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這幾年的的夏天,氣溫特別炎熱,連續(xù)十多天高溫38度以上是常事,好在有空調(diào),氣溫最高在家里也感到很舒適。想起小時侯和祖母生活在老家農(nóng)村,夏晚乘涼的情景,好像做夢一樣,恍若隔世。 </p><p class="ql-block"> 傍晚,晚霞映紅了故鄉(xiāng)的村荘和田野,在田間的小路上,人們扛著農(nóng)具絡(luò)絡(luò)續(xù)續(xù)的往家走,在落日的余輝中,樹上的知了、青殼殼、大猛蟬叫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好像在說“收工了,吃晚飯了。</p><p class="ql-block"> 不一會兒村上幾乎每家人家都把條凳,方桌搬到自家門前的場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大人們一手拿著扇子,一手拿著筷子吃晚飯。晚飯是很簡單的,基本上都是中午剩下的飯菜或咸菜泡飯。我家也是這樣。</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農(nóng)村的房屋都很矮小,大熱天在家熱得受不了。因此吃晚飯都在室外,吃好晚飯后就是乘涼。這時每家人家的場角都有一堆白天準備好的青草,點燃了以后,青煙裊裊,用于驅(qū)趕蚊子,微風(fēng)吹來,散發(fā)出陣陣清香,沁人心脾。那時候乘涼年歲大一些的男人都不穿褲子,在腰間系一塊布,年歲大一些的女人也不穿上衣,我們小孩子從早到晚都是用一塊菱形的布,上面用衣帶掛在脖子上,腰間用衣帶扎好(家鄉(xiāng)叫兜肚)。一家人圍著條凳,大人坐在條凳或竹椅上,手里拿著蒲扇不停的扇著,讓出空間讓小孩子躺著,乘涼是那時農(nóng)村晚上最好的休閑方式。</p><p class="ql-block"> 我和祖母兩個人使用一張條凳很寬暢。我喜歡躺著看西邊流動的云彩,很是美麗。我們家鄉(xiāng)叫缸爿云, 五彩繽紛,絢麗多姿,形態(tài)各異,瞬息萬變,令人心馳神往。</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了,農(nóng)村的夏晚是很迷人的,知了休息了。各種蟲子,紡織娘、落梭婆、吉蛉子等登場鳴叫,還有蟋蟀發(fā)出各種悅耳動聽的美妙聲音,匯合成大自然的音樂會,給乘涼的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與此同時草地里,天空中,數(shù)不清的螢火蟲飛來飛去,一閃一閃,忽高忽低,若隱若現(xiàn),像天上的流星又像一盞盞游動的燈籠。尤其是農(nóng)歷的月半期間,皓月當(dāng)空,故鄉(xiāng)沉浸在銀色的月光中,?朦?朧,宛如白晝,猶如仙境,為乘涼的人們增添了光明和美好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每天晚上的乘涼, 我大多是躺在條凳上,祖母坐在我旁邊,用蒲扇不停的扇著,時不時的拍打著蚊子。祖母說,月亮里有棵樹,樹上掛著只籃子,樹下還有個人,我望著月亮,隱隱約約的好像是這樣,但我不知道那棵樹是什么樹,那個人是誰,祖母沒有告訴我。我常看著天上的月亮、星星,聽著蟲子悅耳的叫聲,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待我醒來,都是過半夜了,且都是被祖母叫醒,有時是因為起風(fēng)了,天要下雨。叫我去房間睡,睡覺前:還要叫我吃碗冷泡飯,有時吃一小段黃瓜。其情景難以忘懷。</p><p class="ql-block"> 我們家住在村子的西邊,村上人叫我們西墻弄,大概是我們東隔壁的旁邊有一條水溝,在農(nóng)村有時溝與弄混用,可能是這個緣故。與我家緊連在一起的一共是四家人家,西面二家,東面一家。除西面惠庭家人稍多一些外,其余人都很少。因此夏晚乘涼都比較冷清,但也有熱鬧的時候,有時村子?xùn)|面的一些人來惠庭家講老空聊天,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是去湊熱鬧,聽大人們講村上發(fā)生的一些事情?,F(xiàn)在還能記得起的是“村上有好多人看見村東大墳上的狗獾晚上經(jīng)常到農(nóng)田里掰玉米,去抓它跑得跟兔子一樣快”,還有“晚上大黃里的人去后巷,經(jīng)大墳濱河,總會看到河對面的樹上,一個黑影往水里跳,發(fā)出很響的聲音,把人嚇了一跳,說這是水鬼乘涼,見到人就跑”。我們小孩子聽了毛骨悚然,因此記得很牢。還有最熱鬧的是,有時村東的瞎子玉林來惠庭家場上說書,這時村上的人來得很多,沒有凳子坐就站著聽,講的什么內(nèi)容記不清,我能記得起的是什么“薛成貴,樊梨花,還有什么二軍開戰(zhàn),首先要喊來將通名等”。瞎子玉林講到精彩處,只見大人們都發(fā)出“噓” 、“啊”的驚奇聲。而我們小孩似懂非懂只是湊湊熱鬧而已。 </p><p class="ql-block"> 時過境遷,現(xiàn)在一切都變了。想起兒時夏晚乘涼的情景,這種人和自然融合的原生態(tài)生活方式,不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人們相互溝通聯(lián)絡(luò)的一種很好的形式。每當(dāng)想起都會感到很懷念,感覺如夢如詩如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