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陷入一種誤區(qū),覺得攝影學習只需要金錢成本就好,潛意識里認為也就按個快門的事?<br><br>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學習成本。對于很多人來說拍照或者拍視頻是為了給生活增添樂趣。<br><br>既然是純新手從來沒學過。一般是要推薦看書的,但書畢竟枯燥。<br><br>因此在這精簡下,挑一些重要的干貨拿來跟大家分享。本文較長,可以先收藏再慢慢看。<br><br>一、攝影入門常識<br>買了相機首先要明白曝光的三要素。<br><br>一般來說,正常一張照片即曝光正常的標準是畫面中基本沒有過白或者過亮的地方,如果畫面過亮或者過暗,我們一般統(tǒng)稱為過曝或者欠曝。 而一張曝光正常的照片是有相機的光圈、快門、感光度(iso)共同決定的。<br><br>光圈是相機控制進光量的大小。光圈越大畫面越亮,同時畫面虛化效果越明顯。反之一樣。<br><br>快門即控制相機進光量的快慢。在同樣的光圈和感光度下,快門速度的時間越長,那么進光量就越多,照片就越亮。當然如果手不太穩(wěn)的話,不建議手持的時候快門太慢,因為拍出來的會糊的。尤其是很多沒有五軸防抖的相機。<br><br>我們以打開水龍頭往一個碗里添水為例,最大光圈相當于把水龍頭開到最大,這時候水流到碗里的流速最大;而快門相當于打開水龍頭的時間,快門越小,相當于往碗里添水的時間越短。<br><br>假設以一個碗剛好裝到標準線比作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那么如果把水流量開的很大,水開的時間也很長,最終碗水超過太多,那么就相當于畫面過曝,這時候要么水流開小一點,要么時間縮短一些;反之,如果水流速非常慢,水開的時間又很短,碗里的水只有一點點,那么就相當于畫面欠曝,這時候要么把水流開大,要么把水時間開的長一點。 ISO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使用更快/慢的快門速度或更小/大的光圈,可以粗略的理解為存在相機里面的燈光。開的越大,畫面越亮,但是副作用是開的越大,畫面的噪點越多。畫質也會相應的越差。 二、基本操作指南<br>每個相機都有一些不同的按鈕模式,但是主要的幾個大同小異。<br><br>1、全自動曝光模式即AUTO模式,相機自動設定各個參數,拍攝者只需要構圖和按下快門就行了。<br><br>2、光圈優(yōu)先A檔??梢允謩釉O置光圈系數和感光度,快門速度是由相機自行計算的。<br><br>可以自由控制景深效果,創(chuàng)造背景虛化情況。<br><br>3、快門優(yōu)先S檔,可以手動設置快門速度和感光度,光圈由相機計算。可以拍攝運動畫面或者瀑布流水。不過拍攝快門慢的時候,最好固定機位。<br><br>4、全手動模式M檔,可以根據不同場景和拍攝的需求,改變這三個參數,說實話不太適合新手。<br><br>每種拍攝模式都有其優(yōu)缺點,可以多嘗試用這幾種進行拍攝。<br><br>其次需要掌握的<br><br>1、白平衡,相機中色溫的設置,一般K值在5000算為中間值,然后以此為基準:畫面偏藍,顯冷調的時候,往5000以下調;畫面偏黃,顯暖調的時候,往5000以上調。<br>2、測光及測光模式,測光就是相機對畫面光線測量的過程;而測光模式主要有評價測光(平均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以及點測光這幾種。<br><br>3、對焦模式。一般新手還是建議自動對焦為主,手動對焦一般需要設置峰值,單純靠肉眼看,不太容易能完全保證對著焦。<br><br>三、相機全畫幅和APS-C畫幅的區(qū)別<br>1、感光元件和拍攝范圍<br>在攝影界有一句話:底大一級壓死人。<br><br>全畫幅的感光元件尺寸為36*24mm,C畫幅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為22.7*15.5mm。<br><br> 將C畫幅感光元件放置在全畫幅感光元件上,大概就是下圖所示這種。 這也就是為什么站在同一位置,用同樣焦段的鏡頭拍攝,全畫幅相機和C畫幅相機,得到的畫面卻不相同。<br><br>按照乘積來說,全畫幅16mm焦距的鏡頭放在apsc機器上是24mm左右。16mm x 1.5=24mm<br><br>其次C畫幅在高感上更差一些,尤其夜拍,噪點更多一些。<br><br>之前有人問過,既然C畫幅拍出來的畫面沒全畫幅的廣,那么我往后退幾步是不是就能達到同樣效果了。<br><br>當然不是。兩者所能達到的虛化效果、高光、畫質都不同。<br><br><br><br>2、外觀和價格<br>感光元件大了,相對而言,相機自身的體型也會大一些,不過也有小巧型的全畫幅微單。<br><br>索尼a7c 全畫幅的規(guī)格,C畫幅的大小和重量,不過也閹割了一部分功能。<br><br>a7m3的重量是565g,而a7c的重量是424g;<br><br>C畫幅的索尼a6400則是359g。 <h5>a7c和a7m3</h5> <h5>a6400/ZV-E10/a7c</h5><div><br></div>除此之外,價格上全畫幅a7c比C畫幅的a6400貴了接近一倍。<br><br>四、攝影構圖<br>以我非常喜歡的日本攝影師Noriyuki Kajiwara為例。<br><br>在他的畫面里,大多用中長焦鏡頭來捕捉瞬間。<br><br>人物的比例很小,但巧妙的構圖,反而很自然的讓人物和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給人一種仿佛漫步在宮崎駿動畫的感覺。<br><br>他常用的無外乎以下幾種。<br><br>1、對稱構圖法<br>說白了就是保持鏡頭里面的畫面左右或是上下對稱,同時孩子站在中間位置。這樣拍出來的畫面整體看起來比較和諧。<br><br>比方下圖這張 2、對角線構圖法<br>顧名思義就是人物在畫面對角線上,這樣拍出來的畫面整體的視覺延伸感會很強。<br><br> 3、延伸構圖法<br>說白了就是把想要突出的主體放在畫面的延伸線條上,一般常用于拍攝筆直的道路、小橋等。這樣拍出來縱深感十足。拍出來的孩子也顯得非常具有運動感。 4、留白構圖法<br>有時候拍攝適當的留白,可以讓干凈整潔的畫面,看起來更有美感,這種一般常用于拍攝旅游風景照。 5、九宮格構圖法<br>又稱三等分構圖法,經常用手機拍照的人應該會知道,在攝影設置里面有一個九宮格選項,<br><br>會把畫面從左到右以及從上到下都均分為三分,這時候會出現四個交叉點,把拍攝主體放置在這四個交叉點任意一個,從而能更鮮明的突出主體。 6、框架構圖法<br>具體是指在拍攝照片時利用主體周邊的景物形成一個類似框架式的邊框,并將主體安排在這個邊框中。從而增加畫面的空間感。 7、S型曲線構圖法<br>利用畫面中具有類似“S”形曲線的景物來構建畫面,S 形在畫面中具有延長變化的作用,可以使畫面中毫無關聯的事物通過 S 形曲線連接起來, 形成一個統(tǒng)一和諧的整體畫面。<br><br> 不過要想拍出好的照片,還是要多練才行。畢竟勤能補拙嘛。 阿木同學<br>攝影達人,數碼家居好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