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馮光</p><p class="ql-block">制作:馮光</p> <p class="ql-block">金翅雀(學(xué)名:Carduelis sinica)又名金翅、綠雀。</p><p class="ql-block"> 小型鳥類,體長12-14厘米。</p><p class="ql-block"> 嘴細(xì)直而尖,基部粗厚,頭頂暗灰色。</p><p class="ql-block"> 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紋,腰金黃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黃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塊大的金黃色塊斑,無論站立還是飛翔時都醒目。</p> <p class="ql-block">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等開闊地帶的疏林中。</p><p class="ql-block">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秋冬季節(jié)也成群,有時集群多達(dá)數(shù)十只甚至上百只。</p><p class="ql-block"> 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草子和谷粒等農(nóng)作物為食。</p> <p class="ql-block">金翅雀分布于亞洲東部,見于俄羅斯遠(yuǎn)東地區(qū)的黑龍江流域下游、日本、朝鮮和印度支那半島北部;在中國分布于東部地區(qū),東北大部、華北大部、華中華南各地可見,其在中國分布的西限達(dá)西北的青海省和西南的云貴川一線。</p> <p class="ql-block">金翅雀的穩(wěn)定性非常高,可以長時間的停落在電線上,金翅雀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會出現(xiàn)多達(dá)十幾只甚至上百只。金翅雀的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3-8月。</p><p class="ql-block">金翅雀1年繁殖2-3窩。其中在北部多為1-2窩,南部多為2-3窩。在北方最早3月中下旬即開始配對,在樹冠層間飛來飛去,或雄鳥圍繞雌鳥炫耀,載飛載鳴,彼此相互追逐。營巢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地帶針葉樹幼樹枝權(quán)上和楊樹、果樹、榕樹等闊葉樹和竹叢中。巢距地高1.2-5m。巢呈杯狀或碗狀,主要由細(xì)枝、草莖、草葉、植物纖維、須根等材料構(gòu)成,有時也摻雜有棉、麻、羽毛等材料,巢的結(jié)構(gòu)較為精致,內(nèi)墊有毛發(fā)、獸毛和小片羽毛。巢的大小為外徑7-11cm,內(nèi)徑5-7cm,高5-8cm,深3.5-5cm。營巢主要由雌鳥承擔(dān),雄鳥協(xié)助雌鳥搬運(yùn)巢材。每個巢需7-8天完成。巢筑好后即開始產(chǎn)卵,每窩產(chǎn)卵4-5枚。卵呈橢圓形。卵的顏色變化較大:有的為灰綠色或淡綠色,被有銹褐色或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常形成環(huán)狀;也有的呈綠色、綠白色、鴨蛋青色或淡紅色,被有褐色、黑褐色或紫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7.0-19mm×12.4-14.5mm,重1.6-1g。通常每天產(chǎn)卵1枚,多在7:00以前產(chǎn)出。卵產(chǎn)齊后即開始孵卵,由雌鳥承擔(dān),孵化期13±1天。雛鳥晚成性,剛孵出的雛鳥體重1.2-1.3g,全身除頭頂、枕、肩、翅和背中央具有稀疏的灰色絨羽外,大部赤裸無羽,皮膚肉紅色,雌雄親鳥共同覓食喂雛,留巢期15±1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