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環(huán)勃朗峰家庭背包自助徒步行經(jīng)驗分享

Jessie Huang

<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初老友老蘇一家分別帶著15歲和16歲的兒子一行6人環(huán)勃朗峰徒步回來,老蘇負責線路策劃,走完線路我也總結(jié)分享下自助徒步線路和經(jīng)驗教訓給計劃走這條線路的朋友們一點參考。</p><p class="ql-block">我們的10天線路圖。</p> <p class="ql-block">勃朗峰環(huán)線原名Tour du Mont Blanc,是一條全長170公里,總登高約10,000米,全程圍繞勃朗峰而行的路線。行程跨越法國、意大利、瑞士三國,TMB是歐洲非常熱門的登山路線。去了以后我感覺熱門,就是去的人很多,而且根據(jù)不同人的消費習慣,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線。</p><p class="ql-block">經(jīng)驗分享僅適合我這樣體力一般,體驗為主,沿途照相,每天徒步7-10小時,看體力和心情調(diào)整行程。</p><p class="ql-block">關于我的體力情況:最多跑過10公里,走之前去過健身房爬樓梯,但去的是在太少,可以忽略不計。平時也沒有太大的鍛煉野心和決心。感覺適稍微努力一下的普通人。</p><p class="ql-block">機票是圣誕節(jié)就訂好的。之前有想法,但也一直下不了決心。夢想和現(xiàn)實之間就是一張機票的距離??</p> <p class="ql-block">我的行裝和大米的行裝。</p><p class="ql-block">行李清單,網(wǎng)站有很多就不重復了。有問題可以向我咨詢。</p><p class="ql-block">想說的是,旅程中最重要的是志同道合,節(jié)奏合拍,共同進退的同伴。關于行裝,品牌質(zhì)地質(zhì)量,可能一些舒適感上的小區(qū)別,但是對旅行的體會有沒有什么本質(zhì)的影響(當然你需要一個不漏水的登山鞋,不漏雨的帳篷和暖和的睡袋),所以在購買時物品時也不需要太糾結(jié)。</p><p class="ql-block">就像人最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和誰一起走,去哪兒的問題,至于穿什么用什么,差不多就可以,不用糾結(jié)太多(感覺我過去糾結(jié)的有點多)。</p> <p class="ql-block">這條路線也是每年UTMB 全世界越野愛好者比賽線路。但想說雖然網(wǎng)上都說這是老少皆宜的初級徒步路線,但是如果真是想走下來,確實是有體力和精神都有挑戰(zhàn),特別是想自己背包住帳篷,負重爬山和平時輕裝爬山大不一樣.</p> <p class="ql-block">這張圖是沿路的山峰海拔。也介紹下路上的吃住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住: 有幾種方式</b></p><ul class="ql-block"><li><b>帶帳篷全程露營</b>:好處是可以體驗全自然,靈活機動,法國境內(nèi)可以隨處搭帳篷,意大利和瑞士都可以在指定營地。營地有熱水洗澡,泡方便面,手機充電。壞處是負重帳篷睡袋大大增加爬山難度,晚上和早上搭帳篷和收帳篷都花時間,遇到下雨收搭帳篷都挺費勁。路上想住山屋沒有提前預定需要看運氣。這種方式適合成年的孩子,或有經(jīng)驗的couple. 山上有很多歐洲年輕背包客,這種經(jīng)驗對年輕人很棒。</li><li><b>帶帳篷半露營,半訂山屋+客棧+Airbnb </b>:這樣一半睡帳篷一半睡床,好處是既享受自然又可以體驗山屋文化,一半吃泡面一半吃大餐,帶了帳篷有一定靈活性。缺點是也需要費力背帳篷爬山(加入旅行團應該也有安排大行李轉(zhuǎn)運的服務),山屋里大通鋪不一定睡得好。山屋最好提前預定,旺季山屋挺滿,淡季走到了也許能有床位。不考慮背包爬山的問題,這個應該是最好的體驗。</li><li><b>不帶帳篷全住山屋:</b> 好處是可以輕裝爬山,行李可以在各山屋見中轉(zhuǎn),沒有下雨沒地方過夜的擔心。缺點是少了在大自然里也野睡的美好,大通鋪睡不好,山屋需要提前預定,行程也有所限制。這種方式適合家庭帶未成年孩子,或中老年出行,住宿都安排好了也是一個比較省心的方式。</li></ul><p class="ql-block">山屋通常是住宿+晚飯+早飯,一個人是55歐上下大通鋪。有單間的貴一些,也可以選只住宿或只吃飯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伙食問題</b></p><p class="ql-block">沿途山屋吃意大利和法國也大多10幾歐,瑞士稍貴一些。