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關(guān)鐘嵐里的淵源,公眾媒體早有不少追根溯源的探求,卻鮮見親身經(jīng)歷的生動回憶。</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的一次閑聊中,我的老同學(xué)提及他的岳母兒時也曾住過鐘嵐里。如此巧合,讓我驚喜不已,冒昧提出能否請阿姨寫點鐘嵐里往事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沒過多久,一篇《回憶居住鐘嵐里片段》捧在手上。滿滿兩頁稿紙,端正娟秀的筆跡,讓我喜出望外。</p><p class="ql-block">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貞洩q珍貴,斯人西去矣。這里,特奉上以饗讀者。</p> <p class="ql-block"> 陳阿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xué)的畢業(yè)照</p> <p class="ql-block"> 一位耄耋老人欣然接受晚輩的請求,慎重地留下了鐘嵐里的鮮活回憶。感謝我的同學(xué),向我介紹了他岳母陳阿姨的概況,讓我對陳阿姨有了初步了解。</p><p class="ql-block"> 1932年,時年8歲的陳阿姨隨母親到了南京。陳父恰巧是建造鐘嵐里的總管,隨著鐘嵐里落成,全家于1936年住進鐘嵐里。1937年11月,因侵華日軍逼近南京,全家被迫返上海。</p><p class="ql-block"> 陳阿姨后考入上海圣約翰大學(xué),1946年在校秘密加入中共地下黨。在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里,為宣傳政策,發(fā)動群眾,保護工廠,穩(wěn)定社會做了大量繁雜艱辛工作。新中國成立后,先后輾轉(zhuǎn)不同的部門,最后在上海某區(qū)教育部門的領(lǐng)導(dǎo)崗位上退休。</p> <p class="ql-block"> 今有幸看到陳阿姨的照片,那么嫻雅端莊,和藹慈祥,讓人倍感親切。</p><p class="ql-block"> 今生雖未謀面,心存敬意已久。昔日鐘嵐里曾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院,今日上海又是我們都頂戴著的同一片天。</p><p class="ql-block"> 一、鐘嵐里的前世</p><p class="ql-block"> 陳阿姨以親身經(jīng)歷者,從一個稚嫩兒童的視角,觀察新落成的鐘嵐里。以下是回憶文章的全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回憶居住南京鍾嵐里 </p><p class="ql-block"> 片 斷</p><p class="ql-block"> 我是1932年隨母親去南京的。當時父親(陳實庵)在南京中南銀行供職。大約1934年中南銀行選中在漢府街建造住房。我父親當時是中南銀行的庶務(wù)總管,所以造房就派他兼任監(jiān)管。他當時很辛苦,除銀行的行政事務(wù)工作外,還要經(jīng)常去工地監(jiān)督,星期天要去工地基本不能休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鍾嵐里整個住房面積不算很大但很有特色,沿街是一排連體三層樓房,里弄內(nèi)是形式各不相同的獨立洋房。以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鍾嵐里的建造質(zhì)量還是不錯的。約在1936年建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注:鐘嵐里小伙伴們的背景,正是1960年代中期鐘嵐里沿街聯(lián)排建筑的外景 。)</p> <p class="ql-block"> 建成后當時的銀行經(jīng)理孫某選了弄內(nèi)1號住宅給他的大老婆和兒女居住,他本人則不常來。他給了我父親一套沿馬路的房子,可能是因我父親為造此房屋操勞而獎賞的吧,因在我的記憶中好像中南銀行的職員很少有人在這里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家住在13號是靠門衛(wèi)室東面第3家。沿馬路的房子還有人在此開店賣雜貨包括油鹽醬醋等。</p><p class="ql-block"> 弄內(nèi)居住的人一般都是經(jīng)濟條件比較好的或者是有點權(quán)勢的。我印象中4號住的是法國人,他妻子是中國人。還有一戶是國民黨軍隊的團長,他的小老婆住這。該團長也不是每天來,他來時都是汽車加警衛(wèi)……。因此我考慮這些房屋應(yīng)該屬于商品房不是宿舍。</p><p class="ql-block"> 我家在這里住至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軍進攻南京,我們被迫棄家逃難,從此失去此房屋。</p><p class="ql-block"> 以上回憶因?qū)⒔?0年前的事,當時還是不大懂事的小學(xué)生所以可能有錯,僅供參考。</p><p class="ql-block"> 2012.10.9.</p> <p class="ql-block"> 后 記</p><p class="ql-block"> 陳阿姨寫這篇回憶片段時,已是88歲高齡了,時隔八十年,記敘自己的童年境遇,記憶清晰,思路活躍,文筆流暢,給了我們很生動的畫面,還原了當年的生活場景。真是難能可貴!</p><p class="ql-block"> 遺憾的是,在她有生之年沒能看到她的回憶文章能在網(wǎng)絡(luò)上傳承。如上天有知,她定會含笑于九泉。</p> <p class="ql-block"> 二、鐘嵐里的當下</p><p class="ql-block"> 2010年之后,鐘嵐里將由軍隊轉(zhuǎn)交給地方,住戶搬遷的消息不絕于耳。2017年6月,鐘嵐里所有住戶接到限期搬出的通知。半個月內(nèi),鐘嵐里基本是人去樓空。</p><p class="ql-block"> 至今已有六七年了。我們路過,再往那熟悉的房屋與巷道望去,雜草叢生,破敗凋零,一派狼藉,滿目蒼涼。大門口那塊“軍事管制區(qū)”的牌子,還能掛到何時?!</p><p class="ql-block"> 萬物有生必有滅,世勢興衰為鐵律。物質(zhì)的一種形式消亡了,它卻會以另一種方式向你招手。藏在金陵古都一隅的鐘嵐里,即將歷經(jīng)百年滄桑了。而在歷史長河中,百年不就是一朵浪花嗎?</p><p class="ql-block"> 時代在變,國家在變,城市在變,承載著幾個時代風云的鐘嵐里,必然被裹挾進驚濤駭浪的時代變局中。在完成了歷史使命之后,鐘嵐里的脫胎換骨,能否演繹成一場精彩的鳳凰磐涅?!</p><p class="ql-block"> 祝鐘嵐里好運!</p><p class="ql-block"> 待到新生花綻放,我們再來看你!</p><p class="ql-block"> 2023.8. 處暑</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