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兩天,十點君在網(wǎng)上看到兩個視頻,心里無限悲涼。</h3></br><h3>第一個視頻。</h3></br><h3>一個1歲半的孩子肺炎住院,家里6位大人趕來照顧。</h3></br><h3><strong>爺爺抱著,爸爸扛輸液架,姥姥拉手,外公和奶奶在病房等著,媽媽在前面錄像。</strong></h3></br><h3><strong>愛意透過鏡頭,滿滿地溢了出來。</strong></h3></br><h3> <h3>第二個視頻。</h3></br><h3>同樣也是在醫(yī)院。</h3></br><h3>83歲的老人因病住院,膝下明明有4個兒子和2個女兒,可就是沒有一個人愿意來醫(yī)院陪護(hù)。</h3></br><h3>老人只能一個人扶著輸液器,檢查、上廁所。</h3></br><h3><strong>連吃飯都只能拜托病友家屬幫忙帶一下。</strong></h3></br><h3> <h3>同樣的場景,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境遇,著實讓人唏噓不已。</h3></br><h3>當(dāng)然,視頻背后可能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信息。</h3></br><h3>但我們身邊,確實有太多的這樣的案例:</h3></br><h3><strong>父母愛子女是本能;</strong></h3></br><h3><strong>可反過來,孩子愛父母,卻有太多的“難題”。</strong></h3></br><h3>人總會慢慢變老的,“養(yǎng)老”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終極命題。</h3></br><h3>當(dāng)你老了,躺在病床上。</h3></br><h3>如果不想被子女“嫌棄”,就請記住以下這四條。</h3></br><h3> <h3>中國人心里,大多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h3></br><h3><strong>“養(yǎng)兒養(yǎng)女能防老?!?lt;/strong></h3></br><h3>多少人不遺余力地生孩子,就是為了晚年無須擔(dān)心“養(yǎng)老問題”。</h3></br><h3>這個觀念在過去或許行之有效;</h3></br><h3>但現(xiàn)在,由于各種原因,越來越多的人認(rèn)清了事實:</h3></br><h3><strong>很多時候,孝心終究抵不過現(xiàn)實。</strong></h3></br><h3>前段時間一個新聞,就特別讓人氣憤。</h3></br><h3>廣東一位9旬的老太太,被自己的大兒子趕出家門,所有的物品都被丟了出來。</h3></br><h3>大晚上的,老人沒地方去,只能睡在門口。</h3></br><h3>還是鄰居看不過,聯(lián)系了老人的小兒子一家趕過來,才解決了老人住的問題。</h3></br><h3> <h3>看到自己91歲的奶奶睡在大門口,老人的孫子無比憤怒:</h3></br><h3><strong>“我奶奶一共就兩個兒子,以前最疼愛的就是我大伯。”</strong></h3></br><h3>后來分家的時候,自己一家負(fù)責(zé)照顧爺爺和叔公,大伯一家則負(fù)責(zé)照顧奶奶。</h3></br><h3>但沒想到,大伯夫妻卻對奶奶一直很差,生病不管不顧就罷了,還又打又罵,不給飯吃。</h3></br><h3>更令人寒心的是,<strong>“我大伯現(xiàn)在所住的房子,就是我奶奶的房子”。</strong></h3></br><h3>但他們卻把奶奶趕去睡雞窩,如今連雞窩都不讓睡了,居然趕到了門外。</h3></br><h3>老人家估計一輩子都沒想到:</h3></br><h3><strong>如此虐待自己的,竟是自己曾經(jīng)最寵愛的孩子。</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有一句話很扎心:</h3></br><h3><strong>“父母愛孩子是天性,但孩子愛父母卻是人品?!?lt;/strong></h3></br><h3>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兒女身上,最后很有可能會大失所望。</h3></br><h3>當(dāng)然,十點君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人,認(rèn)定“現(xiàn)在所有的孩子都不孝”。</h3></br><h3>只是這個年代的孝順,和60年代的孝順真的不能比。</h3></br><h3><strong>一些是“主觀不孝”:</strong></h3></br><h3>多少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苦不堪言,被嫌棄,被忽視,甚至被拋棄。</h3></br><h3><strong>還有很多“被動不孝”:</strong></h3></br><h3>比如,有的子女,因為工作根本顧不上父母,在工作和現(xiàn)實之間,有心無力。</h3></br><h3>又比如,有些人居住的地方離老家特別遠(yuǎn),一來一回,時間和金錢成本極高。</h3></br><h3> <h3><strong>養(yǎng)兒真的不防老,當(dāng)然,養(yǎng)兒也不只是為了防老。