一路好吃好喝。住Airbnb 可以自己買點面條回家做,午飯想從簡的在超市可以買三明治。也可以帶炊具燒水吃袋裝速食面或米飯??傊x擇多多,豐儉由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飲水</b></p><p class="ql-block">路上水源豐富,沿途山屋都可免費續(xù)水,除了最后一天去白朗峰路上沒有補水。我買了水袋,感覺很好用。我的水袋2升,一般裝1升就夠用。帶水瓶上山裝水也沒有問題。也有人帶有過濾的水杯。我家兒子最后一天自己一人爬山20多公里,水沒帶夠,后來他說就用過濾水袋在湖里舀了水喝。</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行路</b></p><p class="ql-block">除了用雙腳,沿途還有其他方式。有公交可以,但是得趕時間點。我們坐公交略過了一些路線。在一些路線有cable車可以坐上下山,也可以省點腳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語言</b></p><p class="ql-block">雖然多是法語區(qū),說英語在路上也沒遇到什么障礙。需要比手畫腳的時候都能搞明白。</p> <p class="ql-block">Amazon有去勃朗峰徒步的紅寶書,介紹各種不同的線路,把環(huán)徒步分成11個階段, 有6/7/8/9/10/11天的行程安排,路上的山屋和camping site 每一段的需要走的公里和時間,值得一提的是,</p><p class="ql-block">1. 距離: 爬山的公里和平時跑步的公里完全是兩個概念。按我的體力平時跑步5公里用35分鐘,上山可能需要2-4小時,下山估計1.5-2小時, 根據(jù)坡度難度不用。</p><p class="ql-block">2. 時間: 根據(jù)我們的水平,完成某一路段所需要的時間基本是書上寫的1.5到2.5倍。原因可能是因為負重大大降低速度。有2天把行李放住宿,明顯速度提高,但也比書上用時稍多。</p><p class="ql-block">個人總結(jié)出來的徒步心得:</p><p class="ql-block">理論來說,走之前是應該好好鍛煉一下的,但是忙起來也沒顧得上。前2天爬得比較吃力,后來觀察別人,受人指點和自己總結(jié)出來心得:</p><p class="ql-block">1. 登山杖的長度:調(diào)整較長起到四肢向上的作用。善用登上杖,大家可以提前找個視頻學習。</p><p class="ql-block">2. S 型上山:特別是重裝山坡,S型雖然延長了路線,但是每步用力小,對我有所幫助。</p><p class="ql-block">3. S型下山和把控重心: 據(jù)觀察路人,不僅路線S型,還需要把控身體重心轉(zhuǎn)移,這個凌波微步的功力需要練習。</p><p class="ql-block">4. 數(shù)數(shù):很多上山路比較困難,我在心中是默數(shù)1-100,重復反復,讓自己堅持久一些再休息。</p><p class="ql-block">5. 下山小跑:這個是跑越野美國夫婦飯間傳授的。不陡的路段跑步下山比一步一腳印更容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Day -1: 多倫多-日內(nèi)瓦-Les Houches</b>。因為飛機傍晚到,我們提前訂了flexbus 去Les Houches. 但飛機晚點錯過了我們的bus班次, 有小哥讓我們再交15歐secure 下一個班次。這感覺有點暗箱操作,不符合瑞士這么高端的國家啊。但交了15歐,我們過了10分鐘就做上車了,另外沒secure的還得繼續(xù)等。</p><p class="ql-block">住宿:Ibis Style Les Houches, 伙食不錯,價格合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Day 0: Stay In Les Houches</b> 因為下雨,臨時決定在Les Houches 訂一個Airbnb多住一天再上山。沒選擇繼續(xù)住酒店因為酒店漲價啦。酒店可領免費公交票半小時去Chamonix溜達。值得一提的是在網(wǎng)上看到不少人因為飛機晚點,或趕不上從日內(nèi)瓦到Chamonix 汽車,所以建議計劃時前后寬松一些都考慮到不可預見因素。下雨在Airbnb 玩大富翁,沒想到現(xiàn)在大富翁游戲規(guī)則都已經(jīng)發(fā)展到這么復雜的程度了。