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晚上6點左右到達(dá)中央大街。今晚看夜幕下的哈爾濱。門口先打個卡!大小興安嶺的青山綠水讓人心情恬淡而平靜,大都市的繁華令人震撼,一路走來,開了眼界長了見識,這大概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意義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央大街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很繁盛的一條商業(yè)步行街,位于哈爾濱道里區(qū),北起江畔的防洪紀(jì)念塔廣場,南接新陽廣場,長1400米。這條長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羅了文藝復(fù)興,巴洛克等多種風(fēng)格的建筑71棟。中央大街舊稱中國大街,是哈爾濱西洋風(fēng)情的所在。這條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當(dāng)年,哈爾濱開始大規(guī)模地修筑鐵路和城市建設(shè),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盡是荒涼低洼的草甸子,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于是中東鐵路工程局將沿江荒地?fù)芙o散居哈爾濱的中國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國大街”意為中國人住的大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央大街的建筑匯集了歐洲15至16世紀(jì)的文藝復(fù)興風(fēng)格,17世紀(jì)的巴洛克風(fēng)格,18世紀(jì)的折衷主義風(fēng)格和19世紀(jì)的新藝術(shù)運動風(fēng)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筑流派,這些流派集中涵蓋了西方建筑藝術(shù)的百年精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的縮影,哈爾濱的獨特建筑文化和哈爾濱人的歐式生活,都在這里明顯的體現(xiàn),并且被稱為“亞洲第一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哈爾濱不吃馬迭爾冰棍,就相當(dāng)于到了北京沒去長城和故宮,都會被人說白去一回。馬迭爾冰棍,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央大街特色冷飲。由法籍猶太人開斯普于1906年在哈爾濱創(chuàng)建,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其名稱“馬迭爾”從清朝到民國到解放后,一直沿用未改。以馬迭爾代酒,慶祝我們十天的旅行圓滿結(jié)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爾濱防洪勝利紀(jì)念塔,是為紀(jì)念哈爾濱市人民戰(zhàn)勝“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蘇聯(lián)設(shè)計師巴吉斯·茲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師李光耀共同設(shè)計,塔址由時任哈爾濱市市長呂其恩確定。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jì)建筑遺產(chǎn)名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過中央大街的北端,我們便到了松花江邊。松花江是中國七大河流之一,也是黑龍江在中國境內(nèi)的最大支流,流經(jīng)吉林、黑龍江兩省,流域面積五十五點七二萬平方公里,涵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四省區(qū),年徑流量七百六十二億立方米。松花江有南北兩條支流,北源于大興安嶺的嫩江,南源于長白山天池的西流松花江。兩條支流在扶余縣匯合后始稱松花江,折向東北流至同江市注入黑龍江。松花江流經(jīng)哈爾濱市區(qū)的一段,早已成為哈爾濱的重要景觀。主要景點有松花江、防洪紀(jì)念塔、斯大林公園等。一年四季風(fēng)景如畫、游人如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晚了,回去休息,明天繼續(x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黑龍江省博物館,由于來之前沒有做好攻略,大家在意見上也沒有達(dá)成一致,有人想看,有人不發(fā)表意見,沒有提前預(yù)約,結(jié)果,今早想看的時候,票的余額已不足,門口拍一張吧,有點小遺憾。不過,也學(xué)到了一個知識,出發(fā)第一晚在火車上,遇到來自朝陽的一家三口,年輕的父母帶著孩子來哈爾濱玩,第一個目的地就是黑龍江省博物館,家庭是孩子教育的主陣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有文化且重視教育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她身體力行了什么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她告訴我,每到一個城市,就可以在公眾號上關(guān)注本地寶,比如,哈爾濱本地寶,果然“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 ?。