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翔寺是南翔古鎮(zhèn)淵源最久的名勝,史上于1500年前就撰述過這座寺廟。</p><p class="ql-block"> 云翔寺與南翔老街相鄰,距古鎮(zhèn)那具有500年歷史的古漪園也很近。寺廟內(nèi)的清靜、大雄寶殿的宏偉和燒香許愿者的虔誠,等等。都值得我們進去看看,我想:無論是專程前來燒香拜佛的,還是路過順便看看的,只要是你進入了佛教圣地,就暫避了市區(qū)的喧囂而求得了一份寧靜。我佛慈悲,她也會保佑你并給你帶來好運的。</p><p class="ql-block"> 愿云翔寺能保佑游人,保佑南翔古鎮(zhèn)的繁榮和發(fā)展,阿彌陀佛,善哉善哉。</p><p class="ql-block"> 圖片:太極小強手機拍。</p><p class="ql-block"> 配文:大部分來自百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翔古鎮(zhèn)是上海市四大歷史名鎮(zhèn)之一,歷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賽蘇城"之美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就是還有個云翔寺,是一個香火旺盛的寺院,清凈莊重,許愿靈驗,游客稱不虛此行,是值得一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這個寺院就是云翔寺,初名為“白鶴南翔寺”,南翔古鎮(zhèn)的鎮(zhèn)名即出自這座古寺。云翔寺在南翔老街的盡頭,規(guī)模宏大而較為清凈,在這里可以禮佛和游覽,莊嚴的氛圍和清幽的環(huán)境能讓人凈化心靈。</p> <p class="ql-block"> 進入寺院后,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座以鋼筋、水泥混凝土仿木的寺廟,將古建形式,民族風格與現(xiàn)代工藝、技術(shù)、材料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這好!咱不能總是土木結(jié)構(gòu)吧?那樣貴還防火較難。</p> <p class="ql-block"> 這里也是有緣,寺興而市旺,寺廟周圍漸成南翔鎮(zhèn)。至清康熙年間,該寺因皇帝賜額“云翔寺”而正式得名。據(jù)記載,清朝辛亥年前,該寺不慎毀于鄰火。而后迭經(jīng)戰(zhàn)亂,古剎盡毀,唯有古塔兩座和一對石經(jīng)幢完好。</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今的寺院是2004年重建落成的,經(jīng)政府批準,撥地五十畝進行重修,周圍另有五十畝生態(tài)園林,重修工程將建造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普賢殿,文殊殿,法堂,大背紀念堂,云水堂,鐘鼓樓以及僧寮,齋堂等殿宇堂室。寺廟仿唐代建筑風格,其實恢宏,建筑色調(diào)古樸,莊重,盡顯東方佛土莊嚴。</p> <p class="ql-block"> 如果說歷史上的云翔寺曾經(jīng)蜚聲江南,那么復建后的云翔寺正以其嶄新的面貌飲譽滬上和海外。</p> <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云翔寺又名留云寺,寺名源于上海南市區(qū)的留云寺。寺廟占地15畝,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謹,共分三進院落,于中軸線上布置主要殿堂:山門、觀音殿、大雄寶殿和藏經(jīng)樓,左右對稱布置伽藍殿、大勢至殿、鐘樓、鼓樓、文殊殿、普賢殿、上客堂、僧寮等,并有迥廊圍繞。此外,在地下建有功德堂、萬佛堂。</p> <p class="ql-block"> 云翔寺以唐風復建,在江南地區(qū),完整的仿唐寺廟,這還是第一座。其特色是剛勁雄健,氣宇恢宏,簡潔大度,淳樸自然。而且這還是一座以鋼筋、水泥混凝土仿木的寺廟,在上海地區(qū)寺廟建筑中,能將古建形式,民族風格與現(xiàn)代工藝、技術(shù)、材料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云翔寺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 今日之云翔寺,要禮佛,圣像莊嚴,殿宇寬敞;要進香,氛圍肅穆,法器齊整;要修持,環(huán)境清幽,妙香靜寂;要游覽,令人心曠神怡。無論提高文化修養(yǎng),陶冶情操,體會宗教神韻,凈化心靈,都會讓你有所得,有所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云翔寺建成后,在管理上確立了指導思想,即“以律儀規(guī)范僧團、以平等對待大眾、以實干宣傳自己、以誠心感化眾生”。為更好地開展弘法利生事業(yè),云翔寺成立了護法功德委員會,……</span></p> <p class="ql-block"> 以“節(jié)儉、慈悲、植福、證道”為理念,提倡會員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如節(jié)約一度電、一滴水、一粒米等等,從而達到每人每天節(jié)約一元線的目標,逐漸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生活習慣,進而形成一種節(jié)儉的社會風氣。</p> <p class="ql-block"> 同時,云翔寺護法功德委員會將把會員日常之節(jié)省用于社會慈善、公益事業(yè)。那么,在不久的將來,云翔寺護法功德委員會將為上海創(chuàng)建節(jié)約型的城市及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yīng)有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留云禪寺全系仿唐建筑,據(jù)說在江南地區(qū),此還是第一座。其特點是剛勁雄健,氣宇軒昂,簡潔大度,淳樸自然。</p> <p class="ql-block"> 云翔寺,初名南翔院、南翔禪院,亦稱南翔禪寺、白鶴南翔寺。相傳南朝梁天監(jiān)四年(505),德齊和尚到槎溪,在官四十圖(今解放街報濟橋北)募建白鶴南翔寺,后因寺成鎮(zhèn),遂名南翔。