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斧柯村地處山脊,位于陽曲縣城以西28.5公里(交通里程61公里)大山深處,北緯 38°00',東經(jīng)112°21',海拔 1507米。東望峁上村,南抵汾河二庫及懸泉寺,西接神武村,北至榆樹梁村。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陽曲縣志》載名前斧柯村,民國二十一年(1932)《陽曲縣志》載名前斧柯。相傳,古時有兩位仙人在榆樹梁棋盤巖(地名)對弈,一樵夫觀棋著迷,醒悟后斧柄已漚為兩截。遂將斧柄扔于南北,因村居南,故名。</p> <p class="ql-block">斧柯嶺</p> <p class="ql-block">明清實行都里制,清道光年間為更名都二十五村之一。民國實行區(qū)村制,民國7年(1918)為第五區(qū)所轄29個編村之一峁上村的附村。1948年8月,東西陽曲合并后,為第五區(qū)后斧柯行政村下轄自然村。1953年,實行鄉(xiāng)轄自然村建制,屬第五區(qū)榆樹梁鄉(xiāng)下轄自然村。1956年,撤銷原第五區(qū)(駐掃峪)建制,與榆樹梁、神武、鴉兒旋、懸泉寺5個自然村聯(lián)合成立高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為合作社駐地,隸屬伙路坪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1958 年,實行社隊制,人民公社化,為伙路坪管理區(qū)下轄自然村,屬鋼鐵人民公社管轄。1959 年,屬西凌井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與榆樹梁、神武、鴉兒旋、懸泉寺5個自然村聯(lián)合組成前斧柯大隊,為大隊駐地,屬伙路坪公社管轄。1984 年,實行鄉(xiāng)鎮(zhèn)制,政社分設(shè),前斧柯大隊改設(shè)為前斧柯村民委員會,屬伙路坪鄉(xiāng)管轄。</p> <p class="ql-block">2001年,撤并鄉(xiāng)鎮(zhèn),撤銷伙路坪鄉(xiāng),合并于西凌井鄉(xiāng),前斧柯村民委員會隸屬于西凌井鄉(xiāng)。2002年12月,撤銷前斧柯村民委員會,合并于伙路坪村民委員會,隸屬于西凌井鄉(xiāng)。2018 年 12 月,撤銷伙路坪村民委員會,合并于西凌井村民委員會,屬西凌井鄉(xiāng)管轄至今。</p> <p class="ql-block">村西南現(xiàn)存主體結(jié)構(gòu)為清代建筑的觀音龍王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建有戲臺,兩側(cè)為觀音祠和龍王廟,廟內(nèi)存青石碑5通,及1株一千年樹齡的古槐樹;村北有1株樹齡300年的古榆樹。</p>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4日,是陽曲縣前斧柯村農(nóng)歷六月二十八廟會</p> <p class="ql-block">龍王殿</p> <p class="ql-block">觀音殿</p> <p class="ql-block">村民姓氏以劉、王姓居多,農(nóng)歷六月二十八為傳統(tǒng)廟會。</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槐樹神</p> <p class="ql-block">建國上香</p> <p class="ql-block">王氏長者講話</p> <p class="ql-block">拜祭觀音、龍王</p> <p class="ql-block">五道十字坐,保佑全村人!</p> <p class="ql-block">拜祭五道爺</p> <p class="ql-block">拜祭狐仙爺</p> <p class="ql-block">村南狐仙廟</p> <p class="ql-block">建國(中)偉林(右)正修(左)</p> <p class="ql-block">戲臺</p> <p class="ql-block">龍王殿護法神</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槐</p> <p class="ql-block">古碑</p> <p class="ql-block">炸油糕</p> <p class="ql-block">煮羊肉</p> <p class="ql-block">大快朵頤</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十幾張照片是2012年徒步前斧柯村拍攝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壁畫</p> <p class="ql-block">戲臺墻壁唱戲記錄</p> <p class="ql-block">榆樹梁村地處山脊,位于陽曲縣城以西28.5公里(交通里程59.5公里)處,北緯 38°01',東經(jīng)112°20',海拔1554米。