</p> <p class="ql-block">Chamonix-Mont-Blanc 戶外愛好者天堂,鎮(zhèn)上到處都有對早期探險者的紀念,正遇鳥服做市場推廣,有世界各地鳥粉在DIY手工紀念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Day 1: Les Houches 出發(fā),今天坐纜車上山,然后走非傳統(tǒng)路線,到Refugee De Miage 午餐后,繼續(xù)翻過chalet du truc, 抵達Les Contamines-Montjoie 小鎮(zhèn)后,沿小溪到 Petent 露營。今天17公里,走9小時。</b></p><p class="ql-block">教訓:非傳統(tǒng)路線不好走,下雨建議避過。</p><p class="ql-block">先來張出發(fā)照。今天計劃是坐纜車,然后爬兩座山,到Les contaminate 附近的Les Petents 露營。這條屬于支線,書上說路程短,結(jié)果下雨下山路又陡又滑,花了好長時間才下山。大米同志摔了個大趔趄,直接把登山杖折斷了,出師不利。這條支線對沒有徒步越野的經(jīng)驗的個人不推薦。午飯是在支線下Refugee De Miage , 啤酒配一大盤沙拉有奶酪和火腿,新鮮美味,價格適宜,非常推薦.</p> <p class="ql-block">到了Les Contamines 還得走個半小時到Les Petent 營地。營地設置挺不錯,有洗澡,洗衣和烘干機,廁所可充電,還有餐館,就是我們那天到得晚,又下雨,結(jié)果折騰了好一會才把營地扎好,錯過了晚飯時間。晚上嘩啦啦下大雨,還好帳篷沒漏水。在這營地遇上幾位來自中國學生,高中同學目前在歐洲各國留學,暑期reunite 勃朗峰旅游。年輕真是太好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Day 2: Les Potent -在路上早午飯, 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今天14公里,前后?吃飯10小時。</b></p><p class="ql-block">教訓:后來得知可以在Les Potent 訂送行李服務,30歐到Les Chapieux,如果知道有送行李服務應該會選擇。早上收拾好帳篷已經(jīng)8點多了,昨晚太晚沒吃上飯,據(jù)說早上吃飯也等很久,不能再等了! 沿小溪走路20分鐘到Chapel of Notre Dane se la Gorge, 一個著名教堂,沒怎么仔細看,裝好水,想著趕緊上路找地方吃早飯吧!</p><p class="ql-block">走進樹林開始一路陡爬升,這一段據(jù)說是古羅馬期的石頭路還有石頭橋,因為想著趕緊爬到半山就有早飯吃了,雖然路途陡峭,但心有期盼,腳下就有了動力!</p> <p class="ql-block">爬了一個半小時,到半山腰Refuge de Nant Borrant。大米先到,向我報告,菜單沒看懂,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點的是甜品,收到我送去的白眼???。結(jié)果小哥送上來的甜點藍莓餅配cream 驚艷了,新鮮好吃,連后來早飯吃了什么已經(jīng)不記得了。真是生活處處有驚喜。</p> <p class="ql-block">經(jīng)營山屋的法國小夫妻正坐在門口削土豆,畫面平常又真實, 和世界上其他角落一起經(jīng)營奔小康生活的小家庭沒什么區(qū)別吧。不同種族文化的普通人們生活諸多相似,非得是政治把世界搞的四分五裂?。ù颂幠X補每年參加機器人國際奧賽,看到世界各地家長們一樣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吃完喝完又有力氣爬山了,緩慢在山道上升了快2小時,到了Refuge De La Balme ,兒子們早到已經(jīng)點完奶酪和香腸,吃完等著我們來付賬了。(這個refugee 可屋外搭帳篷)</p> <p class="ql-block">往上穿過了一個峽谷,風景壯麗,站在山頂回望時曲折蜿蜒的來時路,就好像回望人生一步步踩過的路,再看看前方,還有更崎嶇和未知的路等著。</p> <p class="ql-block">今天爬山遇到兩個說國語的兩帥小伙兒,交談中得知來自廣東在香港城市大學上學,來歐洲參加完機器人比賽(劃重點)后兩人結(jié)伴來徒步勃朗峰。路上看見兩帥小伙兒站山頂,畫面很美,照相一張,帥小伙兒留下email 讓我回頭發(fā)照片。</p><p class="ql-block">回家后發(fā)現(xiàn)email 地址不對被退回。若有神奇網(wǎng)絡刷臉到小伙兒本尊,請轉(zhuǎn)告大姐我還是比較認真負責的,就是Email不給力。</p> <p class="ql-block">指示標顯示。爬到一看,兩兒子披著睡袋正在打牌,等著我們給指向哪個方向走。</p><p class="ql-block">前方看到騎山地自行車從雪地而將,在我面前滑倒,太crazy了!</p> <p class="ql-block">到目前這一天爬山心理活動比較活躍,再往上濃霧起,腳下的路越來越陡,氣溫下降,活躍的心理活動馬山就被恐懼占據(jù)。