</p> <p class="ql-block"> 據(jù)咸通、乾符年間所建的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題刻和成書于唐末至宋初的蘇州地區(qū)今存最早地方志《吳地志·后集》,該寺建于唐開成四年(839),由行齊禪師置院開山,莫少卿擴建,寺基達180畝,以太平、金黃、四虎、永興四橋為界,寮舍63間,僧人700有余。</p> <p class="ql-block"> 唐開成(836~840)年間,唐文宗李昂賜額“南翔寺”。南宋端平(1234~1236)年間,宋理宗趙盷命丞相鄭清之再次題匾賜之。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御賜“云翔寺”匾額故又改名云翔寺。</p> <p class="ql-block"> 云翔寺東靠橫瀝、南臨走馬塘、西瀕釣浦、北倚師姑浜。在1100多年的歷史中,屢遭劫難,但屢廢屢興,遇劫不滅。錢大昕稱:“寺居鎮(zhèn)之中,鎮(zhèn)以寺始,一寺興廢,系一鎮(zhèn)盛衰”。</p> <p class="ql-block"> 寺內(nèi)有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地藏殿、彌陀殿、三元殿、大悲閣、七佛閣、藏經(jīng)樓、凈因堂、三緣堂、園照堂、悟元堂等以及梁朝井、齊師鶴、鶴跡石、禎明檜、望鶴樓、經(jīng)幢石、九品觀、博望槎八景。</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香花橋民房失火延及天王殿;咸豐、同治(1860~1862)之交的太平軍東征之役,寺隨鎮(zhèn)幾至盡毀;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殘殿再遭戰(zhàn)火,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僅余斷墻殘壁和仆倒在地的經(jīng)幢而已。</p> <p class="ql-block"> 鑒于云翔寺的歷史影響及其對南翔鎮(zhèn)社會發(fā)展的意義,1998年11月1日,南翔鎮(zhèn)人民政府正式提出恢復、重建云翔寺。12月14日,1993年設(shè)立的大德念佛堂更名為云翔寺,并于次年1月遷入云翔寺舊址。1999年5月,啟動云翔寺重建工作,2000年6月奠基,2004年11月19日,舉行云翔寺落成典禮。</p> <p class="ql-block"> 第一期工程于2000年8月28日開工,次年6月8日大雄寶殿竣工,占地面積1155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756.2平方米,含地上大殿、地下功德堂。2001年9月30日文殊殿和普賢殿竣工,兩殿占地面積共625.8平方米,建筑總面積427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第二期工程于2002年2月28日開工,是年9月12日竣工。工程包括觀音殿和大勢至殿、伽藍殿、山門、客堂、潑塵齋、鐘鼓樓等八座地上殿堂及地下萬佛堂,占地總面積1471平方米,建筑總面積2138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第三期工程于2003年6月28日開工,是年12月28日竣工。工程為寺院第三進的主體,有僧寮、居士寮、歷史文物陳列館、齋房、主持室等,占地面積1732平方米,建筑總面積4409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云翔寺又名留云寺,寺名源于上海南市區(qū)的留云寺。寺址從原云翔寺中軸線西移約60米,按南臨人民街,東與解放街、西與南華路、北與德華路各相距20米的地塊內(nèi)重建,南北長125米,東西寬80米,占地面積1公頃。</p> <p class="ql-block"> 全寺為一組仿晚唐風格的寺院建筑群,三進庭院,依中軸線作對稱布置,由山門殿、伽藍殿、大勢至殿、觀音殿、文殊殿、普賢殿和地下建筑萬佛堂、功德堂及其他輔助建筑組成,建筑總面積9318平方米,內(nèi)含地下建筑3109平方米,供奉佛、菩薩圣像共36尊。其中鐘、鼓樓之高和地下萬佛堂、功德堂之大,均為迄今上海寺院之最。</p> <p class="ql-block"> 而原云翔寺幾經(jīng)興廢,如今只留下了山門的遺址和兩座磚塔。</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壽星,也是我國磚塔中的珍品,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原建在白鶴南翔寺山門內(nèi)兩側(cè)。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一場大火將古寺燒的蕩然無存,惟獨磚塔劫后余生,為南翔古鎮(zhèn)最古老的地面文物。</p> <p class="ql-block"> 200多年來,古塔歷經(jīng)滄桑,已是岌岌可危。1982年根據(jù)古塔尚存的構(gòu)件和痕跡,以及地下清理的點滴實物,參考大量文獻資料,終于構(gòu)畫出古塔復原方案?,F(xiàn)新生的雙塔,七級八面,高11米,全部磚制構(gòu)件外觀模仿江南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寶塔。</p> <p class="ql-block"> 雙塔是全國僅存的一對年代最悠久的仿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磚塔,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而且為研究我國古代建筑史、宗教史、地方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 三兩游人或在放生池觀鯉,或在觀音殿觀瞻。靜謐素凈才是佛門寺院的本色。也得以讓入寺者能沉得下心聆聽建筑的低語。 整個寺院布局規(guī)整大氣,紅白兩色為主色調(diào),黑瓦鋪頂,更顯寺廟莊重。華麗碩大的斗拱、簡潔粗獷的鴟吻,以及高挑的屋檐,無一不是唐代建筑的精髓所在。</p> <p class="ql-block"> 云翔寺內(nèi)很清幽,會有一些佛會佛事,氛圍非常好??赡苁且驗闀r間不固定的原因,所以參與的香客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來到此地走走看看,能夠遇到佛事,也是建議積極參與的傾聽的。每當耳邊傳來陣陣木魚聲,伴隨著經(jīng)文的誦讀,會令人不自覺的心靈沉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