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3日,龐小毅老師組織了一場CPCA新會員藝術(shù)熏陶之旅,大家期盼已久,是日都打扮得花枝招展,五彩繽紛,<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能輸給藝術(shù)家。大家</span>準時于下午1:45在維州國家美術(shù)館大廳集合,小毅老師事先在網(wǎng)上購買了展覽館門票,2點鐘一到,大家迫不及待,魚貫而入維州冬季藝術(shù)大師展,一睹大師作品的風(fēng)采。</p> <p class="ql-block">下面分享各位CPCA成員龐小毅、陳家祺、傅凌露、徐信、陳莉萍、李紅梅、陳乃力、姜為群、湯藝峰、應(yīng)紅、管玲玲、梁茗、片角惟子、李海英、方青、朱敏慧、顧睿(排名按報名參加觀展順序,不分先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觀展體會與感想,歡迎圍觀 ……</span></p> <p class="ql-block"><b>克里希廣場夜間咖啡館 博納爾油畫 1928 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b></p><p class="ql-block">掬一把百年時光的水,摸一下彩色的墻,我在窗內(nèi),你在窗外,你成了我的景,我成了你的畫。在印象派大師的彩色世界中暢游,那些五彩繽紛的顏色,變換成多彩的泡泡,不時的呈現(xiàn)在眼前,前后左右,上下翻轉(zhuǎn),觸手可及,顧老師讓那些畫走入腦海.娓娓道來他的歷史。</p><p class="ql-block">印象派,正如其名,我思故我在,我印象故我畫,它的色彩是頭腦中想像的繽紛,它的形象是它對世界的認識,故而我選擇了這幅畫“從街內(nèi)看咖啡廳”</p><p class="ql-block">展覽館對這幅畫的圖注如下(翻譯):</p><p class="ql-block">“場景是從外部向內(nèi)看的視角,是從一個有利位置展開的。有獨個坐著等待,有情侶交談,有服務(wù)生送餐,所有這些都在忙碌的咖啡館氛圍中進行。在這種“看與被看”的背景下,博納爾巧妙的用鏡子和透明玻璃創(chuàng)造了一個視覺效應(yīng),把外面街道和遮陽篷的反射利用起來,所有這些都在灑入的暖色光芒中。”</p><p class="ql-block">想到中國的一段話:“你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在街上看咖啡館, 你在咖啡館看我, 讀到你臉上溫暖如春的橘色光芒, 一抹微笑正在唇邊漾開, 讀到一對情侶影影綽綽在一個角落, 三個黑色色塊, 一下子搶了畫面, 讓人馬上集中看過去, 窗邊背影中的情侶,中間正在走入的客人,對窗是一對商人,酒杯上面的面孔似乎正得意洋洋的竊笑。像是傍晚的街燈照進咖啡館,每個人陷入溫暖舒心的環(huán)境中,享受著一個夜晚,暖心是第一印象。</p><p class="ql-block">色彩是斑斕的橘黃,夾雜淡淡的淺綠,窗棱自然分割出三個畫面,是城市的自然寫照,一個人生百態(tài)的角落,藝術(shù)家看人、看風(fēng)景、看靜物的心態(tài)是一樣的,區(qū)別只是色彩不同。</p><p class="ql-block">我沉浸在博納爾的畫中,他要表達的是什么呢? 是對顏色的追求,他對顏色的運用自如,方塊, 圓圈,方格等,是畫作的背景,靜物、人物、動物從這些格子中跳躍而出,一個個鮮活的生動起來, 似乎沒有格子,畫面馬山暗淡無光,我想說:博納爾是”格子大師“。</p><p class="ql-block">印象派它不再拘泥古典寫實, 他眼中的世界是這么的豐富多彩,五顏六色,現(xiàn)在的我們被迷幻的色彩包圍起來,在色彩的時光中觸摸印象世界。</p><p class="ql-block">文/龐小毅</p><p class="ql-block">24/7/2023</p> <p class="ql-block"><b>喝咖啡 博納爾 油畫 1915 英國泰特美術(shù)館</b></p><p class="ql-block">印象派抑或后印象派,對這一時期大師們的畫展,我秉持的心態(tài),就是有展必參。并不諳畫理卻極致喜愛,對畫作的認識只停留在感性層面。藝術(shù)之門外徘徊的我,每每自嘲,或許不必理會畫的深意,而佇立畫前內(nèi)心所起的漣漪即是與畫的互動。直至此番,在顧睿老師的帶領(lǐng)下,嘗試著推開藝術(shù)大門,忐忑跨入大師Pierre Bonnard的畫展。</p><p class="ql-block">策展師調(diào)用原畫作里若干色彩和圖案創(chuàng)造出的布景及氛圍,與畫作所表達的細膩情感渾然一體,光影流動的空間里,明媚與溫柔恰似墨村冬日的一抹暖陽,溫暖著身子,愉悅著心靈。</p><p class="ql-block">眾多畫作里挑出一幅《喝咖啡》<span style="font-size: 18px;">細讀,</span>因為這一刻的場景你我都曾經(jīng)擁有。</p><p class="ql-block">紅白格子桌布,或許是那時代的印記,略傾斜地向上延伸,幾乎占據(jù)了畫面的一半,淺藍色的咖啡壺端坐桌子邊緣,桌布在此呈瀑布向下與同色系的地面相接。</p><p class="ql-block">奶杯被隨意置放在桌面,依稀可見牛奶的那一層白。