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p> <p class="ql-block">同樣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緒萬千,有人看到的是潤物無聲;同樣的落花,有人欣賞它的繽紛美麗,有人憐憫它的柔美無助。</p> <p class="ql-block">同樣的豆?jié){,當(dāng)你以不同的心情去品嘗時,其味道也并不始終如一。是的,生活在物質(zhì)之間,而又在物質(zhì)至上,是選擇眼前的茍且,還是詩和遠方,只取決于心靈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詩人荷爾德林曾說:“人生充滿勞績,卻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笔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總要與物質(zhì)打交道,總要為物質(zhì)而輾轉(zhuǎn)奔波,沒有人能高居于物質(zhì)至上,甚至脫離物質(zhì)而生存,但我們可以選擇詩意地生活,以優(yōu)美的姿態(tài)去完成宿命給予我們的任務(wù),去跋山涉水、去翻山越嶺、探索生命的終極意義。</p> <p class="ql-block">物質(zhì)是生活的基礎(chǔ),而詩意和遠方是生活的本質(zhì)。</p> <p class="ql-block">生活并不等價于生存,“活”有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清新優(yōu)雅以及其所帶來的愉悅鮮活的之感;而生存是棲居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的狀態(tài),它是生命的基本狀態(tài),并不需要任何心理素質(zhì)或是更高的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然而,反觀今日的人們,卻有無數(shù)的“生存者”,在物質(zhì)之間流離失所,無所皈依,本已心力交瘁卻仍不知疲倦地耕耘著,成為一種常態(tài)的存在,豈不悲哉?</p> <p class="ql-block">總是記起慧能祖師那首小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边@難道不是對那些熱衷于物質(zhì)而執(zhí)迷不悟的蕓蕓眾生的告誡嗎?</p> <p class="ql-block">佛曰:破我執(zhí),破法執(zhí)破無明。詩意才是甘霖,遠方才是歸宿。物質(zhì)帶來的是枯燥與沉淪,心靈永遠不需要物質(zhì)來喂養(yǎng),恰恰相反,在缺乏物質(zhì)的世界里,心靈才能茁壯成長。</p> <p class="ql-block">在我看來,在生活的各個維度中,總能找到一維,那是夢想的領(lǐng)地,是詩意的棲息地,他超脫了物質(zhì)的三個維度,是心靈生長的凈土。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p> <p class="ql-block">生活除了眼前的茍且,請不要忘記,還有詩意的夢想,和美麗的遠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編輯:碧平</p><p class="ql-block">出鏡:梵妮</p><p class="ql-block">文字:網(wǎng)絡(luò)</p><p class="ql-block">時間:2023.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