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霉莧菜梗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霉莧菜梗是我們家鄉(xiāng)特有的菜肴之一,它是一道地域性很強的菜,味道濃重而熾烈。喜歡它的視為美味佳肴,聞之異香撲鼻,嘗之口舌生香,不喜歡的避之不及或掩鼻而過。不過上了電視《舌尖上的中國》后,有更多的人對這霉莧菜梗有了了解和喜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據(jù)說霉莧菜梗這道菜源自于越王勾踐時期。在勾踐夫婦前往吳地時,越國已國貧民窮,百姓都只能以野菜充饑。這時有一個老者,在山上采了一把莧菜,他回到家中將嫩葉吃完后,把舍不得丟棄的莧菜梗放到瓦罐中收起來。一段時間后瓦罐中竟散發(fā)出了陣陣香味,老者將它取出來上火蒸,結果一蒸就熟,吃起來還美味無窮。老者將此方法告訴相鄰,大家紛紛效仿,于是就有了這美味獨特的霉莧菜梗流傳至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腌制霉莧菜梗,操作步驟看似簡單,但要使成品做到色、香、味俱全真不是說說而已,正如我同學說:“會做不難,不會做實難?!?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年我第一次嘗試自己做,今年又做了四次,不好意思說幾乎全失敗了。我做霉莧菜梗源于去年在美篇中看見我的高中趙同學寫的《家鄉(xiāng)菜—霉莧菜梗的制作》一文,被他圖文并茂的制作過程和美味描述所吸引,所以心心念念也想自己嘗試做一回。于是我天天在菜場留意有否有莧菜梗買,有一天我終于看見路旁有一個老太太在賣這個莧菜梗。莧菜梗干干凈凈已切好段,老太太說她不是專門賣菜的,這是她自己家房前屋后種的,因為太多了就出來換一些錢,她說這一袋有15斤給40元錢,我如獲至寶拿回家。先生一看我買了這個,問:“你確定你會做?”因心里有老同學的尚方寶劍,信心滿滿地回答“當然”。然后在美篇收藏中翻出老同學的這篇文章,認真學習后開始制作:清洗、浸泡、瀝干、加鹽、然后放入壇中,上面用紗布封口,整個過程嚴格執(zhí)行操作要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于好奇和新鮮感,我隔幾個小時打開看看有否變化。都說四到七天基本可以完成發(fā)酵的過程,但我的莧菜梗一直處于任你焦慮萬分,我自巋然不動的狀態(tài)。等到第七天后壇里有了些白毛,拍下照片讓老同學鑒定,同學說看似正常,如果軟了就可以食用。又等了幾天后還是沒有變軟的跡象,后來實在等不住了,挑了幾個稍軟的清洗后高壓鍋蒸熟,出鍋后放了很多味精和麻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怕中毒我先試吃一點,并讓先生留意我吃后的情況。吃后約半個小時,感覺有頭暈,定向有點障礙,立馬想到這是霉莧菜?!爸卸尽?,因自己是學醫(yī)的,先自我觀察。再約半小時左右后,癥狀基本消失。事后也不能保證是緊張還是真中毒,再則這莧菜梗一直也沒有變軟,所以幾天后把整壇霉莧菜梗倒在垃圾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又到了制作霉莧菜梗的季節(jié),老同學提醒我可以制作了,還告知了注意事項。由于附近買不到這新鮮的莧菜梗,我網(wǎng)上搜索后居然有賣,立馬下單10斤,然后重溫同學的美文。因為去年失敗懷疑是鹽放多了,今年同學提醒少放點鹽,于是操作步驟更是嚴謹,<span style="font-size:18px;">加的鹽同比去年減少一半,并用電子秤過稱,自以為這次非成功不可。怕</span>它過熱影響質量,就讓它跟著我們享受空調下的舒適。結果三天五天過去了,這莧菜梗不但不霉,反而感覺比以前更加硬朗。又是拍照請教同學,同學建議給它移居常溫下,遵做后繼續(xù)焦急地等待之中,幾天后不但不軟,還發(fā)出了奇怪的臭味。這次連嘗試吃的膽量也沒有,直接讓先生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去扔垃圾桶,因為太臭了怕熏了別人。后來有朋友分析,是不是在空調下莧菜?!案忻啊绷耍艺f這不是普通的“感冒”,簡直是得了“新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知道我的手藝肯定有問題,但還是心有不甘。我尋思是不是我買的菜梗不好,所以決定再買一次試試。因為上次買的老嫩不勻,這次選擇價格高一點老一點的,先嘗試買了五斤。收到貨后很是滿意,這菜梗已去頭斬尾,粗細均勻,不愧為一分錢,一分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道我做了幾次失敗后,住在不遠的華同學親自上門指導,還有另一專家級沈同學網(wǎng)上指導。為什么說沈同學是專家級的,因為他種菜腌菜都是好把式,看他哪怕種個蔥也是郁郁蔥蔥,平時我種個絲瓜青菜什么的也少不了他的指導,今年他更是多次腌制了這霉莧菜梗,所以稱他專家級名至實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次莧菜梗品質提高,更何況除了學習趙同學的美文,還有沈同學的網(wǎng)上指導和華同學的親自上門指導,使我信心滿滿,絲毫不懷疑我會再失敗。華同學讓我浸泡時放一點小蘇打,這樣可以加速發(fā)酵并能保持綠色,并告知浸泡時間,還說如果再不成功,讓我熄火收手,以后她做的時候給我送一些過來就是??晌疫@人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不撞南墻不回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買來后的莧菜梗在老同學們的指導下,再次經過常規(guī)步驟后放入壇中。