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p><p class="ql-block"> 上面我們談到國畫追求的是詩心化境,境生象外,講究氣韻生動,是筆墨與所寫物象的渾然天成,中國畫是寫意的,但如何表現(xiàn)意境是我們今天要討論重要題目。笪重光在《畫筌》中提到的“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xiàn);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這句話說的是 虛空本來就難以畫出來,實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虛空的景顯露出來了。精神、神氣很難畫出來,實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產(chǎn)生了。虛和實位置相反,畫的景物不和諧,有畫的地方大多屬于多余的累贅。虛和實互相作用、生發(fā),沒有畫的地方也能構(gòu)成奇妙的境界。由此我們知道國畫是通過嚴謹?shù)臉?gòu)圖、虛實對比、絕妙的留白來突顯意境和神韻的。攝影也完全可以做到,因為藝術(shù)都是相通的,若要有心,總會觸類旁通,各受彼益。下面我們就一起討論一下中國畫的虛實在攝影表達意境的作用。 </p> <p class="ql-block">1、暗香。</p><p class="ql-block">? ? ? ?這里的暗香是由視覺轉(zhuǎn)換為嗅覺的升華,是觸景生情的表現(xiàn)。首先中國畫特別是文人畫是一種自我表達,以香明心志,是詩歌中常見的形式,比如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比如“雪輸梅花一段香”。香是高潔靈魂的表現(xiàn)形式,更是一種內(nèi)心品性的載體。所以,意境是一種擬人化的存在,畫面的美不是普通的美,是代表著某種美好品性的美,這是意境很重要的一點,比如畫梅花,更多的是表現(xiàn)梅花耐寒、清高、孤獨的品性,通過畫面來表達梅花的這種“暗香”,而不是一味地表現(xiàn)梅花色彩、形態(tài)等,更多的表現(xiàn)品格。所以即使再絢麗的色彩,也未必能表現(xiàn)出意境來,《畫荃》上說:“丹青竟勝反失山水真容”就是這個道理。對于攝影來講,拍攝一個對象,比如梅花,首先要理解梅花在中國審美中的人格意義,所有的拍攝的目的,包括構(gòu)圖、用光、用色以及后期都要圍繞著這個人格意義,比如表達梅花的孤獨,迎風傲雪,可以在構(gòu)圖上選取單枝梅花,同時形態(tài)上要能表現(xiàn)梅花的倔強等等。</p> <p class="ql-block">2、寧靜;</p><p class="ql-block">? ? ? ?中國藝術(shù)的審美是以道家哲學為基礎(chǔ)的,道家強調(diào)虛靜無為,靜為噪君。哲學家講的靜,不是靜止的靜,更多的是指心靈的寧靜、平和,甚至是無欲無求。中國畫的審美,更是以靜為美,個人感覺,中國畫的基調(diào)是“靜”,特別是中國水墨畫,其本質(zhì)上就是寧靜的。對攝影來講,怎樣更容易表現(xiàn)“靜”呢?一方面色彩成分要盡量少,不需要紛雜的色彩,這也是攝影的減法之一。構(gòu)圖中巧留白,多留白,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所謂寧靜致遠,這個遠不是距離上的遙遠,是讓人想象的更廣更遠,這是個心理概念。最后,有時候靜需要動來點綴和襯托,比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桂花落是動,這個動卻能更加襯托作者表達的寧靜。</p> <p class="ql-block">3.含蓄;</p><p class="ql-block">? ? ? ?含蓄是中國文化里最具特色的吧,我們總是很委婉,不喜歡直白,我們看蘇州園林,一進門,要么設(shè)置屏風、假山,要么曲徑通幽,總之不會讓你一覽無余,這就是含蓄之美。我們喜歡霧里看花,我們喜歡虛無縹緲,我們喜歡朦朦朧朧。你看中國山水畫,基本都會有云霧相伴,畫高山,只要山腰有云霧,山就能顯得有靈感,更顯得有仙氣,這是含蓄朦朧的效果。含蓄讓人捉摸不透、讓人想入非非,從而達到深度審美的目的。攝影中表現(xiàn)含蓄朦朧的方式很多很多,我們可利用前后景虛化、霧天、雨天、雪天、朝夕中的霧靄,多重曝光等來表現(xiàn)含蓄朦朧。</p> <p class="ql-block">? ? ? ? ? ? ? ? ? ? ? ? ? ? 王文其</p><p class="ql-block">? ? ? ? ? ? ? ? ? ? ? ? ?2023.8.30</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xù))部分畫作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即刻刪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