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興城古街上一處精致的滿繡店鋪</h5> 去興城,是基于向往,謀而后動;但跨進董寧老師的滿繡店鋪,卻是不期而至的邂逅。<div> </div><div> 興城曾經(jīng)稱為寧遠,規(guī)模不算大,最初僅僅是“衛(wèi)”的建制——一“衛(wèi)”三千兵馬,但在明朝與后金(滿族的政權(quán),后來稱大清)對峙的那一段時間里,寧遠成了山海關(guān)外的軍事重鎮(zhèn),由明軍大將袁崇煥把守。公元1626年,后金太祖努爾哈赤也就是清朝順治皇帝的祖父率十數(shù)萬八旗精兵,久攻不下,鎩羽而歸;明將袁崇煥僅數(shù)千人馬,但面對強敵死守不退,留下一段功勛,當時明朝稱為“寧遠大捷”。</div><div><br></div><div> 一場血戰(zhàn)成就了這座小城在歷史上的地位。努爾哈赤敗了,不久后因這次失敗郁悶而死;袁崇煥勝了,但也因戰(zhàn)功而惹上了殺身之禍。</div><div> 小城終究被滿人占據(jù)了。</div> <h5>攻城的一方:后金太祖努爾哈赤(影視劇照)</h5> <h5>守城的一方:明朝名將袁崇煥(影視劇照)</h5> <h5>古城內(nèi)的薊遼督師府</h5> 時光荏苒,興城古城現(xiàn)在已經(jīng)以“明代四大古城之一”的身份成為旅游熱點。<div> 古城的城墻垛口,中心鼓樓,碩大牌坊,經(jīng)歷數(shù)百年戰(zhàn)火的洗禮至今尚存。<br><div> </div></div> <h5>古城中心建筑鐘鼓樓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5> <h5>表彰戰(zhàn)功的牌坊</h5> 本來參觀古城,是我們的目標,但后來話題變了,古城成了我們這美篇的鋪墊。鋪墊的關(guān)鍵詞是:清人、滿族。<div><br><div> 明朝時這里本屬漢地,所以有袁崇煥;但也是明清爭奪的戰(zhàn)場,所以有努爾哈赤。入清之后,這里已經(jīng)是大清屬地,所以滿族文化元素處處可見。<div><br><div> 在古城東大街薊遼督師府對面,有一處滿繡店鋪。</div></div></div></div> <h5>給董老師做一個廣而告之:古城東街督師府對面 13591980815</h5> 小店門臉狹窄而簡樸,甚至有點陳舊。但如果有興致,探頭看一眼——但凡看一眼,都會被驚到。驚艷! <h5>驚艷!滿滿的藝術(shù)</h5> <h5>驚艷!竟是一個藝術(shù)品種的代表人、代表作。</h5> <h5>主人董寧老師</h5><div><br></div><div><br></div><div> 擇要介紹一下吧:</div><div> 董寧,出身于滿族刺繡世家,現(xiàn)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滿族刺繡藝術(shù)的傳承人;遼寧省工藝美術(shù)大師;遼寧省三八紅旗手。</div><div><br></div> <h5>邊看邊聊</h5> 董老師坐上繡架,表演一下針法,我們邊看邊聊。<div><br><div> 我 說:刺繡本質(zhì)上也是一種繪畫,對嗎?<div> 董老師:是,以針代筆。</div><div> 我 說:但是一定有標志性的區(qū)別,是嗎?</div><div> 董老師:是,風情不同,韻味不同,刺繡是以線帶色,色彩的韻味與繪畫不同。</div></div></div><div> 我 說:都知道有蘇、湘、蜀、粵四大名繡,滿繡能在四大之外獨樹一幟,憑的是什么?</div><div> 董老師:滿繡用線厚實,拙樸、粗獷。</div><div><br></div><div> 看作品。</div><div><br></div><div> 店鋪琳瑯滿目,都是繡品,有寫意的山水、工筆的花鳥,有金碧輝煌的花卉,也有典雅富麗的佛像。</div><div> </div> 既然是滿繡,那就先看民族的、民俗的題材。 <h5>有興致猜一猜嗎?滿族的狐神</h5> 揭開謎底,就覺得神似,比我家鄉(xiāng)的小狐貍要胖一些,山里伙食好點?但那彎彎的狐媚、尖尖的狐耳,還是狐形。 <h5>東北風情:屯里的小院落</h5> 水井、碾子、糧垛,小媳婦的大辮子,屋里一定還有我們南方見不到的炕 <h5>東北風情:大姑娘、老娘們</h5> 大辮子、花衣褲、針線籮,嘮嗑嘮嗑,都是高鼻梁,大眼睛。 <h5>老伴極喜愛的富貴牡丹 </h5> 經(jīng)董老師一番點撥,覺得確實與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蘇繡不同。人家是薄如蟬翼,透出質(zhì)感,而滿繡是端莊中透出大氣。 這幅沒見到命名,但我以為她的用色可以與螺鈿貝殼畫媲美。鶴的展翼,在暗夜墨色水面的映襯下,更顯其薄、其透、其潔白。 <h5>這是一幅山水的局部,雖不完整,但也看到到中國畫的精髓</h5> 出于偏愛,現(xiàn)場我拍了兩幅,條件受限,有明顯的玻璃光斑。慚愧,姑且看看,大概而已。<br><br> 上一幅《江南一葉舟》,我覺得就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中“八月湖水平”的意境。<br> 下一幅看畫面會聯(lián)想到蘇軾的"桃花流水鱖魚肥”,但應該是反其意而用之,畫面上方石榴脹裂落子,當是中秋,幾點紅榴迸落時,鱖魚肥不肥? <h5>江南一葉舟</h5> 秋意——我扯的標題,哈哈 最后帶走了四幅,都是小品。 一幅寫意:古代題材<div> 兩間茅屋,一帶疏籬,還可見懸吊的瓜落。古人的生活,清淡,簡單,現(xiàn)代人未必能接受,但對古人心境的安寧卻是向往的。</div> 還是一副寫意:現(xiàn)代題材<div> 一線彎彎,就是岸線;兩條漁船,就是海邊;點點紅綠,就是游人;寥寥數(shù)筆,意趣盡出。</div> 現(xiàn)代風格:田園題材<div> 老伴選的,她喜歡丹頂鶴,說丹頂鶴自帶仙氣,讓人神清氣爽。</div> 現(xiàn)代風格:蜂鳥<div> 也是老伴選的。說來點富麗的,熱鬧喜慶,蜂鳥雖小,但乖巧討喜。</div> 我選繡品,董老師應該高興,因為畫面簡單,從工時上說,挺劃算的。但構(gòu)思,卻未必簡單。<div> 哈哈!題外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