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京城不知怎么了,大地蒸騰,熱浪滾滾,40度的天氣,連續(xù)幾日且?guī)讉€波次,感覺京城變成了南方“火爐〞。本也有計劃七、八月份出京走動走動,就這個熱勁,還是找個涼快地兒躲一躲。韓同學說雞公山五星景區(qū)、景色誘人、避暑勝地、非常的涼爽,本也未曾去過,決定去探訪一下,便約著韓同學和鄭州的學利同學三家一同去雞公山避避暑,運城、太原沒有去過,順路游覽游覽,五臺山又叫清涼山,也是避暑勝地,準備前往。就這樣一臺車兩家四人,從京城出發(fā)了!</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行程:北京、鄭州、雞公山、運城、太原、五臺山。(7月16日-7月28日,共計12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一站河南鄭州休息一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二站河南信陽雞公山停留四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三站山西運城停留兩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四站山西太原停留三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五站山西五臺山停留兩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六站返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行程3000公里。</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一站鄭州(7月16日-17日)。</b>北京一早出發(fā),中午就在服務(wù)區(qū)每人泡了包方便面、鄧同學的紅燒排骨、范同學的辣椒炒肉、北京紫光園的餅子加肉,吃出了野炊的感覺。為了能在有空調(diào)的餐廳吃自己帶的食品,還特地買了兩個餐廳的小菜。下午三點四十分左右就到達了鄭州,學利同學早早地在訂好的賓館等待。</p> <p class="ql-block"> 到達鄭州當晚,學利同學攜夫人陳麗請我們吃河南特色菜肴,環(huán)境優(yōu)美,菜品色香味俱全,自帶的沉年老酒甘醇沁脾。</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便去了賓館對面學利同學的中醫(yī)館“厚濟堂”,學了一點中醫(yī)保健的基本方法,了解了一下中醫(yī)基本理論,受益匪淺。更值得贊賞的是,學利同學近20年,自費拜學多位中醫(yī)名師,每日勤研,持之以恒,無一日荒廢虛度,醫(yī)術(shù)有成,已考取相應(yīng)行醫(yī)證,最擅長針灸,且行醫(yī)不收取費用,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 從“厚濟堂”出來,行李上車,出發(fā)前吃了頓穿越時光的飯,“虢(guo)國羊肉湯館〞水盆羊肉、粉湯羊血、羊肉泡饃、羊肉湯燴面等湯汁濃郁、味道鮮美,肉夾饃餅酥肉爛、臘汁濃香。</p><p class="ql-block"> 虢國(前9世紀-前7世紀),是周朝初期重要姬姓諸侯國,前后有五個。東虢在河南滎(Xing)陽,西虢在今陜西寶雞,西周末年遷至河南三門峽及山西平陸一帶。</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二站雞公山(7月17日-21日)。</b>從鄭州到雞公山己是不遠,360公里,上午10點45分從鄭州出發(fā),下午4點半左右就到達了雞公山上。提前預(yù)訂的星湖之畔賓館入住率100%,范輝同學臨時決定上雞公山,也只能住在條件相對差一點的民宿啦。</p> <p class="ql-block"> 所住宿賓館旁邊,有一個條民國風情街,當?shù)厝私心辖?,南街是一條古色古香的城市道路,從月湖至龍子口呈S形。街道兩邊建筑依山作勢、別有格調(diào),廣場中心的兩株古柳己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街道兩邊以商鋪、餐飲、民宿為主,民宿也不貴周一至周五,100多一間客房,同時管三頓自助餐,范同學臨時來就住此地。餐飲以當?shù)赝敛藶橹鳎笈璐蟮咏辈说奶攸c,游客一般在賓館吃免費早餐,中、晚飯大多到南街品嘗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 雞公山景區(qū)夜景燈光做的也獨具特色,看來是下了一番功夫的!</p> <p class="ql-block"> 雞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境內(nèi),桐柏山以東,大別山最西端,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雞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譽,“佛光、云海、霧凇、雨淞、霞光、異國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稱為八大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 雞公山地處中原龍脈大別山脈北坡,為亞熱帶向南溫帶的過渡地段。景區(qū)內(nèi)森林茂密、生物資源豐富。</p> <p class="ql-block"> 雞公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國別和風格的建筑群,有“萬國建筑博物館”之美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公共租界。</p><p class="ql-block"> 中正防空洞整個防空洞全部是由鋼筋混凝土構(gòu)成的,內(nèi)層有會議室、書房、衛(wèi)生間,防空洞總洞長六十三點三米,蔣介石曾在此指揮武漢會戰(zhàn)。