與桌布的鮮亮形成對比的是餐盤的黑,黑得堅實有力度,盤中食物或許已被享用,盤底印刻的兩只小昆蟲倒是朦朧可辨。</p><p class="ql-block">一位婦人身著明黃上衣,手持杯子,正優(yōu)雅地輕酌咖啡。與上衣對應(yīng)的是左側(cè)墻面與地面相接的那一抹明黃,不知明黃是否喻示著大師對健康對蓬勃生機的向往。</p><p class="ql-block">婦人目光所及,是孩子般的小狗,雙手搭在桌邊,紅棕的皮毛與婦人頭上的帽子遙相呼應(yīng),眼神無法捕捉,但可以想象的溫柔充斥著整個畫面。</p><p class="ql-block">另一位婦人身著藍衣,傾身桌面,手正伸向玻璃水杯,動態(tài)模棱兩可,是拿起水杯參與午茶還是放下水杯離開,不得而知,同樣模糊的是婦人的形象,甚至呈現(xiàn)的面部也只有下頜,似乎大師腦中場景的攫取已經(jīng)精準到這一霎那。</p><p class="ql-block">畫面右側(cè)的裝飾邊框由紅黃藍三色主打,而小狗身后的墻面也出現(xiàn)同款色帶。疑惑的是兩位婦人的背后,到底是一幅繪畫還是推開窗子的風(fēng)光,黃綠植物簇擁中的小溪正汩汩流淌?</p><p class="ql-block">整幅畫面沒有一個色彩是單一呈現(xiàn),彼此滲透的鮮活是否映射著大師對生活的熱愛,流動的光影被捕捉的瞬間會不會是大師夢幻中的情景,故而模糊卻意境深遠。這份用筆觸留住的美,美得安寧,叫人屏息,只唯恐輕微的喘息亦會吹動靜謐的幸福,那是生活中最本質(zhì)最純粹的幸福。</p><p class="ql-block">文/陳家琪</p><p class="ql-block">25/07/2023</p> <p class="ql-block"><b>卡內(nèi)家的餐廳 博納爾 油畫 1932 巴黎奧賽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博納爾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喜歡從他自己溫馨的私人空間里找繪畫靈感。這一張作品畫的就是他在Cannet卡內(nèi)家里用餐區(qū)的一角。</p><p class="ql-block">大多數(shù)博納爾的餐廳場景都有著他不斷想象出來的精致物件和擺設(shè),更少不了入畫的是他太太瑪莎的身影。在大多數(shù)畫里,瑪莎都有著他們的白貓或臘腸犬陪伴,一起坐在餐桌旁。</p><p class="ql-block">而這一張作品的場景里瑪莎站在餐廳的右邊,背對著觀眾,像似正要離開這個空間,但她的“目光”卻又把觀眾的眼光聚焦在了他們那潔白光亮的壁爐和色彩繽紛的餐桌上。博納爾用了橙黃和朱砂色為主色調(diào),以對角線的形式分布在畫面上。讓這個空間在視覺上變得更飽滿了。</p><p class="ql-block">我喜歡攝影,這次跟隨顧睿老師仔細欣賞這位法國大師的作品確實是一次難得的學(xué)習(xí)機會。</p><p class="ql-block">文/梁茗</p><p class="ql-block">28/07/2023</p> <p class="ql-block"><b>逆光下的婦女側(cè)面像 博納爾 油畫 1906 奧賽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大幕拉開,小小的畫框,婦女的側(cè)顏,昏暗的色調(diào)背景,黯淡陰影中的臉龐上幾乎無法分辨的五官,領(lǐng)口黑色的綢結(jié)與褐色發(fā)絲上夸張造型的帽子相互呼應(yīng),白色蓬蓬袖上衣散發(fā)著隱隱迷人的質(zhì)感絲滑。你是誰?是什么吸引了你的視線,那樣屏息遐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展廳里人們輕輕的來來往往,伴隨著細碎的話語。什么是后印象派?平面,光影,色彩,詩意的世界,柔和富有活力。濃郁的酒紅帽飾是大片光影中的一絲靚麗,深邃的墨綠赭黃格紋展現(xiàn)著低調(diào)的優(yōu)雅,灰色的表達增加了層次的豐富與和諧。畫面中的你,精致的輪廓,柔美嫻靜,該又有怎樣的故事怎樣的回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徐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3/7/26</span></p> <p class="ql-block"><b>冬季的一天 博納爾 油畫 1905 奧賽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在一個美好的周日下午,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與CPCA的小伙伴一起,在顧睿老師的帶領(lǐng)下,我們欣賞了皮埃爾·博納爾的作品。 博納爾作為后印象派向現(xiàn)代主義過渡的領(lǐng)軍人物,他以色彩而聞名,《冬季的一天》這幅油畫創(chuàng)作具有鮮明的特點,室外白雪皚皚,樓房顯得靜謐祥和,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大地。室內(nèi)是畫室,模特站在厚厚的桔紅色窗簾與木椅(調(diào)色板)之間,背對繪畫者,微微低頭沉思。她的安靜與大環(huán)境融合,與背景相洽,好像在無聲地陪伴櫥柜上的畫中女子…… 這幅畫總體呈現(xiàn)灰色調(diào),但色彩運用大膽,用細微區(qū)別的白將單一的雪表現(xiàn)得多樣。