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諶漢業(yè)</p> <p class="ql-block"> 7月15日,我們一行8人相邀乘坐兩輛小車前往溆浦龍?zhí)舵?zhèn)黃江村(到村又與先期回家的本村人吳傳健匯合,變成9人團隊),穿越米糧洞大峽谷。聽較早關注米糧洞的嶺腳村民俗專家王結(jié)啟介紹過米糧洞名字的由來,因其第一個重疊的兩個瀑布潭周邊渾圓,界線分明,深不見底,酷似兩只巨大的盛米的王桶,所以當?shù)厝似鹈懊淄跬啊?,后來衍變成了“米糧洞”。這也寄托了人們對豐收的渴望。現(xiàn)米糧洞名聲在外。</p><p class="ql-block"> 早晨6點,我們從溆浦縣城出發(fā),7點多就到了離縣城70公里,人口、地域均位居第二的溆浦縣南邊陲重鎮(zhèn)——龍?zhí)舵?zhèn)。這天恰逢農(nóng)歷五月二十八,是龍?zhí)囤s場日。龍?zhí)兜靥帒鸦坳杻墒?,溆浦、中方、洪江、洞口、隆回五縣(市)交界處,自古集市繁榮。盡管還是早晨7點,但趕集人早已熙熙攘攘。</p><p class="ql-block"> 按照群主領隊張旌的整體計劃,我們到龍?zhí)督稚铣悦曉谕獾凝執(zhí)短禺a(chǎn)——牛血湯當早餐。</p><p class="ql-block"> 我就出生在龍?zhí)督謱由偕酱宕筇锟采希ńM),從小在龍?zhí)堕L大,對牛血湯這一龍?zhí)短厣称肥橇私獾?。印象中,上世紀70年代集體化時,私人沒有牛,牛都是生產(chǎn)隊集體用來耕田的,且耕牛不能隨意宰殺,只有等到牛老了,或意外重傷瀕臨死亡,經(jīng)過嚴格審批才能殺牛。我的記憶中,我家的大田生產(chǎn)隊數(shù)年間只殺過一兩次牛,賣過一兩次牛血湯。因此,牛血湯沒有個體和固定的攤主,擺攤的生產(chǎn)隊是隨機的,且那時家庭普遍經(jīng)濟拮據(jù),一毛錢一碗牛血湯,普通人家是舍不得吃的。所以當時的龍?zhí)度艘荒甑筋^能吃到一碗牛血湯是莫大的享受。記得牛血湯攤子河西的一般擺派出所街東頭的巖橋現(xiàn);河東的一般擺在東風橋東頭,離我家只有一、二百米之遙。我離開龍?zhí)逗髱资陙恚惨恢睕]有機會吃到一回正宗的龍?zhí)杜Q獪?。那滋味至今縈繞腦海,聽到吃牛血湯當早餐就有些口饞。</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的龍?zhí)督质幸咽蔷拮儯R寬敞的街道、整潔的花崗巖地面、高大美觀的現(xiàn)代建筑,構成一道風景。過去的老木屋河街市場早已門可羅雀。到得牛血湯攤前,一問,老板的姓是龍?zhí)稜I盤諶家院子龍?zhí)蹲畲笮找灰恢R姓。諶老板介紹說,他做牛血湯生意快二十年了,還一直沿用過去老習慣,只在趕場日子才來煮牛血湯。龍?zhí)?日一場,逢農(nóng)歷三、八趕場。我們今天真有口福,趕上了這5日一次的正宗龍?zhí)杜Q獪?lt;/p><p class="ql-block"> 諶老板的牛血湯還是沿用老傳統(tǒng),一口大灶鍋架在適于搬運的半截柴油桶做成的灶上,牛血湯用柴大火煮開后,小火或微火久燉。牛血湯,顧名思義,主料以牛血為主,但僅有牛血還不行,還要輔之以牛肉及牛骨頭、牛肚、牛雜等,再配上一應俱全的蔥姜蒜、桂皮、八角、木姜子、菊葉(龍?zhí)度颂貏e喜歡的一種香葉)等佐料。熱騰騰、香噴噴的一大碗牛血湯端上來,早已饑腸轆轆的我們吃上一口,賽過任何人間美味!一大碗牛血湯也就16元,有的一碗就吃飽了,個別的還吃不完。如實在吃不飽,老板還給你免費加米面或米粉,直至你吃飽為止。從這一樁小生意就可看出龍?zhí)度说膶嵲诤妥鍪聢砸?、?zhí)著與敬業(yè)的精神。 </p> <p class="ql-block"> 吃完牛血湯,我們繼續(xù)向此行目的地——龍?zhí)舵?zhèn)(原溫水鄉(xiāng))黃江村進發(fā)。9時許到了黃江村,與在黃江村家里避暑半個月的另一名驢友吳厚建會合。</p><p class="ql-block">? ? ? ?領隊張旌聯(lián)系的黃江村吳書記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并對我們的整個行程和吃住作了周到安排。隨后把我們安排到米糧洞邊上吳春生、曾晚花夫婦家食宿。?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對曾晚花家,我并不陌生。2016年7月底,我隨縣登山協(xié)會來米糧洞時剛好也住她家。了解到她是縣交通局曾書記妹妹。