</strong></h3></br><h3>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本能;</h3></br><h3>但孩子的孝順,可遇不可求。</h3></br><h3><strong>早點為自己的將來做好規(guī)劃,努力賺錢存錢,這才是晚年體面和從容的底氣。</strong></h3></br><h3><strong>努力做到精神上不被兒女拖累,經(jīng)濟(jì)上也不拖累兒女。</strong></h3></br><h3>如果孩子能經(jīng)常來看你,過節(jié)團(tuán)聚,問候常伴,那就樂享天倫;</h3></br><h3>如果沒有,兩不相欺,過好自己的人生,體面老去也是一種幸福。</h3></br><h3> <h3>記得《小歡喜》里有個片段,剛播出時讓很多觀眾感慨萬千。</h3></br><h3>方圓的父母來家里看望他們時,帶來了自己參與投資理財?shù)摹爱a(chǎn)品”:</h3></br><h3>一個可以治療頸椎病的鞋墊。</h3></br><h3>還有收益的三萬塊錢。</h3></br><h3>童文潔擔(dān)心他們遇到了騙局,提出要報警。</h3></br><h3><strong>但老兩口堅持自己年齡大、閱歷深、吃過的鹽比他們吃過的飯都多,絕對不可能被騙?!?lt;/strong></h3></br><h3><br></br> <h3>結(jié)果沒多久,這個傳銷團(tuán)伙就被警察一鍋端了。</h3></br><h3>老兩口的養(yǎng)老金被騙了精光不說,還坑了很多老鄰居,欠了一屁股外債。</h3></br><h3>原本就中年失業(yè)的方圓,又遇上父母出了這樣的“幺蛾子”,只能想辦法收拾這些爛攤子,甚至萌生了賣房的想法。</h3></br><h3>我們很多父母,似乎都有這樣的通?。?lt;/h3></br><h3><strong>親人說的話不信,外人說的話盡信。</strong></h3></br><h3>一方面覺得聽兒女的話,就喪失了自己做家長的權(quán)威;</h3></br><h3>另一方面,又想證明,自己雖然年紀(jì)大了,可還有能力賺錢,可以補貼孩子。</h3></br><h3>于是,身邊人一忽悠,就拿著自己的積蓄去買保健品、去投資。</h3></br><h3><strong>結(jié)果往往因為一時的貪欲,白白上當(dāng)不說,反而增加了子女的經(jīng)濟(jì)壓力。</strong></h3></br><h3> <h3>之前看過一個報道,一位父親瞞著家里人,把給兒子準(zhǔn)備的彩禮錢拿出去做生意,結(jié)果全賠了進(jìn)去,還欠下一堆債務(wù)。</h3></br><h3>事發(fā)后,這位父親越想越愧疚,給兒子打完電話后在家割腕自殺。</h3></br><h3><strong>“我對不起你,沒盡到父親的責(zé)任,沒法給你一個幸福的家庭,我這一輩子很失敗,活著也沒意思?!?lt;/strong></h3></br><h3>人在年輕時有欲望,是因為它同時也是永不止步的希望,驅(qū)使著我們不斷奮斗成長。</h3></br><h3><strong>但到了中年以后,試錯的機會已經(jīng)很少了,這時就要學(xué)著放下那些虛無縹緲的欲望和幻想。</strong></h3></br><h3>沒事多培養(yǎng)培養(yǎng)自己的愛好,和老友一起聊聊天、下下棋、養(yǎng)養(yǎng)花草,找到心態(tài)與生活的平衡。</h3></br><h3>凡事“穩(wěn)”字當(dāng)頭,踏踏實實生活。</h3></br><h3>這樣,既不給子女添麻煩,也能讓自己的晚年生活盛滿幸福。</h3></br><h3> <h3>以前有句話流傳很廣:</h3></br><h3>“我從不羨慕年輕人的愛情,愛得驚天動地;只羨慕白發(fā)蒼蒼還是攜手散步的老年夫妻,那才是婚姻最好的見證。”</h3></br><h3><strong>可是在年輕人結(jié)婚率逐漸降低的今天,老年人的離婚率跟30年前相比,也已經(jīng)悄然翻了一番。</strong></h3></br><h3>年輕時,因為柴米油鹽、家庭、孩子,雖然未必因愛情走到一起,但感情多半也還算可以。</h3></br><h3>可是相守幾十年后,好不容易等孩子長大獨立,自己也有了大把的時間,很多人卻過不下去了。</h3></br><h3>甚至因為遇到所謂“相見恨晚”的人,義無反顧地拋棄家庭。</h3></br><h3>追逐“中年叛逆”。</h3></br><h3>但俗話說“少來夫妻老來伴”。</h3></br><h3>當(dāng)你老的時候,會深刻地意識到:</h3></br><h3><strong>一個相依為命的伴侶,一個互相照顧的伴侶,才是我們最好的依靠。</strong></h3></br><h3>電視劇《親愛的她們》中,許建設(shè)與妻子石慧貞一起同甘共苦30年后,到老后卻對妻子變本加厲挑剔起來。</h3></br><h3>妻子回家晚了沒有做飯,他立馬就大呼小叫;</h3></br><h3> <h3>懷疑妻子貪污買菜錢,要求妻子每一筆都要記賬、查賬。</h3></br><h3>更過分的是,妻子因為母親去世半夜偷偷哭泣。</h3></br><h3>許建設(shè)不僅不安慰,第二天還要求她準(zhǔn)備十幾個人的飯菜,因為小叔子要來家里過五十大壽。</h3></br><h3> <h3>最終兩個人60多歲了,還是離婚了。</h3></br><h3>然而離婚后的許建設(shè),打不燃煤氣灶、煮飯忘插電,生活自理能力幾乎為零,就連找到的相親對象也只是為了他的錢。</h3></br><h3>許建設(shè)這才開始深刻反思,懷念妻子對他的好。</h3></br><h3>這個世界上,父母會先我們離開,孩子或工作忙碌,或在外地,也很難一直在我們身邊。