東臨鴉兒旋村,南至前斧柯村,西連大山,北抵后斧柯村。民國二十一年(1932)《陽曲縣志》載名榆樹梁。因村居山梁,曾有大量榆樹,故名。</p> <p class="ql-block">榆樹梁村祠堂</p> <p class="ql-block">史氏祖先堂</p> <p class="ql-block">民國實行區(qū)村制,民國7年(1918)為第五區(qū)所轄29個編村之一峁上村的附村。1948年8月,東西陽曲合并后,為第五區(qū)后斧柯行政村下轄自然村。1953年,實行鄉(xiāng)轄自然村建制,為第五區(qū)榆樹梁鄉(xiāng)駐地。1956 年,撤銷原第五區(qū)(駐掃峪)建制,與前斧柯、神武、鴉兒旋、懸泉寺5個自然村成立高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為合作社下轄自然村,隸屬伙路坪鄉(xiāng)。1958年,實行社隊制,人民公社化,為伙路坪管理區(qū)下轄自然村,屬鋼鐵人民公社管轄。1959 年,屬西凌井人民公社管轄。1961 年,與前斧柯、神武、鴉兒旋、懸泉寺5個自然村成立前斧柯生產(chǎn)大隊,為大隊下轄自然村,屬伙路坪公社管轄。1972 年,榆樹梁與鴉兒旋從前斧柯生產(chǎn)大隊分出,成立榆樹梁生產(chǎn)大隊,為大隊駐地,隸屬伙路坪公社管轄。1984 年,實行鄉(xiāng)鎮(zhèn)制,政社分設(shè),榆樹梁大隊改設(shè)為榆樹梁村民委員會,屬伙路坪鄉(xiāng)管轄。2001 年,撤并鄉(xiāng)鎮(zhèn),撤銷伙路坪鄉(xiāng),合并于西凌井鄉(xiāng)。2002年,撤村并組,撤銷榆樹梁村民委員會,合并于伙路坪村民委員會,隸屬西凌井鄉(xiāng)。2018 年 12 月,撤銷伙路坪村民委員會,合并于西凌井村民委員會,屬西凌井鄉(xiāng)管轄至今。</p> <p class="ql-block">村民姓氏以史姓居多,農(nóng)歷六月二十八為傳統(tǒng)廟會。村口有1株300年樹齡的老榆樹。</p> <p class="ql-block">榆樹梁村六月二十八廟會</p> <p class="ql-block">后斧柯村,位于縣城以西 29.5處,北緯32經(jīng)112°20。東臨伙路坪村,南接泥獅村,西隔山與青崖槐相臨,北抵韓陽五井村。(得名同前斧柯)</p> <p class="ql-block">后斧柯村六七郎廟</p> <p class="ql-block">明清實行都里制,清道光年間為更名都二十五村之一。民國實行區(qū)村制,民國七年(1918)為第五區(qū)所轄 29個編村之一后斧柯村。1948年8月,東西陽曲合并后,為第五區(qū)后斧柯行政村駐地。1953年,實行鄉(xiāng)轄自然村建制,為第五區(qū)榆樹梁鄉(xiāng)下轄自然村。1956年,撤銷原第五區(qū)(駐掃峪)建制,與韓陽五井、泥獅3個自然村聯(lián)合成立農(nóng)牧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為合作社駐地,隸屬伙路坪鄉(xiāng)。1958年,實行社隊制,人民公社化,為伙路坪管理區(qū)下轄自然村,屬鋼鐵人民公社管轄。1959年,屬西凌井人民公社管轄。1961 年,與韓陽五井、泥獅3個自然村組成后斧柯大隊,為大隊駐地,屬伙路坪公社管轄。1984 年,實行鄉(xiāng)鎮(zhèn)制,政社分設(shè)后斧柯大隊改設(shè)為后斧柯村民委員會,屬伙路坪鄉(xiāng)管轄。2001 年,撤并鄉(xiāng)鎮(zhèn),撤銷伙路坪鄉(xiāng),合并于西凌井鄉(xiāng),后斧柯村民委員會隸屬于西凌井鄉(xiāng)。2002 年12 月,撤銷后斧柯村民委員會,合并于伙路坪村民委員會,隸屬于西凌井鄉(xiāng)。2018年12,路坪村民委員會,合并于西凌井村民委員會,屬西凌井鄉(xiāng)管轄至今。</p><p class="ql-block">村民姓氏以范、米、常、王、楊姓居多,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為傳統(tǒng)廟會。</p> <p class="ql-block">六七郎廟戲臺遺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