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98年6月,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帶著妻子女兒來到西安,參觀秦始皇兵馬俑。面對氣勢恢宏的秦俑隊伍,他徹底被震撼。深思良久,克林頓突然對陪同陜西省長程安東提出一個奇怪要求。</p><p class="ql-block">他要和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奇跡的人見面!而克林頓沒有想到的是,他認為很簡單的要求,卻徹底改變一個農(nóng)民后半生的命運。</p><p class="ql-block">這事得從1974年春說起。當時渭南市臨潼縣西楊村為了抗旱,號召村民大力挖水井。負責領隊的農(nóng)民楊志發(fā)一鋤頭挖出來一個“黑瓦人”,當時很多村民看到這個和真人一般大小的“黑瓦人”,頭被挖掉,覺得不吉利,一哄而散。楊志發(fā)卻叫上自己兄弟,把這些碎片裝了兩架子車,拉到縣文化館,想“碰碰運氣,看能知道是啥東西不”?</p><p class="ql-block">沒想到文化館接待楊志發(fā)的人,是個真正專家。他意識到這是重大文物,立即把身上三十多元錢全部掏出來,給楊志發(fā)兄弟倆。當時三十多元算是一筆巨款,老實的楊氏兄弟直接把錢上交給生產(chǎn)隊長,讓他做決定。</p><p class="ql-block">生產(chǎn)隊長給當天參與生產(chǎn)者每人獎勵5工分。一時間大家都很開心,親熱地稱楊志發(fā)為“楊一鋤”。但高興并沒持續(xù)多久。</p><p class="ql-block">1974年7月17日,陜西省組建秦俑考古隊來到挖井現(xiàn)場,清理並保護那片地。第二年8月,那片地方直接被劃為“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用地,臨潼縣也直接劃為西安臨潼區(qū)。</p><p class="ql-block">眼看事情越鬧越大,地也沒得種了,村民開始埋怨楊志發(fā)不該多管閑事,把祖宗先人30塊給賣了。老楊在村里實在呆不下去,只好搬到驪山腳下一個破屋子安身度日。</p><p class="ql-block">西安兵馬俑給陜西帶來滾滾財源,但二十四年里沒有人記得他們兄弟倆。當陜西省領導安排人找到誠惶誠恐的農(nóng)民楊志發(fā),讓他給美國總統(tǒng)簽名時,沒上過學的他,只能畫三個小圈圈表示自己的名字。</p><p class="ql-block">克林頓看著小圈幽默地說,你真不簡單,在中國土地上畫了個圈,就打出了世界奇跡,真應該邀請你去我們美國多打些圈圈。</p><p class="ql-block">克林頓回去后,程安東立即安排著名書法家來教楊志發(fā)簽名。同時省政府也正式肯定楊志發(fā)的功績,任命他為兵馬俑博物館名譽館長,月薪八千人民幣。如果他愿意每天出勤簽名,還會另加五千元。</p><p class="ql-block">如今七十多歲的楊館長,名字簽得龍飛鳳舞。穿上筆挺西裝,站在博物館接待外賓,每個外國人一看到他,認為是滿腹文章的官員,誰也不知除了簽名那三字蒼勁飄逸,龍飛鳳舞,其它字全都難登大雅之堂。他已非昔日農(nóng)民,他成了當年極高收入者!</p><p class="ql-block">而且他還是和國外元首合影最多的中國人!</p><p class="ql-block">正是:命不逢時隱姓名,時來運轉(zhuǎn)天下知。</p> <p class="ql-block">12位外國政要參觀兵馬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