畫作中博納爾運用大量風(fēng)格化裝飾,室內(nèi)表現(xiàn)畫室所運用的藍色和紅色更是極大地避免了畫面的單一。同時室外的由于雪反光所造成的亮,與室內(nèi)的偏暗亦形成鮮明對比。背景,色彩,繪畫風(fēng)格優(yōu)先于主題,這也是皮爾·博納爾的特點之一。</p><p class="ql-block">文/傅凌露</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7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窗前 博納爾 油畫 1925 泰特現(xiàn)代美術(shù)館 </b></p><p class="ql-block">聽說 2023 年 7 月 23 日我們的印象派資深學(xué)者顧老師要帶大家去 NGV 看后印象派的畫展,馬上在千里之外舉手報名,迫不及待飛回墨爾本,興奮的覺都沒有睡好,第二天便找出 Myki 卡(一卡通),坐著小火車轟隆轟隆地開到墨都。那天上天為之感動,下了幾滴淚。</p><p class="ql-block">皮埃爾·博納爾 Pierre Bonnard(1867 -1947) 是一位法國畫家和版畫家,也是后印象派與那比派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特點是使用素描當(dāng)作參考,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基本是以溫馨的家庭場景為主題,通常包括原先的模特后來發(fā)展成妻子的瑪莎(Marthe)</p><p class="ql-block">1924 年皮埃爾和他的伴侶瑪莎爾在法國南部離戛納不遠的卡內(nèi)(Le Cannet)小鎮(zhèn)上租了個別 墅??▋?nèi)是法國普羅旺斯一個充滿陽光的小鎮(zhèn)。皮埃爾熱愛那里的豐富色彩所以兩年后就在那里買了一棟房子(不差錢)。</p><p class="ql-block">從這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花園、街景、遠山和更遠處的地中海,這些都框在一扇窗里。陽臺上瑪莎不知道是在等待皮埃爾歸來,還是在想著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p><p class="ql-block">《窗前》的顏色明快但不跳躍,用的是淡的紫色、綠色和橙色,感覺畫家不是一個狂野張揚的 性格,而是比較平穩(wěn)內(nèi)斂的人。皮埃爾的大部分作品來自于他身邊的環(huán)境:家、伴侶和寵物。如果我認識他,我會帶他來澳洲看看。</p><p class="ql-block">最近比較忙,但欠債不能不還,所以連夜寫了這篇小學(xué)生作文,請輕輕地批,溫柔地評。謝謝!</p><p class="ql-block">文/湯藝峰</p><p class="ql-block">2023 年 7 月 29 日凌晨 1:11</p> <p class="ql-block"><b>窗外 博納爾 油畫 1919 私人收藏</b></p><p class="ql-block">窗外,恬靜的小鎮(zhèn)沐浴在落日余輝下,呈現(xiàn)橘,黃,紫絢爛的色彩。窗內(nèi),房間一隅黃色墻面和窗下陰影鮮明的色塊呼應(yīng),把色彩的對比度,發(fā)揮到了極致。博納爾大師將三幅色彩迥異的作品用幾何拼圖的形式完美的融于一體。</p><p class="ql-block">大師的色彩以一種大膽的色塊對比給觀者一種強烈的感受,創(chuàng)造一個絢麗的世界 。“舞臺式 ”的構(gòu)圖,描繪開放的窗戶、截斷的桌面 、桌上模糊的靜物描寫,構(gòu)建獨特的裝飾性畫作。</p><p class="ql-block">Inside looking out-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人在樓上看你。大師的很多繪畫主題是透過門窗描繪街景,田園,及人物,他變換繪畫的角度和光線,畫出不同的場景作品。眼中有景,心中有畫。</p><p class="ql-block">這次有幸能夠欣賞到大師的繪畫作品,震撼之余感觸也頗深。博納爾大師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色彩畫家之一,然而大師的作品不是簡單地描摹自然,善于通過對空間、光線、色彩、構(gòu)圖等繪畫元素的探究,對描繪對象做主觀處理,故而他的畫達到了一種隨心所欲的藝術(shù)境界。</p><p class="ql-block">借此感謝顧叡老師和CPCA的組織者們,為我打開了繪畫欣賞的大門。</p><p class="ql-block">選擇這幅作品的初衷是因為我有一段時間非常喜歡照片拼圖,精美的拼圖是拯救廢片的神器。</p><p class="ql-block">文/惟子</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9日</p> <p class="ql-block"><b>鏡子前的女人 博納爾 油畫 1908 </b><b style="font-size: 18px;">堪培拉</b><b>國家美術(shù)館</b></p><p class="ql-block">在一個陰雨連綿的周日下午跟隨顧睿老師走進了維州國家美術(shù)館參觀了后印象派畫家-皮埃尓·博納爾(1867-1947)的畫展。