跟前幾次一樣,還是隔幾個小時打開看看,特別是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跟它來個親密接觸,聞聞看看,每次希望驚喜出現(xiàn)。這次與以前不一樣的是,在打開的那一刻能聞到了淡淡的菜梗清香,不但自己享受這幸福的一刻,還叫先生見證這來之不易的驚喜。到腌制的第三天,部分菜梗上出現(xiàn)了白色絨毛,感覺得了大獎一樣,立馬拍照向同學們報喜。想著這白色絨毛應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期待它覆蓋整個菜梗。因為專家級沈同學拍照給我看他的成果,綠茵茵的菜梗上面是白色的泡沫,我隔屏都聞到了香味,我猜想應該是出現(xiàn)這白色絨毛后變成了白色泡沫。先生讓我詳細記錄這過程以便后用,于是在腌制第三天開始每天拍照留存,在圖片上標上腌制第三天、腌制第四天……多天后,滿懷期待的白色絨毛不但沒有增多,反而比以前稀疏。前幾天聞到的清香味變成了霉味,顏色有綠變成了黃色,滿心的期待變成了滿腔的失望。請教專家沈同學后,分析是上面蓋的紗布太薄,建議紗布換成普通的布,以增加溫度促進發(fā)酵。聽君一言恍然大悟,連忙放下手中的活,把紗布換成普通的棉布,似乎耽擱它一分鐘就是我扼殺了正常的菌種生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過了幾天,霉莧菜梗倒是真變軟了,但所謂特有的色、香、味是一點沒有。我把霉莧菜梗拿出來,用牙刷仔細地刷每個部位,不但把它外殼刷干凈,還把兩個頭部的肉也刷的所剩無幾。估計是先生被我折騰的頭都大了,在我刷呀刷的時候偷偷地拍了下來發(fā)到同學群,使同學們大惑不解,這霉莧菜梗還有這神操作?我猜想此時他們應該在懷疑我的IQ有問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說實話,這次雖沒有霉莧菜梗特有的色香和口感,也被我洗的寥寥無幾,但清洗后勉強可以食用,因為我用麻油和味精掩蓋了它所有的不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來想好今年第二次如果不成功就收手不干了,但由于前幾天白毛長出后有了信心,所以在沒有完全成功前又買了10斤,目的是想鞏固我的手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理,這手藝總該是一次一個進步,但這莧菜梗落在我的手上也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霉。操作步驟今年已經是第三次重溫了,熟練程度不用再打開同學的美篇就能搞定,至于加鹽多少還真沒了判斷力。因為去年那次按同學的要求加的鹽,沒有成功以為是鹽太多抑制了發(fā)酵,所以今年同學也早早提醒少放點鹽,故上面二次加鹽的量都是去年的一半,結果還是以失敗而告終。不知是鹽的比例還是其它沒有掌握好,我真是有點云里霧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這第三次鹽的量,按同學美文中的要求選了他的黃金比例0.618計算后再放。不但做到精確用鹽,而且還把裝莧菜梗的壇子洗了又洗,太陽下曬了又曬,又用75%的酒精消毒壇子內部,其它操作步驟也是精益求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裝壇后還是天天盼啊盼,這次不同的是由于壇子事先進行了酒精消毒,每次打開后都能聞到酒精的氣味。到第四天終于見到了我夢寐以求的白毛,我又是等啊等,等到腌制后的第七天,白毛基本已長滿,酒精味消失又變成了霉味,用手一模還是硬硬的。忍不住又拍了照發(fā)給專家級沈同學,同學診斷:變質了,不能食用。其實,我雖跟同學說,明白了,但內心還是對它抱有一線希望,于是帶上手套拿出幾個想看到驚喜。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只見上面看似白毛覆蓋,下面不但已經變黑還夾著黃曲霉菌。不得不佩服我這專家級沈同學,隔屏診斷也這么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第三次腌制進行時,有一天飯后散步,看見離小區(qū)不遠處有新鮮的莧菜梗在賣,并且已經整理干凈切好段。因為今年前三次都是網(wǎng)上買的,做不好我歸咎于網(wǎng)上的品質問題。這次目睹品質杠杠的莧菜梗共8斤,我哪有不買之理,何況賣家還面對面給我技術指導,激動的就缺拿出筆和紙記錄了,連旁邊的看客們也七嘴八舌地給我建議,說這個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他們不知道我這次已經是今年第四次買了,如果算上去年的已是第五次嘗試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這第四次還在腌制過程中,看見又是跟前幾次一樣出了白色的毛。昨天拍照給專家沈同學看,他建議放上點鹽水試試可能還有救,但我是徹底放棄這成功的奢望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這里感謝趙同學、沈同學、華同學及賣家和不相識的朋友們,不是你們指導無方,實在是鄙人學無長進,無法駕馭這莧菜梗。在你們眼里的小事一樁,對于我來說好像有研究人造衛(wèi)星之難度!當然家里還有一位一直默默等著看我笑話的老同學,雖有好心態(tài)好脾氣,但此是也忍不住地說:“做個霉莧菜梗你是清洗、消毒、高壓滅菌,你以為需要你上班時做手術的要求啊,明年我來試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吧,明年看你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致謝網(wǎng)絡圖片及音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