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島嶗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是國務(wù)院首批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之一、中國重要的海岸山岳風(fēng)景勝地、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1]</p><p class="ql-block">嶗山風(fēng)景區(qū)由巨峰、流清、太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等9個風(fēng)景游覽區(qū)和沙子口、王哥莊、北宅、夏莊、惜福鎮(zhèn)等 5個風(fēng)景恢復(fù)區(qū)及外緣陸海景點三部分組成。</p><p class="ql-block">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p> <p class="ql-block">嶗山區(qū)王哥莊街道桑園之住所,外孫們最喜歡的家。以下幾張照片是在駐地的生活場景…留下了滿滿的情懷和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猴子</p> <p class="ql-block">陶陶為游人拍照,排的很不錯吆!</p> <p class="ql-block">二外孫給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駐地附近的荷花</p> <p class="ql-block">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以下照片是游嶗頂</p> <p class="ql-block">山高路險望而止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兩個外孫的鼓勵和攙扶下,我最終爬上去了!不易??!是當(dāng)天年齡最大的老人!給自己一個微笑!??</p> <p class="ql-block">青島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北九水風(fēng)景區(qū)位于青島市嶗山區(qū)。 “北九水”為白沙河的中游峽谷地帶,分為內(nèi)、外九水,外九水自大嶗觀村北的菊灣溯至太和觀,長約5公里;內(nèi)九水自太和觀溯流而上至靛缸灣,長約3公里。澗水順流而下,遇峰、崖、屏、嶂必折,折處必彎,彎處必漩,漩處必涌出一潭澄水。清人的游記中說,河流“隨山而下,山橫轉(zhuǎn),水即一折,溯流而上,至上源凡九折,以命名云”。</p> <p class="ql-block">北九水的山美,水美…外孫玩的更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去仰口浴場了!走起!</p> <p class="ql-block">玩的開心??</p> <p class="ql-block">看到兩個外孫玩的開心,我好心!</p> <p class="ql-block">趕海踩的蛤喇</p> <p class="ql-block">五四廣場(May Fourth Square),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qū)東海西路,與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大樓相對,南臨浮山灣,始建于1996年,是一處集草坪、噴泉、雕塑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風(fēng)格廣場。[1-3][5]</p><p class="ql-block">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以東海路為界分為南北兩區(qū):北區(qū)以綠蔭大道間的草坪為主,中央建有噴泉;南區(qū)由露天舞臺、點陣噴泉、觀海迎月臺和雕塑“五月的風(fēng)“等組成,總占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為青島市地標(biāo)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1999年,五四廣場榮獲全國第八屆優(yōu)秀工程設(shè)計金獎和建筑工程魯班獎。2004年11月,文化部授予五四廣場“全國首批特色文化廣場”稱號。</p> <p class="ql-block">石老人海水浴場的游樂場</p> <p class="ql-block">去濟南的火車上</p> <p class="ql-block">大明湖位于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公園面積八十六公頃(1290畝),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頃,約占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來源于城內(nèi)的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水源充足,有“眾泉匯流”之說,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p><p class="ql-block">大明湖歷史悠久,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xué)家酈道元《水經(jīng)注。濟水注》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逼湮恢迷诮裎妪?zhí)兑粠?。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大明湖、宋時著名文學(xué)家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p> <p class="ql-block">千佛山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古稱歷山。隋開皇年間(581年一600年),因佛教盛行,隨山勢雕刻了數(shù)千佛像,故稱千佛山。[8]</p><p class="ql-block">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頃,距濟南市中心2.5公里,位于山東省濟南市中心南部,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濟南三大名勝,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第九批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5日,千佛山摩崖石像及碑刻群掛牌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2021年10月,入選《濟南市第一批傳統(tǒng)地名保護名錄》[</p> <p class="ql-block">淘氣的陶陶</p> <p class="ql-block">千佛山景區(qū)的玲瓏塔</p> <p class="ql-block">千佛山上的花</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濟南三大名勝之一,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東臨泉城廣場,北望五龍?zhí)?,面積達158畝,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乾隆皇帝南巡時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曾冊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p><p class="ql-block">2、趵突泉泉眼位于趵突泉公園內(nèi)的濼源堂前。民國二十年(1931年)四周用石砌岸。幾經(jīng)變化,形成長方形泉池,長30米,寬18米,深2.2米。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長廊圍合。泉水從地下石灰?guī)r溶洞中涌出,每天涌出7萬立方米泉水,泉水有三個出水口,最大涌水量為16.2萬米/天。趵突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趵突泉周邊的名勝古跡有濼源堂、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jì)念堂、李苦禪紀(jì)念館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公園拍攝的另類人物</p> <p class="ql-block">品嘗濟南名吃</p> <p class="ql-block">返京!長達25天的青島旅游結(jié)束!</p> <p class="ql-block">一路歡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