觀展時我被《鏡子前的女人》這幅畫深深吸引,走進了畫中:在某天上午,女人一覺醒來,太陽已經(jīng)高高升起,她剛沐浴完畢,緩緩走進臥室,一縷柔和溫暖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了女人裸露的身上,剛剛擦干的濃密短發(fā)稍顯凌亂,手上仍然拿著浴巾,轉(zhuǎn)身來到鏡前,看著鏡中自己豐滿優(yōu)美的身軀,自我欣賞一番,似乎陷入了沉思,她,在想什么?鏡中女人的臉龐被畫家有意畫的模糊,此為博納爾畫家特有的繪畫特點,留給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p><p class="ql-block">油畫的主體是女人,其陪襯背景是床、壁紙、鏡子以及鏡中女人,畫家極具特色的有室內(nèi)裝飾效果的紅白色花卉床單、紅花綠葉的壁紙、土黃和土綠色花紋構(gòu)成的地毯以及鏡中的女人與主體形成了完美的呼應(yīng),營造了一種溫馨的生活氛圍,畫面構(gòu)圖簡潔極具層次感意境感,色彩搭配協(xié)調(diào)完美,這正是畫家?guī)е饔^浪漫的情緒將自己對生活、人物、光線、色彩以及事物的理解完美地用畫筆表達出來。</p><p class="ql-block">文/陳乃力</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30日</p> <p class="ql-block"><b>靜物:盤子和水果 博納爾 油畫 1921 奧賽美術(shù)館</b></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張靜物畫,桌上的一盤水果,它遠遠地吸引著我的眼睛,越看越喜歡。 它到底好在哪里呢?為什么“愛”呢?說不清楚。聽了幾次顧老師的講座,和老師一起看畫展,自己也試著畫畫,感覺多了一些“懂”,就寫寫我懂了什么吧。</p><p class="ql-block">博納爾被認為是“后印象主義”畫家。古典畫派追求理性的,要畫得和照片一樣"真“, 印象派要呈現(xiàn)事物在自然光影下一瞬間的”印象“,要表現(xiàn)更為自然的、感性的”真實“。后印象主義呢,他們不滿足描繪自然的光與色,他們要把主觀感受、把強烈的內(nèi)心情感加進去??纯春笥∠蟠砣宋镨蟾叩漠嫞兔靼资裁词侵饔^的顏色和形態(tài),什么是情感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了。</p><p class="ql-block">博納特對色彩有超強的感受力,他大膽地運用色彩,把色彩和光感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他認為畫畫也要‘像詩和音樂一樣充分表達藝術(shù)家的‘自我’’。這張靜物是畫家五十多歲成熟期的作品,這時的畫家深居簡出,喜歡畫靜物和裸女。他不受各種流派和風(fēng)格的限制,從心所欲,要把對象在心中的“飽滿的質(zhì)感”畫出來。</p><p class="ql-block">這幅畫左邊的一條門框,體現(xiàn)了畫家的視角;糖果粉色的桌布非常醒目,是用細碎的彩色筆觸畫出的,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光和光的動感,(房間內(nèi)左面一定有個大窗戶),在這樣的映襯下,盤里的桃子格外鮮活。整個畫面是溫暖的橙、粉、紅棕色,綠葉和背景中的綠、背景和夾雜的深紫、 桌上淺藍色的餐巾、黃色的盤子,各種呼應(yīng),讓畫面平衡、和諧。</p><p class="ql-block">畫中的桃子形態(tài)色彩各異,畫家用豐富的色彩,畫出了形狀、體積、結(jié)構(gòu)、重量,畫出了毛茸茸的外表和不軟也不硬的質(zhì)地,畫出了熟的剛剛好的香甜。評論家說有些桃子像“落日”。 也許因為他們有美麗的橙紅色,還像落日一樣發(fā)光吧?評論家經(jīng)常評價一幅畫“有生命有靈魂”“看起來比真的還真”,也能這樣評價這些桃子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李紅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3年7月31日</span></p> <p class="ql-block"><b>杏花盛開 博納爾 油畫 1947 奧賽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看畫展之前之前,我都不知道,是看哪一位畫家的畫。說句實話,我一點也不懂畫。只是聽說有老師解說,所以我非常的興奮的跟隨著去了。心想也是一次學(xué)習(xí)的機會。到了那里聽了顧老師的講解,才知道什么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聽著顧老師講每一畫后面的故事,那畫面都變得那么的生動有趣了。</p><p class="ql-block">畫家博納爾的畫,色彩鮮艷明亮,給人印象深刻,讓人覺得心情愉悅。所以他得到一個色彩魔術(shù)師的稱號。評論家說是個幸福的畫家。當(dāng)我了解了他的生平,我想他也許是用這些畫的色彩來治愈他內(nèi)心的抑郁。</p><p class="ql-block">《杏花盛開》主體是白色,地上的草地是明黃色,第一眼給人明亮歡快的感覺,但樹的中間點綴著深藍又帶上些壓抑感,透著淡淡的傷感。