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般若乃修行之眼目,佛法三藏十二部皆在里許;心經(jīng)是般若之精華,大典一函六百卷盡攝其中。十方菩薩,由此啟揚(yáng)根本大教;三世諸佛,從斯開示無上法輪?!栋闳舨_蜜多心經(jīng)》乃佛法經(jīng)典之核心,故得“心經(jīng)”之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時,上面所言也可以說明,心雖然是虛幻不實的,但它又非常重要。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即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我們?nèi)酥阅芑顒印⒐ぷ?、待人接物、?chuàng)造發(fā)明等等,無不都是靠性的作用,而又通過心在事上有所成就。我們要研究科學(xué),要生產(chǎn)物質(zhì)財富,使人類的生活水平、科學(xué)技術(shù)、社會文明都不斷地向前發(fā)展,均離不開人們對客觀環(huán)境反映的各種念頭和思想,即離不開妄心。所以,人事不可廢,要利用這個妄心,成就世上的一切事業(y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間法是如此,佛法也是如此。心是成就一切宗、成就一切法的主宰。十法界為四圣六凡:四圣是佛、菩薩、辟支佛、羅漢,六凡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統(tǒng)統(tǒng)都是由這個心而成就的。善用之就是佛,不善用之就是六道輪回。我們學(xué)佛成道,就要善用這個妄心而成就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般若經(jīng)》以真心為主,真心是二乘人和藏教菩薩所具。什么叫藏教菩薩呢?天臺宗智者大師把佛說的法分判成藏、通、別、圓四種教。初心開始修行的大乘菩薩是藏教菩薩,進(jìn)一步是通教菩薩,再進(jìn)一步就是別教菩薩,最圓滿的就是圓教菩薩,最終以佛心為究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凡夫則以妄心為主,妄心是凡夫所具。念念流浪,執(zhí)著外境,欲望無盡,貪取不停,整日整夜都沉浸在憂苦煩惱之中,造業(yè)受報。其實,就在我們六道輪回、生死流轉(zhuǎn)時,這個真心也不曾有寸步之離,時時在我們面門放光,只是大家不知道,被無明殼包裹著,冤冤枉枉地受罪受苦。現(xiàn)在,我們要出六道輪回,要證成佛果,不僅從理論上要明悟前面所說的義理,而且須于平時,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曉得如何修持,做心地功夫,將執(zhí)著事境的舊習(xí)消盡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大家要清醒、要明白:真心是主人,妄心是仆人。主人要用仆人做很多事,成就事業(yè)。所以,平時我們在做任何事時,一定要把握住主人和仆人的關(guān)系,時時刻刻要識得這個主人,識得這個真心,莫把仆人當(dāng)作主人,而被仆人所利用。這就是說,當(dāng)你做任何事時,心不要顛倒,不要執(zhí)著外面的環(huán)境,不要為外面環(huán)境的轉(zhuǎn)移所動搖,而念念流浪在外。逢到好事順境、相投的人,就喜之、愛之、攀取之;遇到壞事逆境、不合的人,就憂之、恨之、舍棄之。這就是迷真認(rèn)妄,執(zhí)妄為真,主仆顛倒,主人被仆人牽制住了。我們要隨緣起用。正工作時,心念雖動,但不著相,心無所住,就象別人在做一樣。做過之后,就象未做過一樣。這才是真心真正做主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達(dá)到以真心為主人的境界,平時就需要做好心地觀照功夫,時時刻刻觀照這個心,轉(zhuǎn)換這個心,把妄心轉(zhuǎn)換成真心。佛教八萬四千法門,無不都是修這個心,在心地上用功夫。比如,凈土宗就是用一句佛號來轉(zhuǎn)換我們的心。不知道的人以為凈土宗念佛是求西方的佛,來拉我們到西方去,殊不知念佛是用佛號來喚醒我們的迷夢,清凈自己的心地,以與凈土相應(yīng),而生西方。蓮池大師說得很清楚,念佛是“聲聲喚醒主人公”。主人公是誰呢?就是我們的真心。因為人不可能無念,心時時刻刻都在動,隨事境轉(zhuǎn)動個不停,所以生死不了。我們要了生死,就須給它一個轉(zhuǎn)換,使它不妄動。所以釋迦佛教給我們一個巧妙的方法,用念佛來轉(zhuǎn)換它。以心無二用,一心念佛法僧三寶,就不念貪嗔癡三毒,念凈就不念染了。念佛是從生死的切近處、在心上下手,以轉(zhuǎn)換我們的妄念。這是多么巧妙、迅捷、簡易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禪宗亦復(fù)如是。參禪須起疑情。參一個話頭,疑情一起,妄念就不生了,妄念被疑情隔斷了。于一念不生時,才能相應(yīng),才能打開本來,明見佛性。疑情不起,妄念在不停地動,就不能開悟。因此,禪宗也是轉(zhuǎn)換這個妄心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密宗也是如是。密宗是身口意三密加持??诔置苤?,咒是諸佛秘密語言,如軍隊的口令、命令。持咒相應(yīng),不存人我,自身即佛。手結(jié)印,手印是諸佛的心印,猶如電視機(jī)的天線,可以溝通我們和諸佛的心。結(jié)了印就有無窮的佛力加持,可以把無量劫來儲存在八識田里的生死輪回乃至惡道的種子,統(tǒng)統(tǒng)轉(zhuǎn)換成凈種子。這樣,妄心便轉(zhuǎn)換成真心了,這就是佛力的加持。修密宗之所以要比修其它宗快些,就是因為密宗有殊勝佛力加持之故。比如,要到達(dá)一個遠(yuǎn)距離的目的地,乘汽車、火車,乃至乘飛機(jī),就遠(yuǎn)遠(yuǎn)比靠自己兩只腳走路快得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總之,佛教內(nèi)一切宗派、一切法門,都離不開轉(zhuǎn)換這個心,把妄心轉(zhuǎn)成真心,即心地觀照功夫。我們剛才講了,現(xiàn)在又講,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因為這很重要。時時觀照這個心,妄念一起,凜然一覺一轉(zhuǎn),息下妄心,就是菩提。這樣,我們就能返妄歸真、返本還原了。所以說,《心經(jīng)》的精華要義,就是要我們明白性是怎么一回事,心又是什么東西,叫我們當(dāng)下明心見性,直證菩提。因此,《心經(jīng)》是一部頓悟成佛的法門。我們能把《心經(jīng)》真正理解了,真正能照它說的義理去做,就等于受持了三藏十二部一大藏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