</p> <p class="ql-block">到了一處前方要穿過雪地,另一側(cè)就是大陡坡,好像前兩周就有人在這滑下山后來不治而亡的。正在躊躇時,走在前面有位大姐在我前方50米過雪地時,就突然滑倒了,幸好沒有滑下大陡坡。</p><p class="ql-block">讓我頓時心生恐懼??,趕緊從包里卸下帶來的冰爪,微微顫顫的挪步雪地。</p><p class="ql-block">大霧里摸索著,終于下午5點到了refugee , 心想前面還有5公里的下山,趕緊喝杯熱水往下爬吧。迎面來自老蘇,說refugee 給找了6個床位,今天就到這里住下了! 我頓時熱淚盈眶,這從天而降的幸福簡直讓人不敢相信。</p> <p class="ql-block">山屋可以遇到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游客,比如今晚,我們遇到一個德國背包客,和兩位美國來結(jié)伴徒步的女孩,后來在路上還遇到了好幾次。</p> <p class="ql-block">來自五湖四海的背包客</p> <p class="ql-block">國際大通鋪,我?guī)е壅趾投灸芩瘞仔r。晚上上廁所,山頂濃霧已散,靜謐的云端掛著圓月一枚。第二天就這樣結(jié)束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Day 3 : 從Bonhomme 下山- Les Chapieux - 坐粉色公交(略過5公里)refuge de Mottets 吃個午飯,然后爬山從法國跨越到意大利,走到Refuge Elisabetta。19公里10小時</b></p> <p class="ql-block">一大早從Bonhomme下山,晨曦中風云縹緲,眼前視野開闊,遠遠就能看到延綿蜿蜒的下山的小路。峰回路轉(zhuǎn),眼前雪山從云端露出,在太陽下金光閃閃。</p> <p class="ql-block">還好昨天住山上,領略一路下山清晨山間之美。。下山2個多小時下到了 Les Chapieux,這有個免費露營點,據(jù)說昨晚有200多人在這露營野睡。因為晚上訂了refugee ,擔心晚上走不到,所以買了公交車票,坐上粉色公交車略過5公里山路到了refuge de Mottets。</p> <p class="ql-block">吃完喝完開始爬山。今天石頭路一路爬升,沿著山路蜿蜒上升。路途艱辛,但心存信念,只要往前走就能到達有啤酒和美食的地方-意大利????。</p> <p class="ql-block">來到了法國和意大利分屆的山頭。沒有什么插國旗站崗放哨之類。山上風大,照完旅游紀念照就趕緊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比較友好,大約2-3小時,偶爾看見土拔鼠。這一路沒見到什么野生動物,不像加拿大落基山老是給你搞點什么路邊的鹿啊熊啊。</p><p class="ql-block">走到Refugee Elisabetta 跟前竟然出現(xiàn)一段特別陡的上山石頭路,山屋遙遙掛在山上。此時全靠馬上就到勝利的心理暗示支撐著雙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沒有什么比來一杯意大利啤酒?? 更解乏的了。和你一起吹吹山風,晾晾腳,等著開飯,心情好。</p> <p class="ql-block">話說這個號稱是TMB 上最好的山屋,感覺好像還沒那么回事。</p><p class="ql-block">吃飯時把所有人都趕出去了說要布置餐廳,來自世界各地等著開飯的人群歡樂得擠滿了走廊。最后吃的也就馬馬虎虎吧。等開飯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熱情??,只要不是需要自己下廚房就是好的。</p> <p class="ql-block">安排一桌遇到來自美國夫婦相談甚歡,這隊夫婦今天跑了35公里,平時也是越野跑步愛好者。夫婦有5個孩子,也不知道平時是怎么找到時間跑越野的。桌上還碰到一對來自德國的結(jié)伴徒步女孩??磥硗讲浇忝眯羞€挺popular. 昨天遇到美國的,今天遇到德國的。</p><p class="ql-block">Refugee 的大通鋪更簡陋,就是個閣樓改造排排睡。我的床位靠墻,睡得倒是還好,就不知道睡在過道的人晚上是怎么睡著的。Tip: 進山屋盡可能找個角落的床受干擾少。</p><p class="ql-block">各式各樣的登山棍放在門口,需要換拖鞋進屋。山屋的稀缺資源除了床鋪,就是電源插口了。還好老蘇在餐廳占據(jù)了一個充電口,幾個手機和go pro 一起充電。但是結(jié)果是山屋晚上還把餐廳門鎖了。結(jié)果就是一晚上手機鎖里面,讓晚上睡不著覺的又不能刷手機的同志們各種著急。Tip: 這個山屋記得睡前把手機從餐廳拿出來。