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們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隧道口,一行人又來到隊部舊址。原來的房屋已蹤跡全無,依次由低到高的三層臺地上,全部開墾成了耕地,齊腰深的玉米苗在迎風(fēng)招展,田埂及山坡上的樹木已長成綠帳,真是蒼海桑田啊′。</p> <p class="ql-block">(當時的隊部住地全景。近處房屋為辦公區(qū),中間為生活區(qū),遠排為工班宿舍區(qū))。</p> <p class="ql-block"> 撥開玉米苗,踏著麥茬地,我們幾人都分散開來,各自尋找著自己的"故居"。當時根據(jù)三層臺地的地形,下臺設(shè)計成工班和家屬房;中間臺地設(shè)計成球場、食堂、招待所、女工班以及鍋爐房、澡堂、理發(fā)室、洗衣房和小賣部;上臺設(shè)計為辦公室、衛(wèi)生所等。沿著中臺階北向,一條便道直通隧道洞口兒。其兩側(cè)又設(shè)置了材料庫、木工和鋼筋棚、水泥庫以及混凝土拌合站。</p> <p class="ql-block">(圖為衛(wèi)生所大夫柳正青正在給職工看病)</p> <p class="ql-block"> 對此,職工戲稱三臺階的駐地為"三層樓"。一位青工回貴州家鄉(xiāng)相親,對姑娘自吹說他在單位住的是三層樓,開的是"起道機"(修整鋼軌線路用的器具),吃的是白面大米飯。姑娘一聽非常滿意,待結(jié)了婚,帶她來到工地,姑娘一看就大哭一場,覺得受騙了。雖然說騙人不對,但對此的大、小臨設(shè)計確是非??茖W(xué)合理,為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許多便利。這都是吳成福同志的親手杰作,一時成為二處各單位大、小臨設(shè)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上臺下到中臺階。球場上的硬化地面也成了耕地,環(huán)顧四周,已找不到當年半點所熟悉的參照物。我們來到食堂的大致位置,這里是當時全隊職工的活動中心。晚上燈光球場亮如白晝,休班的職工在球場上龍騰虎躍。餐廳里放著大電視機,一到晚上,許多職工和當?shù)卮迕癖銛D的滿滿當當,引頸住足觀看心儀的節(jié)目。</p> <p class="ql-block"> 說到職工食堂,更是可圈可點。四百多名的職工配了十幾名炊事員。由于隧道施工是彈性作業(yè)性質(zhì),上下班時間不固定,因此,職工24小時隨時都可以吃到熱飯菜,每餐基本上都有六、七種菜肴任大家挑選。每到周末,食堂會有一個窗口專賣鹵菜和烤制的點心,稍去晚點兒,就會一掃而空。此外還有生日飯和病號飯制度。每當食堂外的黑板一點名,過生日的同志不但會受到大伙兒的祝福,還能到食堂專門窗口免費領(lǐng)取一份五元的飯菜??偹闫饋黼m然花費不少,但食堂每月仍有結(jié)余。主要是養(yǎng)豬十幾頭,月均宰一到兩頭,既改善了生活,又降低了伙食成本。還有就是辦了小賣部,三間大瓦房擺滿了百貨,配兩名女工做售貨員,以低于市場價服務(wù)于內(nèi)部職工,其盈利也補貼給了食堂。因此在寶中線的四年多,職工食堂一直保持著花色品種多樣,價格低廉公道而深受職工的歡迎??上У氖莾?yōu)秀炊事班長李佑民同志積勞成疾,在寶中線壯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p> <p class="ql-block">(圖為職工食堂,正準備開飯)</p> <p class="ql-block"> 距食堂近在咫尺的就是職工澡堂。當時的華亭煤炭質(zhì)高價低,五六十元一噸,用起來很方便。自造的向日葵一般大的十幾只花灑靠墻而立。不管何時,只要擰開水龍頭就會噴出熱水。