</p><p class="ql-block"> 1937年到1938年,蔣介石、宋美齡在雞公山期間,經(jīng)常在此與外國人聯(lián)誼聚會,以擴大影響,故稱美齡舞廳。宋美齡曾多次安排陳納德將軍、史迪威將軍與蔣介石在此會晤。民間傳說的“前線吃緊,依然歌舞”即由來于此。</p> <p class="ql-block"> 雞公山白天也有30度,晚上還是比較涼爽的,但濕度很大,動則一身汗,洗衣服幾日不干。</p><p class="ql-block"> 每天上午中醫(yī)理療,如同御醫(yī)隨行,下山走的當天早上還要抓緊時間再做一次理療。下午喝茶、聊天、打牌,晚上吃飯、喝酒、散步、聊天、打牌。生活悠然且有規(guī)律,好不愜意!</p> <p class="ql-block"> 雞公山上有個相關(guān)單位,兩名留守人員一個姓厶(yao)一個姓李,我們上山后他們倆忙前忙后且兼當向?qū)?。第兩天下午買了韭菜芹菜,就在他們食堂包餃子;第四天下午正好碰到賣土雞、甲魚和黃鱔的,便買了些到食堂,各展廚藝又做了頓飯。這幾日,真真地感到又過了一次集體生活。</p> <p class="ql-block"> 雞公山小住四日,該下山了。學利直接回鄭州,我們五人準備去山西運城。吃過早餐,行囊上車,這時山上下起了瓢潑大雨,可到了山下就沒有下雨,看來雞公山有小天候。</p> <p class="ql-block"> 去運城途徑函谷關(guān),函谷關(guān)因《道德經(jīng)》的故事而知曉,順道去參觀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函谷關(guān)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guān)鎮(zhèn)王垛村,該關(guān)西據(jù)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關(guān)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guān),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guān)要塞。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曾于此著述五千言《道德經(jīng)》。千百年來,眾多海內(nèi)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里朝圣祭祖。</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三站運城(7月21日-23日)。</b>運城市,簡稱“運”,古稱河東,別稱鳳凰城,因“鹽運之城”得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都相繼活動在河東大地上。誕生了春秋商人猗頓、東漢末年名將關(guān)羽、初唐詩人王勃、中唐文人柳宗元、史學大家司馬光、戲曲名家關(guān)漢卿等文武俊秀,形成了關(guān)公文化、根祖文化、鹽文化、德孝文化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p> <p class="ql-block"> 到運城下塌在金鑫大酒店,五星,300多,住房高檔干凈,早餐品種豐富。</p><p class="ql-block"> 酒店對面美食一條街,山西特色小館很多且味道俱佳,剛走到第一家叫“榮合蒸菜館〞就己邁不開步了,看到客滿并且大都是拖家?guī)Э诘谋镜厝?,想必味道不錯,便點了幾樣山西特色小吃。小館人多是有道理的,確實把山西的美食特色展示的淋漓盡致,充滿著山西人對面食的理解和追求,揉、捻、搟、削,煮、煎、炸、蒸,想著法的變化花樣。所有的菜品里極少見到青色的葉子菜,這和山西地理位置、氣候環(huán)境有這直接的關(guān)系,在山西絕對可以保障你碳水自由。</p> <p class="ql-block"> 四大名樓只有鸛雀樓沒有去過了,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詩句是耳熟能詳,總想了卻四大名樓都曾登臨的夙愿,繞道運城登鸛雀樓也是目的之一。</p><p class="ql-block">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始建于北周時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毀,1997年12月,鸛雀樓重建,是四大名樓中最高的一座。鸛雀樓初時因其視野開闊,登上樓頂則有凌空而小天下之感,故名云棲樓。又因黃河流域有一種嘴尖腿長,毛灰白色,似“鸛雀”的鳥經(jīng)常成群棲息于高樓上,后稱鸛雀樓。我們都知《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另一唐人也有詩云《登鸛雀樓》唐-暢當: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p> <p class="ql-block"> 蒲津渡-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位于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就位于此處。黃河鐵牛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傳世之寶,四尊鐵牛氣勢磅礴,威武雄健,每尊鐵牛旁都有一個牽牛鐵人,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分別代表著四個不同的民族。</p><p class="ql-block"> 蒲津渡距鸛雀樓就幾公里,規(guī)模很小,只有一點古跡和一個展覽館,十幾分鐘便可參觀完。</p> <p class="ql-block"> 關(guān)帝廟是運城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跡,到運城必到關(guān)帝廟。