按照她的指?dǎo),在哈爾濱本地寶上找到了博物館預(yù)約入口,只是可惜了,最終沒成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圣·索菲亞教堂(英語:Saint Sophia Cathedral)坐落于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qū)索菲亞廣場,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風(fēng)格的東正教教堂,為哈爾濱的標(biāo)志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圣·索菲亞教堂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中東鐵路時修建的一座隨軍教堂。同年,俄國茶商伊·費·赤斯嘉科夫出資,以隨軍教堂為基礎(chǔ),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結(jié)構(gòu)教堂。1911年,木墻外部砌了一層磚墻,形成了磚木結(jié)構(gòu)式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亞教堂第二次重建,歷時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為遠(yuǎn)東地區(qū)最大的東正教堂。索菲亞教堂是俄國建筑師科亞西科夫設(shè)計,富麗堂皇,典雅超俗,宏偉壯觀,通高53.25米,建筑面積721平方米,可容納2000人。正門頂部為鐘樓,7座銅鑄制的樂鐘恰好是7個音符,要由訓(xùn)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并用才能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教堂建筑平面呈希臘十字方式布置,既受拜占庭建筑風(fēng)格影響,主穹頂、鐘樓又有俄羅斯傳統(tǒng)的“帳篷頂”、“洋蔥頭”造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交通建設(shè)的迅猛發(fā)展,大大壓縮了時空距離。交通創(chuàng)新一日千里。22號我在興城等你,23號我在五大連池等你,24號我在漠河等你,25號我在北極村等你,26號我在北紅村等你,27號我在黑河等你,28號我在湯旺河等你,29號我在伊春等你,今天我在哈爾濱等你。咦?為什么都是我在等你呢?不能是你在等我嗎?哈哈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雖然我們攻略做的不好,但是熱情好客的哈爾濱司機師傅給我們推薦了中華巴洛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OK,出發(fā),尋找巴洛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hù)街區(qū)的是集文化、旅游、休閑娛樂、餐飲、購物、體驗、住宿于一體的多元化文化旅游商業(yè)街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黑龍江省博物館沒看到,卻在這里看到了哈爾濱城源博物館,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時光郵局,寫給未來的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知道這個機器是做什么的嗎?下面那副圖是說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能量補給進(jìn)行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吃飽喝足繼續(xù)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3年,于佐周創(chuàng)辦了當(dāng)時哈爾濱最大的糧棧——同合洪糧棧,并任哈爾濱市糧食工會會長職務(wù)。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不顧個人安危,多次為李杜將軍的部隊(東北自衛(wèi)軍)送各種物資,積極支持抗日聯(lián)軍,表現(xiàn)了愛國商人的卓越風(fēng)骨,遺憾遭到日軍迫害。私宅現(xiàn)被列為保護(hù)建筑,其不拘一格的風(fēng)格顯示出民間藝術(shù)的價值,也是中國工匠精湛技藝的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1931年10月,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30年代文學(xué)洛神”的蕭紅在哈爾濱求學(xué),與汪恩甲一起在道外十六道街東興順旅館居住。1932年汪恩甲沒有足夠的錢交給旅館,棄蕭紅而去,此間蕭紅已懷有身孕。蕭紅困居旅館,處境艱難,只好寫信給哈爾濱《國際協(xié)報》副刊編輯求助。當(dāng)時蕭軍與舒群等文學(xué)青年先后到旅館看望蕭紅。同年8月,松花江決堤,蕭軍搭救蕭紅逃出旅館,當(dāng)蕭紅與蕭軍行經(jīng)這條古樸小巷時正逢暴雨,無法即刻前行只好相依相偎于此躲風(fēng)避雨,蕭紅后來回憶稱這段“沒有青春只有貧困”的生活是她一生中美好的時光,故此巷得名相依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一個能出大片的巷子啊??上Я?,沒有路人經(jīng)過,用一下我的背影權(quán)且填補一下這小巷的空白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時間差不多了,最后一站,哈站,出發(fā)!其實,如果想深入了解一座城市,如果時間允許,坐公交是一種很好的交通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家的時候,想出門旅行,每天焦慮不已,真的出來了,又盼著回家,人啊,真是奇怪的很,一顆無處安放的靈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爾濱,再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