曾書記可以說是我的兄長。另外她又與登協(xié)隊員諶寶莉是同學,所以到她家很親切。見到她,她竟然還認得我。她還是現(xiàn)樣子,快嘴快語,熱情大方。我開玩笑說,來了個“真”(曾)妹妹,不是假妹妹。還真是朋友緣。</p> <p class="ql-block">據(jù)吳書記介紹,對面兩座大山后面最長的大峽谷就是米糧洞。</p> <p class="ql-block"> 安頓后,由曾晚花老公吳春生做向?qū)?,到米糧洞外圍峽谷溯溪熱身,徒步到立京水電站,老板陳明忠熱情地拿出剛從地里摘的黃瓜招待我們。該地在百度地圖上標注為“立京屋場”,電站下方確有一個屋場,但“立京”是誰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休整后,我們繼續(xù)爬山回程。到一處竹山,突然前面的人喊“慢點!有蜂!”,我們一驚,過一會兒,就有田師傅、老蕭等報告腳被蜂蟄了,并說“就是痛”,不久到了吳家,說還痛,此時已過去一個多小時了??梢娺@蜂還是很毒的。</p><p class="ql-block"> 晚餐,老板娘曾晚花為我們準備了米糧洞的小魚、土雞、臘肉、自產(chǎn)的蔬菜等豐盛的菜肴,喝老板老吳自釀的米酒和自泡的保健酒。餐桌上大家興致很高,精心規(guī)劃著第二天的行程。一致再邀請吳春生做向?qū)?,并請他準備安全繩、砍刀等安全工具。 </p> <p class="ql-block"> 7月16日早晨7點,大家按計劃吃過早餐,并每人帶上老吳為大家準備的兩個雞蛋、一根黃瓜,10人擠進老吳聯(lián)系的一輛面包車出發(fā)了。面包車沿著崎嶇陡峭、蜿蜒而下的泥濘巖石路走了近3公里用時半小時,來到一條溪邊下車。據(jù)老吳介紹,這條溪稍大,米糧洞還在下游一里多路。</p> <p class="ql-block">向米糧洞進發(fā)。</p> <p class="ql-block">到了入口,還見不到米糧洞的真面容。</p> <p class="ql-block">開始進入米糧洞核心區(qū)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十多里的溪水峽谷都掩映在這樣遮天蔽日、密不透風原始森林里。</p> <p class="ql-block">林中小憩。</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溝深林密,大夏天的陽光都很難照到谷底。</p> <p class="ql-block">這是第一個瀑布,也是平緩溪流的終點。往上就是無數(shù)的陡坡和懸崖了。米糧洞的名字就是因這兩個重疊的瀑布潭周邊渾圓,深不見底,酷似兩只巨大的盛米的王桶而得名“米王桶”,后衍化而成“米糧洞”。這也寄托著人們對豐收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此時個個還精神抖擻。</p> <p class="ql-block">隊友向老虎借助安全繩攀爬懸崖,乍一看,還以為是開鑿紅旗渠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艱難攀爬。</p> <p class="ql-block">很多地方陡峭如壁,且地質(zhì)復雜,必須借助安全繩連攀帶爬才能上去。</p> <p class="ql-block">這個地方有一百多米高,50米的安全繩,輪番三次才爬上去。</p> <p class="ql-block">過水的巖石,照不到陽光,兩邊長滿青苔,腳踏上去猶如腳底抹油,摔跤跌倒是家常便飯。</p> <p class="ql-block">在米糧洞,見得最多的是瀑布。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形狀各異,有的如仙女沐浴,有的像祥龍戲水,有的似白練飛掛,有的猶珍珠高瀉;有的洶涌澎湃,有的委婉叮咚,有的柔情嫵媚……千姿百態(tài),應有盡有,游歷一遍,莫大享受!</p> <p class="ql-block">水瀑沿崖傾下,猶如天女散花,亦或仙人撒珠!</p> <p class="ql-block">晶瑩的水面,倒映透著斑駁陽光的樹影,勝過一幅價值連城的水墨畫!</p> <p class="ql-block">米糧洞的水哪一處都是極潔凈的,捧來即可猛喝,清冽、幽涼、純凈、甘甜,沁人心脾!在純凈水里游泳,世上還有比這更愜意的事嗎?這不,秋雨來個“凌空跳”!</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野生娃娃魚,你見過嗎?