</p><p class="ql-block">我非常喜歡他的風(fēng)景畫。當(dāng)時又返回重新看一遍?!缎踊ㄊ㈤_》這幅他的絕筆讓我想到了李清照的《殘花》:</p><p class="ql-block">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ㄖx為花開花?;w為花悲?;ū癁榛I,花淚為花碎。花舞花落淚?;藁ò觑w。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p><p class="ql-block">我想這首詞正是對這幅畫很好的解說。</p><p class="ql-block">文/陳莉萍</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30日</p> <p class="ql-block"><b>法國香檳 博納爾 色板畫 1891 堪培拉國家美術(shù)館</b></p><p class="ql-block">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色彩畫家之一,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皮爾. 波納爾的畫作以色彩繽紛而聞名。</p><p class="ql-block">這幅海報《France Champagne》卻不同于他的其他作品,波納爾運用空間、光線、色彩、構(gòu)圖等基本的繪畫元素,以豐富的想象力,用流暢的曲線形狀對描繪對象做主觀處理。</p><p class="ql-block">第一眼觀眾看到的是一個手握香檳,穿著白色禮服的少婦,陶醉在喜悅之中。仔細一看原來白色禮服是香檳的氣泡形成的褶皺。這一切又與少婦的頭發(fā)和諧統(tǒng)一。香檳圍繞著喜悅的少婦,酒的氣泡又似乎在彌漫。好一幅法國香檳廣告畫。</p><p class="ql-block">極其簡潔的線條,平坦的色彩和精確的結(jié)構(gòu),這是波特爾“視神經(jīng)冒險“的又一嘗試,也給予了觀賞者全新的視角和感受。</p><p class="ql-block">藝術(shù)陶冶性情、娛樂身心、凈化靈魂。在此也感謝CPCA活動組織者龐小毅和顧睿老師為我們開啟了繪畫藝術(shù)欣賞的大門。</p><p class="ql-block">文/李海英</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9日</p> <p class="ql-block"><b>白貓 博納爾 油畫 1894 奧賽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3日,我們走進NGV,跟隨顧睿老師觀賞了法國著名畫家Pierre bonnard的畫展。</p><p class="ql-block">皮爾·波納爾的繪畫以裝飾品質(zhì)和大膽的色彩運用而聞名,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色彩畫家之一。他的作品不是簡單地描摹,而是通過對空間、光線、色彩、構(gòu)圖等繪畫元素的探究,對描繪對象做主觀處理,從而達到一種隨心所欲的藝術(shù)境界。</p><p class="ql-block">作品《白貓 Ale chat blanc 》,描繪了一只白貓弓起背的俏皮畫面,它的爪子拱起,頭縮回肩膀,微微瞇起眼睛。我沒養(yǎng)過貓,也沒對貓的真實狀態(tài)有過細心的觀察, 但是如此比例的貓型,似乎印證了波納爾的繪畫風(fēng)格:它并非簡單的寫實作品,而是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將白貓的腿拉長?;蛟S他認為貓應(yīng)該擁有更長的腿以方便探索這個世界,它借用貓的腿來表達自身的某種遺憾:如果我具備超人的視線或許會擁有更精彩的世界……?這是波納爾主觀視角的展現(xiàn),卻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文/管玲玲</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30日</p> <p class="ql-block"><b>眺望金合歡花的畫室 博納爾 油畫 1946 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b></p><p class="ql-block">7月23日我隨CPCA朋友們參觀了NGV舉辦的冬季大師展皮埃爾?博納爾畫展。畫展中展出了博納爾各個時期的不同風(fēng)格畫作,包含了大量的精品,同時加上英迪婭?馬達維的展覽設(shè)計,整個畫展色彩紛呈,充滿了濃濃的法國風(fēng)情。我們參觀畫展的時候,有幸聆聽到顧睿老師的精彩解說,對畫家本人和他的畫作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是一次愉快的藝術(shù)之旅。</p><p class="ql-block">博納爾是一位色彩大師,擅長用色彩和不同的取景來表達他對生活的記憶和熱愛。這里要評論的《眺望金合歡花的畫室》,是博納爾在卡內(nèi)居住時的一幅作品。1924年博納爾和妻子馬莎來卡內(nèi)旅游,對當(dāng)?shù)氐拿谰耙灰妰A心,因此決定在小鎮(zhèn)定居,并且一直在那里工作生活了22年。