</h3></br><h3><strong>只有老伴,才能陪我們走完人生最后一程。</strong></h3></br><h3>人生從來都是:</h3></br><h3>相遇容易相守難。</h3></br><h3><strong>好好珍惜身邊的伴侶,相處了大半輩子,經(jīng)過歲月的沉淀,所有的情感早已升華了。</strong></h3></br><h3>老來有伴,才是夕陽西下最美的期盼。</h3></br><h3> <h3>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h3></br><h3><strong>我們只有到真正老去的時候才會意識到,身邊的人再好,都不如自己的身體好。</strong></h3></br><h3>前段時間,朋友的母親突發(fā)腦梗,住院兩個多月。</h3></br><h3>朋友全程自己一個人跑上跑下,最近情況稍微好點,但還插著尿管,也落下了半身偏癱。</h3></br><h3>醫(yī)生讓她辦理出院回家調(diào)養(yǎng),但有個最大問題是:</h3></br><h3>父親一個人照顧不來。</h3></br><h3>但她如果繼續(xù)在家照顧,經(jīng)濟(jì)來源就斷了。</h3></br><h3>很難抉擇,也很煎熬。</h3></br><h3>這個事情給了我很大的觸動。</h3></br><h3>想想自己老了以后,不一定那么有福氣,有老伴常常相守,有個這樣的孩子能為自己做很多事,照顧得也算盡心。</h3></br><h3> <h3>有句老話,叫做久病床前無孝子。</h3></br><h3>其實,有時候不是子女不想孝順,只是一人失能,全家失衡。</h3></br><h3><strong>如果你長期臥病在床,成為家庭的隱形累贅,拖垮的其實不只是自己的身體,還有全家人的精神。</strong></h3></br><h3>人終有一老,人過五十,甚至四十,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了。</h3></br><h3>我們無法阻止身體的衰老。</h3></br><h3><strong>但我們可以盡量保養(yǎng)好身體,提前預(yù)防疾病,讓那一天來得再晚一些</strong>。</h3></br><h3>伊能靜在一次采訪時曾提到:</h3></br><h3>“我堅持鍛煉,用心對待自己的身體,不是為了抵抗衰老,而是希望自己有個健康的身體,能陪伴兒女久一點。”</h3></br><h3><strong>“我難道不要為我的孩子,把身體照顧好?如果那個時候我在插管呢,你讓他怎么辦?”</strong></h3></br><h3> <h3>這句話也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h3></br><h3>很多父母一輩子都沒為自己活過,孩子年幼時,為了他們的學(xué)習(xí)操心,成年后,又為了他們的家庭工作擔(dān)憂。</h3></br><h3>直到年老了,不能再付出了,還要擔(dān)心自己成為孩子的負(fù)擔(dān)。</h3></br><h3>但其實,對孩子來說,什么才是最大的幫助?</h3></br><h3><strong>就是父母身體健康,無病無災(zāi),哪怕年老了,叫聲“媽”也能有人答應(yīng)。</strong></h3></br><h3><strong>這樣自己永遠(yuǎn)會是那個最幸福的孩子。</strong></h3></br><h3>我始終相信,大部分的子女對父母都是孝順有加的。</h3></br><h3>但前提是,你也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h3></br><h3><strong>健康地活著,有尊嚴(yán)地活著,這樣才能更長久地享受天倫之樂。</strong></h3></br><h3> <p class="ql-block"><b>人生下半場,永遠(yuǎn)比上半場更殘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不是制造悲觀,而是希望提醒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個人的一生就是一場輪回,最后的考驗也是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有遠(yuǎn)見的人,都會在年輕有精力的時候,提前為自己和家庭留好退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養(yǎng)好自己的伴侶,養(yǎng)好自己的心態(tài),養(yǎng)好自己的錢包,養(yǎng)好自己的身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伴侶是拐杖,子女是后援, 自己是靠山,健康是財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才算真正的“養(yǎng)老無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你有為自己或父母的“養(yǎng)老”做過什么規(guī)劃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歡迎在留言區(qū)寫下你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愿每個父母都老有所依,有錢傍身,有愛常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