</p><p class="ql-block"> 解州關(guān)帝廟創(chuàng)建于隋開皇九年(589年),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于火,經(jīng)十余年始修復(fù)。解州關(guān)帝廟總面積26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分為正廟和結(jié)義園兩部分,是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廟,被譽為“關(guān)廟之祖”、“武廟之冠”。廟內(nèi)懸掛有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咸豐御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代表建筑是“春秋樓”。</p><p class="ql-block"> 關(guān)公的形象和故事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義。他的忠誠、正義、勇氣、力量、仁愛和慈悲等品質(zhì),成為了中國文化中的一種重要價值觀和傳統(tǒng)美德。</p> <p class="ql-block"> 運城鹽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nèi)陸鹽湖之一。由于其鹽含量類似中東的“死?!保时蛔u為“中國死?!?。</p><p class="ql-block"> 運城鹽湖的黑泥則以硫酸鹽為主,富含有益于人體的礦物質(zhì)元素。有清潔皮膚、消炎、去皺、殺菌、快速治愈小傷口、祛除皮膚多余油脂和角質(zhì)層、修復(fù)凹凸不平的表皮、收斂粗大毛孔及促使皮膚新陳代謝等功效。由于鹽湖湖水中較高的含鹽量,所產(chǎn)生的浮力比淡水高出三成,入水后可自然漂起,水不沒腹。鹽療是與藥療、泥療并列的中醫(yī)三大傳統(tǒng)保健療法之一。</p> <p class="ql-block"> 離開運城去太原,繞道去了一趟黃河壺口瀑布。我們是從山西景區(qū)參觀的,離水近,光線好。</p><p class="ql-block"> 壺口瀑布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zhèn),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鎮(zhèn),為兩省共有旅游景區(qū)。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nèi),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p><p class="ql-block"> 壺口瀑布對于中國人的意義,不止是它的宏偉壯觀,而是作為哺育了我們中華文明的母親河,最壯麗的魂之所在。只有在壺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黃河在怒吼”、“黃河在咆哮”,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奔涌向前的無窮的巨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四站太原(7月23日-26日)。</b>太原市,簡稱“并”,古稱晉陽,別稱并州、龍城,是一座有兩千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太原三面環(huán)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jīng),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p><p class="ql-block"> 太原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地處漢民族與游牧民族的交錯地帶、農(nóng)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過渡地帶,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多元文化融合共生,形成了太原市晉中文化形態(tài)。晉劇、蓮花落、太原鑼鼓、老陳醋、剪紙、晉祠廟會、琉璃、磚雕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世代相傳。文物古跡有晉祠園林、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雙塔、龍山石窟、蒙山大佛、祭孔文廟、晉陽古城遺址、晉商博物院(督軍府舊址)以及中國十大石窟之一的天龍山石窟等名勝古跡。</p> <p class="ql-block"> 到達太原前,梁同學就己將酒店訂好,距他家非常近,一馬路之隔。我們到賓館時,梁同學己經(jīng)等了很久。放下行李休息了一會,梁同學便帶我們?nèi)テ穱L山西美食,同時非常專業(yè)且詳細的介紹每道菜的名稱及由來,菜品的用料,烹飪方法,品嘗時要注意那些細節(jié),頭頭是道,娓娓道來,堪稱美食家。</p> <p class="ql-block"> 到太原晉祠是一定要去的,晉祠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有“三寶、三絕、三匾”,三寶:圣母殿、獻殿、魚沼飛梁,三絕:難老泉、周柏、圣母殿侍女像,三匾:難老、對越、水鏡臺。</p><p class="ql-block"> 晉祠創(chuàng)建年代久遠,所處地理位置優(yōu)越,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cè)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建筑、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lǐng)域的發(fā)展變化。