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十余天紛繁熱鬧的帶孫女日子,隨著孫女的返回戛然而止,心里眼里依舊是她的一顰一笑,一嗔一怒。正在城里無聊著,發(fā)小要跟她的攝影同學去定邊看蕎麥花,欣然跟了去。不同于平時的旅游,要精確掐好日出日落的時間,算計每個景點最佳拍攝時間。第一天,早晨五點多就出門了。</p> <p class="ql-block"> 剛剛蘇醒的城市安然靜謐,云霞滿天,多少個這樣的美景均在人們的熟睡中錯過,我在車窗拍下這一幕。</p> <p class="ql-block"> 行至定邊境內,海拔越來越高,進入了白于山腹地,道路兩側山大溝深很有特點。四人一合計選了條盤山路就上到了山頂。白于山是橫跨陜甘寧蒙四省的一條東西向山脈,無定河、北洛河、延河等河流均發(fā)源于此,它的地貌特點是以長梁、殘塬、溝壑相間,山梁頂部起伏和緩 ,整體看上去渾圓大氣。</p> <p class="ql-block"> 發(fā)小梅延霞的妹妹又是我妹妹的發(fā)小梅延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攝影發(fā)燒友,面對不同于家鄉(xiāng)的高原地貌,不斷的大呼小叫,她說以前在她的認知里陜北就是延川,延川就是陜北,想不到地貌如此多樣。</p> <p class="ql-block"> 連綿的群山兼有上天造物和人類影響的痕跡,山體邊緣有千百年雨水沖刷形成的類似耙子耙過的齒痕,山頂有農業(yè)學大寨時期修的梯田。</p> <p class="ql-block"> 細看下面這條溝壑的盡頭,陡峭的山坡分為兩級,下一級的平臺什么年代怎么形成不得而知,平臺邊緣均勻分布著許多圓形洞口,很有意思。在我的家鄉(xiāng),把這種水沖出的洞叫哨眼,上面的洞口是洪水的進口,下面一定有一個出口,一般比較隱蔽。有時砍柴人不留意就會掉進哨眼窟窿里,輕則摔傷重則殞命。這些哨眼在遇匪患和兵災時還是老百姓藏身藏糧之地。</p> <p class="ql-block">隊長拍的山體和村莊</p> <p class="ql-block">到了定邊縣城吃午飯入住賓館,隊長說好好睡一覺,下午五點出發(fā)去定邊鹽游覽拍照。</p> <p class="ql-block"> 去鹽湖的路上看到一段土夯的長城,上面有許多窯洞,出于好奇我們停車觀看。本人以前多次路過定邊,有時天氣好就會停了車爬上長城的殘垣斷壁遠望一會兒,常作撫今懷古之態(tài),其實就是吹吹塞北的風,曬曬冬日的暖陽。長城在定邊境內有二百多公里之長,基本為東西方向,因為定邊處于黃土高原農耕區(qū)與鄂爾多斯荒漠草原游牧區(qū)的過度帶,為了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入侵,各個朝代都會加固和續(xù)接長城,定邊境內大部分為隋朝和明朝所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近才知道這是“鹽場堡長城遺址公園”,這些窯洞是1940年八路軍三五九旅兩千多官兵在此打鹽挖的,高2.5米,長2.5米,深三米左右,在400米的長城上挖了175孔孔窯洞,割草為床,壘土為灶。在那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定邊的鹽滿足了解放區(qū)各縣對鹽的需求,也為解放區(qū)換來了大量的糧食布匹和藥品,定邊鹽業(yè)被毛澤東主席譽為“邊區(qū)第一財政”。2020年國家文物局把此段明長城作為首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和歷史文化遺址加以保護。</p><p class="ql-block"> 定邊境內許多地方都豎著“保護長城,人人有責”的牌子。我們笑說,三五九旅當時在長城上挖窯洞,也顧不了保護長城了。</p> <p class="ql-block">四個隊友這樣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景區(qū)宣傳欄里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當時的打鹽情景</p> <p class="ql-block"> 到了鹽湖,許多個連成一片的鹽池亮如明鏡,景區(qū)內建有高高的鋼架瞭望塔,高音喇叭不停的播放著音樂,許多游人在拍照游覽,看上去設施很成熟。景區(qū)不收門票,是不是等景區(qū)設施更完善,游人更多的時候就會收門票了,真的很期待那一天。前幾年去青海茶卡鹽湖旅游,望著黑壓壓的游客,看著從東北和南方省份開過的車,我就想起定邊的鹽湖,定邊是陜西省唯一產(chǎn)湖鹽的地區(qū),其開采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目前的儲量夠全地球的人吃三年,既采鹽又發(fā)展旅游真是個不錯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鹽池鹽堆以及我的隊友</p> <p class="ql-block">我的三個隊友</p> <p class="ql-block">打卡點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一個熱心游客給我們設計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的劉隊長用無人機拍攝的鹽湖晚霞</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豎立的一個牌子</p> <p class="ql-block">闖進我鏡頭的一對老年夫婦,夫人拄著手杖不遠不近的跟隨者老先生,很是溫馨</p> <p class="ql-block">認真拍照的我</p> <p class="ql-block">擺拍</p> <p class="ql-block">倆發(fā)小</p> <p class="ql-block">快樂的孩子們</p> <p class="ql-block">認真拍照的姐妹倆</p> <p class="ql-block">鹽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按照隊長的要求我們凌晨四點半起床,五點準時出發(fā)去拍蕎麥花。趕在6:06分日出的前一分鐘我們到達了預定的蕎麥花拍攝地張山村。