</p><p class="ql-block">博納爾有很多作品都是描繪卡內(nèi)美景的,這幅《眺望金合歡花的畫室》就是其中之一,這幅畫作描繪了卡內(nèi)的秋景。金合歡又叫Mimosa,是原產(chǎn)自澳大利亞的花,移栽至歐洲以后,它仍然保持天性,在澳洲春天時節(jié)開花,所以此花又象征了堅貞的愛情。博納爾在作品里用了大量的明亮的黃來描繪金合歡的茂盛和美麗,同時用了各種藍和綠來進一步烘托秋天溫暖的充滿香氣的小鎮(zhèn)氣氛。</p><p class="ql-block">博納爾這幅作品仍然采用了他喜歡的風(fēng)景內(nèi)景化的手法,用窗戶來定義風(fēng)景的邊框,一下就把遠處的風(fēng)景拉到讀者眼前,仿佛是在看一幅畫中畫。畫室內(nèi)部畫家用了較為溫暖的色調(diào),同時馬莎隱隱約約地出現(xiàn)在畫的左下角,仿佛映射出作者創(chuàng)作時愉悅的心情。</p><p class="ql-block">文/姜為群</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30日</p> <p class="ql-block"><b>《坐在銀色沙發(fā)上》丹尼斯 彩色版畫 1898 維州國家美術(shù)館</b></p><p class="ql-block">微風(fēng)細雨的周日下午,坐上綠皮火車急匆匆的趕往城里參觀NGV冬季法國大師博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畫展,心里有些激動,因為這是CPCA 新會員組第一次組織會員們參觀畫展,而且還特別邀請到了顧??老師為我們?nèi)套髦v解,豈有不激動的理由呢?以前去NGV看畫展都是霧里看畫,畫看我,從沒有象今天這樣在顧??老師的講解下,讓我們不僅僅了解了后印象派畫家筆下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每幅畫背后的精彩故事!</p><p class="ql-block">在整個畫展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與博納爾同時期最有成就的畫家之一,莫里斯·丹尼斯(Maurice Denis)的畫《坐在銀色沙發(fā)上》。</p><p class="ql-block">當(dāng)我第一眼看到這幅畫時,有一種東方的美吸引住了我,我被畫面中的柔和色調(diào)和溫暖氛圍所感染,畫中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柔和的</span>銀色沙發(fā)與年輕女子的紅色裙子形成對比,仿佛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細膩的繪畫技巧讓我感覺仿佛可以觸摸到畫面中的物體,融入到畫面所表現(xiàn)的場景之中。她身穿柔軟的紅色長袍,端坐在銀色沙發(fā)上。她的姿態(tài)優(yōu)雅,面容安詳,似乎正在靜靜地思考著什么。她的目光似乎穿透了畫面,仿佛在思考著生活的意義和內(nèi)心的感悟。這種深沉的表情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內(nèi)心的寧靜和安詳;女主人身后陪伴著一位穿著黑色禮服的男子,他扶靠在沙發(fā)背上,正安靜地看書,紅與黑的畫面,給整個畫面增添了一抹浪漫而莊重的場面,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莫里斯·丹尼斯是法國畫家、藝術(shù)理論家和作家,他是象征主義和納比主義運動的重要人物。他是"納比主義"(Nabis)的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納比主義”主要是通過追求色彩和形式來表達內(nèi)在感受和情感。這套系列作品是由法國藝術(shù)品經(jīng)銷商Ambroise Vollard 委託定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坐在銀色沙發(fā)上》</span>的靈感來自丹尼斯與瑪莎·繆瑞爾Marthe Meurier的三年求愛經(jīng)歷,他們于1893年終成伉儷。</p><p class="ql-block">在莫里斯·丹尼斯的這幅作品里,充分展現(xiàn)了他典型的裝飾性和象征性風(fēng)格,年輕女子紅白相間格子上衣、頭飾,他巧妙地運用對比的色彩和橘色燈光的光影營造出一種柔和而寧靜的氛圍,讓觀者感受到一種溫馨的情感。讓人愿意停留在這樣的畫面之中,感受內(nèi)心的寧靜和對生活的熱愛。</p><p class="ql-block">丹尼斯的作品令人陶醉,它象一杯用色彩、光線和情感調(diào)制的雞尾酒,喝了就醉!回家路上居然火車坐過了站!</p><p class="ql-block">文/應(yīng)紅</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31日</p> <p class="ql-block"><b>靜物:盤子和水果 博納爾 油畫 1921 奧賽美術(shù)館</b></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3日,一個細雨綿綿的周末,一群CPCA的藝術(shù)愛好者來到了NGV參觀法國大師皮埃爾·博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畫展!