晉祠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和鑒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且跨越的歷史最長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實例,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筑藝術(shù)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去山西當品汾酒,到太原的第二天參觀完晉祠,梁同學就帶我們?nèi)チ藚瘟盒踊ù宸诰茝S,參觀釀造過程、品嘗最純真的汾酒。</p><p class="ql-block"> 汾酒,<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產(chǎn)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汾酒以其清澈透明,清香純正,綿甜清爽,余味爽凈的清香風格而獨樹一幟,成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span>汾酒以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后余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nèi)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歷史上,汾酒曾經(jīng)過了三次輝煌。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被譽為最早國酒,國之瑰寶。</p><p class="ql-block"> 梁同學對汾酒的釀造工藝了如指掌,并且能品鑒出酒的年份和品質(zhì),可以稱得上鑒酒大師。</p><p class="ql-block"> 我和韓同學每人買了200多斤2022年份原漿酒。據(jù)說要放5年以上便是瓊漿玉液。</p> <p class="ql-block"> 杏花村到處是酒廠,公家的民營的,大廠大規(guī)模,小廠小作坊。從介紹中可以得知,無論大小廠還是手工作坊,都是純糧釀造,童叟無欺。我們還參觀了一個叫晉酒的廠子,私人的,規(guī)模也很大。</p> <p class="ql-block"> 中午就在杏花村一個飯店吃本地菜肴,品嘗各類汾酒,什么原漿、玫瑰、白玉汾酒,感覺只有原漿好喝一些,其他為“香甜口〞有些喝不慣。席間梁同學還為我們表演一段山西民歌。</p> <p class="ql-block"> 從杏花村回來,天已漸黑。梁同學又帶我們?nèi)ズ攘颂钣忻麣獾姆沁z〝羊雜割”,看太原夜景,第二天一大早范輝同學也返回了上海。</p><p class="ql-block"> 羊雜割是山西的一種地方小吃。據(jù)傳,山西人吃雜割始于元朝,雜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賜。羊雜最開始是懷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帶小有名氣。過去懷仁和內(nèi)蒙人吃羊肉的習慣不一樣,內(nèi)蒙人只吃肉,而懷仁人卻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創(chuàng)造了一種美食叫“羊雜”。把羊的心,肺、肝、腸、血等洗凈、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鹽、大蒜、蔥、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湯,做成“羊雜”,加上粉條一起吃?,F(xiàn)在發(fā)展成為山西地方美食。</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博物館也是要參觀的,每每游玩到省會,只要時間充裕,一定要參觀省級博物館。主要是省一級的博物館,藏品豐富,能夠充分展示一個省的發(fā)展歷史,親眼見一見各地鎮(zhèn)館之寶。</p><p class="ql-block"> 驅(qū)車去山西博物館,停車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沒辦法只有把車停的遠遠的,幾個人騎著共享單車去博物館,很久沒有騎自行車了,這又是一種體驗。結(jié)果博物館人山人海,絕大多數(shù)是大人帶著小孩兒來參觀的,光排隊就用了近一個小時。今后我們退休人員出去游玩,應(yīng)盡量避開學生放假時間。</p> <p class="ql-block"> 離開太原前的早餐沒有在賓館吃,而是找了一家網(wǎng)紅叫“清和元飯店〞,去吃叫〝頭腦〞的一種本地特色美食。</p><p class="ql-block"> 清和元以做“頭腦”而譽滿太原,并聞名省內(nèi)外。太原的頭腦是明末清初的“仙醫(yī)”傅山發(fā)明的,傅山字青主,太原人。清和元頭腦是用羊肉、羊髓、酒糟、煨面、藕根、長山藥、黃芪、良姜八宗物品混合煮成的不稠不稀的湯,故又稱作為八珍湯。在吃頭腦時,還要佐以腌韭,作為藥引。 頭腦實質(zhì)上是一種用以滋補的醫(yī)療食品。羊肉味甘性熱,補虛開胃;藕根清熱化痰;山藥補脾除濕;黃芪味甘性溫,補脾健肺;良姜味辛性熱,溫中下氣,暖胃消食。</p><p class="ql-block"> 我們外地人吃“頭腦”還是有些吃不慣地,很淡無味,腌制韭菜又很咸。但羊肉燒麥真的好吃,要了4籠,吃的飽飽的,強力推薦。</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五站五臺山(7月26日-28日)。</b>五臺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也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shù)、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yǎng)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qū)?,F(xiàn)存寺院47處,臺內(nèi)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p><p class="ql-block"> 此次參觀了五爺廟、塔院寺、顯通寺、菩薩頂、黛螺頂。