下了車,太陽從地平線上呼之欲出,我們齊聲夸贊領隊的英明。</p> <p class="ql-block">廣闊無垠的蕎麥花</p> <p class="ql-block"> 以下三張是隊長航拍的蕎麥地,畫面靠左大路邊的那兩個小白點是為當天辦“蕎麥花節(jié)”開幕式搭建的場地,上午九點有文藝演出,央視七套農村節(jié)目專程采訪。</p> <p class="ql-block">倆發(fā)小</p> <p class="ql-block">發(fā)小看我衣服太暗,與大自然的美景很不匹配,隨手扔給我一件紅色外搭,一穿上她說我瞬間變的可愛了。</p> <p class="ql-block">穿上了漂亮衣服,自我感覺美美的,梅氏姐妹雙機給我同時連拍。</p> <p class="ql-block">旭日漸高,大地一片光彩。路兩邊的糜子地里麻雀群嘰嘰喳喳,啪啦啦飛起來就是一片云,嘩一下撤離就是一股風。雖然糜子尚未結籽,但看這麻雀的陣勢,確實讓人擔心糜子的產(chǎn)量。清晨的田野,微風吹拂的讓人想呼喊想奔跑,此時我想起前幾日小孫女在廣場上和著音樂奔跑起舞的樣子,成人要一直像小孩子一樣無所顧忌該多好!</p> <p class="ql-block">我們仨從六點不動地兒的玩到八點,我們看隊長也拍攝完畢,就建議到會場拍個紀念照然后由隊長開車帶我們在花海里徜徉一會兒,好脾氣的隊長欣然同意。</p> <p class="ql-block">蕎麥花節(jié)開幕式的舞臺(隊長拍的)</p> <p class="ql-block">照片左邊的石碑上寫著“世界紅花蕎麥原產(chǎn)地”,右邊是CCTV農業(yè)節(jié)目的采訪車。</p> <p class="ql-block">到此一游,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車子無目的地沿著田間公路蜿蜒前行,兩邊的景色讓人不由得哼唱起歌曲《我們的田野》,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迎面一輛大轎車開過,上面坐著化好妝的演員,一定是參加九點鐘開幕式的,我們說記著一會兒去看演出哦。</p> <p class="ql-block"> 我們走著走著就忘了演出的事,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盆景。說盆景一點都不為過,在這樣一個廣袤無垠的高原上,大地突然就下陷出一個圓盆來,盆的底部有一個美麗的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這是隊長用航拍器拍下的位于盆底的白灣子鎮(zhèn)</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盆的邊緣俯瞰著盆內的美景,各種各樣的亂拍。</p> <p class="ql-block"> 拍完了,我們的車子像滑板車一樣滑進了小鎮(zhèn),在一個小店里吃了簡單的早餐,這時候演出早已完畢,我們一合計,直奔下一站:榆林麻黃梁地質公園。</p><p class="ql-block"> 定邊到榆林,兩百多公里路程,三個多小時。我們上車不久就打起了瞌睡,辛苦了我們的隊長。 </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上午 ,我們到達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p> <p class="ql-block">公園博物館,外形酷似塌陷的黃土斷層。</p> <p class="ql-block">遠望,公園就是一個黃土塌陷形成的一個漏斗型湖泊。</p> <p class="ql-block"> 這些塌陷的剖面是陜北黃土高原地區(qū)出露幾乎最為完整的第四紀地層剖面,對我國第四紀構造運動、環(huán)境變遷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p> <p class="ql-block">第四紀沉積地層典型剖面,剖面自下而上,依次出露更新世午城黃土、離石黃土、薩拉烏蘇組、馬蘭黃土及全新世風積沙五套地層。(文字來源于景區(qū)照片)</p> <p class="ql-block">作為普通的游人,我們可以不懂它的地質構造,僅把它當做一個山清水秀的休閑地來逛也不錯。</p> <p class="ql-block">湖邊的山坡上長滿了一叢叢沙柳</p> <p class="ql-block">沙柳是北方地區(qū)防風固沙的主要植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看著風中搖曳的沙柳,想起徐志摩詩里康河的金柳,看來金柳只是客觀描述而非浪漫的美化。</p> <p class="ql-block">又渴又熱的我們被景區(qū)內漂亮的小餐廳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點了冰激凌咖啡和茶,好好犒勞一下自己。</p> <p class="ql-block">隨時隨地拍攝的隊長</p> <p class="ql-block">車行至半路,想起我們只顧了吃冰激凌忘了看博物館,那就留個念想下次再來。</p> <p class="ql-block">幾個相同愛好的人一起出游,最大的好處就是半路上看到好景致可以立即喊停,甚至可以倒退幾米找到最佳拍攝位置。</p> <p class="ql-block">半路上拍的很典型的黃土塌陷區(qū),峁上安然坐落著一個村莊。</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是靖邊縣蘆靖鎮(zhèn)的蘆河濕地公園,來的太晚,搶拍了兩張照片就打道回府了。</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隊長兼司機劉永孝先生,熱心厚道話不多,他去過全國很多地方拍攝,多有佳作,但是不在報刊發(fā)表,連朋友圈都不發(fā)。很佩服他對攝影的這種純粹熱愛。</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他給我們分享的延安新區(qū)的晨霧</p> <p class="ql-block">劉永孝拍攝的日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