</p><p class="ql-block">總之,第3天就在大通鋪的呼呼中結(jié)束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Day 4: Refugee Elisabetta 下山,走到Combal - Refugio Madison Vieille 吃了午飯,可以坐纜車或走路下山走到 Courmayeur , 晚上住Airbnb.</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今天走19公里,9小時。</b></p> <p class="ql-block">轉(zhuǎn)到山道上,一路攀升,風景越發(fā)壯觀,離高山和冰川越來越近,群山環(huán)繞,冰川成行,有些轉(zhuǎn)角仿佛感覺走在群山之巔。這一段堪稱TMB 精華。</p> <p class="ql-block">爬了4小時左右,午飯到了Refugio Madison Vieille ,pasta 味道超級贊,不愧是到了pasta的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從Madison到Courmayeur 的路書上說是超費膝蓋,不想走也可以坐纜車下山到Courmayeur。兒子們都要去走費膝蓋的路。</p><p class="ql-block">書上給了一條option下山不那么費膝蓋的路,路標有點confuse. 我們向一個旁邊的大爺問路,問完才知道大爺就是Madison的老板,在此經(jīng)營山屋20多年。老大爺說那個不費膝蓋的路走一段就到公路上了,走起來沒什么意思。我心想,我也不需要什么意思,不費膝蓋就是好意思。</p> <p class="ql-block">這條號稱不費膝蓋的路也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中午曬得夠熱。</p><p class="ql-block">下坡估計1個小時到了Refugee Monte Bianco 已經(jīng)曬的不行了。必須來個可樂和冰淇淋。這個山屋人特別少,但是設施很現(xiàn)代,可能主要是冬天來滑雪的。</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石頭房,映襯著鮮花,在雪山腳下特別好看。</p><p class="ql-block">然后走上柏油公里,真是曬得快冒煙。后面一陣喇叭響,開來一個小卡車,朝我大喊,“你看,告訴你,這路沒什么意思吧!”原來是Madison 的大爺開著車下山采購,然后大爺就呼嘯而過了。你大爺就是你大爺。暴曬中走到了Courmayeur 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Courmayeur 在意大利最北部,被阿爾卑斯山環(huán)繞,號稱意大利之巔。</p><p class="ql-block">本來是沒計劃在這住宿的,在Les Houches 刷手機無意發(fā)現(xiàn)一個市中心apartment物美價廉,就臨時決定在這讓孩子們休整一天。</p> <p class="ql-block">住的就在小鎮(zhèn)中心巷子里。不太好找,但位置好。有個小花絮是我們到時apartment 不知道怎么開,隔壁意大利老太正在門口帶孫子,看到我們被鎖在門外,比我們還著急幫我們打電話,呱唧呱唧意大利語,感覺就像居委會大媽出馬了!最后老太太幫我們聯(lián)系帶業(yè)主,我們第二天送了老太太瓶紅酒,老太太非常激動,邀請我們其她在佛羅倫薩的家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了意大利,面條大餐必須搞一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Day 5: Courmayeur 免費公交到Walter Bonatti, 走下山路回到Courmayeur。走7小時。</b></p><p class="ql-block">行李放在Courmayeur Airbnb, 這一天沒有大背包,沒有爬升,走在高高低低的峽谷小路,山巒疊嶂,色彩層層疊疊,巨大的冰川就在眼前。今天的路也是TMB 精華,而且難度老少皆宜。</p><p class="ql-block">在山上肉眼看每個角度風景都各有千秋,回來一看照片怎么都長的差不多</p><p class="ql-block">此處插播一下,今天早下山有個任務是到鎮(zhèn)里找個銀行,把在加拿大換的500歐大鈔換成小票。原因是這一路被告知500歐和200歐面值大鈔已經(jīng)退出流通,這一路就沒花出去!而且大米同志去加拿大TD銀行就換出這么一張現(xiàn)金,這幾天全靠老蘇現(xiàn)金救濟。結(jié)果,跑了3個銀行每沒一家能換,這500歐大鈔直到回到加拿大都沒花出去。也不知道TD哪個世紀珍藏了這500歐大鈔。大家出門換匯請注意??