(廣化寺)</p> <p class="ql-block"> 到五臺山一定要住在景區(qū)內(nèi),門票和車輛都需要在網(wǎng)上購買和預(yù)約,每天2000輛進景區(qū)的指標,根本就約不上,還是民宿老板告訴我們從景區(qū)西門進可以不預(yù)約。景區(qū)內(nèi)民宿非常多,軟硬條件基本差不多,談不上高檔但還算整潔。我們住在離廣化寺不遠的“靜舍同心客棧”,網(wǎng)上評價4.8,距主要景點比較近,可以步行前往。</p><p class="ql-block"> 這一個區(qū)域為民宿聚集地,同時有很多餐飲和紀念品零售。餐飲的環(huán)境衛(wèi)生相對景區(qū)來說還可以,菜品新鮮味道不差,價格還算公道。民宿和飯店均有野蘑菇醬(臺蘑醬)出售,買了幾瓶嘗了嘗,味道還不錯。</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看到許多虔誠信眾,還有許多居士,我們住在民宿的老板就是居士,外地人,邊開民宿邊禮佛。</p> <p class="ql-block"> 五爺廟,又稱五龍王殿、萬佛閣,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曾為塔院寺屬廟;清代重建,改為黃廟。五爺廟主要建筑有五龍王殿與文殊殿,是五臺山香火最盛的寺廟之一。人山人海,要是想進炷香需要排隊半個小時以上。</p> <p class="ql-block"> 塔院寺是五臺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一。這里原來是顯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獨成一寺,因院內(nèi)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 聳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內(nèi)的主要標志。塔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俗稱大白塔。塔身撥地而起凌空高聳,在五臺山群寺簇擁之下頗為壯觀,人們把它做為五臺山的標志。</p><p class="ql-block"> 很遺憾,這次去的時候,白塔正在修繕過程中。</p> <p class="ql-block"> 顯通寺是五臺山規(guī)模大、歷史悠久的寺院,也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全山寺院之首,與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寺廟之一。該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年間(公元69年),初名大孚靈鷲寺。北魏孝文帝時擴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華嚴寺”。明初重建,太祖賜額 “大顯通寺”。中軸線建殿七座,分別為觀音殿、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和藏經(jīng)閣。銅殿鑄于明萬歷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銅10萬斤,是中國國內(nèi)保存最好的銅殿之一。</p> <p class="ql-block"> 菩薩頂,位于山西省五臺山臺懷鎮(zhèn)的靈鷲峰上,寺廟整體金碧輝煌,絢麗多彩,是歷代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行宮,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菩薩頂,是五臺山最大的喇嘛寺院。</p> <p class="ql-block"> 黛螺頂,是五臺山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別具一格的一座古剎。黛螺頂,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頂庵,明萬歷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頂,乾隆十五年改名為黛螺頂,一直沿續(xù)。</p><p class="ql-block"> 到黛螺頂也不是很高,有1080個臺階,年輕人還是以登山為主,我們是爬不動了,上下只有坐纜車了。</p> <p class="ql-block"> 7月27日剛剛參觀完菩薩頂,便下起了瓢潑大雨,同時伴有冰雹。起初被困山上,在賣小吃的地方避雨,順便吃了碗方便面和饅頭夾辣子。等了許久,也沒有停的意思,同時感覺要爆發(fā)山?,買了個雨衣,冒雨返回賓館。韓同學兩口子也被雨水堵在了廣化寺,還順便參觀了一下寺廟。</p> <p class="ql-block"> 7月28日一早計劃去東臺頂看看,結(jié)果大雨大霧什么也看不見,只有返回景區(qū)想?yún)⒂^殊像寺,結(jié)果壓根就找不到停車的位置,幸幸而歸??磿r間才上午10點,查詢了一下氣象,五臺山幾日有大雨且有山洪,己開始封山,只準出不許進,馬上決定下山返京。</p> <p class="ql-block"> 我們住在景區(qū)內(nèi),去東臺頂參觀要出景區(qū),出景區(qū)時要全車人員與指定的牌子合影,返回入景區(qū)門口時,要查驗有關(guān)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一路還算順利,只是下山時有些雨,返京高速路上無雨通暢!</p> <p class="ql-block"> 下午就到達了北京,一路平安順利,旅行圓滿結(jié)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