</p><p class="ql-block">其實,作為沒有藝術(shù)細胞的我,本沒有這個閑情逸致,只是中午正好在市區(qū)和老朋友有約,本著不虛此行的態(tài)度,趕緊報名了,而且此次參觀還有學(xué)者顧睿老師一路耐心細致的講解(真的很難得?。?lt;/p><p class="ql-block">下午2點,大家都已經(jīng)早早到齊了!在顧老師的引導(dǎo)下,大家有序地進入展廳。映入眼簾的,是墻上錯落有致地掛著大師的畫作,邊上都有詳細的作品介紹 - 顧老師說這叫“展簽”;別具一格的各種墻紙的設(shè)計也是非常賞心悅目,圖案設(shè)計,色彩搭配,非常用心。原來這是專門由一位法國的著名建筑師和設(shè)計師瑪達維Mahdavi設(shè)計的,她對色彩,形式和紋理的運用而廣受贊譽!</p><p class="ql-block">《桃子》出現(xiàn)在博納爾的許多靜物畫和室內(nèi)景觀作品中。 關(guān)于主題,展簽給出了以下描述:“它們是如此強烈和柔軟,其中一些桃子類似濃烈的夕陽”。 民以食為天,博納爾這幅作于1921年的靜物畫《桃子》,瞬間吸引了我!在透過附近窗戶的光線中,這幅構(gòu)圖中心的桃子盤是用深紅色光譜繪制的,有深有淺的粉紅色桃子,在淡粉紅的桌布襯托下,散發(fā)著淡淡的誘人香味,不知不覺讓我的思緒進入夢鄉(xiāng)……</p><p class="ql-block">桃子是我最喜歡的水果,我們家鄉(xiāng)的南匯水蜜桃久負盛名,甜蜜又多汁,甚至可以用吸管喝!以花為媒,每年也會舉辦桃花節(jié),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賞,據(jù)說后來桃子成熟時也會舉辦品嘗會,可惜沒有身臨其境感受一下!</p><p class="ql-block">來澳洲這么多年,家鄉(xiāng)的美味只能在夢中去體味了。曾經(jīng)在這里也種下一棵桃樹,也品嘗到了帶著家鄉(xiāng)水蜜桃味道的桃子??上覙涫欠浅少F的,會飽受卷葉病的困擾,看著滿樹的桃花盛開,然后卷葉,然后花謝,真的是欲哭無淚傷透了心!直到前兩年,不知道什么原因,一棵大大的桃樹看著它漸漸枯萎,壯烈了;從此我不再有種植桃樹的煩惱,也不再想擁有桃樹的奢望了!</p><p class="ql-block">同伴拍了拍我,一聲走了,讓我如夢初醒,呵呵,跑題了!</p><p class="ql-block">文/方青</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日</p> <p class="ql-block"><b>《芭蕾舞者》博納爾 油畫 1896 巴黎奧賽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很久以前,不記得在哪,也許某本畫報上,見過這幅油畫,說不出哪里好,只是感覺體現(xiàn)印象派畫風(fēng)中與眾不同的樸拙稚氣,因而記?。荒菚r也還不太明了后印象派風(fēng)格,博納爾誰人?</p><p class="ql-block">時逢維多利亞國家美術(shù)館(NGV)年度大師展2023年冬季推出的,既是與法國奧賽博物館合作的博納特作品展(Pierre Bonnard: Designed by India Mahdavi);謝謝小毅組織,顧睿老師帶領(lǐng)觀展,一場后印象派藝術(shù)的認識和洗禮。 </p><p class="ql-block">穿過百年,與《舞者》原作不期而遇; 佇立靜觀,原作如此真實。其布展背景墻布粒狀纖維和深色寬邊木質(zhì)直線條畫框,無不襯托此畫的樸雅。感覺這樣的作品,掛在哪里應(yīng)該都不違和,與四周或古典或現(xiàn)代的布置將高度契合,非常符合后印象派承上啟下的風(fēng)格。 </p><p class="ql-block">《舞者》從包廂俯視角度入畫,一如既往的免去了人物面部描寫(如顧老師介紹,博納特作品特征);一群芭蕾少女翩翩起舞,構(gòu)圖呈向左上V型,隊形變化中靈動的舞步將觀眾視角重點吸引到作品中間兩人;近看感覺人物稚氣得有些變形,遠觀能感受那是舞者們的動態(tài)。右下角的暗色襯托了舞臺淡淡藍色的沉靜和白色衣裙的輕盈亮麗;博納爾是納比派代表畫家,以色彩聞名,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色彩畫家之一。《舞者》于他,雖顯素顏依然美麗,用色不多卻層次分明,既體現(xiàn)印象派畫風(fēng),又具博納爾風(fēng)格。 </p><p class="ql-block">芭蕾舞者是印象派畫家喜愛并擅長的主題,埃德加·德加( Edgar·Degas,1834-1917)就有多幅相關(guān)作品,畫面一般色彩明艷,人物刻畫細膩,光彩奪目;《舞者》明顯可看出與其的傳承, 作為博納爾早期作品,又可看出他自己風(fēng)格的探索;相信正是這些努力和探索,使博納爾作為后印象派畫家代表之一,在印象派風(fēng)格與富有表現(xiàn)力的現(xiàn)代主義繪畫模式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p><p class="ql-block">從2021年冬季的NGV印象派大師展,到此次博納爾畫展,并在參展過程中有幸得顧睿老師講解,旁征博引,娓娓道來,對印象派前后算是有了初步比較全面的了解。 </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3日(周日)的活動安排如此之滿,觀展來去匆匆,但短短的近兩小時身在其中也是暢酣淋漓,受益匪淺;愿我們也有一天,放下紅舞鞋,慢慢看展…</p><p class="ql-block">文/朱敏慧</p><p class="ql-block">2023.8.1</p> <p class="ql-block"><b>包廂 博納爾 油畫 1908 巴黎奧賽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法國后印象派藝術(shù)家博納爾一直與畫商們保持著良好的關(guān)系,畢竟畫商是推廣藝術(shù)家的伯樂,力助藝術(shù)家擺脫貧困實現(xiàn)財務(wù)自由的幕后主推手。這幅群像作品《包廂》是博納爾受畫商約瑟夫Joseph和加斯頓Gaston 兄弟委托而作。</p><p class="ql-block">伯恩海姆-瓊兄弟畫廊(Galerie Bernheim-Jeune)是父輩留下的生意,約瑟夫和加斯頓兄弟兩子承父業(yè),是家族第二代藝術(shù)品經(jīng)銷商,他們的父親、畫商亞歷山大·伯恩海姆是最早推廣印象派作品的畫商之一,約瑟夫和加斯頓追隨父親的腳步,成為巴黎先鋒派藝術(shù)家的主要支持者,他們除了收購和出售藝術(shù)品,還收藏許多納比派藝術(shù)家的作品。</p><p class="ql-block">這幅《包廂》作品描繪了兩兄弟和他們的美貌太太(親姐妹瑪?shù)贍柕潞吞K珊娜Mathilde and Suzanne )坐在巴黎歌劇院的包廂里觀看歌劇的華麗場景。</p><p class="ql-block">博納爾在《包廂》里使用流行的裝飾圖案,嫻熟而隨意的筆觸,把畫面右側(cè)的包廂柱子刻畫得如鍍金一般耀眼,烘托出潔白如玉的瑪?shù)贍柕潞吞K珊娜姐妹,黑色的吊帶連衣裙和絢麗的橙色背景凸顯了她們白皙的膚色。在這幅肖像中,兩位女性都具有典雅的氣質(zhì),是美麗和青春的象征。她們在藝術(shù)家面前沒有矜情作態(tài),顯得落落大方,具有大家閨秀的風(fēng)范;她們的服飾應(yīng)該也是引領(lǐng)時尚潮流的。</p><p class="ql-block">博納爾一貫的繪畫風(fēng)格是強調(diào)畫面背景的裝飾元素,不厭其煩地刻畫細節(jié),而對人像卻輕描淡寫。但是這幅作品是畫商定制的,因此不能怠慢,必須精雕細刻,這是博納爾在描繪人像時最出色和最艷麗的作品,沒有之一。</p><p class="ql-block">《包廂》是巴黎藝術(shù)家最常見的繪畫題材,前輩印象派大師雷諾阿早在1874年創(chuàng)作的《包廂》就很受觀眾和收藏家的青睞,盡管當(dāng)時的印象派被把持官方沙龍展的學(xué)院派鄙視和排除。在包廂里的“看與被看”是巴黎歌劇院現(xiàn)場最精彩的一幕,花花公子都好這一看。畫面中一位站著的男士(無法確認是兄還是弟)左手拿著望遠鏡,正朝包廂的前排座位走來。對面的包廂有誰在場?誰陪著他們?這樣的問題似乎比看演出更重要。這就是當(dāng)年巴黎社交圈的流行元素。</p><p class="ql-block">《包廂》這幅藝術(shù)作品構(gòu)圖嚴謹、色彩濃艷,人物與場景俱佳,給觀者帶來了愉悅的視覺體驗,是一幅令人留連忘返的佳作。</p><p class="ql-block">文/顧睿</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30日</p> <p class="ql-block">在巴黎著名女設(shè)計師英迪婭·馬赫達維 India Mahdavi的沉浸式墻紙布景中合影,很有創(chuàng)意。</p> <p class="ql-block">觀展結(jié)束后,在藝術(shù)家名字前合影留作紀念。</p> <p class="ql-block">看到畫展里的咖啡題材藝術(shù)品,不如在墨爾本的咖啡館喝咖啡,聊聊畫展…… 巴爾扎克的金句立刻浮現(xiàn):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分享應(yīng)紅老師精心制作的觀展視頻:</p> <p class="ql-block">面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博納爾畫展</span>眾多的展品,我們CPCA人通過一畫一寫的參與方式,提升了自己的藝術(shù)欣賞水平,展現(xiàn)藝術(shù)和文學(xué)具有同等的感染力,是為記。</p> <p class="ql-block"><b>藝術(shù)圖片致謝:</b></p><p class="ql-block">奧賽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p><p class="ql-block">泰特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泰特現(xiàn)代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堪培拉國家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維州國家美術(shù)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