娃娃魚,學名大鯢,被專家譽為“水中人參”和“軟黃金”,是我國獨有的國寶,被國外稱為“水中大熊貓”,是一種稀、特、珍、名、貴且面臨瀕危的野生物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其叫聲酷似嬰兒啼哭,故稱“ 娃娃魚 ”。早聽說米糧洞有娃娃魚,又傳很難得一見,見到之人需要運氣。這次目睹了這只野生娃娃魚的芳容并給它留了影,真是三生有幸!</p> <p class="ql-block">難得一見的米糧洞花邊蝶。</p> <p class="ql-block">米糧洞隨處可見的枯樹木耳。</p> <p class="ql-block">沿途多處見到巨型藤蔓植物,無疑給米糧洞增添了幾許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翠竹如織。</p> <p class="ql-block">不知哪年哪月倒下的大樹,米糧洞峽谷內(nèi)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巖縫中生長的綠植。</p> <p class="ql-block">不知是藤,還是根,身上長滿青苔,猶如一條綠色長龍。</p> <p class="ql-block">常年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鬼斧神工,哪位高人在這么堅硬的石頭上留下這么深深的腳??!</p> <p class="ql-block">可謂踏石留痕,不是仙人,誰有此神功?</p> <p class="ql-block">溪中怪石林立。</p> <p class="ql-block">這是米糧洞最后一道坎,只見上面的一道亮光,向?qū)дf這就是出口,真的像一個洞口。</p> <p class="ql-block">米糧洞出口旁這株大樹,仿佛一位彬彬有禮的先生,正站在這里熱情地接待我們,并祝賀我們穿越成功!</p> <p class="ql-block">勝利抵達穿越米糧洞的終點一一老庵堂!此時,大家個個累得腰酸腿痛,精疲力竭,但表露出的卻是勝利的喜悅!</p><p class="ql-block"> 按筆者手機記錄的軌跡,我們出發(fā)時是7點27分,這時是下午2時51分,意味著穿越米糧洞耗時7小時24分。</p> <p class="ql-block"> 走完全程,驀然發(fā)現(xiàn)米糧洞的魅力!一曰偏遠。她位于懷化、邵陽兩市,溆浦、洞口、隆回三縣交界處,離溆浦、洞口、隆回縣城均有100多公里,駕車需近三個小時,離龍?zhí)舵?zhèn)為40里的上坡路。</p> <p class="ql-block">二曰驚險。除下游三、四里的平坦溪谷外,上游在七、八里的距離內(nèi),海拔由560米上升到1200多米,落差600多米。后半程有從幾米到百多米的懸崖峭壁20多處,每一處攀爬都能讓你心驚肉跳,久久后怕。</p> <p class="ql-block">三曰奇絕。在后半程3公里多一點的斜坡距離,海拔由600米上升到1200米,但很多時候是上一陡坡,又下一陡坡,致使累計爬升達千米,累計下降達700米。除此,山中常年杳無人跡,方圓數(shù)十里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到處汩汩流出清冽、潔凈、甘甜的泉水,終年不斷;珍稀動植物比比皆是,特別是有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動物活化石”的娃娃魚在這里棲息、繁衍。據(jù)考,娃娃魚起源于三億五千萬年前,和恐龍同時代。這些足可令人叫絕,嘖嘖稱奇了。</p> <p class="ql-block">四曰神秘。山中怪石林立,溝深谷幽,大喬木下布滿各種藤蔓植物、苔蘚植物和不知名的菌菇,特別是在其尾端,我們還發(fā)現(xiàn)很多石頭上不知什么“高人”踏出的深深的腳印。這些無不顯示出米糧洞原始、神秘、怪異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五曰優(yōu)美。她被喻為第二金鞭溪。這里方圓數(shù)十里杳無人煙,森林如被,起伏似海。盛夏,林木參天,樹蓋如冠、茂密如織,蒼翠欲滴;進得溪內(nèi),只見溝壑縱橫,飛瀑流瑩;溪水潺潺,流金泛銀;深潭如珠,晶瑩碧透;珍禽異獸,鳴聲如樂;山風徐來,沁人心脾。令人流連忘返,終生難忘。