所以職工在勞動中無論身上流過多少汗水,出了澡堂,個個都是紅光滿面,渾身通泰。特別是在西北水貴如油,冬季漫長而又寒冷的條件下,每天能洗上個熱水澡,更是讓人倍覺珍貴。</p> <p class="ql-block">(圖為鐵道部總工會馮祖春主席視察寶中線二處二隊,高度評價職工的生活和福利設(shè)施)</p> <p class="ql-block"> "生活搞得好,全靠隊領(lǐng)導(dǎo)",職工的評價一點兒不假。負責生活及思政工作的楊振坤和劉建國二位同志,對此付出了無數(shù)的心血,深受職工歡迎。</p> <p class="ql-block"> 精神文明之花,必然會結(jié)出豐碩的物質(zhì)文明之果。我們管理者的辛勤勞動,自然也得到了職工的豐厚回報。那時全隊上下,心和氣順,士氣高昂,戰(zhàn)斗力強悍,連續(xù)多月突破百米成洞,并創(chuàng)造了黃土隧道單口單線單工作面、人機混合作業(yè)135成洞米的全國紀錄。我們不但搶回了因大塌方耽誤的半年時間,而且提前掘進到了上級劃定的兩個施工單位的會師點。在此期間的1993年的3月1號,我隊又分出力量,支援兄弟單位施工的老爺嶺隧道出口,取得了七個月完成839成洞米的成績,受到局工指的嘉獎。</p> <p class="ql-block">(圖為當班工人成功的喜悅)</p> <p class="ql-block">(圖為時任鐵四局局長的張玉昆同志巡視二處二隊大寨嶺隧道進囗塌方現(xiàn)場。左一為張玉昆局長,左二為寶中線局工指指揮長石麟同志,左三為作者本人,右一為局工會主席姜??昌同志,右二為二隊工會主席劉建國同志)</p> <p class="ql-block"> 全隊職工的辛勤勞動,也得到了各級領(lǐng)導(dǎo)的肯定。全隊連續(xù)三年被評為鐵道部的"雙文明單位"及鐵道部總工會命名的"職工之家"等部、局、處的諸多榮譽稱號。</p> <p class="ql-block">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當時作為技術(shù)和生產(chǎn)副隊長的吳成福、生活副隊長(后提任隊長)的楊振坤和工會主席(后提任為隊黨委書記)的劉建國同志和我四人,我們雖然性格相異,年齡不等,習(xí)慣不同,但由于工作作風(fēng)相似,思想一致,性格互補,工作嚴謹?shù)裙餐奶攸c,在各自分管的工作范圍內(nèi),敢作敢為,齊心協(xié)力,奮力點燃并持續(xù)保持了二處二隊的這團熊熊烈火。自寶中線一別,大家天各一方,可我們在寶中建立起來的友誼卻不因距離而疏遠,也不因歲月的激流沖刷而淡簿,而是歷經(jīng)了30多年的風(fēng)雨考驗,就象存放多年的老酒,始終美味醇香,越放越濃。</p> <p class="ql-block">(圖為楊振坤和吳成福同志在工地雪中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圖為二處二隊正在召開大會場面。左一為付隊長楊振坤,中間為作者本人,右一為工會主席劉建國同志)。</p> <p class="ql-block"> 此時夕陽低垂,暮色漸起,返程的時間到了。待剛一坐上汽車,我卻不由自主的愁緒泛起。想想也是,我們幾人已近或已是耄耋之年,對這塊青春駐留和灑落汗水的地方,今生今世很可能也不會再來了。我們只能默默地祝愿大寨嶺隧道,能永遠為祖國撐起自己的鋼鐵脊梁,而我們也有責任把在大寨嶺孕育的艱苦奮斗基因永遠世代傳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別了,大寨嶺!我們?nèi)松猛局械囊惶幙坦倾懶牡捏A站。</p> <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0日于合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