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粺o執(zhí),故無失。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qiáng)或羸;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lt;/p><p class="ql-block">這一章是講破除所有執(zhí)著。</p><p class="ql-block">以將來欲取得天下為目的做天下的王而為"非德","為"是行為。天下是道的天下,不是人的。人如果不進(jìn)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會進(jìn)入土皇帝的心態(tài)——左右自然,控制自然,改造自然,與道作對,行"非德"即離德之事,自以為是,自夸自欺。這樣以“將欲取天下”為目的而去行為,去做天下王的,我看他的思維也會不得停止。"已"就是停止。如果人的思維不交予道,不尊敬道,天馬行空,胡思亂想,思維的自由就是人的絕對自由,就是沒有約束的自由。人類歷史的災(zāi)難,大多來自于此,比如商紂等歷史上的任一暴君。</p><p class="ql-block">天下是神控制、制造、雕刻的器,神就是道,道就是神,神道名稱不同,代表的對象是一樣。天下是大自然神奇造化之物,<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是人的天下。</span>所以我們不要憑著主觀意志去強(qiáng)行改變它。憑著主觀意志去強(qiáng)行改變,必定會遭致失敗;掌握天下,把天下?lián)榧河?,遲早有一天會失去它。這句話強(qiáng)調(diào)的還是無為的思想,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君主不但可以解決國家內(nèi)部的一切矛盾,還能夠全權(quán)處理國家外部的糾紛。所以,治國者固然可能因?yàn)榍谡勖穸龑?dǎo)出一個治世,也可能因?yàn)楠?dú)斷專行而引起國家的覆滅。</p><p class="ql-block">在老子看來,不管怎樣,治國者都不能拿整個國家來作為施展個人理想的工具。老子告誡一些野心勃勃的治國者:如果誰想以國家作為事業(yè)的賭注,那么誰就會招致失敗:誰想長久把持國家作為個人私產(chǎn),誰就會失去整個國家。所以,圣人治理國家,都是為了努力消除個人的偏執(zhí)、奢華和過分的行為方式。圣人懂得這個道理,以無為之道來治理國家,所以不會招致失敗:因?yàn)槭ト藦牟幌肴ブ浒傩眨砸膊粫惺裁词サ臇|西。這樣一來,天下就實(shí)現(xiàn)大治了。</p><p class="ql-block">夫物或行或隨,(萬物中有的在前面帶頭走,有的在后面跟著走)</p><p class="ql-block">或歔或吹,(有的鼻孔出氣,有的用嘴出氣)</p><p class="ql-block">或強(qiáng)或羸,(有的健碩,有的瘦弱)</p><p class="ql-block">或載或隳,(有的忙碌,有的休閑)</p><p class="ql-block">(喻指萬物的自然生活狀態(tài))萬事萬物一切萬象,都是自然生存,自然成長發(fā)展的。</p><p class="ql-block">所以圣人去甚,(甚:指人的思維做得過分、過度、過多。去:除去)</p><p class="ql-block">去奢,(奢:宅院大,居住的人少。喻指人的思維做得不足夠,做得不到位,做得過少)</p><p class="ql-block">去泰。(泰:泰卦,天在下,地在上。喻指人的思維找不到方向,找不到正確的信仰,發(fā)生了乾坤顛倒,本末倒置。</p><p class="ql-block">圣人看到這些自然現(xiàn)象,會去順應(yīng)自然。去除那種求多、求大、求全、求上等等追求完美極致的錯誤,不去犯極端過分的、偏激過度的、專橫偏執(zhí)的作為行事之錯誤。</p>