</p> <p class="ql-block"> 米糧洞,一個原始神秘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一個山壯水柔令人震撼叫絕的地方,一個美麗迷人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身手不凡、爬山攀巖如履平地、吃苦耐勞、全程給我們做向?qū)У闹魅思覅谴荷?。他除當向?qū)?,還給我們背了很多黃瓜、紅薯干、炒土豆及50米的安全繩等,還背了把大柴刀沖在最前面為我們披荊斬棘、探險辟路?!盀槭裁茨軞q月安好,只因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吳春生就是這個替我們負重前行的人。這也是這次穿越成功的關健因素之一。</p> <p class="ql-block">足智多謀、敢于擔當、全程殿后并炒得一手好菜的洪奕。</p> <p class="ql-block">身材矯健、善于理財并經(jīng)管全隊財務、后勤保障的秋雨。我們以前不認識,聽隊友叫“秋雨”,我卻聽成了“鰍魚”,還以為是他的網(wǎng)名。幸好看了一下微信群,不然要鬧大笑話,也會惹他生氣的。當然打交道多了成了朋友開個玩笑又另當別論了。</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動年齡最大,但身壯體健,敢于探險冒尖的吳厚建。在攀爬時還是失手滑入深潭中,致使手機進水,好在性能無損。希望今后這類活動不要過于冒險,還是悠著點,畢竟永遠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這是這次活動身體最重,不甘落后的向老虎。不虧于這個網(wǎng)名,在艱苦地圓滿完成全程穿越后,還堅毅地克服疲勞和傷痛,承擔駕車返城任務。</p> <p class="ql-block">個子最高、體重第二的游泳健將田師傅,服裝廠工作的,可能還是服裝師。</p> <p class="ql-block">這是蕭時謙,我30多年的好朋友,但在這次活動中才了解他竟是米糧洞隔壁嶺腳村的女婿。他大學畢業(yè)就分配到了溆浦教育戰(zhàn)線,后調(diào)入縣人民銀行并成了行領導。他能攝會寫,且速度快。這次他又被黃蜂蟄了腳,又摔了跤,又丟了相機鏡頭蓋(與向老虎丟的登山杖是這次穿越活動聊可記錄的損失),但樂觀豁達,幽默風趣,攝錄了大量的照片和視頻,給大家?guī)砹丝鞓?,留下了永久的記憶?lt;/p> <p class="ql-block">這是筆者,年齡位居老二,體重排第二梯隊,但也不甘落后,以拍照為快樂,總想把一切美好的人和景攝入鏡頭,留下完美的記憶,只是受攀爬體力透支、峽谷地形復雜、光線昏暗等因素影響,使美照的數(shù)量和效果大打折扣,不如預期,但總體還是滿意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周游。正如他的名字,愛好旅游、游泳,不論多難都樂在其中。擔任過多年的大局辦公室主任,形成了善于預判、處事周全的優(yōu)良職務習慣,與他相處,獲益良多。</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領隊張旌。他是龍莊灣劉家坪人,他家離我岳父家僅半里路。其父是一位優(yōu)秀教師。我是久聞其人而沒有機會結(jié)識。這回一見如故。</p> <p class="ql-block">這座老木橋,也可算作米糧洞的起點??吹竭@座木橋,筆者想到了7年前的7月30號,與縣登協(xié)隊員游米糧洞的情景。我們一行20多人乘坐兩輛中巴車從縣城過來。第一天翻山來到這里。就在這座木橋右岸,當時村里的王書記聯(lián)系在這里養(yǎng)羊的李老板在他搭的棚子里接待我們吃晚餐。現(xiàn)老板已換,棚子已撤,木橋仍在。</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7年前部分女隊員在木橋上的合影。從背景看天色已暗。時序飛快,美好如昨。</p> <p class="ql-block">這是現(xiàn)代科技記錄的7月16日穿越米糧洞的軌跡圖。全程15.74公里,前5公里多為米糧洞峽谷線,后10公里為車行線。全程海拔最低567.5米,最高1134.6米;累計爬升962.7米,累計下降676.6米,耗時9小時13分37秒(穿越時間為7:27至14:51分計7小時24分)。</p> <p class="ql-block">動態(tài)軌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