</p> <p class="ql-block">Courmayeur小鎮(zhèn)石頭房處處點綴著鮮花,腳下石頭路,遠處有教堂和雪山,散步民宅小道,安靜又美好。本以為加拿大班夫小鎮(zhèn)已經(jīng)是天花板了,這里比班夫更鮮麗更生動。入選我最喜愛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房子屋頂就是貨真價實的大石板。</p> <p class="ql-block">雪山,鮮花,意大利冰淇凌,還有圍繞這個地區(qū)要開始的GTC越野賽,小縮寫Courmayeu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Day 6: Courmayeur 坐免費公交到to Chalet Val Ferret ,基本cover了昨天下山的一段,經(jīng)過Ridugio Elena 到Alpage de Peule 海拔2537米,瑞士和意大利交界處,吃了一頓告別意大利。下山走到Ferret, 坐上公交車,倒了一趟公交到了Champex, 略去鄉(xiāng)間公路15公里</b>。</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Ferret 的公交2小時一班,我們今天碰巧趕上了。大家最的時候先提前看看公交時間表。今天走17公里。</p><p class="ql-block">從山頂下來一段比較陡不好走,背個大包下山也比較費勁,路上幾個小雪地??傮w風景一般,也許有些審美疲勞。</p> <p class="ql-block">Champex 也是個旅游小鎮(zhèn),有個湖可以劃船,路邊先拿出我的大碗杯喝口水</p> <p class="ql-block">露營一人20歐,瑞士不愧啥都貴。一個大草坪,帳篷排排放,沒有啥特點,不如北美露營還有塊自圈地。好處是24小時熱水,上網(wǎng)速度飛快。露營點附近就有小賣部,買點泡面沙拉就把晚飯解決了。</p><p class="ql-block">最忙的地區(qū)之一:國際充電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Day 7: Champex - Col de la Forclaz - Le Peuty camping site 露營</b></p><p class="ql-block">早上收拾完帳篷上山,眼看要下雨,心想太好了,是個陰天。沒想到過了2小時又是艷陽高照。</p><p class="ql-block">今天有一個選擇更有難度的路段需要攀巖,我們還是量力而行吧。</p> <p class="ql-block">上山的路基本是在樹林里,今天還算個亮點的是高原牧場,跨過牛屎地雷陣,到處是叮叮當當?shù)拟徛?。還有喜歡照大頭照的大白牛。</p> <p class="ql-block">最后住的La Peuty 露營點,打開帳篷眼前就掛著就冰川,是我們住過最棒的露營地。</p><p class="ql-block">這個露營地剛進去時有個身材魁梧的大叔非常認真的坐在大傘下,前面有個收銀柜,剛問準備交錢,大叔大聲擺擺手,說他只負責收洗澡錢,一人2歐,露營錢要找旁邊小賣部。這個露營點屬于市政,只開到4點,4點以后大家都回家該干嘛干嘛去了。大叔守著澡堂子收錢的認真勁,感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大叔真是有村干部的派頭!</p> <p class="ql-block">冰川下準備洗洗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Day 8: Le Peuty - Refuge du Col de Balme - refugee Gite Le Moulin 今天3小時上山3小時下,11公里。翻過瑞士回到法國。午飯的Refuge du col de Balme 據(jù)說建于1877年,二戰(zhàn)期間被德軍占領。開飯點就2小時正好趕上了,小屋布置不錯,啤酒也不錯。</b></p><p class="ql-block">這么小的孩子就跟著爸爸爬山,難怪很多歐洲人熱衷戶外,從小充滿了探險精神。</p> <p class="ql-block">山路崎嶇,有不時來點過雪地的小驚嚇。</p> <p class="ql-block">在Refuge Du Col de Balme 吃完一頓午飯,就在此告別瑞士回到法國了.</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到Tre-Le-Champ 我們走在去Le Tour 的支線上,因為要到達今晚住的小客棧。線路基本是在纜車到下方,理論上是可以坐個纜車下山。一路石頭路陡,無遮攔得曬,漫山紫紅色的花倒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重點推薦本次旅行最佳Gite Le Moulin 客棧,48歐干凈的床,免費洗澡,還有3 courses 法式正餐和豐盛早餐,管飽管夠。