族榜樣故事等形式,隊員們了解了“三個離不開”,即“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p> <p class="ql-block">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諧,向來不是空中樓閣。它是基于深厚的歷史人文、生活經歷、風俗習慣等各方面因素,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內心認同和情感聯通,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平等相待、友好相處、尊重差異、互幫互助、互諒互惠的和諧關系。交往增進感情,交流加深理解,交融深化認同。因此,促進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形成民族團結和諧共處局面至關重要的一步。</p> 繪制手抄報 <p class="ql-block"> 同學們還用繪制手抄報的形式把全國56個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美好生活愿景展示出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建設我們的祖國。在共同團結奮斗的歷程中,結成的是牢不可破的血肉紐帶和兄弟情誼,凝結的是各民族心手相連的真情實感。</p> <p class="ql-block"> 每幅作品圍繞民族節(jié)目、服飾、習俗及文化特點,圖文并茂,主題突出,版面新穎。學生們以豐富的想象力,以自己獨特的視覺,通過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了一幅幅風格迥異的作品,展示出了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充分表達了孩子們堅定維護民族團結的心聲。</p> <p class="ql-block"> 民族團結與進步,是社會民族關系的主旋律,各民族間團結互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在主題活動的熏陶下,在師生的全情參與下,學校營造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氛圍,增強了學生民族自豪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在一個個童心中生根發(fā)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