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花開靜美,盈香沒于草木,返璞歸真,開成最美的樣子。</p><p class="ql-block"> 綠意蔥蘢,墨香伴著花香,韻味悠遠(yuǎn),讀是最美的樣子。</p><p class="ql-block"> 為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升精神境界,促進專業(yè)成長,徐文玲金城名師工作室有計劃地開展讀書活動,定期舉辦讀書分享會,在忙碌中一品書香,精神上充實與愉悅的同時,伴隨著智慧與生命的成長。</p><p class="ql-block"> 暑期的讀書分享活動,老師們繼續(xù)向大家推薦好書,聊聊百花香里的讀書路。</p> 分享教師:劉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分享書籍:林語堂《蘇東坡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生緣何不快樂 只因未讀蘇東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很多教育家說,如果我們一生只看一本人物傳記,那一定要看蘇東坡, 跨越千年,我們感嘆蘇東坡書寫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的絕唱。“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求真、求愛、求樂,愿我們能從蘇東坡身上汲取力量,蘇東坡的人生將教會我們?nèi)绾蚊鎸Ь?、快樂生活、同時讓我們相信生活美好,未來可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安寧區(qū)萬里小學(xué) 劉楊</span></p> 分享教師:徐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分享書籍:斯蒂芬·金《肖恩克的救贖》</b></p> <p class="ql-block"> 沒有宏大的場面,沒有感人至深的愛情,沒有冠冕堂皇的說教,有的只是一個叫安迪的人在監(jiān)獄里對自由、對信念、對良知、對友情的忠貞和執(zhí)著。而正是這種忠貞和執(zhí)著打動了每一個讀者心靈中最柔軟、最純潔的地方?!缎ど昕说木融H》里有句話千轉(zhuǎn)百回使人回味:希望是個好東西,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自由、信念、希望”不正與我們當(dāng)下的育人理念相契合嗎?也許教育本身也是一種別樣的救贖!</p><p class="ql-block"> ——紅古區(qū)龍源小學(xué) 徐鑫</p> 分享教師:王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分享書籍:朱永新《我的閱讀觀》</b></p> <p class="ql-block">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被兩人的堅定立場與博學(xué)善論所折服。但是,我想說,無論如何,兩位學(xué)者的目光是一致的,即都關(guān)注閱讀。我贊同,佩服。但我想,這場爭論無論結(jié)果怎樣,都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讓很多人重新將眼光投向閱讀。有了分歧與爭論,才有關(guān)注與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安寧區(qū)劉家堡小學(xué) 王莉</p> 分享教師:楊李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分享書籍:卡勒德·胡賽尼《追風(fēng)箏的人》</b></p> <p class="ql-block"> 這本書清新自然,以新寫實的筆法,訴說著溫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它不僅僅展示了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也展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史,一個國家的苦難史。這部小說流暢自然,就像一條清澈的河流,卻奔騰著人性的激情,蘊含著阿富汗這個古老民族豐富的靈魂,激蕩著善與惡的潛流撞擊。因為這部書,讓世界了解了一個遭受戰(zhàn)火蹂躪的、默默無聞的阿富汗民族,這才是文學(xué)的魅力,也是這部小說的藝術(shù)魅力。但是這部小說不僅如此,他之所以能夠吸引不同民族、國家的讀者,撼動讀者內(nèi)心纖細(xì)的情感,是因為其關(guān)于人性和人性的拯救問題,這也是現(xiàn)代人類面臨的共同話題。其實,人性的救贖是這部小說的核心價值。</p><p class="ql-block"> ——安寧區(qū)陽光小學(xué) 楊李枝</p> 分享教師:趙雅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分享書籍:林帝浣《等一朵花開》</b></p> <p class="ql-block"> 這本書圖文并茂地帶我領(lǐng)略了人間的情與美。讓我們感知黑暗的深處是黎明,寒冷的深處是春光。</p><p class="ql-block"> 等一朵花開,需要很多很多的微笑與耐心。但莫要慌莫要忙。春天總會回來,鮮妍終會滿園!</p><p class="ql-block"> ——安寧區(qū)陽光小學(xué) 趙雅潔</p> 分享教師:王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分享書籍:楊絳《我們仨》</b></p> <p class="ql-block"> 《我們仨》是錢鐘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1998年,錢鐘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后,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點點滴滴,結(jié)成回憶錄《我們仨》。楊絳先生用仿佛只是回憶一般的口吻寫下了他們仨的生活。那些讓讀者仿佛親身體會的“家”的溫暖與快樂,也許還有一點悲傷,都在告訴我們: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什么苦澀艱辛,都會變得甜潤。</p><p class="ql-block"> ——安寧區(qū)十里店小學(xué) 王麗</p> 分享教師:李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分享書籍:范梅南、李樹英《教育的情調(diào)》</b></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出發(fā)點應(yīng)該是“情”,有了如同為人父母“為之長遠(yuǎn)計”的教育情懷,才能調(diào)動恰適的教育情境去實現(xiàn)教育理想。</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敏感和機智”對老師來講極為重要,它不僅僅是一門技巧,更準(zhǔn)確地說它是一種急性的臨場的反應(yīng)能力,一種從心出發(fā),關(guān)注孩子的獨特性;然后走向心靈,針對不同的個體實施不同的教育行動。</p><p class="ql-block"> ——安寧區(qū)陽光小學(xué) 李力</p> <p class="ql-block"> 少而讀書,如日出之陽;壯而讀書,如日出之光;老而讀書,如秉燭之明。閱讀,是一種詩意的生存狀態(tài),是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溫暖的生命體驗。和書籍相遇,幸焉!</p><p class="ql-block"> 讓我們與書籍同行,開啟教育生涯的心靈之旅,期待我們的課堂充滿智慧,期待我們的教育一路書香,期待我們的教育生命更加厚重深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素材:工作室第五組教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編輯:李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審核:徐文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