這里還訂了第二天lunch bag,一人11歐,很實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Day 9 :在Molin 客棧領免費公交票,坐公交到La Flegere 坐纜車上山,然后500米海拔上下去看著名旅游景點Lac Blanc,原路返回。</b></p><p class="ql-block">今天重點:帶足水,路上沒補給。</p><p class="ql-block">書里去Lac Blanc 要爬鐵梯子,想想背個大包實在有點發(fā)怵,老蘇決定坐纜車我就雙腳贊成。今天的山雖陡,但沒有太大危險,就是太陽曬得慌,著名旅游景點爬山的人烏央烏央。山頂還有個新建的餐廳,裝水要收費,上廁所也要收費。不去!</p><p class="ql-block">坐纜車上山時遇韓國旅行團。一個纜車10個人,2兒子正好被安排與韓國大媽坐一趟纜車。下車兒子吐槽再也不干這事了,一路大媽們對壯麗風光嘖嘖驚嘆,各種照相,仿佛一個纜車上有8個媽????????????????</p> <p class="ql-block">有沒點刀光戰(zhàn)士的幻影?請賜予我力量吧,希瑞!</p> <p class="ql-block">白朗湖,人太多,一片嘈雜,感覺也就So so. 可能人散后才能體會山水相映成輝的寧靜。之前做攻略想在這里露營,現(xiàn)在想想好像不太現(xiàn)實。</p> <p class="ql-block">山頂?shù)故峭m合拍風光素材片</p> <p class="ql-block">可選擇欣賞大叔背影</p><p class="ql-block">或欣賞肌肉男背影</p> <p class="ql-block">打卡點還是照張合影吧。感覺年輕時背包窮游的夢想到中年實現(xiàn)了。</p><p class="ql-block">我們家青春期兒子今天給不愿意和我們一起走,非選擇一人揣著一本紅寶書,走更遠的路,一直到走到Les Houches 終點。今天我們下山后是尋找兒子的adventure, 此處略去5000字不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Day 10: 今天原來是沒有安排的,但是沒走到Les Houches 終點大門,總感覺有些遺憾。還是決定完成一個環(huán)線吧。今日輕裝,坐纜車到海拔2500 Le Brevent , 下降1500米, 結(jié)果也搞了6-7小時。</b></p><p class="ql-block">天邊很多玩滑傘在天空盤旋,坐纜車遇到美國科羅拉多專門來滑傘的年輕人。這次沒有時間了,還真想試試。</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不難走,就是沒完沒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特費膝蓋。</span>我現(xiàn)在總算有概念了,海拔2500-2300多是大塊石頭,其實最好走,海拔2300-2000 開始多鞘石,還有很多挨著懸崖,最不好走;海拔2000 以下才到了tree line 有樹蔭, 可以聞到松香,踩在軟軟的松針。快到終點我的速度越來越快,終于把TMB搞完啦!</p> <p class="ql-block">回到了起點完成了環(huán)線。</p> <p class="ql-block">TMB 環(huán)勃朗峰走完了,大約10天走了140公里。對每個人都是精神與體力的深刻體驗,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收獲。</p><ol class="ql-block"><li>是發(fā)現(xiàn)兒子在我們不注意中,已經(jīng)悄悄長大了。本想這一次徒步,是給孩子一個挑戰(zhàn),但每次他都遠遠把我們甩在身后,孩子表現(xiàn)出對自然,對自由,對未知的渴望和想挑戰(zhàn)的沖動,比我們期望更加強烈。喜憂參半。</li><li>是意識到人的潛意識和下意識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是有助戰(zhàn)勝困難的。這點是爬山中頓悟到的,意識到這點我覺得是有幫助的。</li><li>意識到縱然山河如此多嬌,也不過是看過的風景,終歸,還是在高處和低處自己與自己的相見,遇見更好的自己,與風景無關,與他人無關。???雞湯之嫌,這就個人個人體會吧。</li><li>收獲之四,是和志同道和的朋友一起經(jīng)歷的曲曲折折。All is good, all will be good!</li></ol><p class="ql-block">The 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